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林儿

林儿 探花

  • 220

    主题

  • 1300

    帖子

  • 15764

    积分

浅谈亲情散文的写作 ( 流年社团特邀作家包利民主讲)

2017-10-22 19:25:50

   个人简历:包利民,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特邀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签约作家,专栏作家,中高考热点作家。文章连续十年被超过30个省市选入中考试卷,五十多篇文章被设计成中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数百篇文章选入各类语文试卷习题或教辅材料。

   已出版《半亩云》《数尽花朵一生香》《飞过天空云知道》《与酒相遇,醉了一生》《不能跳舞就弹琴吧》《一朵花开的时间》《走过人生的月缺花残》等二十余部作品。

   其人自在随心,若水若云无拘无束;其文散淡任意,如风如月留迹留痕。

                   
浅谈亲情散文的写作

        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特邀作家包利民(主讲)   

  江山文学网的各位好朋友,大家好!我是包利民。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爱好文学的朋友们聊聊散文的写作。

 一、以《一本枯萎的书》谈亲情散文中语言的运用
  先看文:
《一本枯萎的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20af7c0100enxx.html
  这是我2009年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我以语言为主要的方向,把一个很简单的事,用比较诗意的语言,去营造一种意境,或者一种心绪,从而使文章显得隽永。无论是细节描写,还是场景描写,或者动作描写,都要尽量优美诗意,而且要蕴含进一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情感或情绪。
  比如第一自然段:
  窗外的长风流淌过满树的叶子,每一片都摇曳生姿,载满了缕缕的阳光。阳光透过窗子照在那本书上,书在奶奶手中,她看得很专注,脸上有一种极恬静的神情,仿佛时光静止,如一只憩在花间的蝶。
  通过一个特定场景的描写,引出那本书,引出奶奶。这样的描写,就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长风流淌,就比长风吹拂要好得多,而仿佛时光静止,如一只憩在花间的蝶,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比喻句。憩在花间的蝶,到底是说的是静止的时光,还是那本书,还是奶奶,还是奶奶看书时的神情?这个就看读者的自己理解,似乎怎么说都可以。
  再比如第二自然段中的:
  我常想,那时的奶奶,也该如从宋词中走出的女子,盈盈如出水的莲,婉约中一抹深情。每次看过书,她都把书放进一个小木盒里,动作很慢,就像收拾一种心情,收藏一份记忆。那本书,从不让我们碰触。
  想象中年轻时的奶奶,并没有费更多的笔墨,她喜欢读宋词,那么,就从宋词着手去写,简单两句就胜过千言万语。接下来的便是细节与动作描写,大家注意,一定不要平平地写,就像收拾一种心情,收藏一份记忆,这样既生动,又能暗含下文中的故事,即哪种心情什么记忆。而且对于拿不准的词,一定要查明白本义和引申义,才能更准确地应用。比如,最后一句,从不让我们碰触,这里我原来发表时用的不是碰触,而是染指,结果被一位专家拣错到《咬文嚼字》上。所以我现在如果要用哪个词,凡有一点儿拿不准,就得查一查。
  接下来这一段:
  书已经极古旧,如那些泛黄的日子,可奶奶依旧用清澈如水的目光,一遍遍濯去上面岁月的尘埃。曾多次动过偷偷翻阅的念头,终是没有,我怕自己猝然的目光,会惊飞栖息于其间的那些往事。
  这一小段语言,依然是各种辞修手法的结合运用,明喻,暗喻,拟人,通感,其实这些概念上的东西了解一下即可,用得多了用得熟了,自然会在写每一句话的时候带出来。甚至有时候你用了,而且用得美,用得巧妙,但是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修辞手法。所以只要会用就行了,理论方面,也没有必要太过于深究。
  再来看一个动作的细节描写。每翻一页,都小心翼翼,似乎怕吵醒那些过往,又怕不经意触痛时光的裂痕。描写奶奶读书时的动作,后两句都是为小心翼翼一词服务。
  而描写奶奶所写的那些词,则是那些词句虽不完整,却柔肠百结,如水之曲,如竹之幽,像一颗颗闪亮的珠子,穿透茫茫岁月,敲打在我的心湖,或一字字,一句句,绵绵密密,补缀着断裂的华年,将曾经的沧海桑田展现于一片柔情之下,又或可书里,那些奶奶写上去的词句,就如永不凋零的花朵。那些无边清怨,那些思念与眷恋,使得奶奶走过的所有艰难的足迹中,都盈盈盛满了一曲曲直入人心的骊歌
  大家看这些句子,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多用比喻,并在里面暗暗地蕴进一种情感。如何在语言中蕴含进某种情感,在我以前的课件里,有专题讲到,感兴趣的可以去看。
  所以,总的来说,文章的语言,要写得美,写出意境。
  第一,就是不要平铺直叙,尽量多用修辞手法。
  第二就是根据文章的风格,而调整语言的风格。比如这篇,写奶奶与一本宋词的事,总体的风格就是柔软淡然而婉约,那么,每一句的语言,也都要向着这个风格靠近。
  第三,就是根据文章总体情感基调,来调整每一句所蕴含的情感,文章的情感基调,就是或伤感,或平静,或热烈,或豪迈,诸如此类,那么,每一句所蕴含的情感基调,也要尽量往这个面贴近。
有人经常问我,怎样把文章的语言写出诗一般的意境和美,这其实是一个长期的练习过程,平时写的每一句,都要用心去想。当然,这是针对一些对语言有特别要求的文章。而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多读唐诗宋词什么的,不一定要背下来,每天坚持读一读,在诗词的优美的意境中,会使得自己慢慢地得到感染和薰陶。久而久之,写文章的时候,语言中便自然而然地有了美和意境。

  二、以《你是世间最暖的书》谈亲情散文中的场景写法
  先看文章:
《你是世间最暖的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20af7c0101dpe3.html

  《你是世间最暖的书》这篇文章写于2013年,这篇文原本不是为杂志而写的,而是一篇报纸副刊文。当发了十多家,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影响,后来被许多杂志转载后,才渐渐地为人所知,再被选作中考阅读题后,看过的人就多了些。
  这是一种亲情文的写作方法,就是以一个场景为主要的点,来辐射所有的情节。
  这篇文章的基础,就是爷爷讲故事的场景,几乎全篇都在写这个场景以及从这个场景引发出的各种情节。
  用一个场景来写人物,来写一种情感,除了情景交融,更能很容易地打动读者的心,并能引发读者的某个相似的回忆,从而有了共鸣。
  这篇文在结构上,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构架,也没有什么悬念,就是淡淡暖暖的讲述往事。老人给小孩讲故事的场景,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所以选取这样的一个场景来形成文章,就会让人觉得很亲切。
  由于没有特别的故事支撑,只是用一种回忆,一种怀念来行文,所以,文中就要加进大量的场景描写,或者心理描写。一是为了渲染气氛,再就是为了表达出一种情感来。
  作为阅读理解题时,是这样几道题:
  1.你怎么理解你是世间最暖的书的含义?
  2.请概括文章内容。
  3.作者看到乡下老人为儿孙们讲故事这一幕想到啥?
  4.“他给了我想象的空间,给了我无尽的希望,为我开启了一扇美好的门。指的是什么?
  这篇文章,其实除了情感之外,再就是靠语言支撑着。
  说到语言,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优美的词句,就是把那种淡淡的暖和暖暖的情融入到语言里,力求让每一句所构画出来的场景和氛围都能让读者也感受到那种暖和那份情。
  最喜欢夏日的夜晚,家人都坐在院里的老榆树下,微凉的风从每一片叶子上滑落,爷爷的烟袋便点燃了满天的星光。通常是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叽叽喳喳一番之后,爷爷也已满足地吸了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地磕,然后再塞满烟丝。
  比如这段描写,就是构画出一个很温馨难忘的场景,才能在下文中把这种场景所蕴含的情感带出来。
  而在第四自然段,跳出往事的范围,站在多年以后回望这个场景,这种写法,就是把过去当时的情景和回忆中的情景相交融,把那种情感经过岁月的酝酿后,更升华一下。
  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多年以后,每次回望,心中都会有着一幅遥远的画面。低矮的草房,茂盛的榆树,满天星月,树下长长胡子的老人,几个神情专注的孩子。那样的情景就镌在心上,任岁月也湮没不了。
  这是写文章的一个小技巧,就是在写当下的事时,用未来的眼光再回望一下,或者是写过去的事时,用现在的眼光回望一下。既可深化,又能使结构上有些起伏。
  描述当时的画面,和再多年后回忆这个画面,是有着不同的。所以这样一来,会使你要写的场景更立体化。
  由于基本上是平铺直叙,所以要在这种直接的讲述里,多用一些别的手法,使文章看起来不平,比如说,运用对比的手法。
  全文以的成长为序,从没上学时听爷爷讲故事,到上学以后,到读了许多书以后,依然听爷爷讲故事,这样的对比,就会使内容上更丰满一些,也会表达着一种在变迁中不变的情感。
  最后的几个自然段,是时间的流逝之后,自然而然的回忆,回忆当时的场景,回忆爷爷的种种。这和第四自然段的突然跳出现在用未来的目光来看,既有着不同,也有着呼应。
  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在正常的顺叙中,也要创造出一些小小的呼应,使得文章在结构上不一直平淡下去。
  其实就结构上来说。这篇文章,在开头的时候,那时爷爷有满肚子的故事,就似乎是在回忆,在倒叙,而在中间又插入未来的遥远回望,在最后才是真正的自然的回忆。这三处,其实就是为了使文章不那么一直平下去,制造了几个浪花。
  这些都是写文章的小技巧,掌握一下,还是很有作用的。
  而在结尾,再次跳出文章中主题的时间顺序,以现在的事件来呼应前面的事件。就是我现在看到的一个类似过去的场景,让我有了回忆,这个场景不仅呼应了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场景,也是一种回味。比直接写回想起那时怎样怎样效果要好一些。
  结尾是这样:去年驾车回乡下,傍晚,云霞满天,驶过一个村子,看到在一个院子里,一棵树下,一个老人正给几个孩子讲故事。那一瞬间,在夕阳里,在车窗后,眼睛竟是不能自持地湿润。
  就像中考阅读题的本文的第三题:作者看到乡下老人为儿孙们讲故事这一幕想到啥?
  给出的答案是:看到乡下老人为儿孙们讲故事的一幕,让作者想起他和爷爷待在一起,听爷爷讲故事时的情景,而此时,物是人非,爷爷早已入土,让作者不能不触景生情,黯然自伤。
所以,总体来说,亲情文的写作,不一定非要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或者很悲惨很深情的情节,平平常常的场景,简简单单的事,也一样可以把那份情感写出来,也一样地可以让人心生温暖。

三、以《花开的方向》为例谈亲情散文的写作

  亲情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也涵盖了所有的文体写作。那么,在散文中,在美文中,亲情文更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亲情来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手法等等,也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写法。比如有以事件为主的,也有以人物为主的,更有以单纯的抒情为主的,还有以议论为主的。我们要说的这篇《花开的方向》,便是以物为主,通过一个物来生发出许多情节,通俗地说,就是要有一个道具,来作为线索,串起所有的情节。
  先来看文章:
《花开的方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20af7c01014qm9.html

  这篇文章2013年首发于《思维与智慧》,之后被《特别关注》、《意林》、《情感读本》、《老年博览》、《小品文选刊》等转载数十次,并入选五十多本图书,而且多次进入中学语文考试的阅读题。之所以会让大家有感动,就是因为文中蕴含着一种情感。
  构思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那种花,那种叫望乡的花,我一直不知道确切的植物学名称,不过这种花真实存在。在网上查到的,都似乎不是我所知道的,后来在网上百度望乡花,出来的基本多是我的这篇文章。
  因为知道了这种花,便想以它为载体为道具,写一篇亲情文。可是该怎么写呢?我觉得还是以母亲为主人公,历来写母亲的亲情文数不胜数,我觉定不要那种惯常的路数和内容,不写母亲对我的情感,而是写母亲对她母亲的情感。也就是说,写母亲,却是把母亲变成一个女儿的角色,通过母亲,去写她对姥姥的那种思念和情感。
  确定了大体的内容和主要方向,便是写法的问题。看我文章多的人,会知道我喜欢设置悬念,这篇同样不例外,设置了几个悬念。
  第一个,为什么母亲不管搬到哪儿都要带着那几盆花;
  第二个,为什么母亲把它们放在卧室,待遇也同别的花不同;
  第三个,为什么每十年便增加一盆。
  还有最主要的一个悬念,那就是母亲也不知道花的名字,而那花为什么一直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也属于一个小悬念,不过那已不重要,那属于科学的范畴,我们只是通过这个特点,来生发出故事。
  这几个悬念,在前半部分的行文中逐一设置,后半部就是在逐一解开悬念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情节和情感蕴含进去。每一个悬念的答案,都是一个细节,表现着母亲对姥姥的思念和祝愿。
  所以,大家最好要学会设置悬念,不要一开始就把一切都说明。设置悬念,可以使故事不平直不平淡,有起伏,还可以让读者有继续阅读的渴望。而且通过悬念来推动情节发展,到后文一一揭开答案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的效果,会让读者印象深刻。
  在确定了内容和结构之后,便是语言的问题了。在这篇文章里,我并没有刻意去用一些很优美的语句,也没有很诗意的语言,就是那么淡淡的讲述,在淡淡的语意中,悄悄地蕴进去那种情感。当一篇文章的情感已经在行文中酝酿流露之时,就没必要用太优美的语言去描述了,这种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才是最深入人心的。
  在写文章的时候,当文章中的悬念不足以支撑整个情节的发展,或者当故事不够丰盈不足以让读者动情的时候,才要考虑用优美的语言来弥补这些不足。当然,这是指此类亲情美文。
  最后说说标题,我最先确定的就是《花开的方向》这个,虽然不是很有意境和韵味,却能透着一个小小悬念,而花开的方向,在结尾处的那段,在给出答案的时候,也把那份亲情升华。不过有的杂志在转载的时候,改成了另一个标题,叫《望乡花语思念,自心开放》,我觉得有些过早地透露了悬念。
  总之这篇《花开的方向》,是以为主线,以方向为支撑点,如果这个点不存在,整篇文章就失去了灵魂。
所以,在写亲情美文的时候,特别是以一个来贯穿的时候,一定要找准这个的最能代表你要表达的情感的那个特点,以此为切入点为支撑点,就像本文中的望乡花,我选的是它的方向这个点。选好了那个特点,才能以此展开,完成一篇出色的文章。

四、以《你从不说》为例谈文章中人称的运用

  先看文章:
  小时候,你像园子里那棵杏树,一直默默撑起一方阴凉,也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你总是温暖地笑,总是把最甜美的留给我们,从不说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你从不说,只把那一切还原成我们眼中心底的美好,任流年匆匆,想起你,我们就不会沧桑苍凉。
  每一次回想成长的岁月,母亲总是静静地站在记忆深处,柔柔的目光抚过每一寸的光阴。
  那个时候,我有许多缺点,可是你从不严厉地批评,仿佛那些不好之处就像叶子上偶尔的斑痕,甚至会成为美丽的点缀。所以我没有因此失去自信,也没有因此惹来自卑,我恣意地成长,在你温暖的神情中。以后那么多的日子,那么长的道路,不管怎样的缺失,我都会从中找出闪亮的东西,从而把它变成一个闪光的足迹。
  我记得那个时候上课很不专心,总是偷偷在本子上默写唐诗。老师找到母亲,母亲却问我老师讲的是否都会,如果已经会了,那么我就可以去写唐诗,不用再把时间浪费在听课上。那以后,我都是如此,自己已经懂得的,不再去为其消耗时光,而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的这个缺点,让我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当刚刚从乡下搬进城里,生活那么艰难,你每天都出去干活,风中雨里,你从不和我们说辛苦。仿佛你的付出,是你的快乐。我喜欢读书,每次朝你要钱买书,你从没说过拒绝的话。那许多的书现在依然留存,每次看到,都会想到那段艰难而充实的时光,想到你递给我的钱上,汗水的温度。
  由于刚刚转进县城的中学,一切都难以适应。他们看不起我这个很土的乡下孩子,我也同样看不起他们的张扬。母亲知道后,并没有说我什么不好,而是告诉我,要想看不起别人,就要站在比别人高的地方,那个时候,就算不说,也是一种漠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超越着我看不起的人,而不是随口说出,只是把他们甩在身后,再淡淡地遗忘。
  后来,我便去遥远的另一个城市上大学,从最早的写信,到最后的电话,你只是说着家里的平安,也说着我的学业。你对我的想念,你从不说,而我对你思念,我也从不说。就那样寥寥数语,绵延在千里的路上。假期回去,你是那样开心,做着很好多吃的饭菜,可是,你依然不说,我也依然不说。
  当离母亲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想念她那微笑,常常在梦里迎着那张脸,却听不见她在说什么。而回到家里,听到的都是平安幸福。却不知道,母亲曾经熬过怎样的病痛。可是我却不知道,她也不提起。我看到的,永远都是健康的母亲,微笑的母亲,我看不到的,都是母亲自己的生活,都是她不说我又忽略的种种。
  我们终于又生活在一起,感受着有你的日月流年,我们都终日奔波,留下你在家里。你从不说那些生活的琐碎,你让我们一进门就会有家的温暖。当父亲故去后,我们想陪着你说话,你却从不说你的伤心与孤单,你依然平静地陪伴着我们,给我们最后的港湾与依靠。
  母亲终于开始说我,她不让我多喝酒,不让我晚回家,不让我雪天开车,许多许多的话,在我耳边萦绕。就像沉默了多年,她又重新开始管教自己的孩子,却不再是孩子成长中的那种方式。岁月已洗白了她的发,她的话语像秋天树上的叶子,从起初的静然,终于开始纷纷飘落,落在我心底最柔软处。我喜欢听她说,我喜欢她永远说下去,我怕那些叶子会在某一天落尽。
  我的母亲,虽然你现在说了那么多,可是,你的寂寞,你的病痛,你的付出,你的爱,你依然从来不说。
  ?
  读完此文,会看到,文章中的人称是交错变换着的。
  此文写于2015年,首发《辽宁青年》,也被转载很多次。这篇亲情文,我原本想一直用第二人称来写。用第二人称来写文章,并不是很多见,而且一般情况下要有来配合,只不过是陪衬,才是主人公。也有些文章是主人公,但是并没有的存在,这样一来,就很不好驾驭,不过写出来也会有特别的感觉。
  以第二人称写的文章,有的人会阅读时会觉得很新鲜,而有的人,特别是和文中的有着某些相似的经历或者心路历程的,就会有真的是在写自己的感觉。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就像在看别人在当着自己的面,在讲自己的经历。
  在一般的文章,如果使用第二人称来叙述,特别是在亲情文里,最后都会点明是何人,或是父亲,或是母亲,或者是别的亲人。如果前面处理得好,让人觉得感动,却又猜不出所写的的关系,甚至被作者误导着把才成了别人,在最后点明是谁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或者感动,再回过头重读文章,便会有更深的不同的感受。
  回头说这篇《你从不说》。从写下这个标题,我就决定文章中要用第二人称。后来觉得通篇用第二人称,在最后点明是母亲,还是过于平常。便打算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错运用,每段一换,这是我的一个尝试。
  而且,每一段用第二人称所叙述的,下面那段就用第三人称母亲来写,在的段落中,点出问题或给出背景原因,在接下来母亲的段落里,便给出补充或者进一步详细的事例解释,是一种补充或升华。
  比如第三自然段,写有许多缺点,可是从不严厉地批评,那么接下来的第四自然段,便是具体的事例,和母亲的具体做法。就这样一段一段地交替来写,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交替运用,会有种一问一答或者一理一事的效果。
  而且,用第二人称的段落,是在和对话,是直接在和交流对诉说;而在第三人称母亲的段落,则是客观的叙事,是在对读者讲述。这样,两种效果叠加起来,就会有着一种很特别的效果,给人印象深刻。
  到结果的那一段是总结,将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交融在一起,使结构上圆融完满。
  我的母亲,虽然你现在说了那么多,可是,你的寂寞,你的病痛,你的付出,你的爱,你依然从来不说。
  我的母亲,虽然你现在……”这样,就把两个人称统一到一起,在结构上便完整了。
  这篇文章,除了结构方面,再就是内容方面,全篇以你从不说展开,写了母亲许多不曾说的话,不曾说的事,不曾说的心情,而到最后,转变到母亲开始说,说以前从不曾说过的种种。而喜欢听母亲说,那所有的话语,是一种温暖。而母亲年事已高,怕那些话语有一天说尽。从不说这个过程,蕴含着一种对子女的爱。
  内容方面,围绕着母亲的从不说,用一些事例或者点滴片段,来写出母亲的那种情怀,那种教育,那种爱,让那份温暖慢慢地浸润进字里行间。许多简单的细节,都蕴含着情感,蕴含着一种对母亲的爱,对爱的爱。母亲对我的爱,我对母亲的爱,一明一暗,让两种爱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整的感动。
  另外在语言方面,依然没有刻意去运用优美的语句,在亲情文中的语言,就是要在语句中蕴进那种情感,做到这一点,平常的语句也能打动人,让人有着共鸣。所以,亲情文,主要还是以情动人,只要表达出那种深深的情,就是成功的。
  不过也要适当运用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句子,以提升文章的文采。我在这篇文章里,也偶尔用了几句比较有特点的句子。
  比如:岁月已洗白了她的发,她的话语像秋天树上的叶子,从起初的静然,终于开始纷纷飘落,落在我心底最柔软处。我喜欢听她说,我喜欢她永远说下去,我怕那些叶子会在某一天落尽。
  虽然并不是很优美,但是运用了比喻,这样的明喻,就是把话语比喻成秋天树上的叶子,算是比较奇特的比喻。因为,话语是虚的东西,树叶是实的东西,用实的东西来喻虚的东西,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这样的比喻其实也不少见,比如:心意如流水般澄澈,心事如远山般厚重,心情如草木般葱茏,心境如明月般通透。这几个寻常之句,都是以实比虚。大家看了,就会理解了。
  所以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时,特别是在明喻的时候,最好是想些比较特别的,才能有特色。不要一写比喻就写成太阳像火球(这个其实是病句,太阳本来就是火球)、月亮像圆盘像小船什么的。这样的比喻不如不写。所以,在修辞手法上,也要突破,也要创新,才能使文章文采飞扬。

烟花那么凉

烟花那么凉 秀才

  • 12

    主题

  • 255

    帖子

  • 1119

    积分

2017-10-22 19:59:45
感恩分享,祝福江山流年更上一层楼
山形依旧

山形依旧 童生

  • 25

    主题

  • 356

    帖子

  • 946

    积分

2017-10-22 21:07:47

窗外的长风流淌过满树的叶子?风:流淌?老师,这是通感么?我觉得风是依靠人的感觉和视觉形成。比如:风,好吹人(冷)、风吹草低见牛羊等都是在它特定环境而催生出来的。流淌:看左偏旁,就知道有水。流淌肯定是在水中才可以进行。个人看法,老师大可不必介意。问好!

点评
2017-10-23 07:16:38
策马南山:我昨天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也有点疑惑,感觉作者是为了创造一种更新的视觉体验,但感觉还是有点诧异。如果加上用想象来意会,这倒像一个童话世界的营造。结合全篇的设计风格来看,这个词放在这里真的很突兀。问好朋友了!
吴军

吴军 秀才

  • 0

    主题

  • 29

    帖子

  • 1087

    积分

2017-10-22 22:55:02
以文为例谈亲情散文的写作,对我启发很大,今后多请大家来讲座,收获多多。
樱雪

樱雪 进士

  • 40

    主题

  • 757

    帖子

  • 8948

    积分

2017-10-23 08:12:09
细细品读,受益匪浅。从语言的运用以及比喻等写法入手,举例一一阐述,高质量的讲座。感谢流年社团,感谢林总。问好
桐疏枝寒

桐疏枝寒 进士

  • 434

    主题

  • 4219

    帖子

  • 8255

    积分

2017-10-23 08:14:26
感谢包利民老师精彩的分享,感谢流年社团的支持。
山形依旧

山形依旧 童生

  • 25

    主题

  • 356

    帖子

  • 946

    积分

2017-10-23 11:00:39

     古典诗歌的老大的地位确实让我们后人无法撼动,但是,古典诗歌的成型,以及它所缔造艺术巅峰,是有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世人所追求,热捧。现代诗自“五四”一路走来,到今天也就百年历史,虽然还不能算是成熟期,但是,现代诗那些复杂的结构和所占有读者的比例,我个人觉得其实比古典诗歌更有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口已经接近十四亿,初中文化程度基本普及,而封建王朝却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文盲,这种巨大的逆差,大家可以想见。)。再者,古典诗歌有模式,今人写古韵只是按照古人的思路做一次有计划的旅行,而现代诗却恰好相反,没有固定的模式,怎样写,怎样写好完全需要自己适度把握。(现代诗讲究语言的独立性,这之前需要作者有重组汉字的能力,重组是建立在现行语法体系的建构之上,任何跳脱语法的行为都是不容许的,这很考核人的智慧。)当下,诗化散文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如果诗歌写不好,就有可能适得其反。特借江山赏析课堂,谈一谈个人看法,希望作者和文友们不介意为好。


                                                                       争鸣文学编辑部


                                                                                               2017年10月23日





                        

点评
2017-10-24 06:11:19
策马南山:到这里说了一大堆旁骛之事,还让作者和文友不介意为好,你是卖西瓜的小贩吧。不过你说的话还是不错,可见你还是心有心有猛虎,能细嗅蔷薇 的。关于诗歌创作和欣赏,基本上属于小众的范围,太大众化了就失去的诗和远方的寻找情思,也把诗性的生活当成集市的西瓜摊了。古典诗词歌赋和琴棋书画还是很相通的,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向往,所以也有很多大众化的倾向偏移。现代诗歌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和个性是对诗文化的重要探索,其意义在于找到一种新的诗性表达。因此,现代诗是以突破传统模式和形式的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为特征的,不仅要在词意方面进行重组的精神谈判,在字意上也要学会在说文解字的空间设计跳舞的新姿势,还要去殷墟遗址的坑里睡三天,才可能找出自己内心需要的新的字意的读法。诗意和远方寻找是未来美好时光的一部分。在此,我悄悄告诉你们大家。 流年社团编辑部 2017年10月24日
策马南山

策马南山 举人

  • 29

    主题

  • 138

    帖子

  • 4441

    积分

2017-10-24 06:26:11
到这里说了一大堆旁骛之事,还让作者和文友不介意为好,你是卖西瓜的小贩吧。不过你说的话还是不错,可见你还是心有猛虎,能细嗅蔷薇的。关于诗歌创作和欣赏,基本上属于小众的范围,太大众化了就失去的诗和远方的寻找情思,也把诗性的生活当成集市的西瓜摊了。古典诗词歌赋和琴棋书画还是很相通的,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向往,所以也有很多大众化的倾向偏移。现代诗歌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和个性是对诗文化的重要探索,其意义在于找到一种新的诗性表达。因此,现代诗是以突破传统模式和形式的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为特征的,不仅要在词意方面进行重组的精神谈判,在字意上也要学会在说文解字的空间设计跳舞的新姿势,还要去殷墟遗址的坑里睡三天,才可能找出自己内心需要的新的字意的读法。诗意和远方寻找是未来美好时光的一部分。在此,我悄悄告诉你们大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山文学社流年社团编辑部 编辑策马南山 2017年10月24日
山形依旧

山形依旧 童生

  • 25

    主题

  • 356

    帖子

  • 946

    积分

2017-10-24 08:52:36

   诗歌是创作,不是写作。所谓创作,就是需要作者自己组合诗歌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借、拿来、搬运、抄袭、化解、拆解或者打劫”过来。诗人不是别人的搬运工,汉字的组合方式很多,看你怎么操作,好的诗人他知道怎么避开或者绕过别人而体现自我,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好诗。诗人需要自己创业,诗人有自己丰盈的文字富矿,诗人是老板。我们争鸣社团(或者就是策马南山老师张口闭口的西瓜摊吧,呵呵!)虽小,但是,诗歌发文要求却不低,不是所有文字就可以随便发,不信贵社团诗歌主编或者策马南山老师移步争鸣看看。我们中国的诗歌其实是官场诗歌,封建士大夫文化,主流文学创作(抒情诗),说“小众”,也确切,但是,这一帮“小众”做到了让中华文化傲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却是不争的事实。先秦诸子百家散文、汉魏六朝歌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今人胜古人。作为现代诗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有必要把现代诗推向一个新的全盛时期。


       

                                                                      争鸣文学编辑部


                                                                                            2017年10月24日

点评
2017-10-24 11:15:58
策马南山:你说的很好啊!嘻嘻,我说的西瓜摊是和星级酒家相对应的,你们那里是星级酒家。我们是朋友耶,所以我就和你聊几句话,你是我在江山最喜欢的人之二,没有之一。我既然在流年待着,看到朋友来了,总要打个招呼,调侃几句才是真正的哥们儿。至于在这里谈诗歌创作,感觉有点俗,还是谈交情显得比较适合,也有一种精神上的热情支持。问好朋友了!
山形依旧

山形依旧 童生

  • 25

    主题

  • 356

    帖子

  • 946

    积分

2017-10-24 12:48:18

 十月(诗歌)

          作者:陈益军

十月,今年的十月

像一个没有谋定的标点符号

续篇,你甚至找不到,攸关风和它的世界,以及世界之外

偏执而绝望的孤本

 

                              争鸣文学编辑部供稿


                                              2017年10月24日


点评
2017-10-27 06:08:52
策马南山:山形君的对诗歌的热情和执念真是让人很感动,感动之余忽发萌想:流年的诗歌创作与研究确实需要提高,故在此诚邀山形君加入到流年的社团来,一起振兴流年的诗歌创作的发展。同时诚邀争鸣文学社的广大诗歌爱好者,前来流年社团展示自己的作品,流年的编辑们一定善待诸位朋友的诗歌和诗心,让大家一起分享流年社团家的感觉和家的美好。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