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林儿

林儿 探花

  • 220

    主题

  • 1300

    帖子

  • 15764

    积分

江山古韵创作现状之漫谈 秋月菊韵社团顾问唐柳(主讲)

2017-08-20 19:36:23

   个人简历: 唐柳,唐山人,市政府公务员,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系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学会会员、社会科学学会研究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撰写政府文稿千万字,撰写社会学文稿两百万字,各类文学作品近百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及国内多家期刊杂志。其中,首发江山文学网的《唐山记》,入选2016唐山世园会宣传画册首页。20104月与秋月菊韵社团一起入住江山,成为社团第一批作者。现为秋月菊韵社团顾问,江山最早签约作者之一。

江山古韵创作现状之漫谈

                  秋月菊韵社团顾问唐柳(主讲)

 

我一直比较喜欢唐诗宋词,但以前对格律之类并不很清楚。近年来,江山的古韵创作硕果累累,羡慕之余决心学习,关注古韵也开始多了。

特别幸运的是,在清影凝霜文友的指点下,我真正按照格律创作的第一篇古韵《清音二十五弦.大美唐山》,竟然在江山加精了。随后没多长时间,唐山市诗词学会主办了 振兴杯诗词大赛,我又拿着这篇作品参加投稿,居然获得二等奖,并由此加入省、市诗词学会。但我深知自己底蕴浅薄,不断观摩学习各位文友的古韵作品。以我个人的理解,其中有些是非常好的作品,当然也有些是不太让人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也想把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跟大家聊一聊。

一、古韵理论方面 

在古韵中,有一些拗救、四平头、对仗等个性理论问题,这些不作赘述。我简单就一些大的方面谈一谈。

江山文学网于2014年首次由赵兴华董事长提出正文学这一概念。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所谓正文学,就是符合正统的、正规的、正面的、正向的、正派的共五个正标准的文学作品,是正能量文学的扩展词。为节省篇幅,五正的概念不再多费笔墨,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

那么,从这个要求出发,江山人在古韵创作中,其作品首先也应当是正古韵。所以我们应当深入思考古韵的昨与今、沉与浮、大与小、现实关怀和终极追求,古韵的书斋化、社会化写作和生命激情等等方面。我个人认为,江山的古韵,最起码应追求深度化写作。所谓深度化写作,我粗浅地认为,起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应追求风格的多样性。谈到诗词古韵,我们往往离不开婉约与豪放的说法。我们不能薄婉约而厚豪放,更不能薄豪放而厚婉约。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将其区分得过分琐细,将阳刚与阴柔彻底割裂开来。更何况,无论是古人的作品还是如今我们江山的作品,婉约中蕴豪放、豪放中藏婉约,彼此交互缠绕的作品比比皆是。我想说的是,有的文友一味追求婉约,甚至将作品仅仅局限于男女情恨或花间樽前,那种绮罗香泽之文,不免给人一种先天营养不良、羸弱纤瘦、弱不禁风的印象。江山提出打造正文学,顺此思路,在古韵创作上,我们还是应当多鼓励超迈健拔、感慨深沉、关注大我或情绪明亮的作品为好,使得江山古韵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二是应追求题材的广泛性。有些文友,文字功夫很好,作品从写作角度讲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可就是不能加精。为什么呢?我猜测,就像吃饭,系统天天吃你做的甜点,一天两天行,吃多了自然会腻。作者身处社会,眼睛却只盯着情郎,天天说你家二毛,搁谁谁烦。除了自己,任何人、事、景、物都心如古井、波澜不兴,焉有是理?!这种东西我认为不是不能写,而是要适当适量。我建议大家把眼界放宽,多写写自然清秀、磊落质朴、率真直达、论史谈玄、吊古怀今、言志咏物、爱国忧民的作品更好一些。

举个例子,秋月菊韵社团的杜天文友,写了一组七律。我给大家看一下:

一、 架子工
   头顶骄阳汗水频,勤摇扳手付艰辛。
   丈杆直向乾坤立,顺水横穿日月轮。
   卡扣紧连需锁定,腰肩盘固必留神。
   高楼平地冲云起,还看今朝霸气人。
   二、 木工
   铁锯来回木屑飞,神锤一怒动天挥。
   棱方齐码四边整,木板严平三面围。
   钉子锥圆能固定,钢丝绳细可扬威。
   天中丽日晴光好,汗水频浇腹内饥。
   三、 电工
   布管无端梦且藏,分头排尺立中央。
   轻吹号角如风趣,勤把弯弓做栋梁。
   铜线圆盘分大小,钢丝翻转探其详。
   韶华依旧灯光下,美酒赊杯秋渐凉。
   四、 吊车工
   高风亮节入云霄,长臂轻挥志可挑。
   锦绣工程收眼底,辛勤汗水洒心桥。
   花间美景依然醉,梦里残阳雅韵娇。
   世外桃源无觅处,灵机一动任逍遥。
   五、 水暖工
   大度能融细水流,相连直向竖高楼。
   地沟通处无边暗,管道弯时有怨愁。
   电焊光华迷泪眼,喷浆色味醉心头。
  仰天长叹情难尽,残夜孤灯人未休。

必须承认,这组诗作语言不算精妙,对仗也不够精准,其中还存在四平头的问题。但他写出了农民工的辛苦,为农民工发声,深刻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我猜测系统为了改变一些作品的靡靡之态,树起新风正气,给他加精了。这个事例,应该对部分古韵作者有所启发。

三是应追求作品的深入性。有些人的作品题材也丰富,风格也多样,仍然不能加精。为什么?这就是作品的深入性不够。

表现一:老干体。我有时也管这种东西叫格律溜”——格律没有什么问题,但怎么看怎么别扭,它怎么就不像古韵呢?写出的东西倒像会议讲话,一堆口号似的东西堆砌在那里,当然没人爱看爱读。古韵,还是要有古韵的样子,我们应认真学习、揣摩前人的遣词造句,结合新时期的语言特点,创作出既符合诗词要求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

表现二:爱拼凑。乍一看,诗味盎然。细推敲,不知所云。原因就是作品东拉西扯,不合语法,不合实情,不合情境。我看到过一篇古韵,将秦朝的事情搞到春秋战国去了。这样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加精。

表现三:没真情。我看过一篇文章,叫《李赤诗腾飞不起来》,说的是唐朝有位作者,名叫李赤,冒充李白,写了十首诗,我摘录两首给大家看下。第一首《姑熟溪》。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晚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第二首《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这两首诗文通字顺,初看并不差。可苏轼看后,断言:赝物败矣!岂有李白作此语者?为什么呢?作者的真情没有,感受没有,就是罗列了一大堆看到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当然不能称为佳作。我们江山的古韵好作品很多,也有些作品把”“写得很繁杂,而缺少思想和情感。历史上伟大的作品都有它的秘结所在,这秘结就是真情,有了真情,作品中才有诗意和真正意义上的感染力。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还要走出书斋化写作的误区,到生活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写出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作品。社会生活是古韵创作的艺术源泉,深入生活是每个古韵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没有众多的、反映当代社会现实的作品出现,古韵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但是,没有激情的书斋化写作,在江山乃至报纸杂志中仍然不少,有些作品看起来很有文化的样子,但并不能遮蔽那种掉书袋的感觉。

 有专家在谈散文创作的具体问题时,提出了当代散文与当代不对称的说法。其实,古韵创作也存在这个问题。这些年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而很多作者写作古韵几十年,语言食古不化,一成不变,写当代、写生活的作品当代意识不强并缺乏当代美学品位。

比如有人写时间流逝,也写玉漏相催。不禁让人发问:你家看时间,难道不用手表手机?还使用滴漏吗?明显与时代脱节。此外,像什么玉簪、药锄、金兽等等,都够开个文玩店了,我认为,我们应当学会转型,接受转型,这是时代对古韵的要求。比如:我写过一首婉约词《青玉案》:去年今日香阶砌,更吹落、三千蕊。北国南疆都是泪,双心明月,目穿万里,天淡星辰碎。  愁肠无酒何由醉?直欲邀君廿年会。夜静花稀凉似水,点开微信,欲言又馁,却道流光翠。这里面,就写到了微信。

当然这也是小我情怀,是一个古韵群的作业,我平时写的不多。但是,我提到了微信,这就是时代语言的变化。总而言之,我们写出的作品不管是婉约还是豪放,都应与时代紧密相连。

二、古韵创作方面 

在古韵创作上,我想谈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要讲求一点思想性。古韵作品的思想境界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反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诗如其人

我国当代诗词大家吴寿松老先生70岁时,写过一首《西行绝句》:玉泉路近黄泉路,万寿宫无百寿翁。八宝山前烟一缕,五棵松剩四棵松。我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是不是情趣盎然,非常有味道?

老人家以人的生死为题,豁达大度,其人生观乐观顺便,较之生死无常、韶光易逝的情调比起来,高下立见,这不是正古韵是什么?同时,诗人从人民立场观察和认识问题,想到封建统治者追求万寿,祸国殃民、遗臭万年,对其进行有力鞭挞和批判,这不是正古韵是什么?

从玉泉路到黄泉路,从万寿宫到百寿翁,从现实到历史,从人生到社会,诗人进行辩证思考和深化,进行提炼和概括,从而上升到一个哲学境界,这不是正古韵是什么?我想,这一点,我们应该认真进行学习。

第二个,要讲求一点艺术性。首先,应化难为易。很多学习古韵创作的人,喜欢掉一掉书袋,弄点典故、搞些绮语。包括我本人在内,有时也自觉不自觉的想卖弄一下,似乎显得有文化。

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平易近人,更能使读者得到心灵上的共鸣,这一点,白居易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其次,应化抽象为具象。这是解决老干体的一个重要法宝。无论是什么文体,都应避免大话、空话、套话。老舍先生说,写文章有两大秘诀,就是尽量少用成语和形容词。

仔细想想,这道理是很正确的。比如,有另外某一家文学网站,古韵编按全是四个字的成语,作品的写作背景、特点、手法全然不予挖掘,铺陈好多像璧坐玑驰振聋发聩黄钟大吕眼前一亮”……等等成语。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全是废话。这样的编按,有不如无。就拿古韵来说,比如写时间流逝:是光阴似箭匆匆逝好,还是白发悲花落好?明显前面一句是老干体,后一句诗味更浓厚。不难看出,具象化的写作更容易打动人心。再次,应虚实结合。

有这样一首诗,名叫《巧手度流年》:前脸缝实补后跟,巧匠破洞绣花心。谁言穿袜一冬破,我踏山河岁岁春。前三句写实,后一句写虚,从补袜子引申到更广阔的天地,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再举一个我们江山文学网菊韵社团的素心若雪的作品《蝶恋花.梅》:傲骨凌寒清绝影,隆浴冰心,阡陌萦香骋。玉树琼枝镶峻岭。仙姿冷月千尘净。  俊逸超然三友领,墨客争摹,文撰高姿颖。宁肯抱香枝上冷,不随黄叶纷街径。上阕写实,下阕言虚,最后两句宁肯抱香枝上冷,不随黄叶纷街径。表达了作者标高自古、不愿随波逐流的清绝姿态,是很有味道的。再再次,应语言精准。古韵(诗歌)是语言的皇冠,必须讲求炼字。贾岛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如此大才,尚且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的推敲故事千古传唱。我们写作古韵,也应拿出这种劲头,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总体而言,我们几乎所有人在这方面做得都是不够的,诗眼的明亮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三个,要讲求一点开放性。我说的开放性,指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的开放性,另一个是写作的开放性。下面我们分别来谈。

关于生活的开放性。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功夫在诗外,我们党如今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的,就是要我们开阔眼界,要接地气。苏东坡写过一首《海市诗》,对海市蜃楼做过这样的描写: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赵京战先生就质疑,空复空是个什么景象?群仙到底什么样?万象又是一些什么?而这些,恰恰是作品中应当浓墨重彩描述的。苏轼后来为此诗作序:祷于广昌王之祠,明日见焉

原来,他老人家全凭想象,假托神灵,还明日见焉!这诗之所以不成功,就是他在创作中硬写造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生活的古韵作品是苍白的。单靠想象,即便伟大如苏轼,作品也会出现瑕疵。如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的深度,决定作品的深度。

有的朋友可能会由此问个题外话:小说不是虚构的吗?为什么很多虚构的小说成为成功之作?难道小说脱离了文学创作的规律与定式?回答这个问题,我想用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做例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一首名篇。作者写诗时,是在中军置酒饮归客的大帐之中,准备送给即将离去的武判官。诗中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情景,并未发生,只是凭借想象写出来的。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经历过多次类似场景,所以写来如见亲临,毫不牵强。

小说也是如此,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故事,往往是作者这个主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认识。虽然是人物是虚构,但是可能在十个人身上找到影子。虽然故事离奇,却是多个真实发生的事件的大集合。也就是说:想象不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它完全来源于生活。就像我们做梦,无论如何离奇,总是客观世界在大脑中再加工形成的。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句子: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可知,李白真的做了这样一个梦,而不是硬生生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古韵创作中,最好能尽可能地多走走、多看看,既陶冶身心,又增长见识,还能提供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

这一点,文友蜀西小鱼儿就做得比较好,写了好多旅游诗作,大家不妨看看。如果您实在没时间行万里路,那就写你熟悉的生活,总比无病呻吟、生编乱造的好些。

关于写作的开放性。就是要求我们要有发散性思维。即扩散、求异性思维。比如一块砖头干什么用,说盖房子的,是惯性思维;说可以打架的,那就是发散性思维了。打架不对,但回答问题可以得到高分。所以,在古韵创作中,最好要有发散性的写作状态,也就是要求变。那么怎样求变呢?一个是逆向思维。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其中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逆向思维的佳作。

常理来说,只有身在庐山,才能感知庐山。可他偏偏反向思考问题,这样写出的作品,让我们无限玩味。特别是随着我们生活阅历的增加,越读越觉得有味道、耐咀嚼。一个是常理相悖。比如,拿余光中的现代诗《忆李白》来看,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酒,怎么可以化作月光、剑气?怎么就吐出半个盛唐?可我们读它,却能深刻体会到李白那种飘然不群、狂放不羁的劲头。还比如,李商隐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本是思想活动,怎么就能烧成灰了呢?可这样写,就能够以最大的悖论体现深情。如果我改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苦泪催,完了,平庸之作。

我们创作古韵,如果能与常理相悖,又能描述真实感受,那一定是好作品。一个是学会通感。通感,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几乎所有的文学创作都用得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将花香描写为声音,让我们拍手称妙;李贺《天上谣》:天河夜转飘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云本无声,谁学水声,是将流云的状态与流水相似转化为声音,也就是视觉转听觉。一个是胆识过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首汉乐府《上邪》,把一系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写入,情感表白,多么大胆,多么坚贞?!还比如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作者通过比兴手法,将时序更迭,表现了他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让人热血沸腾。

总而言之,古韵作品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是生活的升华,是艺术的再造。两者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让人拍案叫绝的好作品。

三、如何看待古韵的发展 

从文学上说,中国是个诗歌(古韵)的国度,这一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我们相比。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为我们拥有如此高雅、如此雄厚、如此辉煌的古韵文化感到无比欣慰、无比自豪、无比自信。中国早期诗歌总集《诗经》开篇的关关雎鸠……”反映了远古社会男女的相恋之情;汉魏六朝时期,《诗经》《楚辞》的四言体和骚体渐渐式微,五言诗逐渐走向繁荣;而到了唐代,近体诗逐渐形成,并在盛唐达到了高峰。诗的题材也逐渐扩展为宫廷诗、田园诗、边塞诗、酬答诗及各种怀古、叙事、咏志诗等;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连年战乱,反映朝廷腐败、社会动乱、人民疾苦的诗成为主流,在中国诗歌史上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到了宋代,出现了以长短句为标志的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座高峰。继唐诗宋词之后,散曲和杂剧成为元代文学的主题,元曲在格律上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受到基层百姓的广泛欢迎。明清至民国,古韵开始逐渐走上下坡路,但仍有一些优秀的作者,在诗词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比如纳兰性德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五四运动以来,古韵一定程度上遭到冲击和偏见,文革时候又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古韵逐渐又回到人们中间,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彻底缓过劲儿来。包括我们菊韵社团,也曾经有文友对古韵说三道四。我个人认为,随着时代的演进,古韵已经逐渐成为相当于书法之类的艺术,它必然是小众的,不可能再在文学史上占有统治地位。所以我反对这样一个口号:将古韵发扬光大。我的观点是,让我们点燃古韵的星星之火,把它放在火盆里,以恒久的温度温暖我们的心灵即可。也就是说,我们能做到文化的传承,就是我们古韵作者的最大功业了。我想我们喜爱古韵的江山人,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积极的作为,来学习古韵、传承古韵,保留火种,最起码应该在我们远离这个世界以后,后世还能有人记得我们部分江山人,记得我们写下的古韵诗篇。就像我今天谈论前人的诗词,后世也有人谈论我们的诗词,如此,足矣!

但是,我不提倡发扬光大而强调继承,不等于在古韵创作上无所作为。我们要想达到继承的目的,必须有一个扎扎实实的创作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诗文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去年10月,中央又下发了《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对中华诗词……等的扶持力度。作为倾力打造正文学的江山文学网,我们应抓住这样的机遇,下大力把江山的古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于我们传承古韵文化,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把江山古韵提高到新水平,就要力争创作出反应时代精神和当代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说: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所以,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总书记的这段话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我们的作品应当无愧于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我们都应该自觉远离萎靡颓废、声色犬马、无病呻吟的杂音,坚持为时代、为人民创作,用我们的古韵作品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强音。

把江山古韵提高到新水平,就要着力解决好对古代优秀作品的继承问题。前面我的讲课内容对此有所涉及,这里不再展开说了。总而言之,古韵之所以在中华文学史上流传至今,就在于它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优美动听的格律韵律、风格独特的语言艺术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达到的完美结合。这些都是我们继承的重点。当然,对于有些古代诗词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时代差异等,我们应当认真分析,辩证继承。

把江山古韵提高到新水平,就要有自觉的责任担当和积极的实际行动。江山文学网作为网络文学的一面大旗,我们如果没有责任担当,必然会逐渐萎缩。在网络文化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江山古韵若想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必须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作为江山文学网的一个老作者,我希望江山古韵在今后瞄准新目标,制定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即:在古韵教学方面实现新突破,建议文学网放置国家古韵大家教学的视频或文字材料,鼓励江山作者进行学习;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帮助更多的江山作者加入诗词学会,发展更多的学会会员;在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注重培养,大胆提拔更多的年轻人进入系统,使更多的年轻才俊脱颖而出;在古韵创作上实现新突破,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创作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

我愿意江山古韵作者将自由的、真情的、人性的、精神的诗词呈现出来,将充满温软的、灵性的、朦胧的、质感的作品留给我们这一代和千百年后,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感受到心灵的关照,温热的性情,诗歌的张力,领悟从中溢放出的睿智、机诡、幽默、真实、洒脱……那么,我将与你们同行,不离不弃。

我有位省诗词学会的文友,他写过一首诗,我很喜欢。拿出来,算作此次夜校讲课的结尾:

劲风呼啸过芳林,吹尽阴霾漫漫尘。

老树枝头著锦色,新莺叶底啭琴音。

挥将剑气凌云笔,书就雷声动地文。

崛起神州鸣号角,新诗唱彻九天云。

我说完了,谢谢大家。

依山观水

依山观水 进士

  • 58

    主题

  • 3584

    帖子

  • 11966

    积分

2017-08-20 20:27:25

古韵既要传承古人的一些精华,又要在现实中有所创新。

烟花那么凉

烟花那么凉 秀才

  • 12

    主题

  • 255

    帖子

  • 1131

    积分

2017-08-20 20:27:49
祝福江山,祝福菊韵更上一层楼
依山观水

依山观水 进士

  • 58

    主题

  • 3584

    帖子

  • 11966

    积分

2017-08-20 20:28:39
非常赞同唐柳的观点。江山古韵有待诸位诗词爱好者的共同努力。
素心若雪

素心若雪 举人

  • 5

    主题

  • 257

    帖子

  • 4564

    积分

2017-08-20 20:30:28
文坛荟萃写春秋,国粹传承众志筹。 傲骨如君挥墨宝,谦怀若水漾诗舟。 龙吟妙境灵书蕴,凤哕遐音雅意收。 敢向琼台邀妙笔,劈荆斩浪著风流!
叶雨

叶雨 探花

  • 301

    主题

  • 1748

    帖子

  • 14782

    积分

2017-08-20 20:33:43

我不懂古韵,却喜欢听唐柳讲古韵,因为唐柳讲的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感谢江山给菊韵创造了这个平台,感谢大家的捧场,祝江山的明天会更好!

摘要两句话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在古韵创作上实现新突破,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创作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

枫魂帝星

枫魂帝星 秀才

  • 4

    主题

  • 80

    帖子

  • 1256

    积分

2017-08-20 20:33:59
弘扬国粹,传承文化,让古韵之花绽放的更美。
素心若雪

素心若雪 举人

  • 5

    主题

  • 257

    帖子

  • 4564

    积分

2017-08-20 20:35:02
讲座很实质,赞同唐柳老师一系列观点,祝喜爱古韵的朋友们佳作更有新突破。
樱雪

樱雪 进士

  • 40

    主题

  • 757

    帖子

  • 8948

    积分

2017-08-21 08:05:06
很好很好,祝愿江山的明天更美好!
逝者如斯

逝者如斯 探花

  • 14

    主题

  • 667

    帖子

  • 15148

    积分

2017-08-21 10:24:35
为唐柳老师点赞,为菊韵喝彩!江山明天更美好!
朱裳

朱裳 白丁

  • 0

    主题

  • 1

    帖子

  • 40

    积分

2017-08-21 11:19:12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唐柳老师的讲义文思缜密,引经据典,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精彩纷呈!
唐柳

唐柳 举人

  • 4

    主题

  • 70

    帖子

  • 4315

    积分

2017-08-22 07:00:20
谢谢文友夸奖,谢谢古、林二位老兄,谢谢江山!
紫檀木

紫檀木 童生

  • 7

    主题

  • 357

    帖子

  • 960

    积分

2017-08-23 22:13:12
我也爱写古韵,但就是写不好,也见不了刊,真难过!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