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林儿

林儿 探花

  • 220

    主题

  • 1300

    帖子

  • 15764

    积分

关于小说创作的几点心得( 淡雅晓荷副社长:云静水闲主讲)

2017-03-26 19:45:45

   个人简介:云静水闲,本名申云贵,湖南邵东人。从小喜欢写作,读初中时,在老师的帮助下,曾有小文发表于刊物,后来因故离开心爱的学校。事业小有成就之后,写作的欲望再次萌发,2011年开始,用蓝梦的笔名在中国散文网、散文在线等网站,发表文章若干。进了江山,如鱼得水,愿向老师们学习,快乐地享受文字,不断提高自己。人生宗旨:常怀一颗谦卑的心,面对多彩的世界。

             关于小说创作的几点心得
                淡雅晓荷社团副社长:云静水闲(主讲)

   校长好!各位老师晚上好!
   首先,感谢江山文学网夜校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也感谢晓荷社团师友的抬爱和支持!
写小说,我只是个初学者,今晚斗胆班门弄斧,实则为了抛砖引玉,不对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今晚主要讲三个方面:一、小说的语言;二、小说的细节;三、写小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小说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树,那么思想是树根,故事是树干,语言就是树叶。可见,语言关乎文章的生命和形象。不同体裁的文章就会有不同风格的语言,这一点,勿容置疑。小说的定义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小说的语言有它自己的特点。
  我对小说的语言有以下几点理解:
  1、语言的口语化。
  口语就是口头语言。
  “你古家(这个)伢子晓得么子?”这就是我们这里的口语。
  “你这个孩子知道什么?”这就是书面语言。
  相比书面语言,口语更生动,更风趣,更通俗易懂,更有烟火味。
  小说是大家都喜欢的一种文学,它的读者覆盖面非常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只要有阅读能力,几乎都喜欢看小说。所以,小说的语言要符合大众口味,要通俗易懂。所以,现在口语越来越受欢迎。
小说是“街谈巷语”、“琐屑之言”发展而来;开始是文言文,后来又是白话文。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口味”也在变化。其实文言文和白话文,都是在当时的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言。所以,口语也算得上书面语言的“母亲”。所以,小说口语化也不能算是“旁门左道”。
  小说的语言适当口语化,在文章中加入本地方言,能使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能使故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可信。口语化的语言,也能让读者感到亲切,引起共鸣。
  当然,口语毕竟和书面语言有区别,要合理运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运用。运用口语时要注意,低级的、太难懂的语言不能用,有些语言需要经过适当的修饰。
  其实,一些名家的作品里就能看到口语化的语言,比如莫言《食草家族》里的句子:“我从地上站起来??我不愿意站起来,我觉着当妖怪比当小孩好玩多啦。小孩太不好啦,吃不饱,穿不暖,爹也打,娘也踢,哥哥姐姐当马骑……”这样的句子生动活泼,也通俗易懂,更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2、个性化,突出自己的风格。
  人有个性,语言亦然。有个性的人,能让人记住,个性化的语言也能让人记住。写小说,如果一味模仿别人的语言,那么,他的写作水平就难有突破,“东施效颦”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理解它的意思。而格式化、公式化的语言又会让作品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读起来索然无味。只有个性化的语言,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只有写出自己的风格,文章才有生命力。当然,语言水平的提高,相当困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里面有天分,也有汗水浇灌的成分。
  由于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所以每个作者的语言风格也会不同。有的豪放,有的隽永,有的朴实,有的高雅。 我们以沈从文和鲁迅为例。沈从文的语言清新、质朴、含蓄、优美,充满乡土气息,如《边城》里的一段对话和一段描写:
  “伯伯,你说得好,我也是那么想。地方不出坏人出好人,如伯伯那么样子,人虽老了,还硬朗得同棵楠木树一样,稳稳当当地活到这块地面,又正经,又大方,难得的咧。”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翠翠还记着先前祖父说的笑话。耳朵又不聋,祖父的话说得极分明,一个兄弟走马路,唱歌来打发这样的晚上,算是怎么回事?她们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而鲁迅的语言则是犀利 、凝练、简洁,冷峻。比如他《狂人日记》里这段话:“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
  经过沈从文和鲁迅两位大师语言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语言风格真的大相径庭,各有千秋。有人说,鲁迅绝对写不出沈从文的语言,而沈从文也写不出鲁迅的风格,这话一点不假。我们不能和大师们比,我们写作,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师。但是,我们完全有能力写出有个性的语言,写出自己的风格。努力吧,不断地努力!不懈地努力!
  3、准确、流畅。
  相信大家都有看书的习惯,有些文章读起来非常舒服,有行云流水般的感觉,这就和语言流畅有关。
要做到语言流畅,首先要做到语言通顺。所谓通顺,我的理解是,没有逻辑上和语法上的错误。语言通顺了,我们就要考虑语言结构的舒缓,句子长短的适宜,词语搭配的和谐,连接和转换的自然。把这一切功课做好、做足,您的语言就会真的像流水一样通畅自然。
  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一篇小说,如果语言不流畅,不管你的故事有多么动人,主题有多么好,读者都会没有耐心读下去。
  何谓语言准确?我认为,就是您在写文章时使用的语言能让读者最大限度领会、知晓你想表达的东西。如何准确地使用语言,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夏天来了,百花齐放。”这话不假,夏天的确有很多花盛开。但是,“春天来了,百花齐放。”这句话似乎更准确,更能让人接受。这是普通的常识,相信大家都明白,我就不赘言。我说说小说里叙述的语言和对话的语言。
  小说里,叙述的语言和人物对话的语言应该有点区别。
  小说里叙述的语言是从作者的角度去写的,这些语言是作者的,所以,就可以往优美、规范的方向努力。当然,我前面说过,适当口语化,也会有额外的惊喜。有人会问,人物对话的语言难道不是作者的?当然是!但,人物对话的语言是作者模仿作品中的人物说的。所以,对话中的语言就要符合地域特征,就要符合人物的个性和身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一个湖南人和一个四川人,说的话肯定有差别;一个文盲和一个知识分子,他们说出的话肯定不一样;一个流氓和一个正人君子,他们说出的话肯定有不同。所以,对话中出现病句、出现粗俗的语言、出现晦涩的语言,也属正常,不必惊奇,甚至会让人感到更加真实。
  语言是门很深的学问,中国文字又很深奥,要想驾驭好语言,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有人说,语言水平是与生俱来的。这点我倒是相信!哈哈,开个玩笑。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才是至理名言!我想,只要您舍得汗水,您的语言一定会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下面是我的拙作《给娘留棵树》里面张驼子和李局长的一段对话,拿到这里现现丑。
……有人在肩上拍了一掌。张驼子吓了一跳,猛一抬头:李局长正站在朦胧的月色下。
  “说吧,有什么心事,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政府帮你解决。”李局长轻轻地说,他在张驼子身后已站了很久。
  张驼子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啜泣。
  李局长静静地等着。
  过了很久,张驼子长长吐了口气,慢慢说了起来。
  “我是一个被亲生爹娘抛弃的废人,是养父和养母……不,他们就是我亲爹亲娘??是爹娘救了我,冒得(没有)他们就冒得(没有)我张驼子。记得爹娘把我捡回家后,像对待亲崽一样待我。我十四岁那年,爹病死了,我就和娘一起过日子。娘是女人,身体又冒(不)好,还带着我这个残废崽,她愁得每天晚上一个人偷偷地哭。日子过得冒(不)好冒(不)怕,怕的是蛮多人看不起我。他们笑我、骂我,说我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每次都是娘帮我挡着。有一回,我和隔壁的满伢子吵架。满伢子骂我‘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又骂我‘无娘无爹鬼所生’。我娘听到后发了火,当时骂了满伢子。满伢子的爹来帮忙,把我娘按倒在马路上打。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压在身下乱打,有多丢人啊!我当时恨自己是一个废人,不能帮娘(哭泣)……娘的恩情比海深啊!我二十岁那年,娘跟一个河南人走了,给我留下了这间门店。从此,我就一个人过了。我不怨娘,娘知道我弄得到吃的、穿的才走的。娘古(这)一世太苦了,都是我害的,我真个(真的)愿她下半世能过得好。娘走了后,每过十年,都要回来看我一次。娘说,除非她死了或是走不动了,不然都会回来。八月十五,是爹娘给我定的生日,娘回家的日子都是八月十五。上一个十年,娘冒(没)回来,我不知道娘为么子冒(没)回来。今年,我六十岁了,娘八十四岁了。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我不想搬迁,就是在等我娘。”
张驼子已泣不成声。
李局长也泪流满面。
  “我娘不认得字,记性也冒(不)好,年纪又大了,这世上的变化又蛮大。娘常说她怕出门,出门就分不清东南西北。娘只记得这条老街,只记得我门店天井里的桂花树,只记得桂花树的香气。领导同志,请您高抬贵手,等过完中秋节再让我搬迁。 我要在这里等我娘,搬走了,我怕我娘找不着我……”
  李局长心里翻江倒海,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良久,李局长忽然问:“你断了的小指接好了吗?”
  “冒意(没有)。”
  “痛吗?”
  “骨肉分离,痛到房心(心脏)眼里了!”
   二、小说的细节。
   细节快定成败,这一点我深信不疑。生活中如此,写小说也是如此。
   什么是细节?
   正儿八经的解释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如果打个比方,把小说比作一个人,那么细节就是这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
  其实,细节无处不在。吃喝拉撒是细节,油盐酱醋是细节,种子发芽是细节,植物开花是细节,母鸡下蛋是细节,哭是细节,笑是细节,发怒是细节,今晚我在这里胡扯、大家在背后拍砖也是细节。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用处?
  大家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的眼睛或鼻子这样的“小零件”出了问题或没有这些“小零件”,那么,这个人的形象是不是会受到影响?这个人的生活是不是会受到影响?
小说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最好方式,也是描写环境不可缺少的手段。小说之所以能打动人,就是因为由无数细节描摹出了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小说之所以能吸引读者,也是因为无数个精彩瞬间抓住了读者的心。成功的细节描写,能让小说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
  小说创作中, 一个具体的细节,往往胜过空洞乏味的述说。我举个例子。你要写一个人小气,你可以这样写:七岁的堂侄来给他拜年,他从柜子里翻出装糖果的塑料袋,从里面数出五颗糖,手伸到半路,想了想,又缩了回来,悄悄留下了两颗糖……
   这样的描写是不是比说十遍“这个人小气”好?
  我们再来看看名家小说里的细节描写。
  鲁迅的《孔乙己》里有这样两段描写: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有几回,邻里的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盯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一个“排”,一个“罩”,一句“一人一颗”,就把孔乙己迂腐、善良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
  再看看沈从文《边城》里的两段细节描写:
  “翠翠在风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
  “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烟的打着火镰,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了。”
  这两段细节描写,前一段描写了翠翠天真、健康、纯洁和带有野性的形象。后一段则描写翠翠看到过渡的人后,想起爷爷的伤感心情。这样的细节描写,给人的感觉不但是美,而且非常真实,仿佛亲眼所见,仿佛身临其境。
  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描写细节呢?
  我只说一句,就是要符合主题要求,要对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有帮助。
  如何写好细节呢?
  我也只说一句, 就是多听,多观察,多思索,多联想。
  三、写小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1、切忌说教。
  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
  一般来说,文章可以警世育人,可以宣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小说也不例外。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小说离不开故事和人物。故事也许不会成为小说,但,小说里一定有故事。既然如此,小说里宣扬的真善美和鞭挞的假恶丑都应该体现在故事里,体现在人物身上。也就是说,小说要表达什么,让故事说话,让人物说话。
  小说是虚构的。但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都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可生活中的人是复杂的,社会上的事也是复杂的,而且在不断地变化。所以,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就会不一样,对美和丑的判断就会不同。您的小说在不断居高临下地说教,不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读者是会反感的,是会不以为然的,是不会有兴趣把您的小说看下去的。您要记住,您只是个讲故事的人,不是个政治家,不是个哲学家,不是……你的任务是把故事讲好,把人物写活,其他的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思、去想、去体会,让读者不知不觉被您带入小说中。
  2、小说忌“满”、忌“平”。
  所谓忌“满”、忌“平”,我的理解是:小说要做到有悬念、有想象空间、情节的发展有弹性。
悬念好懂,大家都明白。一句话说一半,还有一半留到后面说;一件事提一下,然后留到后面揭晓谜底。这些就是悬念。
  有想象空间,主要是针对结尾。结尾留下想象,让人去猜、去想、去悲、去喜、去意犹未尽,也不是一件新鲜的事,西方人说这是开放式结构,沈从文的《边城》就是这样的结尾。
至于情节发展有弹性,就是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把一切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说得粗俗点,就是把一件完整的事写得不完整,把一件离奇的事写得曲曲折折,把一件感人的事写得起起伏伏,把一件简单的事写得出人意料,把一件平淡的事写得“颠三倒四”。
  一篇小说从几千字到数十万字,要想读者能耐心地看下去,就得耍些“心机”、弄些“手段”。悬念的设置、情节的跌宕起伏是必不可少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也是非常需要的。
  3、小说不能脱离实际,要经得起推敲。
  小说是虚构的,但作者却要使读者相信他(她)讲的故事是真实的,而且让读者受到感动或得到启迪。
大家都知道,文学来源于生活,小说中的人物有生活中的原型或由生活中几个不同的人物合成而成。所以,小说就要经得起读者反复探讨,不能违背生活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常识,不能让人觉得是假的。如果您的小说被人觉得是假的,那么您这篇小说就完了,您的心血就白费了。试想,谁会接受被人愚弄?谁会接受假的东西?包括您要表达的思想。
  人性是复杂的,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坏人,人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人性具有两面性,好人有缺点,坏人有优点。所以,您刻画人物,要想把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就要深入您写的人物内心,多做换位思考,反复琢磨,力求真实。您写故事,也要深入生活,不能让故事的发展脱离生活,脱离实际。
所谓脱离实际,我打个比方,您的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一个人在猫眼里看到室内的人在杀人,他还用手机把过程拍摄了下来。这就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常识。因为,猫眼只能从室内往外面看,从外面看不到室内的情景,更别说用手机拍摄了。又打个比方,您要证明一个人下象棋的水平高,就不能拿谢军来做比较。因为谢军是国际象棋大师,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是不一样的。
  总而言之,您要努力让读者觉得您的故事是真实的,人物是真实的。因为,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人。
当然,真与假,有时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有些看起来经不起推敲的东西,其实却是生活的真实现象。我举个反面例子,比如我的拙作《暖冬》。胡安自己死在若兰的店里,他的家人却无理取闹,要若兰赔偿,甚至打砸她的东西。最终,若兰没有追究胡安家人打砸东西的行为,还给了两万元。这看起来不合常理,但我想告诉读者,这是根据一件真实的事件写的。其实这样的事在底层也不算新鲜事。人们都觉得死者为大,人死了无理也会变成有三分理,破点财消灾,心理还是能够承受的,感情上也是能够接受的。这也反映了底层人们法制观念的淡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状。还有,公安局接到110报警电话不出警或推迟出警,这样的事在基层也偶有发生。我有一位朋友,深夜在乡村公路上被人抢了三百元,他打电话报警,电话里说:“你把抢钱的人抓住,我们再派人来。”这不是笑话,这只能说明基层一些警务人员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无巧不成书,文章写的就是一些特殊的事,用一些反常的故事,揭示一种反常的社会现象,我认为未尝不可。
  最后,我想说,小说中一定要消除错别字和病句。错别字和病句,就像您正在喝汤、喝着喝着汤里忽然冒出一只绿头苍蝇一样恶心。还有,要处理好情节拖沓和急就章这对“矛盾兄弟”。这些,就不一一细说了。
小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惟有多读、多悟、多写,才能有所提高和收获。好了,今晚就讲到这里,讲的都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一孔之见,不能算经验,更不能算“课”,讲得粗浅,讲得漏洞百出,讲得言不达意,大家觉得顺耳,就多皱皱眉头,觉得不中听,就笑一笑。耽误了大家宝贵的休息时间,很不好意思。祝大家生活愉快,创作丰收!
  谢谢!

点评
2017-03-26 20:57:42
清影儿:云静老师的小说思想深刻,故事性强,有一股正能量。读他的小说,经常会有惊艳,震撼的感觉。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你猜

你猜 进士

  • 489

    主题

  • 2090

    帖子

  • 6478

    积分

2017-03-27 00:48:16
欣赏,学习,受益匪浅。
何叶

何叶 探花

  • 137

    主题

  • 1200

    帖子

  • 17548

    积分

2017-03-27 06:36:37
讲的真心好!云静老师辛苦了!敬茶。
清粥小菜

清粥小菜 秀才

  • 2

    主题

  • 52

    帖子

  • 1965

    积分

2017-03-27 07:39:27
老师讲得很好,受教了!
梦幻成真

梦幻成真 秀才

  • 0

    主题

  • 119

    帖子

  • 2858

    积分

2017-03-27 11:13:04
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好,受益匪浅,谢谢老师!
态珍

态珍 童生

  • 0

    主题

  • 19

    帖子

  • 596

    积分

2017-03-27 11:15:34
聆听老师教导,受益匪浅,谢谢!
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 布衣

  • 11

    主题

  • 57

    帖子

  • 171

    积分

2017-03-27 12:05:17
感谢老师的倾心分享,受益匪浅!老师辛苦啦。
叶华君

叶华君 进士

  • 68

    主题

  • 574

    帖子

  • 10149

    积分

2017-03-27 12:07:37
讲的真心好!云静老师辛苦了!敬茶。
柳丝织雨

柳丝织雨 举人

  • 3

    主题

  • 64

    帖子

  • 3007

    积分

2017-03-27 12:33:51
老师的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我大开眼界!谢谢老师!
云静水闲

云静水闲 进士

  • 16

    主题

  • 278

    帖子

  • 6718

    积分

2017-03-27 13:27:08
感谢各位老师跟帖鼓励!感谢各位老师抬爱!讲得不好,也言不达意。如果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也就心满意足了。写文,如做人。我感谢所有喜欢和不喜欢我的人,因为,成长,需要鼓励,也需要批评。
高原的天空

高原的天空 举人

  • 3

    主题

  • 250

    帖子

  • 3910

    积分

2017-03-27 17:54:05
质朴实际,文如其人,有空细读之。
云静水闲

云静水闲 进士

  • 16

    主题

  • 278

    帖子

  • 6718

    积分

2017-03-27 20:39:20
感谢高原老师!您是良师,亦是益友,更是知音。
糊涂飞扬

糊涂飞扬 秀才

  • 0

    主题

  • 37

    帖子

  • 2307

    积分

2017-03-28 14:42:49
云静老师讲得很好,受益匪浅。那些观点都是写作时必须注意的,可对我这个初写的来说,要把握住,确实难度很大。
无粮

无粮 童生

  • 5

    主题

  • 126

    帖子

  • 550

    积分

2017-03-28 21:04:41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树,思想是树根,故事是树干,语言就是树叶。”比喻贴切。没有思想的根,树高易折;没有故事的树干,光秃易死,没有树叶的语言,枯槁形骸。学习受益了。作者辛苦。
溶月

溶月 童生

  • 5

    主题

  • 111

    帖子

  • 838

    积分

2017-03-31 15:34:17
听了老师的一番讲解受益匪浅,学习!
墨丹书画

墨丹书画 布衣

  • 0

    主题

  • 19

    帖子

  • 209

    积分

2017-03-31 19:53:38
老师见解独特,讲解透彻,容易理解。学习!问好!
忆荒

忆荒 布衣

  • 7

    主题

  • 22

    帖子

  • 240

    积分

2017-03-31 21:33:12
获益匪浅!受教了,老师辛苦!
云静水闲

云静水闲 进士

  • 16

    主题

  • 278

    帖子

  • 6718

    积分

2017-03-31 22:21:49
感谢各位老师跟帖鼓励!云静不才,本意是抛砖引玉,不敢“说教”,承蒙大家抬爱,实在汗颜。向各位老师学习、致敬!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