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江山编辑部

江山编辑部 童生

  • 799

    主题

  • 1154

    帖子

  • 603

    积分

以冷静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业余的小说创作

2015-05-10 19:55:35

        【以冷静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业余的小说创作】2015、5、10)

          系统短篇小说主编:紫玉清凉(主讲)

                                  

一, 谋篇

二, 动笔

三, 道具的使用

四, 修改

五, 小说中借鉴的一些手法

 

小说流派纷呈,观点各异。对于理论性知识,百度或者各类的讲座教材更是铺天盖地。我感觉自身写作资历尚浅,对于小说领域的理论方面更是不敢轻易触碰。想了许久,索性脱了镣铐跳舞,以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文章,讲述自己的写作感受。

 

一,谋篇

 

记得初学写小说,如同作画,不外乎临摹。阅读中,被某种文风打动,感觉适合自己。于是,迅速将脑海中的故事打捞一遍,找出几个能够串联一处的情节,匆忙下笔。期间必要搜肠刮肚,将平日里看到的警句妙言一股脑地添加进去。根本不懂什么谋篇,布局,伏笔等等写作方法。

 出来的文章,如同白开水,淡而无味,倒是具备了故事的外形。

 但无知者反而无畏。心中因此总会沾沾自喜。文人一词,虽是不当吃不当用,却极装门面。所以,再见周围人群时,陡然感觉精神境界上都有了质的提升与区别。

这怕也是时下网络写手云集的根本原因吧。

慢慢的,看得东西多起来,无数好作品带给自己的震撼也接踵而至。那些作品,无一例外地摒弃了华美,喧嚣和浮躁。作者自己的观点不参与其中。反而是他们笔下的人物和事物,齐刷刷地都站在你的眼前。他们时而冷静,时而暴躁,时而悲壮,时而压抑,无声地与你对视,交流,使你感觉看到的不再是人物,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或者自己直接参与了这一切。这些作品,大多文笔朴素,用字俭省。但与灵魂的对接却是尖锐而冷冽的。于是,我对自己笔下的文字有了质疑和新的审视。

我开始寻求真正的写作法门。

  《刘老太的糖》, 是我写小说生涯用心最多的一篇文。

先是正式的构思,也就是谋篇。

我感觉,每篇文在动笔之前,总是有其先打动自己的地方。或者是一个简单的事件,或者是某一个人,或者是一段新闻。这些事物本身是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它们身上所蕴含的某种人生哲思,却必定会引燃某一种情绪。或者愤懑,或者感激,或者抵触,或者是对现实或者人性更深的思考。这便使你有了倾诉的欲望,而这些当时朦胧而含混的情绪落足点,其实就是将来你要确立的文章主题。当然,它最后未必会被文本正式接纳。

    我的《糖》一文,开始只是想展示一个老人的最终时光。围绕她临终时,自己所思所想的和身边发生的一切。顺便揭示一下一个女人在进入婚姻到最后离世所经历的心理生理上的双重变化。在构思的过程中,老太的后代,也就是现实生活中接触的一些人开始不断在脑海中跳出。她们不约而同地向我打招呼,这些动作或者语言里都带着各自身上明显的,有别于其他个体的特征。我忽然有了新的想法。

    中国的孝文化,一直是很受尊崇的。孝为何物?孝的背后,孰真孰假?这些话题,算不得敏感与新鲜,却一直是舆论的焦点。我敏锐地意识到,这个主题更容易打动读者,也更适合用来解读我这篇文章的主旨所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道德准则也已遭人质疑。正确而准确地传递这一信息,刺痛并警醒世人,当是最好的主旨。并且,由于这样的素材在平日里也是随手可得,写起来会更容易些。

      

二,动笔

 

构思几日之后,小说中各个人物已经在我的脑海中算是倚马可待了。于是,我开始正式动笔。人物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样的组合随处可见。老太和儿媳,这两个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几十年的女人,她们之间是怎样的状态呢?必定跟她们所处的年代有关联。中国农村对于这种婆媳关系的定位历来是地位分明,尊卑有度的。婆婆一直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儿媳只有熬成婆婆之后才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只是,儿媳这一代,经历了更多的变革,先前的地位概念被反过来。儿媳在上,婆婆在下。这些曾经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产生的感慨,此时被用上。

没有谁的小说可以完全与现实脱节。小说是周遭世界的完整映像和基本模式,可以虚构,夸张,但最终的基点必须要落回实处,要有可信度和真实感。

由于准备充分,我的《糖》写起来十分顺畅。写作过程中,一些情节被否定,一些情节被添加。这都是根据思想、以及文本的需要。

 

三,道具的使用

 

    在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忽然感觉老太跟儿媳之间似乎缺少了点什么。我的眼睛里,仿佛看到她们两手空荡荡地站在时光里,互相对峙,互相折磨却也互相挂念。我停了下来,沉吟良久。

    大家知道,唱戏的在戏台上,仅凭唱念做打是不行的。还需要一种能够提升人气,辅助煽情,打疼人心的东西——那就是道具。

    茹志鹃的小说作品《百合花》忽然不知怎么就浮现出来。读这篇小说是多年前,前面的情节几乎都已经忘光,那个年轻而高大的通讯员死去时我是感动的,但也只限于感动,并没有实际的表现。但是,那床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被新媳妇盖在通讯员身上时,我的眼泪却毫无征兆,哗一下就流出来了。这样的道具,背负着善良、悲悯、和骨子里的叹惋,凭空而来,准确地击中读者内心柔软之处。教你不得不悲,不痛,不当真。

    影视作品中也缕缕出现这样的情景。《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百宝箱,《白蛇传》中的伞,在各自的情节中起到的功效也是各各不同。但都具有穿越空间,直接击中灵魂的力量。由此看来,道具不仅可以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象征,也可以作为推动情节的一种手段。

    我这一停,感觉自己的小说中,就缺少这么个趁手的家伙事儿。搜遍记忆,忽然想起小时候夏日晚上乘凉的日子了。男男女女,围拢到凉爽的场院里,一些旧事半隐晦半明了地在大人们口中辗转着。文中那个镶金描银的小盒子,就这么随着遥远的记忆跳出来了。也可以说它是伏笔。但它确实有用,吸引的,不仅是读者。也使我接下来的写作过程更为顺畅。它将老太和儿媳的命运一下子就串联在一起,它使我由写作者变成了参与事件者,对于一些细节的刻画也变得游刃有余。

写作者在有些时候,必须要跳出人物给自己营造的情绪,以一种旁观者的冷静和理智去推动情节的进展。

四,修改

 

    许多作者现在都知道,写好作品之后,先放一放,等些日子再去回看。这是为什么呢?我感觉,是在故意跟作品造成一种疏离感。写作的状态,都是比较忘我的。必须要进入文中每个人的内心去查看,观摩,要从人物自身角度去考虑事情,去创造属于每个人的,不同的语境。

作品写好之后,我们是无法立刻就从其中抽身而出的。如同我们看一部好的影视剧一样,剧终人散之后,总会有一段时间无法脱离剧情带给我们的震撼或悲凉的感觉。

所以,只能远离,待数日之后,没有了跟作品最初的亲近感了,再回看,会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通常,在这段时间内,阅读是不可以停的。吸收知识,充实自己,是一个写小说的作者必须有的一种习惯。小说涵盖的内容广泛而复杂。社会学,历史、哲学、农业,天文地理等等五花八门,我们都要尝试去了解。因为,你无法知道你的下一部作品里会用到哪方面的知识。

阅读不仅是种学习的过程,还是对比和审视自己作品的过程。在不断地对比和参照中,你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会使你对自己的文字不仅有了疏离感,还有了更为理性冷静的态度。

 

    我个人理解,小说跟故事的区别在于细节的刻画上。

   小说是繁琐而零碎的。由无数记忆碎片,情节碎片,镜头碎片,精神碎片组成,段落之间可以断裂,各成一体,也可以如线穿珍珠,一一撺掇起来。但故事不同,它具有完整性。在雕刻细节处极少停留,情节如流水,飞流直下。

   小说更注重人类精神层面的动态。故事则追求情节的完整与呼应。

   我们在修改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到底是小说还是故事?如何能使它看起来更吸引人,更生动一些?

   《糖》一文,我前后修改了不下十几次。开始的标题是《刘老太的最后时光》,后来一好友一针见血,说不如改成《刘老太的糖》吧。我立马喜欢上了这个题目。 糖,不仅是甜蜜的象征,也可以被当做一种武器,来磨砺掉老太身上残留的尊严,更是儿媳的象征,她这一生,活得憋屈,没有自我,却也陪伴伺候了老太一辈子,其实,严格点讲,她也是老太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糖。这是比小匣子更为可靠的道具。可物质,可精神,能动性强。

      这是我完稿之后最初的改动。因了主题的偏移,有些情节不得不随之做了调整。

      改好之后,我又放了许多日子。

     这段日子,自然没有闲着。去看文,网站的,名家的。边看,边找出别人的优点,来对比自己文中的不足。

好的作品,是一面镜子,能够清晰照出自己文章中的缺陷。

    语言不精简,便是其中最大的弊端。许多作者包括我自己都一直喜欢把一些自认为不错的文字或者桥段添加进去,误以为可以借此彰显自己文学功底的深厚和知识含量的丰沛。

     当我看到史铁生前辈的《命若琴弦》时,我清楚地知道,这是个误区。

《命若琴弦》一文开头便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其文字的简洁与明亮超乎我的想象。带给我的思维空间有着无限的张力。这才是真正的语言魅力。干净,直接,没有枝蔓与呻吟,是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吟。

于是,我开始理性而认真地用一个局外人,或者说近乎苛刻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小说。逐字逐句解读。一些句子,我会尝试去掉,看一下对篇章有没有影响。整个过程,比起写更费精神和力气。

    而且,在这次的修改中,我的脑海中始终记得一句话:狗要叫,字要跳。

    不仅是小说中的用字,任何文体中都是如此。古韵诗歌中更是讲究一个“诗眼”的问题,小说语言,也要讲究。文字是有打人功效的,是会咬人的,看你怎么运用,新奇另类的同时还必须贴合文本需要。

以我目前的功底,距离那种要求还差得远。但是,不努力便永远没有希望。

 

“这个描金镶银的小匣子哟,物件不大,却像一座山,沉甸甸地压在她心上,也压得儿媳这一辈子都没能直起腰杆来做人。那两只金光闪闪的,一大一小的钥匙,像魔鬼,吸走了儿媳和她的骨血。如今,她们都是干瘪的老人了,尤其是自己,一只脚已经走到了地狱门口。

     老太感觉她每时每刻都不能忘怀,生怕自己将它们弄丢,或者送给别人,或者拉在哪里了。于是,她便拼命地孝顺她,百依百顺着,真的是从青丝到白发。如果不是自己这么一摔,儿媳那鸭子一样笨重而且多病的身体,还真说不准谁会死在谁前头呢。谁能想到,就在儿媳快要绝望时,自己却忽然摔了。

     人这一辈子哟……”

 

 

 “这个描金镶银的小匣子哟,物件不大,却像一座山,沉甸甸地压在她心上,也压得儿媳这一辈子都没能直起腰杆来做人。自己盯着它,儿媳盯着它,一盯就是一辈子。

 人这一辈子哟……”

 

     简单举例一下,这便是我这次修改过程中,部分章节的前后对比。语言上,我仍然感觉缺乏新意。但力有不逮,只能如此。

     这篇小说,完稿时是将近一万三千字,修改后一万字。去掉了近三千字。这个工程比起写,更为繁琐,磨人。

 

五,小说中借鉴的一些手法

 

     大家知道,先锋小说与传统小说之间是有着非常明显区别的。是小说写作领域中的两个极端。

     先锋小说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淡化情节和叙事的过程。在对个体的描写上彰显出非凡的效果。现实和感官上夸张的描摹交替出现,互相渗透,形成一种从内在透视外在的独特效果。这是优点。

    缺点是,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阅读不畅的感觉。含义晦涩不明,精神层面飘渺不定,没有具体的落足点。 

    相对比之下,传统小说要明亮许多。在塑造人物性格与细节的雕刻上,都呈现出一种明朗或者鲜明的特点。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宣教。

 

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许多先锋小说作者在历经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都会转型。其中最成功的当属于余华。

传统小说的写作者也在悄悄改变着。文学无国界,而小说的流派之间,也没有永远的天堑。互相渗透互相借鉴,取优去劣,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须。

     记得在江山第一次接触一位先锋作者的小说时,给我的感觉是惊艳而深刻的。他另类而独特的表达方式,超出了我传统惯性的理解方式。对其作品所展示的主题与内涵,让我茫然。我无法揣摩到他真正的写作意图,但作品呈现出的内心世界的动态又是非常引人入胜。当时我想,原来,让意识流动起来竟是这么奇妙的事情。

     这也使我发现了自己阅历的浅薄,阅读面的狭窄。 

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接触这类小说,并开始慢慢尝试把这种写作的风格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糖》一文中,有些地方就是这样处理的。

但是,我知道,去其糟粕的同时,一定要记得留取精华。

传统小说在对于民众的教化意义上,具有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这也是传统小说最值得尊重的一点。这样的优点是绝对不会被时代淘汰的。

   教化意义,并非是歌功颂德。而是,在揭露弊端黑暗的同时,必须也要有适当的纠错行为。也就是所谓的以隐晦来昭示光明,以过失来警示世人。

   当然,教化,并非是在小说中添加一些名言警句。让文中人物动起来,让他用身体语言去体现一个人内心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是最为聪明的做法。

  所以,我现在会避免将自己的观点直接写出。而是用人物的行、走、坐、卧、眉眼等等动作去表达。无论什么时候,身体语言永远比赤裸裸的说教有效。

  最后,谈几句我对阅读的看法。

   时常看到一些朋友在相互交流时,谈到自己阅读的部分。我对于阅读是十分重视的。现代小说重视的是刻画人性,小说是肩负着一定社会责任的。而刻画人性,必须要对人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初学者在阅读时,也要有所偏重。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在语言以及信仰上的分水岭还是非常明显的。阅读与吸收是自己的事情,一律盲从跟风去读外国名著并非好事。阅读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欠缺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方面已经有着神性的意义和引导。作为中华子民,阅读国学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时每刻接触最多的就是国人,他们的行为举止受到的都是根深蒂固的中华传统教育模式,思维都带着定性。要看透他们的思想与质地,就必须要从他们自身接受的文化以及生活环境开始深究。看不透,便写不透。而且,国学里提倡的精神与修养,不仅具有学习与借鉴的价值,更会让我们的国民在其中慢慢找回正在淡化缺失的真正民族精神与信仰。

只有内心有了坚定的信仰,知道自己以及自己国家的真正价值,才可以以理性、客观、清醒的态度去从容阅读外国文学。从中找出两方面的差距,取长补短,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填充自己对知识方面的匮乏。

 

  对于这个交流,我是存有深深的敬畏之心的。江山有众多写作的高手。他们不仅是我学习的榜样,更是我前行的一种动力。

下面是我们系统短篇的一些非常不错的作者。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学习到许多东西。

  万树摇风的作品,厚重,踏实,凝练。在我看来,修炼的属于内功之类。文中,所有的锋芒和技巧都隐去不见,但其带给人内心的震撼却是巨大的。他呈现出的爱情世界,柔美,壮观,浪漫,唯美。具有一种洗涤和唤醒内心的力量。

   白音塔拉擅长历史与军事题材。每次编辑他的作品,都是一种煎熬。因为他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世界和知识是广博而浩瀚的。甚至连老师自己都说,自己的文是有些枯燥的。但是,每次阅读,却都是一次最好的学习机会。他将课堂以及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小说这种生动的形态展示出来。

   守望天使的鬼故事,也常常使我们女性编辑头疼。一直惊诧的是,那么温婉秀气的一个人,却一直以这种诡异的方式来表达爱情、善良、或者其他。但她的文章意义却是非常有目的性的。就是宣扬正能量。

弋人老师的小说,辽旷深远。地域特征明显,最能凸显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有着洗涤灵魂,启人深思的功效。

原吉祖,文笔踏实厚重,知识面广,《古寺情缘》中,历史的烟云、爱国志趣与情感纠葛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

凉月如眉,最喜欢她的《月落桂圆》,精致,唯美之中精准剖析人性。文笔清丽淡雅,仿佛一副水墨山水画,古朴之中有着国人特有的婉约清凉味道。

林梢客,文字功底踏实,技巧娴熟,对细节的把握老练而准确。在《繁华落尽风萧萧》,其中之一的主人公的名字就叫紫玉,而且是个坏女人,这使我印象格外深刻。

中士,是个喜欢挑战自己写作风格与各种题材的作者。每篇作品的主题和风格变化都是最明显的。文无定法,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真正的突破。我喜欢这样的推陈出新。

七色槿,在感情的处理上细腻如丝。她的文是小场景,大格局,可以挖掘的精神层面非常深刻。文字活泼个性,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豪哥,不仅学识渊博。更可贵的是一直不停止的创新与尝试。他的小说,风格各异,在格局和语言上是大气与规范并重的。

陈其祥,擅长悬疑,侦破类型。逻辑性强。场景铺排与事件发生相辅相成,有极强的现场感。世态百像、人情冷暖、历史地域特性被一一涵盖其中。

黄光耀,是我非常欣赏的作者之一。不仅是行文风格大气、流畅、细腻。其对文章的认真态度更是值得大家借鉴。我记得有差不多半月或者更久的时间里,他的动态不停地更新,其实更新的是同一篇小说,老师在做着不断地调整与修改。我对自己小说《糖》的修改态度,就来源于老师的启发。

   还有许多新生力量正在迅速壮大。这使我们有了更多学习分享的机会。

以上都是我的个见。写作这个东西,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多练笔,勤思考,相信大家都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或风格。对于小说创作,我也正在思考摸索中,期待大家对我有更多的监督与指正。祝福来到江山的所有朋友们!

紫玉清凉

紫玉清凉 举人

  • 81

    主题

  • 1179

    帖子

  • 4407

    积分

2015-05-13 14:04:22
无粮老师好。确实是我的疏忽,希望老师以后能够继续监督我。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不仅照的出好的一面,缺点也会。祝福老师!
秋日私语

秋日私语 秀才

  • 0

    主题

  • 28

    帖子

  • 1268

    积分

2015-05-13 14:23:11

紫玉利用自己的写作实战,结合作品进行讲座,通俗易懂,而且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呈献给我们,令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紫玉真诚谦逊的品格。谢谢紫玉,更谢谢江山~

风铃如花

风铃如花 进士

  • 0

    主题

  • 8

    帖子

  • 9885

    积分

2015-05-13 18:25:06
跟紫玉老师学习,一辈子学不完。我是一个学习长篇小说很多年的人,我很懒不爱读书,不爱看大作家的作品,我一边写一边看畅销书,到今天我还没有踏入文坛门槛,惭愧之极。今天看了老师的讲座,很有感触。希望老师多多教育我们这些新手。
山形依旧

山形依旧 童生

  • 25

    主题

  • 356

    帖子

  • 946

    积分

2015-05-14 10:08:08
紫玉主编老师的小说偏重农村题材,为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希望紫玉清凉主编老师能够在都市题材方面有所作为。世界文学名著中国的份额唯独《红楼梦》!!!!问好!陈军
穆家大少

穆家大少 白丁

  • 0

    主题

  • 1

    帖子

  • 28

    积分

2015-05-14 18:17:04
说的很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你猜

你猜 进士

  • 489

    主题

  • 2090

    帖子

  • 6478

    积分

2015-05-15 13:12:32
很成功的讲座,期待精彩继续。
冰沬迪影

冰沬迪影 童生

  • 1

    主题

  • 15

    帖子

  • 716

    积分

2015-05-18 09:49:42
学习了,讲的真好。
冰沬迪影

冰沬迪影 童生

  • 1

    主题

  • 15

    帖子

  • 716

    积分

2015-05-18 09:51:37
讲的真好,欣赏学习了,问候老师。
春雨阳光

春雨阳光 探花

  • 36

    主题

  • 813

    帖子

  • 22350

    积分

2015-05-23 11:28:59
怎样提炼作品的主题,构建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怎样修改,怎样借鉴技法,紫玉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创作感受做了生动的讲述。说句实话,初学写作的人,或者说写作达到一定程度的人,看紫玉这样的写作感受文章,比阅读一篇成品小说收获的启迪更多,起码我就是这样的感受。谢谢紫玉,辛苦了!
普玉

普玉 布衣

  • 1

    主题

  • 27

    帖子

  • 440

    积分

2015-09-07 19:50:55
我也在学习写小说,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又来学习。谢谢老师~!
共3页 123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