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南尚2018年2月份短篇评论贴

2018-02-02 09:49:21

故事征文《遇鬼》。作者:海淼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1189


10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2 09:33:25

  这个故事有点民间故事的味道。从创作的角度来分析,本篇作品有三个优点:一,进入故事“情节”快:老张和老李去集市卖东西,主要人物一开始就出场,接下来便是一个“遇鬼”的悬念设计,这样很吸引人,愿意听下去。故事创作就怕一开始讲了半天,都没有讲到“情节”上去。二,进入“情节”后,“人物、事件、环境”写得生动具体:破庙、躲雨、闪电、黑影,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读者吸引到故事情节中去。三,“悬念”解开合理。一般来说,故事都是不能“平铺直叙”的,因为“平铺直叙”不能吸引人,往往借用一些艺术手段来增加故事叙述的趣味性,比如:悬念、巧合、误会等,但是,这只是艺术手段,而不能损害故事情节的内容。如果悬念设计得不真实,解开得也不合理,人们听了觉得这故事是“瞎编”的,不相信,那就使这篇故事的创作全功尽弃了,得不偿失。所以,故事情节的真实性是很重要的。

   本篇故事的不足就是情节有点单一,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篇幅比较短;二是本身内容有限,仅讲一个“遇鬼”,其他不便添枝加叶。

回复10 楼        文友:海淼        2018-02-02 14:58:54
  谢谢南尚文友细心品读和精彩点评,问好!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03 00:13:39

微电影剧本《夜空不寂寞》。作者:天水一江

http://www.vsread.com/article-719649.html


11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3 00:06:27
  这篇微电影写得像诗一样美:有优美的感情,有优美的环境,更有优美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人物心灵。虽然我还没有看到这个微电影被搬上银幕,但可以看出由于作者在创作这个剧本时,对电影的一些表现手法运用得较好,通过看剧本一幕幕画面已浮现在我脑海里,我深为兰馨儿这个形象所感动。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电影剧作家夏衍论电影剧本的创作时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创作电影剧本要“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是指开头要漂亮、要吸引人。京剧有“亮相”,诸葛亮拿着鹅毛扇、几句话一道白,一个睿智的军师的形象就出来了,吸引我们非看下去不可。电影里的“凤头”是很重要的。“猪肚”是指剧情要铺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要表达清楚,使我们看到各个不同人物在剧情的发展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有着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豹尾”是指结尾要有力,剧情要交代清楚,人物命运要交代清楚。
   对这个剧本,我也有两点建议:一,如果能把兰馨儿的家庭幸福写得再温柔些,她丈夫对她的爱写得再深沉、体贴些,可能还会更好地衬托出兰馨儿的形象来;二;兰馨儿对方民的鼓舞表现得很感人,而“跳楼”那段,现在写得比较简单,并没有当为一个剧情来写,只起一个陪衬作用;可是,如果也像写方民那样,加上这么一段剧情,能不能对进一步表达兰馨儿这个人物有帮助?我是读后的感想,肯定不会有剧作者感受深刻。供参考。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03 23:13:51

【微电影剧本】《捉鬼萌情》。作者:联丹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16281


3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3 23:08:43
  从创作的角度来探讨,戏剧是矛盾冲突的艺术,有矛盾才有戏剧,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了。这个微电影剧本围绕着“矛盾”,展开剧情,戏剧的表现手法运用得很娴熟,几个简短的镜头,就把作品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表现出来了;其中,特别是后半部分,还有点幽默的成分,让观众在“微笑”中,赞赏作品主人公的行为,发挥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人的作用。这是这个微电影创作成功的地方。
   不够的地方,我有两点建议:一,创作手法是很娴熟,可惜所选的题材太一般化了,内容老套,就缺乏新鲜感;二,后半部分有幽默感,但表现得不够深沉,反而有点伤害了人物形象的表达。说得不一定对,供参考。
回复3 楼        文友:联丹        2018-02-04 00:10:52
  谢谢南尚老师既认真细致又合情合理地评论小作,老师所提的不足联丹牢记于心。不瞒老师说,联丹一直是写小说的,编写剧本才刚刚开头,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谢谢老师的指正。
4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4 08:10:38
  你的回复,使我感到:一,你很谦虚;二,你很真诚。探讨创作,是学术研究,欢迎多交流。谢谢你!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04 09:48:59

 微型小说 >> 黑狼覆灭记作者:滕国。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5826


6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4 09:44:26
  微型小说写“打恶除黑”不容易,因为这个题材很大,选材上有很多困难,很不容易把那么多生活情景装进“微型小说”这么一个狭小的篇幅里。《黑狼覆灭记》作了一次尝试,从探讨创作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是有益的。
   这篇作品,写了两个生活情景:一个是作品的主人公刚上任,带着二锅头去见“黑狼”,写了“黑狼”的外形,写了“黑狼”的罪恶,写了他们的“攀谈”,但是,这个生活情景缺少对人物精神面貌的揭示,只是重在交代“以前领导置若罔闻,毫无办法”,现在齐队长要对‘黑狼’动手了”这一点上。第二个是设宴抓“黑狼”的过程。应该说,这两个过程写得都是比较详细、比较形象的,但是,并没有达到我们小说创作的目的。
   小说创作的目的是什么?从生活出发,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来,揭示他们的人生态度、精神面貌,以此来“以情动人”地感动读者、“艺术熏陶”读者。从这一点来说,小说创作不能停留在“过程”描写上,而要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人物的精神面貌的揭示上多下功夫。这是我读后的感想,供你参考。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05 10:19:31

 萌芽 >> 孤独(诗歌)作者:流萤映雪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2791


4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5 10:15:27
  这首诗,已经有诗歌创作的味道。
   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小作者已经开始抬腿,准备跨入诗歌创作的行列,因为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诗歌的表现方法、诗歌的抒情及诗歌的用词等,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这为今后的创作作好了准备。
   我的第二个感觉是:这首诗,从抒发“孤独”这一点而言,写得是不错的,形容、比喻、想象、衬托等,在诗中都表现得很好,这是这首诗的优点;但是,为什么“孤独”却没有表现出来。仅静止地赞美“孤独”,就像片面地夸奖一个人的个性“孤僻”一样,失去了社会意义,这是这首诗表现不够的地方。
   我的第三个感觉是:我想给小作者介绍一下诗歌创作的一个基本道理,那就是:“诗言志”。这里说的“志”,包括志向、情操、感情等等,人类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一切,都属于“志”的范畴。如何表现“志”,是诗歌创作的表现方法问题:为什么要表现“志”,是诗人认识世界、诗人的价值观问题。所以,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在对诗歌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后,随着自己的成长,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表达正确的价值观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以你这首诗为例:不但要把“孤独”的诗情画意表现出来(这是诗歌的表现方法问题),还要把“孤独”的社会意义表现出来(这是认识世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问题),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写出一首成功的诗歌作品来。(如果你所掌握的生活素材“孤独”没有社会意义怎么办?那就重新选择或补充生活素材去创作。)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06 12:38:01

 影视戏曲 >> 成功的爱情(微电影剧本)作者:悍雨啸风。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4260


5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6 12:33:38

  戏剧是矛盾冲突的艺术。通过不断地展开矛盾冲突,来展现人物形象,来表达人生感悟。如果剧本创作一但离开了矛盾冲突,戏剧界有句行话,叫作:“没戏”了。“没戏”的剧本是演不下去的。我国著名的话剧《雷雨》为什么百看不厌,就是那里的矛盾冲突不断。研究一下《雷雨》,对我们戏剧创作是有帮助的。
   看这篇《成功的爱情》,我觉得有两个地方是断了“戏”的:一个是讲卢梭那段,离开了剧情中的矛盾,似乎是在讲给观众听的;另一个地方是咖啡厅那段,两人对话太长,虽然有表达感情的意思,但一般言谈多,关系到剧情发展的不多。

   再一个建议:我觉得这篇作品的矛盾冲突表现得不够明显,是什么困扰他创作、他的成功也有点突然,这就减低了剧本的感人力量。供你参考。

回复5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18-02-06 13:08:12
  谢谢评点及专业的指导,内种确实存在许多不不足戏的部分,我的第一部影视作品就能得到你的指教,十分感谢,也为我以后的写作起到重要作用。
6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6 16:12:50
  谢谢你的回复。创作探讨,是学术研究,欢迎多交流。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06 22:44:46

 萌芽 >> 秋莲(儿童诗)作者:窗外灵韵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5761


2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6 22:41:02
  这首诗写得好!因为你是一位小作者,我就给你详细讲一下写诗的一个基本道理。
   写诗是一种“抒情的艺术”。文学作品分好几种,常见的有小说、戏剧、诗歌、故事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体的一种文体,可以简单概括称小说是“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戏剧是以表现矛盾冲突为主的一种文体,可以简单概括称戏剧是“表现矛盾冲突的艺术”;故事是以讲述情节为主的一种文体,可以简单称“故事是表现情节的艺术”诗歌呢?诗歌是以抒发感情为主体的文体,所以,诗歌可以简单称“诗歌是抒发感情的艺术”。以上所讲的这些所有的“艺术”,都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段,或者叫艺术表现形式,创作这些文学作品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人生感悟,这就是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所以,古代文学理论家曾把诗歌创作概括叫作“诗言志”。这里说的“志”,是指人的志向、情操、感情等,精神领域里的一切都属于“志”的范畴。当然,这种“志”,在诗歌创作中,不是以说道理的方式直接说出来的,直接说出来就成了“说理文”了,那是逻辑思维的方式。诗歌创作是要用形象、用想象、用生动的语言等,用文学艺术的表现方式,把作者感受到的“志”表达出来,达到“以情感人”、以“艺术熏陶人”的方式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这是形象思维的方式。比如你这首小诗,有想象,有形象,借景生情,把爸爸比作“天空”,把“妈妈”比作大地,把自己想象为“秋莲”,“亭亭玉立”,这些都是形象和想象,是诗歌的表现方法;这首诗歌的关键是用了这些想象和形象后,是想表现什么样的人生感悟,也就是表现什么样的“志”呢?你写的结尾很好,是“带去一丝香气”,“祝福”“忙于工作的人们”。这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志”。
   这首诗也有不足的地方:用语还不够准确,“出淤泥”用在这里不够恰当,诗的内容也比较浅显。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是一位小作者,才刚刚开始学习写诗。讲这么多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但有一点我是希望你明白的,那就是:希望你一开始学习写诗,就要知道“诗言志”,要表达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操,用形象和想象去鼓舞人们热爱生活。这是做人的关键,也是写好一首诗的关键。
   在《萌芽》里看到你写的诗很高兴!祝你健康成长!祝你写诗进步!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08 04:44:20

 微型小说 >> 汤在锅里作者:菁茵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6490


14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8 04:37:48
  这篇微型小说,写了三个人物:“妻子”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秘书”平平,“丈夫”反倒有些模糊。微型小说篇幅有限,能写出三个人物的形象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为什么“妻子”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作品写了“妻子”的两个“细节”:一个是作品的开头,“ 夜深了,灯却亮着,他蹑手蹑脚地进门换鞋,妻的声音从卧室传来:‘吃饭了吗?汤在锅里。’他‘哦’一声,不再言语,到厨房揭开锅盖,鸡汤依然热气腾腾。”“妻子”虽然还没有直接出场,但一个贤惠的妻子形象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初步印象。另一个是作品的结尾处,“丈夫”和“秘书”在外喝酒,引发了胃痛,回到家来后,“妻子”给他服了药,喝了鸡汤,他感到好多了,受到了感动,正想对“妻子”开口,“妻子”却拦住住了他,劝他早点休息,“第二天,当他醒来时,妻已上班。他闻到厨房里有鸡汤的味道,餐桌上放着一张纸条。纸条上一行熟悉的笔迹......”纸条是他妻子写的,而翻过来,这张纸条“竟然是女秘书写给他的那张字条……”这时,一个热爱家庭、关心丈夫、冷静睿智的妻子形象已跃然纸上。
   为什么说写“秘书”的形象平平、写“丈夫”的形象反倒有些模糊呢?因为写“秘书”在作品中的“行动过程”多,写“心灵”的少;而写“丈夫”也是“行动过程”多,写“心灵”更少了:特别是最后,本可以是“画龙点睛”揭开“丈夫”心灵窗户的一笔,没有利用起来,使这个人物形象在这篇作品中始终是艨艨艟艟的。
   微型小说的创作,可以说是“细节描写”的艺术。“细节描写”运用得好,既可以省去许多描写“过程”的笔墨,又可以以“画龙点睛”的艺术表达方式,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画。这是我读这篇作品后所想到的,供你参考。

点评
2018-02-12 20:38:37
南尚:回复14 楼 文友:菁茵 2018-02-12 10:07:04   这篇文要突出的就是妻子的形象,至于丈夫代表一种共性的存在,结尾如何抉择,我觉得还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感谢南尚老师细致认真的解读,您的意见和建议每次我都会认真思索,从而查找不足,激励我进一步提升~~敬茶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08 16:48:33

《锦上添花三分色,笔下留香七分彩》江山评论部长西鋂铃铂访谈录 。http://bbs.vsread.com/thread-797452.html


2018-02-08 11:52:27

    文友南尚 跟贴:

  江山文学网提出的“加强评论,让作者有家的感觉”十分恰当。创作需要评论,评论可以促进创作水平的提高;“有家的感觉”可以不断发展壮大创作队伍。

  祝江山文学网的评论越来越火红!祝江山文学网的创作队伍越来越壮大!祝江山文学网的创作越来越繁荣、发展!

点评
2018-02-08 14:09:48
江山记者部:这是江山文化的核心也是付诸实践的有力行动!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09 00:31:55

 江山征文 >> 【故事】路娘与田姑作者:上官湖徐。http://www.vsread.com/article-826253.html。


8 楼        文友:南尚        2018-02-09 00:21:49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往往有三个特点:一,作品的讲述方式带有传奇色彩;二,作品的内容具有人民性;三,作品的语言口语化,适合在民间流传。这三条,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中总结出来的;后来,民间故事发展了,现代人不但也写古代题材的民间故事,同时也写现代题材的民间故事,但这三条,往往都被故事作者采用,变成了创作故事文体的一个特征。
   这篇故事,这三方面的特点都有,比如:开头写的一个要饭的;随后写的“路娘”的“飞盘”、“飞刀”;中间写的两顶花轿狭路相遇及后面写的“路娘”流落乡间要饭,都有“奇”的成分,但是,写得不深刻、不连贯,没有和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了一些零碎的“奇”的画面,这样就达不到表现故事传奇性的效果。

   这篇故事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要在故事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要在情节中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注意不够。比如:“路娘”的“飞盘”、“飞刀”两绝,如果在后来的故事情节中,和表现她的“善恶”无关,那这两绝的描述就成为多余的,既看不到人物的精神面貌,也看不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些意见是我的读后感,供你参考。

回复8 楼        文友:上官湖徐        2018-02-09 07:23:43
  谢谢老师的点评。上官写文章,没有很复杂的思考,但有三个字,是始终要抓住的,这就是“真善美”。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10 07:38:13

 微型小说 >> 答案作者:南山竟然也有菊 状元,89471.72。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7196。


2 楼        文友:南尚        2018-02-10 07:33:57
  这篇作品很短,也写出了作品中人物的为人处世的态度,这是这篇微型小说的优点。但是,缺点却是:还没有把“老张和大张”活生生地刻画出来站在读者面前。原因在哪里?作品中缺少对人物心灵的表现。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把微型小说的创作比喻为“眼睛”,要把人物的心灵表现出来。这篇作品,如果把“叙述过程”,变成“通过生活情景和人物的活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那样,我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可能站立起来了。
   这一建议,供你参考。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12 02:04:04

 微型小说 >> 圆满作者:老游湖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7357。


7 楼        文友:南尚        2018-02-12 01:59:33

  这篇作品,写得短小精干,仅几百字,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儿子结婚时,“杨婆”在干家务中因积劳成疾而去世;另一个是回顾,二十多年前丈夫去世时,“杨婆”答应丈夫的嘱托“一定!一定!”这两个场景,概括表现了“杨婆”对家庭、对子女尽心尽责的一生。
   从表现手法来看,这是符合微型小说的创作要求的;微型小说的创作就是要:一短小;二刻画出人物形象来;三要有“细节描写”,用“细节描写”去表现人物。

   但是,这篇作品也有写得不够的地方:一,两个场景的“细节描写”还缺乏生动形象的感人地方;二,作品的语言缺乏感人的力量。如果这两方面有所加强,我相信这篇作品会比现在要写得更好。这是我看完这篇作品后的一点感想,供你参考。

回复7 楼        文友:老游湖        2018-02-12 07:49:23
  多谢点评,所提之事,值得思考。问好!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17 01:19:18

现代诗歌 >> 【如云】陈旧的年味(组诗)作者:田间布衣。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8305


4 楼        文友:南尚        2018-02-17 01:11:19
  我是被这首诗的标题吸引,才点开来看这首诗的。吸引我的当然不是“存旧”,而是“年味”。尽管标题标明是“存旧的年味”,但我仍然希望从这首诗中看到“新意”。
   年轻时我也非常喜欢诗歌创作。我信奉两条:一,“诗言志”,这是诗歌创作的灵魂;二,诗要有新意,这是诗歌创作的“血肉”。当时我在工厂工作,有一次,诗人田间和小说作家康濯来工厂访问,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写工厂的诗歌不如写农村的诗歌好写?比如,写农村的诗歌,只要一写“月亮升起来了”,诗歌里的“诗情画意”顿时出现了;可写工厂的诗歌,再写什么“马达飞转、机器轰鸣”,诗歌里的“诗情画意”仍然出不来。当时田间没有正面回答我提的这个问题;倒是康濯,大意讲了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对工厂生活还不够熟悉,观察不够;二是对工厂的情感不够,在诗歌创作中还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对我很有启发。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要写好一首诗歌,要把自己对生活、对时代的饱满感情表达出来,而且,从开始有诗歌创作的冲动和构思一篇诗歌创作的开始,就要把“诗歌创作一定要有新意”的概念贯穿到诗歌创作的“始终”中去。那样就能创作出较好的诗歌作品来。
   这是我读这篇作品后想到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问题,供参考。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22 23:14:48

 微型小说 >> 参天大树作者:木春。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8589


4 楼        文友:南尚        2018-02-22 23:10:03
  小说是人物形象的艺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深度、小说所包含的人生感悟、小说所要表达的“以情感人”的分量以及作者想在小说中表达美学观点等等,都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的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描绘出来,把人物的精神面貌描绘出来,用人物形象来感动读者的。所以,可以这样说:小说创作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体的一种文体;把人物形象写好、写“活”,一篇小说才算创作成功。
   这篇作品,写了老支书这个人物,但写得不够深刻;写了高家和马家,而且这两家还闹得很凶,但是,高家和马家都没有写出“人物形象”来。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是不能代替“人物形象的刻画”的。这是这篇作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写出人物形象来,这篇作品才会更丰满、更深刻。供参考。
回复4 楼        文友:木春        2018-02-23 16:48:51
  谢谢南尚老师对本文的关注。
   你说“小说是人物形象的艺术”,确实如此。你的斧正木春感激。
   本文其实是想写“参天大树”的,它的倒下意味着两家人友情的大树倒下了。其他的是铺垫。后来的小树苗的树立,其实也是想重新培育起友谊和亲情的“参天大树”。
   当然文章表达的也许不够清楚,会令读者误读。实在惭愧。
   期待南尚老师今后多多指导,能够一针见血,率真坦诚。
   木春遥祝安好,给你拜个晚年。
   再会。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23 08:07:33

 现代诗歌 >> 【柳岸】一棵半截的树(组诗)作者:浩渺若尘。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2498


14 楼        文友:南尚        2018-02-23 08:01:34
  借景抒情,是诗歌表现方法之一。《一棵半截的树》,用诗的精练语言,用诗的饱满的激情、用诗的跳跃奔放式的表现方法,挖掘出人生某一方面的含义,表达得震撼人心。可以看出,这组诗是写得很有功力的,表现出了作者在诗歌创作方面还很有潜力。
   看着这组诗,我还想探讨一下诗歌创作方面的另外一个问题:诗是抒情的艺术,而且,这种“抒情”,是很有“个性”特色的。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诗歌创作,是从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出发,用诗人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出诗人特有的饱满的激情,来打动或震撼读者的心灵。
   但是,这里面还是很有讲究的:“个人对生活的感受”这句话,“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诗歌创作的花朵就会枯萎;“个人感受”是诗歌创作的出发点,表现哪些激烈、饱满、奔放、甚至震撼人心的感情,是决定这首诗能否长期“活”在人们心中的“社会价值”。古代讲“诗言志”,现代讲“诗是时代的号角”,都是讲诗歌创作中的“个人对生活的感受”要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个人的抒情,要和时代感情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当前繁荣发展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回复1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2-23 11:46:37
  感谢老师来访和雅评。这是我见过最详细、最到位的留评,非常感动,若尘不会写诗,可愿意向老师学习,请加Q1781249695。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23 17:36:47

 现代诗歌 >> 【柳岸】一棵半截的树(组诗)。作者:浩渺若尘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2498


15 楼        文友:南尚        2018-02-23 23:06:06
  谢谢你的回复。你是一位诚恳、谦虚的作者。欢迎和你探讨诗歌创作问题。
   我在上一篇简短评论中提到,你在诗歌创作中是有潜力的,因为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你的诗歌创作已有较好的基础,那么,潜力在哪里呢?
   现在诗歌界有一些说法我是不赞成的,比如:“抒个人之情”、“诗歌只是写给自己看的”、“别人看不看得懂没有关系”等,受这些言论的影响,结果,误导了些诗歌创作,使某些诗歌创作的表现形式越来越朦胧,诗句越来越让人看不懂,诗歌的内容也越来越狭窄,诗歌创作的道路也越来越走进了死胡同。
   诗歌是最有“个性”的抒情,无论是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的语句、诗歌的感情等等,都有诗人自己独到的选择,没有“个性”的诗,是创作不出成功的作品来的。但是,仅仅强调诗歌创作的“个性”,岂不是又回到上面说的,诗歌创作只要“抒个人之情”就好了吗?所以,还要强调诗人“抒个人之情”要和“抒时代之情”紧密结合,要把“个人之情”归纳到“时代之情”范畴中去。
   在前人的文学创作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只“抒情个人之情”的诗人,一生也不一定能写出几首好诗来;可把“个人之情”归纳到“时代之情”的范畴中去的诗人,却能写出一些著名的好诗来。
   匆匆想到这些,不一定对,供参考,并请指正。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24 07:25:23

 江山征文 >> 【赏析】从苗雨时《新诗百年发展中某些作品评价争议的述评》看廊坊诗歌现场

作者:燕语千千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8646


2 楼        文友:南尚        2018-02-24 07:21:24
  这篇评述,对诗歌创作及诗歌创作理论提供了许多可贵的资料,尽管观点是可以探讨的,但作品所回顾的内容却是很丰富,我很赞赏。
   第一节所述白话诗初期的诗歌创作情况我不熟悉;从闻一多的《死水》开始,我在念书时学过;至于解放后的诗歌创作情况,那对我来说,真是历历在目了。可惜这篇评述,对解放后的诗歌创作情况概括得还不够丰富,论述得也不够深刻;其实,这段时期的诗歌创作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重大的过失。同样,改革开放以后,诗歌创作既有突破性的进展,也有新的迷茫,这方面此文论述也较少。
   现在,关键是诗歌创作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在前人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如何进一步继承发展、如何进一步繁荣,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时代兴旺,诗歌创作必然兴旺,《唐诗三百首》就是一例。我们现在的时代,可以说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对文学创作而言,热爱生活、投入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来,这可以说是一条文学创作的客观创作规律。如果用诗的语言来感叹,我想对爱好诗歌创作的朋友们说一句:投入时代的怀抱,你必将获得诗歌创作的丰收!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24 11:40:40

 江山征文 >> 【故事】黄牛铺作者:天堑变通途。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8334


9 楼        文友:南尚        2018-02-24 11:36:44
  这是一个不错的传说。但从故事创作的角度来看,具备了“骨架”,“血肉”还不够丰满,这是一个比喻。
   在创作中“骨架”指什么?就是故事的结构、故事的架子;“血肉”呢?是指故事创作中所表现的人生经历、人物的恩怨情仇、人物行动构成的情节以及为表现人物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所作的“细节描写”等。一篇故事作品,只有故事框架,而看不到有人物恩怨情仇、人生经历构成的跌宕情节,那这篇故事的创作,还不算丰满的。所以,必须把故事情节写出来。故事是情节的艺术,故事是以情节为主体的一种文体,就是这个意思。在创作构思中,除了精密构思故事框架外,同时,还要把人物的人生经历、人物的恩怨情仇、人物行动的情节构思好,那样,创作出来的故事才会“有血有肉”。供你参考。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25 08:31:17

 微型小说 >> 砸荒者作者:木春。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0438


24 楼        文友:南尚        2018-02-25 08:26:37
  探讨一下这篇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问题。
   作品出现三个人物:一个是“砸荒者”“老黄”;第二个是“我”;第三个是后半部分出现的“他”,其实,“他”在作品中只起回顾叙述的作用,讲述了“老黄”的一段经历,着重表现的仍然是“老黄”,因此可以不作为本篇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形象问题来研究。
   先分析一下“老黄”这个人物形象的描写:“老黄”是这篇作品表现人性“真善美”的主要人物。作品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表现有四个地方:一是开头的外形描写;二是接下来“我”和“老黄”的一段对话;三是后半部分出现的“他”对“老黄”艰苦身世的叙述和“老黄”人性“真善美”的表达;四是结尾坟前花环表达人们对“老黄”的思念。从作品构思结构上来看,这样表达有好的地方,那就是先看到外形,再表现内心,进一步了解他的身世,最后表现对他深沉的怀念。从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来看,表现人性的“真善美”是好的,但把人物的外形写得太“简陋邋遢”却不够准确,因为“简陋邋遢”和“朴实善良”是两个概念;外形的“朴实善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物的厚道来,而“简陋邋遢”却不能反映出人物的厚道来。第二段对话,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地方,比如“老黄”说“对不住”、“俺赔……—定赔”等反映了人物“朴实善良”的性格,但略嫌停留在一般印象上,作为文学描写来看,还不够深刻。如果这段对话,能写出一两个更深沉、更令人难忘、更能深刻揭示人物心灵的言行或“细节描写”来为最好,那样就会像“烙印”一样让读者对“老黄”的“善良厚道”留下难忘的印象。第三段用“他”的叙述来表现“老黄”的身世,这是这篇作品最值得研究的地方,因为严格说来,前面两段“老黄”的形象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第三段才是表现“老黄”这个人物形象的“重头戏”。在创作构思时,可以有两种设想:可以出场,可以不出场。出场是正面描写,要复杂的多,选择哪些情景、哪些言行、哪些“细节描写”,既要受微型小说篇幅的限制,也要受作者所积累的生活素材的限制;不出场要简单一些,因为“叙述、回顾”可粗可细,可以有生动形象讲述,也可一笔带过、简单交代。作品现在选择的是由“他”来“叙述、回顾”表现这场重头戏,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来说是一种损失,缺少生动形象的表达、缺少“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不可能丰满。同时,在“叙述、回顾”中,只讲身世“凄凉”是不够的,因为身世“凄凉”不能完全表达人物的厚道;人性的真善美还需要通过人物的为人处世、用生动形象的表达、细节描写的方式揭示人物心灵的表现方法等,才能在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一点,也是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问题时值得深思的。
   关于“我”这个人物,作品的原意可能是用“我”的“恶”来衬托“老黄”的“善”。其实,尽管“衬托”作用是有的,但毕竟这是两个人物形象的问题。在小说创作中,每个人物的形象都是由各自的言行来表达各自的个性和时代的特性,如果把某一方面写过头了,那就损害了人物形象,“衬托”对方的作用也发挥不出来。“我”在作品中的表现,特别是那段对话,就有“恶”过分的地方,不合乎常情。
   这是我读完这篇作品所想到的,目的是希望这篇作品能创作得更好,但是不一定对,供参考。
回复24 楼        文友:木春        2018-02-25 13:50:25
  南尚老师你好。
   谢谢你对我这篇作品的关注,更谢谢你深入的分析,特别是你的建设性的建议,令我受益匪浅。
   你关于人物刻画的阐述实在有独到之处,木春当细细品味,会认真揣摩和研读。
   关于文中的人物形象等问题,木春当在今后的创作中引以为鉴,并对原稿斟酌后进一步修改。
   遇到你这样的文友,实在幸运和幸福。
   遥祝新春快乐。
   拜别。
25 楼        文友:南尚        2018-02-25 15:14:01
  谢谢你的回复。你很谦虚、客气。探讨创作既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也是一件对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事情。欢迎我们多交流。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25 13:53:08

 微型小说 >> 母亲作者:前进。http://www.vsread.com/article-829168.html


9 楼        文友:南尚        2018-02-25 13:46:23
  这篇作品,短小精干,表达了母爱,这是优点。
   从创作的角度,再探讨一下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怎么才能把人物形象树立起来?选择生动、形象、精确的“细节描写”可以帮助微型小说的创作达到这一目的。比如这篇作品,总共不到二十行,前十五、六行都是写母亲在等待儿子的,有环境叙述,有情节交代,有母亲心理活动,但大都停留在“叙述过程”,其中,写母亲的心理活动中,虽然有些接近“细节描写”了,比如“关电视机”、“打不通电话”、“半夜跑出去看”以及“发出了低低的抽泣声”等,但都一笔带过。“细节描写”要求写出深刻、生动、令人难忘的形象来,就像烙印一样印在人们心里;如果这篇作品,在表现母亲等待儿子回来的这些描写中,不是只叙述一般情景,而是着重精心选择一两个“细节描写”的场景,我想,那样母亲的人物形象会比现在要更好些。
   匆匆想到,不一定对,供你参考。
回复9 楼        文友:前进        2018-02-25 16:39:24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诚恳指出作品中的不足,您的金砖我收下了,在今后的创作中一定认真考虑,还望老师以后对我的作品多提宝贵意见哦!以便提高。祝老师新年快乐!创作愉快!家庭幸福!给老师敬茶!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2-25 22:47:21

 现代诗歌 >> 【柳岸•春】冬晨(组诗)。作者:浩渺若尘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826077


10 楼        文友:南尚        2018-02-25 22:43:27
  这也是一组借景抒情诗,诗情画意,感情细腻,写得很有诗味。
   借景抒情的诗,有几个特点:其一,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要十分吻合,比如借“半截树”表达愤怒的感情;借“雪”抒发隐藏的心灵。其二,描绘的形象和想象,要和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相吻合,比如:“半截树”中的“爱你,成了我的灭顶之灾”;“雪”中的“你离去的脚印,都藏在洁白的冰雪下封存”。其三,要有用诗人独到的语言,去表达诗人独到的“借景抒情”,比如“半截树”中“ 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落, 直至秃顶”;“雪”中的“在雪域的旷野,听得见睫毛碰撞的声音,希望的触角,不再苍白,不再冰凉”。其四,要有和“借景抒情”相贴切的、用诗的形式、诗的语言所表达的出来的“细节”,比如“半截树”中的“你挥出曾经温暖过我的手,反手劈了一掌, 我的心,凉了半截”;“雪”中的“ 四周宁静得出奇,听得见睫毛碰撞的声音”“ 心灵深处埋藏一颗春的种子”,“ 风悄悄停息,在脸上轻轻一吻,羞得满脸通红”。这些,都表现出作者在这两组诗的创作中,有独到观察、独到的感受和独到的诗歌表现能力。
   但是,就这两组诗而言,我觉得“半截树”要写的更好些,那里感情更饱满,形象和想象更贴切,诗的用语更准确些。“雪”这组诗也写得不错,可有些地方,我觉得有些平淡,诗的描写、诗的用语不如“半截树”那么好。当然,这些看法只是我一时看后的直觉,远远不会有诗歌创作者本人体会那么深刻的。因此,作为诚实的读者,我可以把我的直觉说出来,作为作者,却只能当读者反映之一来听的。觉得对的,就可以作为今后诗歌创作的参考;觉得不对的,尽管可以放置一边,继续努力去写自己的诗。但我坚信你在写“半截树”的基础上,只要继续努力,跳出“抒个人之情”的圈子,融入“抒时代之情”和“抒个人之情”相结合的大家庭中去,你会写出好诗来的。供你参考,欢迎交流。

共2页 12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