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夜校 回复本帖
桐疏枝寒

桐疏枝寒 进士

  • 434

    主题

  • 4219

    帖子

  • 8255

    积分

优秀散文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018-03-24 20:21:49

 

 

 

优秀散文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余懋勋

 

     

 

余懋勋,与新中国同龄,四川成都人,成都市金牛区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武侯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四川散文学会理论部成员,当过技工学校讲师、中学一级教师、成都航天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职员、四川省级机关电大班主任,喜欢散文、评论、科普等创作,偶有作品在国内一些报刊杂志发表,虽难见称心佳作,本人仍笔耕不止,笃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故常以书为伴,以文人为友,欲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各位老师,各位文友:大家晚上好!

非常感谢江山夜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跟文友们交流互相学习!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优秀散文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在文学这座艺术花苑中,散文无疑是一朵美丽的奇葩。一篇优秀散文,总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会忘记。那么优秀的散文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今天这个时间,我想给文友们介绍两篇优秀散文作品,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这两篇散文的作者我都认识,并且跟他们面对面地进行过交流。一位是牛放,他创作的散文《寻找木头里的声音》曾获得四川散文奖,之后又获得了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第七届冰心散文奖。

晓荷.梦幻成真(1628586637) 18:59:17

另一位是金科,他创作的散文《改造存心赶向前》曾获得四川省直机关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征文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四川省首届天府文学奖。

先谈谈牛放的散文。牛放是国家一级作家、诗人、书法家、《四川文学》主编。他的散文《寻找木头里的声音》,以何木匠锲而不舍地追求古琴的制造和小提琴中国化的改造而历尽艰辛的轨迹而最终取得成功的事实,从而追溯其产生这种动力的文化根由,揭示出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之后形成的移民文化,以及由此焕发出的巨大生命力。

冰心文学奖是中国散文学会的最高散文奖项,也是全国专业散文评奖的最高奖项。这个奖项是根据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冰心先生生前遗愿并捐资于2000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奖项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和提携青年散文作家以及对中国散文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作家、理论家、散文编辑和社会相关人士。获奖作家已有铁凝、贾平凹、迟子健、肖复兴等200多位作家。

在一次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牛放向到会的作家介绍了他这篇6000多字的获奖作品的创作过程。

他说,他到重庆荣昌县去采风的时候,遇到一个木匠。这个木匠与众不同。他修的是西式洋房,自己却是一个爱国木匠。

于是,牛放对此产生了兴趣,决定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木匠制造乐器的经过,了解木匠的家庭教育背景,了解木匠身处的移民文化环境。然后在掌握了足够的材料后着手进行写作,用散文形式塑造这个人物,表现他的爱国精神,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何木匠1945年出生于重庆荣昌县。母亲是音乐老师,早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父亲是南京金陵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何木匠继承了父母的基因而颇有音乐天赋。识谱、拉琴,只要稍加指点,便能掌握八九分。

但何木匠12岁时,父母双双划成了右派分子,于是命运发生转折。他13岁当了个给人挑送东西的“棒棒”,14岁在学校烧水、敲钟、刻蜡板做校工。16岁时,他正式叩头拜师成了木匠学徒。他天资过人,生就是块当木匠的料,一年后,他的手艺竟然超过了所有的师兄弟,成为师傅最看重的徒弟。

何木匠20岁那年,他所在的机械厂搞文艺演出没有二胡。心灵手巧的他琢磨着做了一把,结果演出时赢得了满堂喝彩。

这个生活中抬不起头的右派分子的儿子,第一次尝到了作为人而受到尊重的荣耀!这是何木匠一生永远不会忘记的快乐,这也是他作为木匠师傅从此“不务正业”的开始。

此后,他不再用木匠师傅的手艺做家具,不再用木匠师傅的手艺修房屋。而是走上了制作乐器的道路,而且越来越痴迷。

作为一个爱国木匠,何木匠研究过小提琴。他认为西方的小提琴其体型是西方少女的胴体,宽肩、丰乳,个性张扬。而他改造后的中国小提琴去掉了传统小提琴的四角,是唐朝的少妇,削肩、蜂腰、肥臀,含蓄温婉,性格内敛。这是东西方性格的差异在东西小提琴方面的区别。

但作为乐器,音色才是硬道理。他按自己的思路初步制作出来,送到川音鉴定却不合格。他回去继续研究,直至成功,到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获得肯定。

专家们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如同散发橡木味的陈年葡萄美酒沁人心脾,从低音到高音,从低把到高把,清澈透明,无一杂音,特别是高把位音声珠玑,落水涟漪。”这就是何木匠经过艰难曲折千辛万苦制作出来的中国小提琴——何氏三圆琴。

何木匠,这个初中未毕业的中国农村木匠,为了制作乐器,他一边自学乐理、乐器、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等,一边继续探索着制琴技术。他渐渐发现,制琴的木材选择至关重要,而木材材质的好坏与土壤、气候、海拔以及树种都密不可分。

于是,为了制作乐器,他到处去找木头。他无数次地去到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原始森林里,在高山沟谷之间仔细寻找他认为的优质木材,那种藏匿着万千美妙音律的优质木材。

19977月去西藏寻找木材,路遇一群摄影发烧友,他们结伴而行。在渺无人烟的阿里地区寻找了32天,最后因“弹尽粮绝”困于山中差点把命丢在藏北。那些经过千辛万苦弄回家的木材是他的宝贝,家里没有谁敢随便动它。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叮叮当当,哗哗啦啦,又是锯又是敲,什么工具都用,什么声响都有。

设计、制作、失败,再设计、再制作、再失败。木材、时间和年龄在他的坚韧中消耗和流失。他的信念也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失败的锤炼。他并不觉得这是生命中的苦难,他认为这是一个木匠份内的工作,他一定而且必须要当好这个中国木匠。

当何木匠吃尽苦头,终于找到了木头藏声音的奥秘,终于透彻地掌握了制作小提琴的要领,并完全得到专家肯定时,他发现自己追求的并不是成功地制作小提琴的技艺,他要制造的是具有中国元素的中国小提琴。这无疑是个世界难题!因为小提琴一旦改变原有的造型,声音也势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何木匠经过刻苦钻研,历尽艰辛制作的何氏三圆琴经受住了国际声乐大师的严格检验,于2007年一次性向国家申报了6项专利,并且赢得了“中国第一把”“世界第二把”小提琴的美誉。一个乡村木匠,竟然有如此造化,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荣昌为什么能出这样的何木匠呢?这是作家牛放想到的深层次问题。俗话说坡地里长不出水稻,水田中种不了红苕,那么何木匠生长的是个什么样的土壤呢?

作家牛放在创作散文《寻找木头里的声音》中,并不满足于把何木匠制作乐器的艰难过程描述出来,他还十分注意挖掘何木匠所处生活环境的文化内涵。于是,他查阅县志而了解详情,进一步分析和思考。

重庆荣昌县虽然在公元759年的唐朝时期就设了县的行政区划,但因为明末清初长达30年的战祸,荣昌也跟四川、重庆的其它地方一样人口土地荒芜。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公元1667年,即清朝康熙六年,官府正式上报:“荣昌全县143户,男妇286人。”这就是荣昌幸存下来的原住民,这样的人数显然不能够形成后来的荣昌文化。

基于这种情形,康熙皇帝下圣旨“移民实训”,就是老百姓说的“湖广填四川”。人们从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等省源源不断地涌入四川,许多人在荣昌定居下来,与劫后余生的土著民一道从事农耕和手工业生产。

这些移民来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他们不仅带来了劳动生产的手艺,也带来了家乡的文化风俗。各省移民来到荣昌后,为了联络乡人感情,维护乡人利益,协调同乡事务,调理农商活动,他们纷纷修建了同乡会馆。

会馆是移民群体的重要活动场所。全馆除了进行商业事务外,还根据移民原籍的习俗,结合当地实际,举行各种政治、宗教和社会活动。或逢年过节办庙会,或宴请乡绅权贵,或举行乡俗游戏等等,文化内涵丰富。会馆与会馆之间也有礼尚往来、学习交流。

荣昌县城建有广东会馆(南华馆)、湖广会馆(禹王宫)、两广会馆(文昌宫)、福建会馆(天后宫)、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北会馆(帝王宫)等七八个。这些会馆除了传播各地文化外,建筑本身也是各省建筑风格与当地建筑特点相结合的文化产物。

因为 的风俗文化各不相同,移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学习、磨合、包容,最后走向融合,形成了荣昌崭新的既锲而不舍又和谐包容的移民文化。何木匠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

牛放在荣昌路孔古镇的湖广会馆大门上看到一副石刻对联:“濑水朝霞梅岭月,巴山夜雨洞庭波”,“濑水”是荣昌境内的一条河,从这副对联上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移民文化的坚持自我与和谐包容”。

作家敏感地发现,在这些坚持自我与和谐包容中,蕴含了“湖广填四川”那些移民们背井离乡,含辛茹苦,再建家园的坚忍不拔。这种锲而不舍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与和谐包容,正是移民文化弥足珍贵的品质。

于是,作家把自己对移民文化的思考写进了散文,并且明确地指出,何木匠正是继承了这种移民文化品质的骨髓。这样,散文就有了深度,使读者既能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到生动感人的故事,又能悟出这个人物故事后面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正是因为“湖广填四川”,使南来北往的移民在交流磨合中形成了今天的巴蜀文化。这些人来了,就成了新的四川人,而且他们一定是把原来当地好的文化带过来了。移民文化已经在荣昌生根发芽,它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再给文友们介绍第二篇优秀散文《改造存心赶向前——关于祖父的人生随笔》。这篇散文的作者是金科。

金科是安徽人,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成都,在四川省级机关工作。他热爱文学,多年来坚持业余创作,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散文作家,担任着四川散文学会副会长和“四川散文奖”的评委。

金科已经出版了《微风斜雨》《人在他乡》《他乡絮语》《乡贤》四本散文集,最近又推出了他的自选集《皖风蜀韵》。这本书是被列为“四川散文名家自选集”系列丛书里的。

我认真地通读了《皖风蜀韵》中的所有文章。我认为,金科的这些散文都是以自己的艺术视角来观照和品评人生世态的,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发展了散文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些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改造存心赶向前》。这是一篇关于金科祖父的人生随笔。这篇优秀的散文作品获得了“四川省首篇天府文学奖”和“四川省直机关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征文一等奖”。

那么,这篇优秀散文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我就给大家说说。

任何一个作家要创作一篇作品,首先要有创作的灵感或创作的冲动,才能写出好的东西。

金科为什么要写这篇散文?因为金科在读小学时的一个清明节,学校组织去安徽大蜀山凭吊革命先烈,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他祖父的墓前,要请父辈们讲讲关于祖父的革命故事,以让同学们现场接受点革命传统教育,谁知父辈们却不好意思起来,最终还是婉言拒绝了老师的这一合情合理的要求。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时金科就萌发了要去好好了解一下祖父的念头。后来,金科当了知青,又报名想去参军,却因政审不合格未能如愿。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自己究竟是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的呢?金科自以为是的“革命家庭”,瞬间变得扑朔迷离。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金科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一定要好好探究那位安眠于革命公墓里祖父的来龙去脉!一定要好好看看他究竟是属于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虽然流年似水,时过境迁,但是金科的这一念头却始终不曾断过。当他大学毕业与文学结缘之后,就想还原历史的真相,用文学形式反映出来。于是,他试图用随笔来创作。

我们知道,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样式,侧重于作者发表个性化的看法和感受,要么具有新意,要么就有着深刻认识和思考。随笔不是杂感,不是随想,不是生活感受的简单描摹。随笔的写作要求和难度都很高。

创作一篇优秀的散文随笔,不仅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写作经验的积累,更需要作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丰富的文学素养。金科的这篇散文随笔之所以能够得到读者的广泛点赞,就足以证明了作者具有了这样的一种写作功力。

这篇散文随笔描述的是金科祖父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祖父曾经是一位富商,一位国民党员,又是一个脚踏几只船的“三开分子”,即在当时当地的洋人、国民党、共产党这三方势力中都“相当吃得开”的人物。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花天酒地的富商,却在抗战的烽火中毅然弃商从戎,只身一人去投身了革命。究其原因,祖父虽然出身剥削阶级家庭,但是他有着爱国主义立场。他接触过共产党人并受其积极影响。他痛恨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所以决心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抗战时期,他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抗战胜利后,他又坚定地跟随共产党南征北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却由于他有一段与生俱来的复杂历史,在那个政治运动连连不断的年代里,却不得不经历着种种审查和刻骨铭心的“改造”。

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散文笔法,描述了祖父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写这个作品,作者几次回到故乡安徽,走访前辈,收集史料。历时数年,几易其稿,力求真实而艺术地反映出祖父所经历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画面,从而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这个复杂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使作品获得了成功。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保证了作品内容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散文是真实的艺术这一特征。

在真实的基础上,作者还很重视写作技巧的运用,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金科在保持散文艺术特性的同时,也适当地吸收了小说艺术中的具体描写、细节刻画、结构严密等特点,为散文写人记事服务。

比如在作品中有一段祖父三代人在上海相见的情景是这样描写的:

“当我随着父亲来到上海的和平饭店,走进一间宽敞而空荡的客厅时,我想象中的祖孙三代相逢于他乡时的欢乐情景却并没有出现。

眼前的祖父正端坐在沙发上,抽着香烟,他神情威严地看着我们,却一语不发。一时房间里的空气像是凝固了一般。

直到祖父抽完了手中的那支香烟,这才开了口,传来的却是对父亲的一声怒喝:‘谁让你把他带来的!’父亲好像做错了什么事,许久才嗫嚅地说了句:‘那我带儿子到外面去找旅馆住吧。’说完,牵着我的手,转身便走。父亲刚打开房门,身后又传来祖父严厉的声音:‘要走你自己走,把孙子给我留下来。’

我听到父亲轻轻地出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这时,祖父突然又要父亲交出我们乘坐的火车票来。直到他亲手将火车票撕掉之后,这才让父亲请来住在隔壁陪伴他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他交待道:‘我孙子在这里的所有费用,都从我的工资里支付。’”……

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既能使读者窥见祖父当时的心理活动,想象出他当时的生活处境,又能让读者看到祖父公私分明的优秀品质,从而使作品的效果由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

为了表现祖父思想的闪光点,作者以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他入党后的一个细节:

“那天,当祖父得知自己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中的一员之后,按捺不住激奋心情,欣喜若狂。素来星期天爱睡懒觉的他一反常态,一大早便精神抖擞的跑起步来。路上,每遇熟人,开口便道:我入党了!我入党了!

会馆是移民群体的重要活动场所。全馆除了进行商业事务外,还根据移民原籍的习俗,结合当地实际,举行各种政治、宗教和社会活动。或逢年过节办庙会,或宴请乡绅权贵,或举行乡俗游戏等等,文化内涵丰富。会馆与会馆之间也有礼尚往来、学习交流。

荣昌县城建有广东会馆(南华馆)、湖广会馆(禹王宫)、两广会馆(文昌宫)、福建会馆(天后宫)、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北会馆(帝王宫)等七八个。这些会馆除了传播各地文化外,建筑本身也是各省建筑风格与当地建筑特点相结合的文化产物。

因为 的风俗文化各不相同,移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学习、磨合、包容,最后走向融合,形成了荣昌崭新的既锲而不舍又和谐包容的移民文化。何木匠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

牛放在荣昌路孔古镇的湖广会馆大门上看到一副石刻对联:“濑水朝霞梅岭月,巴山夜雨洞庭波”,“濑水”是荣昌境内的一条河,从这副对联上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移民文化的坚持自我与和谐包容”。

作家敏感地发现,在这些坚持自我与和谐包容中,蕴含了“湖广填四川”那些移民们背井离乡,含辛茹苦,再建家园的坚忍不拔。这种锲而不舍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与和谐包容,正是移民文化弥足珍贵的品质。

于是,作家把自己对移民文化的思考写进了散文,并且明确地指出,何木匠正是继承了这种移民文化品质的骨髓。这样,散文就有了深度,使读者既能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到生动感人的故事,又能悟出这个人物故事后面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正是因为“湖广填四川”,使南来北往的移民在交流磨合中形成了今天的巴蜀文化。这些人来了,就成了新的四川人,而且他们一定是把原来当地好的文化带过来了。移民文化已经在荣昌生根发芽,它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再给文友们介绍第二篇优秀散文《改造存心赶向前——关于祖父的人生随笔》。这篇散文的作者是金科。

金科是安徽人,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成都,在四川省级机关工作。他热爱文学,多年来坚持业余创作,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散文作家,担任着四川散文学会副会长和“四川散文奖”的评委。

金科已经出版了《微风斜雨》《人在他乡》《他乡絮语》《乡贤》四本散文集,最近又推出了他的自选集《皖风蜀韵》。这本书是被列为“四川散文名家自选集”系列丛书里的。

我认真地通读了《皖风蜀韵》中的所有文章。我认为,金科的这些散文都是以自己的艺术视角来观照和品评人生世态的,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发展了散文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些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改造存心赶向前》。这是一篇关于金科祖父的人生随笔。这篇优秀的散文作品获得了“四川省首篇天府文学奖”和“四川省直机关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征文一等奖”。

那么,这篇优秀散文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我就给大家说说。

任何一个作家要创作一篇作品,首先要有创作的灵感或创作的冲动,才能写出好的东西。

金科为什么要写这篇散文?因为金科在读小学时的一个清明节,学校组织去安徽大蜀山凭吊革命先烈,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他祖父的墓前,要请父辈们讲讲关于祖父的革命故事,以让同学们现场接受点革命传统教育,谁知父辈们却不好意思起来,最终还是婉言拒绝了老师的这一合情合理的要求。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时金科就萌发了要去好好了解一下祖父的念头。后来,金科当了知青,又报名想去参军,却因政审不合格未能如愿。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自己究竟是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的呢?金科自以为是的“革命家庭”,瞬间变得扑朔迷离。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金科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一定要好好探究那位安眠于革命公墓里祖父的来龙去脉!一定要好好看看他究竟是属于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虽然流年似水,时过境迁,但是金科的这一念头却始终不曾断过。当他大学毕业与文学结缘之后,就想还原历史的真相,用文学形式反映出来。于是,他试图用随笔来创作。

我们知道,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样式,侧重于作者发表个性化的看法和感受,要么具有新意,要么就有着深刻认识和思考。随笔不是杂感,不是随想,不是生活感受的简单描摹。随笔的写作要求和难度都很高。

创作一篇优秀的散文随笔,不仅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写作经验的积累,更需要作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丰富的文学素养。金科的这篇散文随笔之所以能够得到读者的广泛点赞,就足以证明了作者具有了这样的一种写作功力。

这篇散文随笔描述的是金科祖父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祖父曾经是一位富商,一位国民党员,又是一个脚踏几只船的“三开分子”,即在当时当地的洋人、国民党、共产党这三方势力中都“相当吃得开”的人物。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花天酒地的富商,却在抗战的烽火中毅然弃商从戎,只身一人去投身了革命。究其原因,祖父虽然出身剥削阶级家庭,但是他有着爱国主义立场。他接触过共产党人并受其积极影响。他痛恨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所以决心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抗战时期,他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抗战胜利后,他又坚定地跟随共产党南征北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却由于他有一段与生俱来的复杂历史,在那个政治运动连连不断的年代里,却不得不经历着种种审查和刻骨铭心的“改造”。

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散文笔法,描述了祖父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写这个作品,作者几次回到故乡安徽,走访前辈,收集史料。历时数年,几易其稿,力求真实而艺术地反映出祖父所经历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画面,从而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这个复杂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使作品获得了成功。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保证了作品内容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散文是真实的艺术这一特征。

在真实的基础上,作者还很重视写作技巧的运用,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金科在保持散文艺术特性的同时,也适当地吸收了小说艺术中的具体描写、细节刻画、结构严密等特点,为散文写人记事服务。

比如在作品中有一段祖父三代人在上海相见的情景是这样描写的:

“当我随着父亲来到上海的和平饭店,走进一间宽敞而空荡的客厅时,我想象中的祖孙三代相逢于他乡时的欢乐情景却并没有出现。

眼前的祖父正端坐在沙发上,抽着香烟,他神情威严地看着我们,却一语不发。一时房间里的空气像是凝固了一般。

直到祖父抽完了手中的那支香烟,这才开了口,传来的却是对父亲的一声怒喝:‘谁让你把他带来的!’父亲好像做错了什么事,许久才嗫嚅地说了句:‘那我带儿子到外面去找旅馆住吧。’说完,牵着我的手,转身便走。父亲刚打开房门,身后又传来祖父严厉的声音:‘要走你自己走,把孙子给我留下来。’

我听到父亲轻轻地出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这时,祖父突然又要父亲交出我们乘坐的火车票来。直到他亲手将火车票撕掉之后,这才让父亲请来住在隔壁陪伴他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他交待道:‘我孙子在这里的所有费用,都从我的工资里支付。’”……

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既能使读者窥见祖父当时的心理活动,想象出他当时的生活处境,又能让读者看到祖父公私分明的优秀品质,从而使作品的效果由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

为了表现祖父思想的闪光点,作者以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他入党后的一个细节:

“那天,当祖父得知自己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中的一员之后,按捺不住激奋心情,欣喜若狂。素来星期天爱睡懒觉的他一反常态,一大早便精神抖擞的跑起步来。路上,每遇熟人,开口便道:我入党了!我入党了!

而自从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之后,祖父似乎就不愿意再听别人称他为先生了,而喜爱别人称他为‘同志’了。父亲有次为某事与祖父意见不一,发生争执,相持不下之时,祖父突然神态严肃地说了一句:‘你现在不是共产党员,还不是我们的同志,我不跟你争了’……可见,他对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看得多么神圣和荣耀。”

作者把小说的描写叙述技巧引进散文创作,不仅有利于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剪裁布局,也丰富了散文写人记事的表现力。这也是金科散文艺术的特色。

此外,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随笔,必然也会有着作者自己对于历史和人物的种种认识和思考的:

“祖父当年突然抛弃荣华富贵的生活,舍弃要做富贾巨商的理想,不顾国民党的利诱,毁家纾难,毅然投身于风险极大,命运难测的革命斗争,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十分艰难和痛楚的选择。不过可以肯定,成熟了的祖父一定是在经历过苦苦思索之后才做出这一抉择的。他显然不同于许多出生于贫寒的革命先辈,在不明事理之时,只是为着某种简单的需求,怀着某种朦胧的理想,而去匆忙投奔革命的……

其实,稍通中国现代史的人都不难明白,在那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战争年代里,在国共两党时而合作,时而分裂,谈谈打打之中,一般有些地位和名望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拥有着一些同样显得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这在当时应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社会现象。我的祖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所谓的‘三开分子’,正是衍生于这样的一种历史土壤……

每每读着如此沉痛的史书,我常常为自己越过了那段令人心寒和恐惧的历史岁月,而深感幸运。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说,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较之前辈们而言,已经有了不少宽松和自由的话,不可否认,正是前辈们用他们的屈辱和苦难作了长长的铺垫……”

这一段文字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对祖父及其历史的认识和思考。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思考,使读者能够看到作者所叙述的真实内容后面更深层次的东西,引起读者对这些东西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体现这篇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到此为止,金科要创作的作品散文随笔已经有了人物,有了故事,有了情节,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也就是说,金科要写的这篇散文已经有了充分的材料。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巧妙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文章。

文学作品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事件发展结构”、“空间变换结构”、“时空交错结构”、“并列组合结构”“情绪变化结构”五种。作者在这五种结构形式中选择了“情绪变化结构”形式。

不难看出,在谋篇布局上,作者力求以最佳表情达意的形式来沟通主题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桥梁”。他在众多的结构形式中选择了情绪变化结构,就是要以自己的主观情绪和认识走向为线索,来精心组织有关的内容。

所以,文章一开篇,作者就由自己少年时代对父辈们讳言祖父革命历史的不解,以及自己报名参军因政审未过不能如愿的困惑,从而产生破解祖父背叛剥削阶级家庭,由一个爱国民主人士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

作者用自己的主观情绪影响读者,用真实的细节感染读者,从而达到了引起读者共鸣的艺术效果。

这样一来,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和自己确定的思路,就写出了一篇优秀的散文随笔。

在不久前我们四川散文学会理论部为金科先生召开的散文艺术研讨会上,不仅得到了到会评论家的广泛点赞,而且还有嘉宾主动跟金科联系,愿意给他当经纪人,把这个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本,再次创作成影视剧,反映一个爱国民主人士成长的过程,表现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强大威力。

尽管这一步走起来很困难,还不一定能够变为现实,但至少可以说明了这篇散文随笔是相当成功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因为这篇散文描述的不仅是作者祖父的故事,而且是像祖父这样的许许多多抗日爱国民主人士的人生故事,可以填补影视剧在这方面题材的不足。故事生动感人,很有意义。

从以上两篇散文的创作过程来看,优秀的散文作品不仅要有人物,要有故事,还要有深层次的值得读者思考的东西,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创作过程中需要作者深入研究,掌握材料,并且认真思考,挖掘文化内涵。

今天我和文友们就交流到这里,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谢谢文友们鼓励,欢迎大家赐教!

向大家学习!

粉红莲秀

粉红莲秀 秀才

  • 26

    主题

  • 420

    帖子

  • 2881

    积分

2018-04-12 20:44:52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受教了。奉茶。问候。
碧潭飘雪

碧潭飘雪 举人

  • 192

    主题

  • 1796

    帖子

  • 5844

    积分

2018-04-12 21:24:46

拜读学习我们成都本土作家余老师的讲义,受益匪浅,很好的讲义,从老师对两篇四川籍作家的文章的创作过程,让我们从中明白要写好散文需要做些什么,从哪些方面去下功夫……问好余老师春安吉祥,文丰笔健!


你猜

你猜 进士

  • 489

    主题

  • 2090

    帖子

  • 6478

    积分

2018-04-12 22:43:27
学习老师分享,祝好。
何叶

何叶 探花

  • 137

    主题

  • 1199

    帖子

  • 16528

    积分

2018-04-13 06:29:53
学习老师精彩讲座!余老师真棒!
晨霞

晨霞 布衣

  • 0

    主题

  • 3

    帖子

  • 132

    积分

2018-04-13 09:28:38
读后受益匪浅,希望这样的文章再多一些。祝老师创作愉快。
张璞

张璞 举人

  • 2

    主题

  • 95

    帖子

  • 4027

    积分

2018-04-13 16:47:06
读过大作,学习领会。
小金子

小金子 秀才

  • 1

    主题

  • 9

    帖子

  • 1056

    积分

2018-04-13 20:22:46
受益匪浅!感谢老师的分享!敬茶!
维纳斯脚下的小丑

维纳斯脚下的小丑 童生

  • 0

    主题

  • 35

    帖子

  • 765

    积分

2018-04-16 11:14:35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受教了。奉茶。问候。
南尚

南尚 布衣

  • 8

    主题

  • 115

    帖子

  • 438

    积分

2018-04-17 09:24:34

            关于散文的零星思考


  散文是抒情的艺术,“抒情”是散文的主体,“艺术”是散文的文学表现形式。

  就主体而言,“抒情”可以是对人物抒情,对景物抒情,对事件抒情,甚至对某一种“情感”的抒情等等。

  对人物抒情散文有别于小说;小说是围绕着“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的,而散文则是围绕着“抒发感情”来表现的。对景物抒情散文有别于摄影和绘画,摄影和绘画是对自然现象的摄取和描绘,而散文则是要把对景物的感情抒发出来,而且要有独到之处。对事件抒情散文有别于叙述文或记载文,叙述文或记载文讲究真实,客观,而散文则是要把事件中包含或隐藏的深厚感情挖掘出来,让人感叹或回味无穷等等。

  就“艺术”形式而言,“散”是散文的主要表现形式,但这“散”是要有"文学性"的,是作者对生活独到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形象、想象、细腻或激烈奔放的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艺术等用艺术的眼光组合起来的。散文其实并不“散”,它是围绕着“抒发感情”联系在一起而成为散文这一“艺术品”的。

西鋂铃铂

西鋂铃铂 秀才

  • 38

    主题

  • 1182

    帖子

  • 2818

    积分

2018-04-18 15:45:07
拜读学习,领悟精神。
点评
2018-04-18 17:41:34
南尚:你好!在探讨散文的帖子里看见你很高兴!
孙巨才

孙巨才 进士

  • 2

    主题

  • 191

    帖子

  • 6593

    积分

2018-04-25 07:01:20
余懋勋老师的讲课非常精彩,使我读后获益匪浅,为余懋勋老师热烈点赞!感谢余懋勋老师的分享,祝余懋勋老师身体健康,创作丰收!
借双慧眼看世界

借双慧眼看世界 探花

  • 0

    主题

  • 136

    帖子

  • 17297

    积分

2018-06-15 08:53:51
读后受益匪浅,祝老师创作愉快。给您点赞!
帝王

帝王 白丁

  • 0

    主题

  • 20

    帖子

  • 1

    积分

2018-09-18 18:41:49
其实,都是吹牛逼吹出来的……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