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论“故事是情节的艺术”

2017-11-26 14:44:03

   论“故事是情节的艺术”

                     南尚 

             故事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千百年来,故事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就像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一样,每种文体都有它各自独特的基本特性;这种特性,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是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只要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在人类文化活动中不会灭绝,那么,故事也就不会灭绝,因为它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了,是一种人类艺术思维的必需活动了,是一种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有效形式了。人类需要故事,人类也离不开故事!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故事文体就可以发现,故事文体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的“容量”,都不会比其它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文体要差。因此,在大学的课堂里,没有把故事当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来讲解,是一大缺陷;在《文学概论》等著作里,没有把故事当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来看待,是一大遗憾;以至于到现在,故事已经流传千年,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可在学术界,却还没有获取到它应有的地位,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错误!

如果要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的话,那么,可以这样说:小说是“人物形象的艺术”,戏剧是“矛盾冲突的艺术”,散文是“抒情的艺术”,诗歌是“激情和高度概括力的艺术”,而故事,就是“情节的艺术”。

用一句话来概括一种文体的特点,难免会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是,却可以突出这一文体的特点,突出这一文体的主要标志,这样,就便于我们在创作中,去更好地掌握不同文体的创作规律。因此,弄清“故事是情节的艺术”这一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是打开“故事之门”的钥匙;对已入门者来说,是提高故事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对把故事创作当为一项事业去奋斗的故事作者来说,则是我们毕生要去追求的最高“境界”了。

随着文化的发展,故事文体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小说只有一部分人爱好,戏剧只有一部分人爱好,散文只有一部分人爱好,诗歌也只有一部分人爱好,惟独故事,几乎男女老少都爱好。今天、以及在今后的发展中,电视剧可能是最能赢得群众欢迎的,其它任何“纯文学”形式的文体,都无法和电视剧相抗衡,但是,惟独只有故事,可以和电视剧相媲美!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即使是“电脑时代”,故事创作的前途也仍然是无限广阔的,这是故事文体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故事的主体是情节

故事的主体是情节,如果没有情节,也就没有了故事;故事是用情节来反映生活的,是用情节来表达主题思想的,是用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是用情节来使人们得到艺术享受的,等等,一切全靠情节来表达故事的内涵,一切全靠情节来表现故事的魅力。所以,当我们把故事概括为“情节的艺术”时,就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一下“故事是情节的艺术”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情节”、经过什么样的“艺术化”后,才能符合故事创作的要求?

“情节”一词并不是故事所独有的,在说理文中,情节是指事实;在一般文告中,情节是指事件的性质,即使在文学形式的不同品种中,虽然在形象思维的概念上,有相同的地方,但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所讲的情节,和故事所要求的情节仍然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当我们在研究故事的“情节艺术”时,就有“故事情节”所特有的概念,是不能和其它“情节”一词相混同的。

什么是故事?故事就是把一段精彩、浓缩的人生经历艺术化地讲给别人听。如果这句话成立,那么,我们在深入探讨“故事是情节的艺术”时,就要考虑以下七个要点:

首先,一段精彩、浓缩的人生经历,是构成故事情节的基础;

第二,这段精彩、浓缩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褒是贬,都包含有深刻的人生感悟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一步地去认识生活、理解人生;

第三,这段精彩、浓缩的人生经历,总带有不同时代(或年代)的不同特色,显示出不同时代(或年代)的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的人生情趣和不同的人物命运;

第四,这段精彩、浓缩的人生经历,是把“人物、事件、环境”连贯、完整地表现出来的,其中,人物起着主导作用;用情节来刻画人物,以人物(包括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矛盾冲突、感情纠葛、恩怨情仇等)来推动情节的变化和进展;

第五,这段精彩、浓缩的人生经历,是经过故事技巧的加工和“装扮”表现出来的;故事技巧可以使这段精彩、浓缩的人生经历更生动、更有魅力(而各种故事技巧的运用,是要和不同的喜怒哀乐的题材相适应的);

第六,这段精彩、浓缩的人生经历,是用故事特有的“语言艺术”把它表述出来的;故事特有的“语言艺术”就是要能“讲”(故事构思、情节结构、人物刻画、语言文字等,都要适合于“讲”);

第七,这段精彩、浓缩的人生经历,是“属”文学的;文学创作的一般原理,故事创作都要遵循。比如: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故事创作要到生活中去发掘题材,生编硬造是故事创作的死胡同;文学是写人的,故事要用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不能由情节来随意摆布;文学作品的真实性问题,可以用三句话来衡量,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经得住生活的检验”,故事的真实性问题也适用这一原则;文学是有人民性的,故事的本色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强烈意志、理想和愿望表现出来;文学是讲究典型化的,恩格斯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加上细节描写的真实”,故事创作也要讲究典型化;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故事的“语言艺术”就是要能“朗朗上口”,要广泛吸收民间的生动语言;等等。总之,故事不能因为讲究“情节的艺术”而忽视了故事的文学性。

 

           “情节的艺术”是丰富多采的

当我们论述“故事是情节的艺术”时,这是一句“定位”的话,它表明了故事的主要特征,它是故事区别于其它文学作品的主要标志,这句话的概念是不会改变的。但是,说到故事的“情节的艺术”时,就不同了,故事的“情节的艺术”是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丰富多采的概念。这矛盾吗?不矛盾。打一个比方:如果说文学创作是个大百花园,那么,在这个大百花园里,就分别有故事、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的小百花园。故事的小百花园,是用“情节的艺术”这个概念来圈定的,而在“情节的艺术”这个小百花园里,又会开出大小、形状、色彩各异的“情节的艺术”的花朵来。所以,“情节的艺术”有广阔的创造空间,有无限的创作潜力。

关于继承传统的问题。经过漫长的岁月,故事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而且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继承这种好的传统。事实已经证明,用这种好的传统方法是能写出好的故事作品来的,因此,继承应该放在第一位。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故事创作不能创新了,只要“以情节为主体”这一原则不变,传统写法可以,非传统写法也可以,故事的内容可以创新,故事的表现形式也可以创新。任何事物,都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也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

关于“百花齐放”问题。“百花齐放”是繁荣故事创作的必由之路。现在,对故事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已经有很多很好的主张,也写出了很多好的故事作品;事实证明,这些“主张”,已经是故事百花园里的一种或多种“花”,对故事体裁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春天的季节总是要百花盛开的,故事是一种文学的艺术形式,人类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此,对故事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也会多样化,这是自然规律,也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一种“主张”、一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不会限制另一种“主张”、另一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的存在,包括本文所论述的一些观点,也仅仅是“一得之见”,认同的可以到创作实践中去探索,不认同的,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百花争艳、相互共存的关系。只有“百花齐放”,才能不断促进故事创作的繁荣昌盛。

关于与时俱进问题。既然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故事创作自然是要与时俱进的。当前,故事创作还存在“落后于现实”的问题,题材陈旧,反映生活的深度不够,作品的生活气息不浓等。广大读者一方面十分喜爱故事,一方面又感到很不满足。新的生活内容在向我们呼喊,不但要求故事作品去表现新的生活,也希望故事创作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多样化。当然,这不是一时半刻就能作到的事情,但确实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期盼故事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在故事创作与时俱进这道难题面前,写出较好的故事作品来,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而荣幸的任务。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7-11-29 09:34:09

评故事征文拦目发表的故事《绝食》。作者:老笨熊李胜春。

 http://www.vsread.com/article-812003.html

3         文友:南尚        2017-11-28 22:41:57

  从表现手法来看,这篇作品是以误会法来构成这篇故事作品的。误会法的优点是故事情节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尾;缺点却是构成故事情节的矛盾不能深刻展开,同时,矛盾也不可能深刻表现出来,因为只不过是一场误会而已,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都不可能深厚地表现出来。期望看到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故事作品。

回复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17-11-29 05:12:17

  谢谢您锐利的眼光和精到的点评,说实话,我也想尽量避其误会带来的弱化,有时候力不从心。

4         文友:南尚        2017-11-29 09:04:15

  你很谦虚,探讨创作问题有利于创作繁荣。误会法用在幽默、讽刺类故事作品中可以增加笑料,用在一般题材上,就会影响到故事情节矛盾的展开,人物形象的深化也会受到影响。


回复4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17-11-29 10:08:02
  懂了,以后的码字符中尽量挖掘内涵,升华主题,多在纵深处下功夫。如果眼光仅停留在语言风格上,就肤浅了,或者说是带有无病呻吟之嫌了,谢谢提醒!
5 楼        文友:南尚        2017-11-29 12:54:24
  故事是一种很有潜力、很有发展前途的文体。在我们面前,是一座故事的珠穆朗玛山峰,踏上征途,就能看见故事的美丽霞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繁荣、发展故事创作而奋斗!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7-11-29 09:37:32

评萌芽拦目发表的诗歌《在城市画地为牢》。作者:河南韩光明

http://www.vsread.com/article-811975.html

7         文友:南尚        2017-11-28 22:30:09

  诗言志,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会把志向和情趣表现出来。短短几句,怎么能有这么大的感染力?从表现方法来看,诗歌是以精练、形象的语言和跳跃式的思维发展,再加上一个对时代的深刻的人生感悟而表现出来的。精练、形象的语言是诗歌的美;跳跃式的思维发展是诗歌结构的完整;而对时代的深刻人生感悟是诗歌内容的深刻和厚重。要想写出好的诗歌作品来,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特别是对时代的深刻人生感悟,那是决定一首诗创作的成败关键。
   读这位年轻作者的诗,感到已经有一定基础,盼望能读到你更多、更好的诗!

 

 

回复7 楼        文友:河南韩光明        2017-11-30 13:02:26
  感谢南尚老师的精彩解评,让我很受用,谢谢您的关注,祝您冬日安好!!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7-11-29 10:36:38

                            故事创作散论

                                  南尚


                              关于故事这一文体


  在我们面前,是一座故事的珠穆朗玛山峰,踏上征途,就能看见故事的美丽霞光!

 

  故事是一座殿堂,真正走进去,才能领略到故事殿堂的辉煌;故事是一座高山,真正去登山,才能看到故事高山上的霞光。只有真正领会了“故事是情节的艺术”这句话的含义,才能真正懂得:故事是一种多么有魅力的文体啊!

 

  有朋友认为故事是低于“纯文学”作品的,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其实,故事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其“容量”都不会比任何一种文学样式要差。就思想性而言,故事同样可以深刻表述人生,同样可以深刻反映时代;就艺术性而言,故事的“情节魅力”在世代百姓中广为流传,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就故事的发展前途看,由于它能口头流传,不但远远胜过一般只能阅读的文学作品,也远远胜过现在很受群众欢迎的电视剧,因为电视剧还要受排练、制作、表演等限制,而故事作品拿起来就能读、能讲。这样一种文体,显然是“前途无量”的。同时,就故事的实质而言,由于它是“情节的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这里,我想套用一句时髦话;对故事作者来说,我想极力提倡:“如果你喜欢故事,那么,为故事创作事业而献身是值得的!”

 

  故事是最受大家喜爱的!喜欢诗歌的只有一部分人,喜欢小说的只有一部分人,喜欢散文的只有一部分人,喜欢戏剧的也只有一部分人;惟独故事,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连“牙牙”学语的小孩,也会缠着老祖母说:“给我讲个故事吧!”

 

                            关于“故事是情节的艺术”

 

  “故事是情节的艺术”,用一句话来概括一种文体,难免会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有好处,就是可以突出这一文体的特征,并强调其重要作用。这在其他文体中,也偶尔有这样概括的,比如:说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因为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说戏剧是冲突的艺术,因为没有冲突,“戏”就出不来了;说摄影是瞬间的艺术,因为不抓住瞬间的“美”,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平淡无奇,等等。可以这样说: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情节平淡了,故事就平淡了。故事创作,就是“情节”的创作。

 

  在小说、戏剧、故事这三者相接近的文体中,肯定分别有它们各自独特的特点,不然,就分不出类别来了。小说的特点是什么?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因此,可以简要的称:“小说是描绘人物形象的艺术”;戏剧主要是表达矛盾冲突的,因此,也可以简要的称:“戏剧是表达矛盾冲突的艺术”;而故事就是靠讲一串动人的“情节”来吸引住人的,因此,故事也可以简要的称为是:“情节的艺术”。谈清概念,理论上的意义在于分清文体;实际上的意义,却是可以把握这一文体的特点,更好地去进行创作。对故事作者来说,后者更为重要。“故事是情节的艺术”这句话,对初学者来说,是打开“故事之门”的钥匙;对已入门者来说,是提高故事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对把故事创作当为终身事业者来说,则是自己毕生要去追求的最高“境界”了;因为只有写好“情节”,才能写好故事;没有情节,也就没有了故事。

 

  “故事情节”和“故事画面”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是由人物、事件、环境构成,但“故事情节”一定要有人物之间的感情瓜葛、矛盾冲突,要把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在情节中表述出来,不然,即使写得再生动,也只是一幅幅孤立的画面,那是构不成“故事情节”的。

 

  故事千年流传,是因为人们不满足于日常生活的平淡、松散,希望能看到更“浓缩”、更“精彩”的生活,于是,产生了故事。因此,在故事创作中,无论“赞颂”也好,“批判”也罢,都要求故事作者把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最“精粹”的部分,用故事艺术的手段表现出来。所以,故事情节最忌讳的是“平淡无奇”。

 

  故事为什么会被男女老少都喜爱?那是因为故事的“情节”吸引了大家。如果故事里的“情节”一旦失去了魅力,那故事这种文体,不但失去了“标志”性的特点,同时还会失去男女老少的读者,这就是“情节”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故事情节”是个大概念,在这个大概念中,必然还牵涉到许多问题;不突出“故事情节”这个大概念,就不能明确故事创作的主攻目标,但不处理好大概念中的其他关系,也会使故事创作处于“迷惑”之中。

 

  从故事创作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一个“发育”正常的“故事情节”起码应该包含以下三点:一,“故事情节”要贯穿一条“红线”,这条“红线”可以是矛盾冲突,也可以是感情纠葛,并且,要始终是以矛盾冲突或感情纠葛来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的;二,“故事情节”是由“人物、事件、环境”组成的,而其中主要的是为了表现“人物”;即使一些以“丰富想像”为主的故事作品,虽然表面上写的不是人,但实际上仍然是为了表现“象征性”的人物的。所以,故事是用“情节”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三,所谓“故事情节”,实质上就是一段浓缩的、经过提炼的人生经历,因此,“故事情节”总是要把人生意义、人生的价值观表现出来,而“故事情节”中的“爱憎”、“褒贬”,也是由“故事情节的艺术”自然而形象地表露出来的。

这样看来,一篇故事作品的成败全在“故事情节”上了;故事创作也就是“故事情节”的创作了。

 

                            关于故事的“文学性”

 

  故事是一种以“情节”为主体的文体,用“情节”来塑造人物,用“情节”来表达主题;这里说的“情节”,不是干巴巴的“叙事”,而是要用“文学形象的手段”把“情节”表述出来,这就是我强调的故事必须要具有“文学性”。

 

  故事作品,如果只有干巴巴的故事架子,而无“有血有肉、绘声绘色”的描写,那是感动不了人的。“故事架子”(或者说故事结构、思路),这是故事创作的特殊要求,没有故事架子、故事思路是写不出故事味道来的;而“有血有肉、绘声绘色”的描写,则是文学形象的表现手段,只有“故事架子”加“文学形象的表现手段”,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时,才能把这篇故事作品写得“活龙活现”、令人难忘。这就是我对故事必须要具有“文学性”的主要见解。

 

  我认为文学的本质是:“艺术地再现生活;深刻地揭示人性”。故事是“属”文学的,所以,我认为故事的本质也应该是“艺术地再现生活,深刻地揭示人性”;只不过是故事要突出情节,用情节来再现生活,用情节来揭示人性。

 

  故事作者手中的笔,好比是“手术刀”,写故事作品就是要解剖生活、解剖人性;人性中的“真善美”是相通的,人性中的“假丑恶”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性。故事创作不是要强求统一“人性”,而是要把“人性”用故事艺术的表现手段解剖出来给大家看,扬善惩恶,起一个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而我们平时经常谈论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正是由不同的“人性”所表现出来。这才是文学(包括故事创作)“深刻揭示人性”的真正意义。

 

                             关于故事要能“上口”

 

  故事是讲的。人们想把一桩浓缩、精彩的人生经历讲给别人听,这就形成了故事。因此,故事能在民间流传,一开始就具备了两个特点:一是要情节精彩,二是要能“上口”。一个“故事胎儿”的“先天”足不足,就看这两条。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也是对故事的起码要求。

 

  作者写故事,在语言文字上、甚至情节安排上,当然都要考虑到能不能“上口”;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不能“上口”,就可能离开故事而变成别的文体了。这是作者必须警惕的。因此,要求作者会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但是,口才和文才毕竟是两回事情。有的作者可能很难过“上台讲故事”这一关。不能上台讲就自己关门讲也是一种锻炼方法。普通话讲不好就用地方话讲出来也可以尽量让自己的语言文字接近“上口”。

 

  故事要能“上口”,绝不仅仅是语言文字问题,语言文字当然要考虑到生动活泼,能绘声绘色讲出来,但我想作为故事作者,可能在故事创作的构思时,就该考虑到“上口”的问题,毕竟情节安排、人物刻画等,“上口”的表现方法和不“上口”的表现方法是有很大不同的。忘记了“上口”这一要求,写出来的情节和人物就有可能不是故事。

 

  一篇故事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情节美;一是文字语言美。这两大部分又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为情节美要通过文字语言美才能表现出来;但如果没有美的情节构思,只靠文字语言,又堆砌不成故事。所以,故事文体在宣布自己是“情节的艺术”的同时,也宣布了自己是“语言的艺术”。

 

  故事语言要能“上口”,其实“上口”是个统称,在“上口”的前提下,还会有一些具体要求,比如:要“上口”就要简明;要“上口”就要形象;要“上口”就要动作性强;要“上口”就不能出现“半文半白”的句子,不能出现“欧化”的长句;要“上口”就要注意吸收民间生动的语言,等等。但是,目前有些故事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忽视了故事对“语言”的特殊要求的,以为“我只要用文字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故事不注重语言艺术,那不但会大大削弱故事的艺术魅力,严重一点的话,甚至会使写出来的“故事”无法称其为故事作品。

 

  不能把故事作者的文字语言功力仅仅看作是技巧问题,这里面,实际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认识、观察生活的能力问题;二是作者的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问题。如果作者不能很好地认识生活,当然就无法准确、精彩地表达出来了;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生活经历很丰富,但缺少这方面的艺术细胞,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差,那也是写不出好的故事作品来的。

 

                         关于故事情节的“真实性”问题

 

  故事作品是故事作者想像出来的“艺术天地”,那里出现的“人物、事件、环境”,都是经过作者“加工”的。人们在谈论文学作品时,常常喜欢使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这两个词,而它们两者的关系也往往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是“艺术真实”是来源于“生活真实”的;第二句话是“艺术真实”要高于“生活真实”;第三句话是“艺术真实”要经得住“生活真实”的检验。这些“老生常谈”,几乎可以当为评论文学作品的“定律”来看待。

 

  符不符合“生活真实”?无论是作者或读者,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神怪故事是另一种情况,因为那是一个“艺术真实”的天地。比如:谁也不会去追究孙悟空凭什么会七十二变;当孙悟空和妖魔斗法时,人们自然接受了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想像,反而巴不得孙悟空会有七十三变才好。所以,“艺术真实”讲究的是“合情合理”。

 

  故事作品由于需要有生动、丰富的情节,作者往往会在缺少足够的生活积累时,“轻车熟路”地踏上“生编硬造”的道路。“生编硬造”的结果,就会出现情节“不合理”,“矛盾不真实”,“故事情节画不圆”等。这样的故事作品,读者看后会评价说:“你写的故事是在糊弄人”。所以,有朋友说“‘生编硬造’几乎是故事创作不可避免的一个弊端”,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生编硬造”,这不是故事创作本身具有的“特点”,而是故事创作中脱离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好的倾向。

 

  衡量故事作品中某一个情节的真实性问题,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第一,它必须是符合生活真实的,如果连用通常的“生活逻辑”来解释也解释不通,那就谈不上真实性了;第二,它应该符合艺术的真实,那就是要符合在故事作品中营造出来的“艺术天地”里的情理;第三,它是要合乎作品所描写的时代气息的,不同时代的故事情节,其中的人物言行等,都应该会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真实不真实?”把这一问题提出来容易,但在实际创作中,一篇故事作品,要一点不露出编造的痕迹来,却是牵涉到故事作者的“功底”的。起码在以下三方面需要故事作者下大功夫:1,生活积累问题。没有足够的“库存”,故事就编不圆;编不圆的故事,又要有故事情节,于是,只好“生编硬造”;2,逻辑思维问题。诸如:前因后果、事物发展的多方面因素、“甲等于乙,乙等于丙,所以丙等于甲”等等,这类逻辑思维问题在故事创作中没有充分考虑进去,结果,就会在故事作品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3,对“生活真实”和“故事真实”的理解问题。生活中的事,是要经过“艺术化”后才能写出故事来的。照搬生活不是故事,可“艺术化”到脱离了生活,也写不成好故事。这里面的“功力”,真可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其实,故事作者集中心思、整天忙忙碌碌在考虑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把“生活真实”变为“艺术真实”。

  这些问题的解决,在理论上显然只能作到“阐明”和“提醒”,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故事作者结合自己具体情况,在故事创作的实践中去慢慢体会,才能逐步提高。希望每位故事作者都尽量注意,不要让你“编造”的故事情节,露出编造的痕迹来!

 

  故事的确是“编”出来的,但这个“编”,是在作者充分认识生活、有了充分的生活积累后,把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最有趣的、最精彩的部分发掘出来,再经过故事艺术的加工,这才能形成好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编”,才叫故事创作。而当我们说“编造”这个词时,就含有贬义;那是指缺乏生活积累,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想到一个好的故事点子后,就去“图解”故事;“编造”情节的结果,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闭门造车”、“生编硬造”的道路,那是故事创作中的一条死胡同。

 

                 关于民间故事的问题

 

  民间故事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凝聚着人生精彩的片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和浪漫情调,还包含着丰富的想像力,这一切,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画面,所以,好的民间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是值得我们故事作者学习、借鉴的。

 

  民间故事中,比较让人喜欢的有三大类:一是传奇故事,以出人意料的情节和精彩的人生片断让人感叹不已;二是感情故事,其中的恩恩爱爱、恩恩怨怨使人受到很深的感染;三是鬼怪神话类故事,以丰富的想像和深刻的人生寓意,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故事能在民间流传千年,首先表明故事这种“表现形式”是受老百姓喜爱的,但这种老百姓喜爱的表现形式,是不是不管装进什么内容,都能在民间流传千年呢?显然不是的!我们在整理民间故事中就可以发现,无论是传奇故事、爱情故事、鬼怪故事、清官故事、百姓故事等等,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强烈、深刻地反映了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反映了老百姓的理想、期盼,反映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等;也就是说:故事的本色不仅要求故事的表现形式要以情节为主体,能够“上口”,同时,还要求故事的内容要强烈、深刻地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要有“人民性”。

 

    写民间故事有两条路:一是继承,走老路,写老故事,以及收集、整理流传在民间的故事;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即:保持民间故事的特色,但写出时代的新意来。后一条道路要难走一些,但每个时代总会出现一些有时代特色的民间故事的,所以,虽然难走,也仍然是摆在故事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故事作品如果忽略了“故事的本色”,就不可能在民间流传,而能不能在“民间流传”,却是鉴别“故事本色”的一个重要标志。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7-11-30 09:22:50

对微型小说《两只苍蝇》的简短评语:作者:南坡

http://www.vsread.com/article-812108.html

   这篇作品,把“小三现象”造成的危害揭露得淋漓淋漓尽致,以至于使一个家庭“家毁妻疯”,令人发指,令人深思!这是这篇作品的可取之处。
   但是,从文学创作人物形象的朔造而言,陈芬这个形象缺乏理性,像杀死苍蝇那样来对待“小三现象”,以及最后“妻疯”,把人物心理写得过于变态。另外,诸如对“苍蝇交媾”的描述,剪掉“苍蝇的阳物,乳房”等,写得过于露骨和低俗。文学创作是要讲究真善美的,讲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如果这篇作品能在“小三现象”的出现,对人物心灵,对人物精神面貌造成的危害上多作一些文学描写,细节描写,可能这篇小说的文学感人力量就要更强些。供参考。期望看到作者更多的作品。


回复5 楼        文友:南坡        2017-11-30 09:11:54
  所言极是!谢谢!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7-12-02 09:21:58

                 评《一个红苹果(闪小说)》中的“细节描写”问题

              ——“微型小说创作研究”之一


《一个红苹果(闪小说)》 作者:闲妹  http://www.vsread.com/article-779129.html


   《一个红苹果(闪小说)》登载在《江山文学网》“微型小说”拦目上。(作者:闲妹。发表时间:2017年7月18日。)这篇作品的主要部分,其实是由两个“细节描写”构成的。第一个“细节描写”是指在三天三夜激战之后,炊事班长吴军含泪奔跑在战壕,目的是要把一个红苹果送出去。就在这时,他中弹了,胸口流血;他醒来,发现躺在二排长怀里;他把拿红苹果的手伸出去,牺牲了。第二个“细节描写”是作品中的最后一段:“战斗胜利,战士们脱帽立成一排,向烈士敬礼。吴军的胸口上,放着一个红苹果,熠熠生辉。”两个细节窜连在一起,完成了这篇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即:歌颂炊事班长吴军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全排战士对这种大无畏精神的无比信仰和崇高敬意。这是这篇作品写得比较成功的部分,很符合微型小说的选材、结构和人物形象刻画等的表现要求。但是,这篇作品也有写得不够的地方,主要是前两段的叙述太长,几乎占据了这篇作品的一半篇幅,然后再出现作品的主要人物和细节,这不太符合微型小说的表现方法。“微型”就要求短,所以,在创作中从选材开始,到作品结构,到人物形象刻画,到主题思想的表达等等,都要有别于短篇小说。微型小说要求在不影响人物形象刻画、不影响主题思想表达的前提下,要短到不能再短,这样才能显示出“微型小说”的魅力来。
   “细节描写”在微型小说创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或者可以这样说:微型小说的创作,主要是以“细节描写”为主的创作。试想,一篇几百字的小说作品,第一,要让人物站立起来;第二,要表达出一个完美的主题思想;第三,要使作品的文字语言,能给读者艺术的文学享受,通过什么表现方法,才能使创作出来的微型小说达到这三点要求呢?像写长、中、短篇小说那样,把情节铺开,从多方面展示作品内容?不行。多写几个人物,展开矛盾,让人物形象在“恩怨情仇”中“活”起来?也不行。细腻地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多写点景物来衬托?还是不行。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的创作,必须在选材上、在结构上、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在作品的语言文字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那就是要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以“细节描写”为主体,构成微型小说,这既是微型小说区别于长、中、短篇小说的标志,也是微型小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其实,前人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很多成功的长、中、短篇小说作品都有精彩的“细节描写”,而且,“细节描写”在小说创作中有广泛的运用:用“细节描写”来强调人物形象的某一方面时,则人物形象就会变得深刻、生动起来;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事件的某一环节时,则事件的性质、关键就会突现,隐藏的逻辑性也会变得合理起来;用“细节描写”来衬托环境时,则环境的特殊性、环境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等就会明显表达出来。因此,“细节描写”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中的一项基本功。微型小说创作如果能继承前人在文学创作宝库中积累起来的“细节描写”经验,再结合我们当前时代的发展,从生活中发掘宝贵的素材,那样,我们就一定能写出较好的微型小说来,使微型小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绽放出靓丽的花朵。

生活多么美好,热爱生活。

回复4 楼        文友:闲妹        2017-07-21 21:49:23
  非常感谢文友南尚对我这篇拙作点评,对我这个初学者束说受益非浅,南尚老师为我今后创作指明了方向,谢谢你。
5 楼        文友:南尚        2017-07-21 23:08:12
  你很谦虚。共同研究、探讨微型小说的创作问题,共同为繁荣、发展微型小说的创作而努力。祝你写出更多好的微型小说作品。
生活多么美好,热爱生活。
回复5 楼        文友:闲妹        2017-07-22 07:06:17
  感谢南尚老师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希望得到南尚的指点,作者往往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再一次谢谢南尚老师。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