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专栏】每周一评:第二十八期

2016-10-12 23:15:39

                        大时代小人物的戏剧人生

                                             ——浅评绝品小说《胶东戏疯子》

【主持】雅润:

  大家晚上好!每周一评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邀请到菊韵社团的唐柳老师主评顾文显老师的作品《胶东戏疯子》。

                唐柳照片_副本.png

  【主评】简介:唐柳,唐山人,市政府公务员,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2010年4月与秋月菊韵社团一起入住江山,成为社团第一批作者。现为社团顾问。


                 顾文显_副本.png

  【作者】简介:顾文显,1949年11月22日出生,为山东即墨鳌山卫镇盘龙庄村人。1982年从文,迄今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故事超过1000万字,诗歌、诗词500余首。获得小说、散文、故事、诗歌、诗词、歌词等各种奖励近500次,在中国故事界有“获奖大王与笔会专业户”、“中国故事长青树”之美誉,2012年3月被中国故事期刊协会授予“2011年杰出故事家”第一名称号。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等。已出版《草屋小学》、《割豆割豆》、《真的假的谁玩谁》、《共同秘密》、《微型探险队》等专著17部,作品入选400余种结集、典籍中。电影剧本《翻过那些山》、《阿K诗篇》、《你有素质吗》被拍摄,30集新农村喜剧电视剧《我的村官我的村》已签约,大型古装神话长篇连续剧《妈祖》改编(播出时署名文学统筹),65集大型史诗抗战剧《东方战场》剧本改编之一电影剧本《代理村官》获得 “百溪大地杯”第二届安徽电影电视剧本赛提名奖,电影剧本《爱情钉子户》获“中国潜江(曹禺故里)优秀剧本征集评选”优秀剧本奖,微电影《坚守》获第三届亚洲“金海棠杯”好作品奖和第二届万峰林杯微电影三等奖。

  

【主持】雅润:

  唐柳老师是个很幽默的人,现在掌声有请老师出场亮相。

【主评】唐柳:

  大家好!前些日子,在江山夜校嘚啵过一回;之后又在赏析课堂跟评了一把。轻轻地,我又没羞没臊地来了;正如我上次没皮拉脸地走。我呢,经常自我标榜不是老师,可大家不听。特别是那些女娃娃们:唐柳老师,唐柳老师——莺莺燕燕地,唐柳小心脏扑通扑通乱跳。更有俺家纯元皇后,受江山文友的影响,跟我也不好好说话啦:“唐柳老师,都一个月了,今晚翻牌子不?”你说头大不头大?我心脏不好,再次恳请大家,别叫我老师。年龄大我的,称我为弟;年龄小我的,呼我为兄,唐柳就十分高兴了。闲话少叙,步入正题:

  文章讲述的是上世纪日本侵华到新中国解放以及文革后的几十年时间,一个小人物戏疯子杨安祥跌宕起伏的戏剧人生。文章把时代的转换与人物命运的转折紧密相连,结合社会性和民族性去表现人性,又以人物命运来反映当时现实,使几者达到完美融合。透过文章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戏疯子杨安祥的追求、挣扎和不甘,可以读出当时人们对人生无序的难以掌控和失去人文精神倚持的荒凉。让我们不得不以其强烈的激情与他们一起悲欢,一起思考,一道前进。个人以为,它的文字厚重而富有张力,是秋月菊韵乃至江山里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

  但刚读此文,略有疑惑。是小说吗?又有故事的若干特征;是故事吗?恰恰又像一个颇有味道的小说。我个人理解,小说与故事区别主要体现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说往往对一个特定事件作描述,多截取一个故事切面,引发作者的深思。而故事一定要有结局,否则不能称其为故事,从这一点来看,它更像一个故事。

  二、小说重细节,故事讲情节,此次分析的文章,大体是按时间顺序铺陈思路、推动情节故事,对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不算多,但也有个别地方描写相对精致,兼具小说与故事的两个特征,总体更偏向于故事些。

  三、从艺术性看,小说语言、结构、人物、立意等方面更鲜活、更值得咀嚼,而故事往往更注重交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换句话说,小说是高级形式的故事。留给大家更多的是其中的人物和思索,从这一点看,本文又有些像小说。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它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故事,也不是特征明显的小说,暂且将《胶东戏疯子》归之为非典型小说,或者是故事小说。当然,我并没有倾向性地认为小说好而故事非。圣经讲了很精彩的故事,没有人说圣经是小说。但我们能因此而否定圣经崇高的文学地位吗?不能。同样的,《胶东戏疯子》一文,我认为其文学性是很好的。我与作者顾文显先生不熟,所以没有拍马的必要。好,就是好。下面,咱开始正式评析。说得对,是作者之功;说得不对,是我水平问题

  一、关于本文的主题主线问题

  任何文体,偏离好的主题主线都不能称其为好作品。我向来不喜欢小女子文学、心灵鸡汤以及伪娘作品,那些小情绪、小温暖的东西或情意绵绵、或肝肠寸断,或假的离谱,看上去很美,实则言之无物、头重脚轻、天旋地转。还有人拿这种所谓美文让我“赏鉴”,我不好说什么,捂着鼻子看了那么几行——嗯,好好好,你是我的偶像。闻者欢欣,余我呕吐。我跟叶雨说过,红楼梦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诗词多美、情感多细腻,这些都是为大的主题主线服务的。大的主题主线是什么?是通过大观园这个望族衰落的过程,从侧面表现了时代的衰落、社会的变迁。所以,读一篇文章,我更喜欢从宏观视野出发,看文字背后反映的是什么——老是盯着“花谢花飞花满天”,不把握根本的主题主线,红楼梦读一千遍,也不过再出个琼瑶式的小婉约、小清新作者。

  我以为,这篇文章成功反映了一个时代。作者笔下的时代,是中国史上一个沉甸甸的时代。在文中,顾先生通过描写戏疯子杨安祥的故事,将“戏”的主旨贯穿其中。数千字的文章,皆被一个“戏”字冠着、串着,它是全文的“文眼”、枢纽。一个“戏”字,就直接表明了作品的主旨,作品中充斥着的是主人公杨安祥的像戏剧一样的人生故事,对“戏”着疯般痴迷是他身上的醒目标记。他学戏的辛苦、人生的跌宕,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民俗、心理等等紧密相连,带着深深的历史、地域、文化特色。简而言之,我所理解的主题主线便是主人公的悲欢与戏剧人生,从而对当时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即社会现状的现实批判。

  《胶东戏疯子》一文娓娓道来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作者用中国农村积淀最深厚的社情,用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通过文中戏疯子几十年的“戏梦人生”,透射出对中国那段历史的哲学思考。顾文显先生通过此文,表现了他对当时的时空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与领悟,是聪明而独到的。对于熟悉那段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此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二、关于文中的情节脉络

  把握好文章的情节脉络与矛盾冲突是我们更好理解这篇作品的重要基础。我简单从这两方面进行提示。

  一是时间顺序

  主人公的故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十八岁之前,“戏疯子”艰难的学戏过程。②新政府成立后,杨安祥获得了个人意义上的成功。③十年文革,杨安祥同样经历了个人的十年浩劫。④打倒“四人帮”后,杨安祥个人重获生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纵向结构。这种写法是一种较为基础的写法,相对容易掌握。但容易掌握不等于低级。少林寺里的罗汉拳是基础拳法,同样可以打败绝顶高手,关键看我们大家如何运用。

  二是矛盾冲突

  从大的方面来讲,文章大体表现了三组矛盾:解放前学戏的艰难与解放后的春风得意形成一对矛盾;解放后的志得意满与文革中遭受冲击又形成一对矛盾;文革中与文革后的杨安祥的不同命运与生存状况同样形成一对矛盾。

  从小的方面看,戏剧般的冲突性表现更加丰富。比如:十八岁之前,幼时爱唱戏的小杨安祥巧遇过路戏子,与戏子被赶跑形成矛盾;被父亲严禁唱戏与过年开禁形成矛盾;听戏的快乐与半个月忍饥挨饿形成矛盾;父母对杨安祥学戏的不同态度同样形成矛盾……还比如:解放后杨家成分划分由富农变为中农形成的矛盾;杨安祥新婚娶媳妇与洞房里唱一夜戏形成的矛盾,等等。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数一数大体有多少矛盾冲突。

  特别是文革中与文革后这对大的矛盾,我愿意多费些口舌。造反派盯上了戏疯子杨安祥这个“封资修黑货”,还下了老戏停演的命令,杨安祥也因此而神志模糊,不能开口说话。这令人窒息的黑色的日子,无望的生活完全麻木了杨安祥的心智,让他不知何为生,何为死,使他无力再唱戏,成为一个“活死人”。每次的社会变革、动荡,都带给人们身心的无尽创伤。然而,身体上的伤口尚可愈合,失去的家园也可重建,惟独心灵的创伤是最难康复的。一个戏痴,因文革冲击而神志昏迷、口不能言,不能不说是令人震惊的。这让人十分丧气。作为一个“良民”,杨安祥躲过了抗日战争的战火,却躲不过“文化大革命”。这也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力透纸背的批判。

  好在春天来了。戏疯子杨安祥的康复,也是中国的康复。回首前尘,我们从过去的十年浩劫中走来,每个人的个体命运与国家的整体命运也因此而改变。抚今追昔,山河巨变,我为杨安祥幸运,为祖国幸运。

  整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矛盾冲突带动故事情节,使得大家读来脉络清晰、兴味盎然,值得大家仔细揣摩、认真学习。

  三、关于文中的人物描写

  文章除刻画了主人公“戏疯子”杨安祥之外,作者采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寥寥数笔,把过路的戏子、安详爹、安详娘、安祥老婆也刻画得颇为成功。

  主人公“戏疯子”杨安祥。他从一个爱戏成痴的农村娃成为一名剧团长,退休后做了老年大学的戏剧教授,其间经历了沉浮动荡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是“疯”,体现了他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无论面对何种挫折。幼时的忍饥受冻甚至付出负伤的代价;因为唱戏险些让媳妇儿自杀而亡;作为剧团团长的他遭受文革冲击,导致了神志模糊、口不能言……应该说,“戏疯子”杨安祥因戏尝尽生活和命运的艰辛苦难,然而,他却从未屈服,从未放弃对唱戏的渴望,默默承受,顽强坚持。正是这样的坚持,给了他富足的精神家园,使他具有了最顽强最震撼的生命力。

  过路戏子。那戏子不过路过而已,听到杨安祥的几句唱,高兴地连连拍手,非要收做徒弟,还说这孩子唱不红都不算完!应该说,这算是良师遇到美玉了。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个人的理想追求,无论有多大的意义和合理性,如果缺乏了对时代生活的基本理解和把握,他的行为就不能不是盲目的,轻率的,爱才如命的过路戏子最终只好狼狈逃窜,此处暗喻相当高明。类似这样的悲情故事,戊戌六君子经历过,鲁迅的《药》里描绘过,秋瑾的鲜血浸染过……国民性是可体会而又看不到的,但却极其强大,伟大如鲁迅者,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何不叫人心痛?

  安祥爹。我认为,作者对安祥爹这个人物,刻画得比较丰满成功。一曰:暴躁。安祥爹外号“老枪药”,自然是嘴里只会囔臭话,一句“屁话,逛窑子能跟开窑子一样吗!”充分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二曰:戏痴。时过中午,家中饭做好了,久久不见人回来,安祥娘去找,却见父子俩在那儿唱戏,恰好缺个旦角,硬拉安详娘补台。还比如:安祥爹找儿子救儿媳妇那段,用京剧道白骂儿子“你在这里当皇上,媳妇家中吃洋火”,画面感极强,让人忍俊不禁;三曰:怜子。不让儿子去唱戏,是疼儿子;骂儿子骂得鸡叨不完、狗吃不尽,也是疼儿子;儿子出息了,得意地说:“不叫我爱唱戏,家里能出来这么个人物吗?那好歹也得在天上顶一颗星星!”,老爷子颇以儿子为傲呢!四曰:封建.老爷子挺逗,被别人嘲笑,要在祖宗牌位前忏悔;到农会去挨训,也要求祖宗保佑;怕是儿子当了剧团团长,老爷子也一定在感谢列祖列宗呢!

  安祥娘。那是一个典型的怕丈夫、疼儿子的女人。文中“乘老汉骂够了跑院子里抽烟的空闲,边流眼泪边问儿子,这半个月你吃什么?”、“你哪天能长大,娘就不操心了!”短短几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当然,安祥娘这个人物不如安祥爹丰满,但我觉得这算不上是大毛病,人物的丰满与单薄都是相对的,我能从文中看到自己母亲的影子,她以男权为中心,爱自己的儿子,爱自己的丈夫,那时候的女人,就是这样,没有别的了,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她卑微如尘土,她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尊严,但她爱丈夫、爱儿子的情感同今天所有的妻子和母亲一样伟大。

  安祥媳妇。那是一个性烈如火而又促狭的女人。因杨安祥没有及时陪新媳妇儿回门拜年,女人竟然吃了火柴头。夫妻二人的对话更加有意思,大家可以到文中细看,一个爱丈夫、爱戏曲,以寻死向丈夫要挟、撒娇的新媳妇儿形象跃然纸上。我还记得我幼时,老家一个女人跟丈夫怄气,喝了卤水,丈夫边骂边抢救,那女人悠悠醒转,说:哎呀妈,我可不寻死咧!大家哄堂大笑。这故事与文中故事如出一辙,颇有生活气息。我想,大家把这些人物读透,我们对戏疯子杨安祥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就不需要唐柳再嘚啵嘚啵个没完了。

  四、关于文章的语言特点

  顾文显先生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独特性,饱含着深刻的历史深度关怀。我不懂方言,但凭直觉,他的文字是很接地气的,比如“老枪药”的外号,为数不多的人物对白,类似“跪石头抠被眼儿的货”、“口不吃腚不拉地多攒了几亩地”等表述,极有生活气息,也反映出大众的基本情感与欲望,符合大众的口味。在语言方面,他能够准确表达环境和情绪,读起来木木的,嚼起来筋筋的,憨憨朴朴,情感就在不经意间蔓延,于平实中不失幽默。他把描写放在了叙述的行进中,让语言超越文体,达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完美结合。能够经得起反复阅读的文字才是好的文字,能够让人反复品味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顾先生的语言文字不俗,那是一种浑厚的、质感的、有重量感的、会直逼读者的心口和心灵而令人难以抗拒的语言文字。这种语言魅力,不仅来自作者掌握到语言文字的野性和趣味性,实质上,还来自于作者真挚细腻的灵感和热忱饱满的情感投入。这就是该文章语言独特的魅力,因而铸就了文字的耐读性。

  总之,读顾文显先生的《胶东戏疯子》,使我们感到在历史岁月流变中一颗朴实诚挚的心灵的震颤和悸动。在他的作品中,他笔下人物的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他们默默承受,他们不懈追求,他们演奏着生命的交响乐,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别样意义。

  个人感觉,如文章在大的冲突中,截取文革与文革后这一段,在细节刻画上多着笔墨,在其他地方简写,就能成为一篇极好的小说;或者在故事设计上,更多费些心思,也能成为一篇颇具可读性的精彩故事。但就这样放着不动,文章的文学性也是很强的,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也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比之驴马价值更高些。当然,初学者,还是应该写些特征明显的文体为好,这是另一个问题。

  我说完了。但我最后再强调一下:谁也别叫老师,叫一次老师,你给我发一次红包。不发的话,上你家坐着去,不论男女,不管时间早晚。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感谢唐柳老师细致精彩的评论,辛苦了!下面请顾老师谈谈心得。

【作者】顾文显:

  我是一名被称为“作家”的人,但在为文方面,确实大不具备成材潜质。为什么?疑似患有多动症。??我读书不求甚解,至今未记得有认真读过第二遍的中长篇就是证据;写作不善雕琢,几千字的小玩意儿往往一挥而就。这一弱点注定了我弄不出精品来。《胶东戏疯子》是我比较费心写成的一篇东西,费时倒未必,费心倒是实情,当时可能状态好一些吧。它发表《今古传奇故事版》(具体几期我没耐心查),好像还获得过一千元奖金(税前),这篇小文在我发表过的一千万文字中(不包括影视作品和韵文),不过占两千分之一,但至今提及,我还记得点滴情节,足以说明我对它还是比较喜欢的。

  发菊韵社团后,大家很喜欢,还给加了精品、绝品,并有幸蒙唐柳先生称赞一番,真的有些头重脚轻了。现在,叶雨又让我谈谈创作感受,本来特别忙,可受宠若惊之际,只好受命了。那就索性说说这东西的创作过程吧,我想,会有朋友感兴趣的。

  我非常喜欢小说。可能许多朋友知道,我主业却是写故事。毕竟故事给我带来效益,让我可以骗得较多的稿费来滋润我家的马勺,那感觉也不是很差的呀。以致我每次写故事前都痛下决心“最后一篇,之后专心写小说”,可由于革命意志消退,经不住稿费的诱惑,就写了这篇写那篇,后来写成了中国故事界的长青树和中国杰出故事家第一名的称号。虚荣心使我一直堕落到今,混进影视界去了,才从故事界淡出。对于小说,我始终深爱着却没有真正投入,活生生的一个孔乙己,穷到盗贼的地步,还穿着破长衫在追梦。

  我的意思是,我喜欢小说,可想到待遇优厚、读者偏多的故事杂志上去发表,所以把《胶》文转基因变成了四不像,唐柳先生说得一点没错。

  文章中的那位疯子是怎么来的?虚构、捏造。

  偶尔有一天,某人说到某位装牛的明星“在旧社会她就一戏子,算个屁。”我不追星,甚至不喜欢那些人。但我不至于拿旧社会说事儿,可这一句现在时常挂在人们嘴边的话,却在我脑海中盖了一戳。又过了些年,我感觉要用到这个素材了,它直接嘲讽了当年的旧观念

  我还知道,旧时一些达官贵人甚至王爷都喜欢唱两嗓子,他们一边学唱,一边骂戏子低贱,文化的顽固性和矛盾性真是不可理喻。由是,我就产生了塑造一个戏子人物形象的欲望。自从2003年借到民间故事杂志主持编务后,我于事业忠心耿耿,基本与小说断交,可如果写成故事,人物就糟蹋了,写成小说,我当时没那耐心。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胶》文。

  人物有了,瞎编一个戏疯子,然后如何处理、升华呢?我想出一条人物命运的主线,那就是让他从小弄到老。他本身是一截历史,那就如实表现。人物主线,从孩童到学戏,结婚,后来,让他因祸得福,又让他因福得祸,反正也不是折腾我。

  有了这条主线,我就让他大体上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这样既可以经历解放前的命运,又能让文革能伤害着他,避免了关公战秦琼的尴尬。

  人物的命运初步构成,后来,在写的时候,随时跑偏就让他任意跑,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写作不像高考,你作文得再好,如果跑偏大了,可能会有零分。我写完了,发表了,就是及格,就狡辩说,我当初就是这么构思的呀,一点没错,这叫“打哪儿指哪儿”。

  人物命运定了,我考虑如何使用素材。大家大约都认同,素材决定故事。一些生活碎片挤在我脑袋里,挤得难受,就有了创作冲动。好比你家冰箱里存着好多鱼和肉,你没事了就想,把它们做成啥菜呢?乞丐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是吧。

  我在《胶》文使用的素材,一是听来的,二是亲身体验过的。

  先说听来的。由于是写个戏疯子,所以,听来的素材得选用与戏搭边儿的。当年当社员时,听到一位老人说,他弟弟练习拉胡琴,屋子冷,他把被子抠个窟窿,被子披在身上抵抗寒风,手从窟窿眼里伸出练习胡琴,祸害被褥,结果挨了打。这个刻苦好学的形象一下子扎根在我脑海里挥之不散。还有,继祖父在世时,也酷爱听戏,但不会唱,。他有些戏迷段子,其中讲了一个戏迷跟戏班子跑了,缺什么角色,就要求给人家扮什么。结果台上演《火龙记》,他正扮演着灶王爷,被父亲闯上台,一顿好打。

  我就将此事加上抠被眼一并安在戏疯子身上。此外,还听说过马连良小时候捡破烂,听到师傅教徒弟干教不会,小马同志只一嗓子,师傅马上听好了,把他收容,从此一发不可收……故事的真假我不知道,先安在疯子身上,这就有了开头遇上戏子那段。

  抠被子几件事,还嫌不足以衬托其疯,于是,我听继祖父说他自己跪石头听戏,把腿跪得不敢走道了的事,就安在疯子身上;又听朋友说他文革期间,追着放映员看露天电影,一个小队一个小队地看……这些全搬来安在疯子身上。又替疯子想,跟着戏班跑,他吃什么呢?讨饭?太老套了,再说,也没时间讨饭呀。我小时候挨饿,吃过生地瓜干(见本人博客拙作《地瓜干,地瓜干》),就让疯子偷去充饥。我还把一个吃洋火的笑话,演绎到疯子的故事中,这样,一个执著的疯子形象就差不多了。

  戏疯子总是出丑、可笑,我感觉这故事就俗了,那岂不成笑话大锅炖了吗?于是,让他以身试法一种戏剧性的命运吧。我知道,胶东地区是1945年解放,再一直没落回国民党手中,那么八路军是不是求贤若渴?没经人同意,我就让戏疯子当了演员直到团长,再后来,顺理成章地遇上了文化大革命……那个罪恶的年代我亲历过。我虽然身为最底层的社员,不会有人冲击,可我亲眼看到许多敌人没能力弄死的功臣被自己人弄死并且死得那么惨,我心里同情加愤怒,嘲讽起那个年代自然就有力些。

  还有一些素材是亲身体验过的。老枪药的形象有我父亲的影子。他老人家在世时,那叫一个不民主。他好像除了我们拼命干活帮助他养家糊口外,什么事都干涉。比如,我15岁时想学笛子,1角四分钱买回一支简易竹笛,他知道后不让我吹,说是伤气,并说拉二胡还可以。老天,我哪里有本事弄把二胡去?后来,碰巧有位老人去世,把京胡送给了本小队一名有知识的青年,再后来,全国号召用文艺方式宣传毛泽东思想,队里花十多块买回一把二胡,我捡到了那把京胡,由于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在旧社会当过几年国民政府警察的父亲,那叫历史有污点,于是不敢干涉,这才让我正大光明地吹笛子、拉胡琴……这些事,就改变一下情节安在老枪药身上;还有,我们年轻人午休时候去打球,碍他什么事了?不让。理由是,我祖父叫秉球,你打球,那不打了爷爷吗?然而,他当年打过排球,现在却说,打排球可以!

  排球也是球!我们修理地球也是球,你敢不让吗?我心里不服,却不敢说出来。

  我姑奶奶打小被送到庙上当了尼姑,她是戏迷。我五岁时去她庙里待了半年,老人家把我当宠物训练,好几本戏,都背了下来。并且,她平时让我用京剧道白与她对话……这些事件,都被我安排进了故事中,包括爷两个在地里不干活,演戏到中午,老伴寻来,也被拉了壮丁等等等等……

  有了这些情节,充实一篇五千字上下的短文,可以说富富有余。

  我还刻意选择我经历的事情去装点故事。比如,我在乡下住了一年多,那时候,田里刨完地瓜,落下小的被霜一冻再化开,就软软的甜兮兮的,穷苦无聊的孩子们满坡地里跑着拣来当水果吃,那就让杨安祥去拣吧,两个时代相近,不会出现穿帮……甚至火柴,当初叫“洋火”,这些元素加入那个年代的背景中,增加了真实感和画面感。

  上面说的是我使用了如此多的素材,写起东西来,自然游刃有余,好比一位厨师,你让他做10道菜,他面前堆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材,他做起来肯定容易,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谁都懂。

  话题回到小说还是故事方面上来。我既然拥有了这个东西的版权,将来如果老天爷假我时日,我会把它仔细修改,让他成为连唐老师都承认的“就是小说”。

  至于这篇文章的意义,唐柳先生剖析得极其认真,我感觉比我说得还要透彻得多,因此,听他的就是。

  感谢唐老师对《胶》文有些出格的夸奖,我不会骄傲,我会把它看作是一种鞭策和鼓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直到有当之无愧的那一天。

  同时也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感谢老师精彩细致的评论,辛苦了!下面有请枫魂帝星继续解析此文。


【副评】枫魂帝星:

                                    《五味杂陈戏疯子》

  谢谢各位老师和朋友们,又一次在赏析课堂相见。

  再次读起顾老师的《胶东戏疯子》,想起那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越品越觉得五味杂陈。其中甜中带涩,苦中夹酸,有着说不出的滋味。让我们一起走进戏疯子杨安祥的人生。

  文章有着极强的地域特点,胶东半岛,主人翁杨安祥出生在上个世纪,那是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一点被遗忘在土地里的小红薯也是难得美味,年幼的杨文祥登场了,和小伙伴去拾起小红薯果腹,那甜味中带着点涩。生活的磨难并未打消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胶东有正月唱大戏习俗,小文祥便追逐着戏班子去听,他可以用很少的半袋红薯干充饥,可以跪在石头上听戏,以至伤了膝盖,但阻挡不了对京剧的痴迷。为了听戏可以一个月在外面奔波,一个痴入骨中。回家时已经骨瘦如柴,依然无怨无悔。

  贫瘠不是他的错,一份对戏的爱植入心中。可以把被子抠个洞练二胡,在荒天野地放声唱戏,几幕把杨文祥便勾勒的栩栩如生。

  父亲的阻挠,世俗的偏见都没有让他放弃,在解放后终于苦尽甘来可以畅快唱戏,他的人生有了转折,成为戏团团长,也收获了爱情。文中对于他结婚后描写特别出彩,为了演戏忘了回门,让新婚妻子一气之下喝了火柴头,他赶回还不忘调侃,令妻子回心转意,化解一场家庭风波,让人不禁莞尔一笑,好个戏疯子,因戏收芳心,夫唱妇随过烟火人生。

  笔锋又一次投向那个特殊年代,一切都颠倒,人鬼不分,杨文祥的心酸楚无语,被批,被禁,一切让他涩苦的心抽搐,他只有哑囗无言,一气“中风”,躲过一劫,这是谁之过?酸涩苦闷一起压在他心头。让读者也品味着。

  云开雾散,众人都感叹他的命运,波折不断,却不忍让他离开,再次把他推入剧场,出人意料,锣鼓点一响,演员一开口,令众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杨文祥醒了,再次焕发出生机,又登上他一生痴念的舞台,入骨难忘的角色,他唱,他演,他为戏而生。一个戏字便融入生命中。

  说了许多,顾老师的戏疯子杨文祥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包含了众多地域风土人情,人生五味,有对戏剧的痴爱,有父亲的严爱,有母亲的慈爱,妻子的恩爱,朋友的友爱,这些都贯穿于文中,淋漓尽致的在他生命中融入,酸甜苦辣咸,百味皆有,所以才有了戏疯子杨文详的世界,才能让读者一次又一次跟随他,去品,去读,去思索。通过主人翁可以了解到更多。

  文章的内容不需多太多华章丽句,从生活中来,归于生活,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社会,人物,才是好文章,能引起读者共鸣,激发同感。

  也许我理解不够深刻,但从中可以悟出许多朴实无华的人生理念,用心去做,一切皆可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感谢枫魂帝星老师的精彩评论,辛苦了!有请玉之残泪老师继续解析文章


【副评】玉之残泪:

                        怎一个痴字了得——读【菊韵】胶东戏疯子有感

  但凡涉及到人物描写的小说,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典型性格特点,并加入艺术加工,使达到所要的艺术欣赏效果。看过金庸的小说,只要说到郭靖,读者自然想到老实憨厚、正气仗义,而黄蓉,读者眼里会闪过淘气、精灵古怪等等字眼。

  读顾文显老师这篇《胶东戏疯子》。不知不觉地,一个‘痴’字,便不由得钻了出来。感觉里,文中的杨安祥,爱戏成痴,一生走不出戏曲的痴迷,因戏而差点冻坏了双腿、差点跑了媳妇、差点成了真的疯子,也因为痴迷的戏剧,奇迹般地康复。这其中种种,都是和一个‘痴’字分不开。

  文章一开头,杨安祥便被自家老爹‘老药枪’惩罚,在祖宗灵位前发下誓言,终身不得干唱戏的行当。作者先抑后扬的手法运用,预埋下伏笔,更加突出杨安祥对戏剧的痴迷。好吧,你不让他唱戏,听总可以吧。逢到过年过节,那些个戏班子挨村串着唱戏了,杨安祥也坐不住了。‘但听到锣鼓一响,那浑身所有零件全部活跃起来,啥也不顾,或嘴里塞个饺子,或手里捏块馒头,一旦冲出家门,就别指望他哪天回来。’

  不到那些个戏班子唱完各村各庄,收拾班子回去,杨安祥是不会回家的。而整个的人早已瘦得,差不多剩下皮包骨了。更有甚者,大冬天的,寒风刺骨,杨安祥硬是半跪在一块石头上听完一场戏,差点没把膝盖冻坏。那份痴迷程度,刻画淋漓尽致,却是作者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直入木三分,令人叫绝。

  也是杨安祥命中注定,该是唱戏的角。人民政府要成立剧团,会拉二胡会唱大戏的杨安祥,终于能够扬眉吐气地,正大光明地唱戏了,他老爹也不敢再干涉阻止。也因此,本是富农专政对象的杨家,躲过一劫,成份也改成了中农。‘老药枪’从此不提旧事,更是为儿子骄傲,仿佛儿子的这些成就,是他一手造就一般。

  作者是下了苦心思,写到这里并不过瘾,接着写杨安祥结婚时,新婚夜逼着新娘子唱了一夜的戏。而新婚头节,杨安祥竟因为唱戏,忘了答应媳妇的约定,好强的媳妇一气之下闹着自杀。也因此一闹,杨安祥‘胶东戏疯子’的外号,便是叫响起来。诙谐的文字,把杨安祥对戏的痴迷与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笑过之余,更是为之叹服。

  十年动乱,杨安祥作为唱大戏的‘封资修黑货’典型代表,本是造反派批斗的重点。然而,没等到造反派动手,他自己倒先疯了,因为不能唱戏,似乎急火攻心,杨安祥竟从此神志模糊,成了痴呆,也因此逃过一劫。这也算是因痴迷戏曲,上天对他的一个恩惠吧。而文章的结束,作者意外地给了读者一个惊喜,改革开放了,剧团重新张罗着恢复了生机。痴呆的杨安祥,被徒弟们接到了排练现场,在听到胡琴响起,徒弟开唱时,他却是奇迹般地康复,再次重新登台唱起了他一生痴迷热爱的戏。

  这篇《胶东戏疯子》,通篇读来,作者紧紧抓住主角杨安祥对戏剧的痴迷,重点突出了这一痴迷的程度,使这一人物形象生动起来。读者能够从中深刻感受到,整个的杨安祥的一生,无不与戏曲连在一起,也正是痴迷戏曲,成就了杨安祥的一生,也成就了作者这篇文字。可以说,贯穿《胶东戏疯子》全文的,便是一个‘痴’字而已。

  如是,愚见,与大家共勉。


 【主持】雅润:

  感谢玉之残泪老师的精彩评论,辛苦了!有请一土老师继续解析文章!

  

【副评】老土:

    很高兴能够再一次能来到江山文学赏析课堂,听各位老师讲解顾老师的《胶东戏疯子》。通过学习,特别是听到顾老师今天的讲课,我对《胶东戏疯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顾老师已经有好几年了,最早接触的是老师的故事。顾老师是吉林人,从1992年始,他先后在《故事会》《民间文学》《故事世界》《故事家》《故事林》《今古传奇•故事版》等故事大赛中多次获得奖,顾文显被同行们称为“获奖大王”。

    按顾老师自己的话说:“故事通俗易懂,贴近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它比小说有情节,比那些水货电视剧什么的有品位,像我没读过大书的人写一些给老百姓读,不丢人。”

  顾老师的这篇《胶东戏疯子》也正是一篇反映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从小就喜欢听戏、唱戏的杨安详,为了听戏,杨安详从大年初一开始,成天跟着乡下唱戏的野台班子挨着村子串,一部戏听百八十遍也不厌烦,台上演员唱头一句,他能跟上下一句,真正地是一个唱戏的“好坯子”。

  没戏看的时候,杨安详对着田间地头唱,对着风儿唱。一个人能演好几个角色。为了唱戏,小杨安详没少挨他爸的打,也没少挨他妈的叨叨。

  杨安详为了唱戏,大冬天趴在戏台前,跪石头;为了练二胡,家里的被子让他抠了两个大窟窿;正是凭着这股子劲,杨安详成了戏痴,成了戏疯子。解放初期,杨安详成了新中国的文工团的副团长、团长……杨安详的悲喜人生,富于戏剧性,喜剧性。

  顾老师对文字的要求很高。语言精炼是他写作的特点。

  开篇从“胶东地区多种地瓜”入手,很自然地过渡到田间地头捡“小地瓜崽儿”的小杨安详。就像是电视剧中的情景设置一样。

  而后写到杨安详不经意间的亮了一嗓子,竟然把过路的戏班子听迷了,拉住他再唱了几段,“连连拍手,当即要带他入班。”鼓动他以后“吃唱戏这碗饭”。并预言“这孩子”肯定会“唱红”……

  除了精练的精炼外,我还觉得有许多语言值得学习。例如:“嗓子眼刺挠得难受”、“挨老爹的骂,真是鸡叨不完,狗吃不尽!”“口不吃腚不屙地多攒了几亩地,被定为富农。”“老枪药那张长脸立时就耷拉到了地皮上。”“家中能出来这么个人物吗?那好歹也得在天上顶一颗星星!”

  这样的句子非常多,我觉得特别适合于一定的语言环境。

  在大师面前,哆里哆嗦这么多,实在有愧。能学到大师一点点皮毛,就心满意足了。

  再一次谢谢江山文学殿堂的各位老师。


【主持】雅润

  今天的评论,无论是主评还是副评,评析都很细致到位,让小说的内涵得以精彩呈现,尤其作者的写作心得,更是让大家受益匪浅。感谢菊韵社团所有文友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今天的每周一评到此结束,大家晚安,下次我们再会!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2016-10-12 23:22:14

感谢作者奉献的优秀作品,让大家学到很多知识。感谢菊韵全体文友的倾心付出,祝福大家好运连连,祝愿菊韵社团越来越好,祝愿赏析课堂成为江山文友的学习家园,有大家的爱护支持,会越来越好!

                            馨香一束.jpg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2016-10-13 07:56:50

文章链接:《胶东戏疯子》http://www.vsread.com/article-571723.html

桐疏枝寒

桐疏枝寒 进士

  • 434

    主题

  • 4219

    帖子

  • 8255

    积分

2016-10-13 21:40:39

生活中,需要一些痴迷者,在别人来看,他就是一个疯子,其实,他们都是在为自己的热爱的,也是别人所热爱的事业去坚持与奉献。

本篇赏析,不仅让人们对地方戏剧有一定的认识,更多的是对那些为这些戏剧的发展和延续的奉献与牺牲的精神。

桐疏枝寒

桐疏枝寒 进士

  • 434

    主题

  • 4219

    帖子

  • 8255

    积分

2016-10-13 21:43:38

感谢各位评论人员的无私奉献,谢谢各位文友对评论课堂的支持。

相信大家,在评论赏析课堂中一定能够获得一定的提升与认识。


枫魂帝星

枫魂帝星 秀才

  • 4

    主题

  • 80

    帖子

  • 1256

    积分

2016-10-13 22:17:39

.每一次品读,都会有更多感受,文章里滋味众多,小人物大人生,拈来皆入文,泼墨已成吟,.戏痴戏入骨,演就百生相。

素心若雪

素心若雪 举人

  • 5

    主题

  • 257

    帖子

  • 4534

    积分

2016-10-14 08:09:16

各位老师解析的非常到位,语言风趣幽默,用词通炼。受益匪浅。学习了!

冰阳

冰阳 布衣

  • 2

    主题

  • 103

    帖子

  • 368

    积分

2016-10-15 10:29:21

欣赏佳作!品味生活!

叶雨

叶雨 探花

  • 301

    主题

  • 1748

    帖子

  • 14782

    积分

2016-10-15 10:31:25

因为去北京了几天,这么精彩的作品赏析课我没赶上,太遗憾了!

叶雨

叶雨 探花

  • 301

    主题

  • 1748

    帖子

  • 14782

    积分

2016-10-15 10:33:03

感谢雅润给我们社团创造了一次美好而难忘的机会,感谢各位评审员,感谢江山,感谢CCTV……统统感谢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