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夜校 回复本帖
江山编辑部

江山编辑部 童生

  • 800

    主题

  • 1156

    帖子

  • 610

    积分

【在阅读创写情境中体味诗文的情感、情怀】主讲者:驴鸣

2018-06-18 19:35:15
 2018-06-18 18:13:08

授课人简介:驴鸣,高中语文高级教师。生于山西闻喜。从小酷爱文学,高中时编发手写体《信风》杂志。学生时代及工作之初有《龟裂的楼梯》《永存的希望》等多篇诗文获奖,曾将自己所写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先后选编为《猛醒集》、《意外集》、《梦境歌》、《塞上的梦》和《中条绿梦》等作品集。至今公开发表诗文20余万字,分别登载于《大同日报》《语文报》《作文阅读个性化》《运城教科报》《中条山报》以及江山文学网、作家新干线等网络平台。进入新世纪前后开始研究文学阅读和作文写作,近年更是热衷于文章的鉴赏评点,出版有《高中文言文评点》一书,发表相关文章二十多篇。2017年8月开始任职江山文学网淡雅晓荷文学社名誉社长。

授课时间:2018.6.16晚7:30分

授课地点:江山文学夜校群

主 讲 人:驴鸣

推荐社团:淡雅晓荷

本期主持:吴光德

正文:

各位江山领导、老师和文友们,大家晚上好!

这两三年我在咱们江山夜校讲的文学课,主要内容侧重于“阅读与评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等。今晚我再讲讲如何在阅读和创写情境中体味作品的情感和情怀,祈望对大家的阅读写作有所帮助!

无论读古代诗文还是现代诗文,我们都会被其中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所感染、感动,尤其是写景抒情的诗文。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常让我们感受到其中苦辣酸甜、悲欢离合的情感;时代特征明显的佳作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永远也放不下的情怀,尤其家国情怀。

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阅读和写作体验来谈谈: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思想情感、时代特征及其表现的情怀等。(为不冲淡诗文本身的阅读、诵读及体味其中的情感、情怀,一般情况下我就不絮絮叨叨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了。)

阅读创写评点来体味作品的情感、情怀

1.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也许是一般儿童最早读背的诗吧。但对这首诗的前两句,不说孩子,就是我们成人甚至教授学者理解也有偏差或不到位。比如说“黄河入海流”,我问过很多成人和孩子,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黄河流入海”。我再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创作成‘黄河流入海’呢?”回答者振振有词:“为了押韵。”

不仅如此。2017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中小学生直播《开学第一课》,其中第四章“文以载道”,体味中华诗词的魅力。董卿请出96岁的许渊冲老先生讲中华诗词。许老先生举了《登鹳雀楼》一诗,并临场朗诵了这首诗前两句的英文翻译。应该说许老先生把第一句的“依” 翻译成bows(鞠躬),极为精确,非常形象,即:太阳向山鞠着躬走下去了。而第二句“黄河流入海”翻译为:The yellow river into sea.我个人认为,此译有点不太准确。试想,一千多年前的王之涣,站在黄河大拐弯处的山西永济鹳雀楼上,是不可能看到黄河流入海的。我在多次给小学生讲这首诗时说道,黄河从这个大拐弯处到入海口还有千八百里路呢。当然这是我臆测随口说的距离。

2017年8月9日,我和同学路过山西临汾的尧庙公园,看到在公园地上铺展着一幅巨型中国地图模型。我极感兴趣!在同学不解的目光中,我踏上黄河开始用步子测量:从山西永济黄河大拐弯处到入海口是23步,至其源头是85步,而黄河总长是5400多公里,这样算下来,从这大拐弯处到入海口竟有1150公里!2000多里路啊,看来我原来臆测的都嫌少啦!

这又不得不回到“黄河入海流”的意思上了。那这句话究竟是何意呢?我认为只能是:黄河向入海的方向奔流!试想,黄河从华夏第一瀑布——壶口瀑布奔泻而下,至山西永济被华山和条山所阻隔,强大的洪流只能滚滚而东去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地解读诗歌,这才是把诗歌理解落实在了大地上,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而其他的都只能算是知识罢了。

2、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两首曲和词我示范诵读解读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呵)人在天涯。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太匆匆!林花谢了春红。)无奈(他)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也)人生长

恨水长东。

第一首:从“断肠”处顿开,意境和情感大不一样。如果按“传统”断句即是:断肠人/在天涯。这未免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一个站在空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或远远跟在“天涯人”后面的人,看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时候他感叹走在“天涯”之人“断肠”,即:断肠人/在天涯。他怎么知道人家肝肠寸断呢!这不是隔靴搔痒嘛!

所以这末一句最可能的就是“我”走在“天涯”,看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感叹不已:断肠(呵)人在天涯。而其中的“人”即是“我”: 断肠(呵)我在天涯!

第二首:在诵读时将前两句顶针重复,把树林间红花凋谢殆尽、其花红时日之短的情境渲染得淋漓尽致,绵绵而悠长!上下两片的末句分别添加一个“他”和“也”,即:无奈(他)朝来寒雨晚来风——林花为什么匆匆谢了呢?没奈何啊,“朝”和“晚”都经受着寒雨和风;自是(也)人生长恨水长东——从此以后啊(指被俘解押到汴京囚禁),人生长恨就像那滚滚东流绵延不绝的江水!这样就将两词句的意蕴读开了,读透了。否则,可能有的读者连这两句的基本意思也把握不准呢!

3.鹊踏枝(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己)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平林新月人归后,独立小桥风满袖。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写孤独惆怅的言情词,但我觉得很明显是写一位男子送别心上人后心里孤寂惆怅,而又无法排遣的愁苦情状的啊。只不过词人借助春景春愁等一系列意象情绪情感表达了出来。如果将词的最后两句重复反复诵读一次,即:“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就将一位痴情人长时间凝望心上人离去的情景渲染得淋漓尽致。

4.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从黄昏到夜晚,从天空(夕阳、云彩)到水底(软泥、青荇),从眼前的金柳到远处的清潭,从温柔的波光(宏观)到沉默的夏虫(微察),从对现实一草一木的依恋到幻想中寻梦的执着……;给我们勾勒、描摹、渲染了一个朦胧迷离、如梦如幻的康桥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受到感染乃至感动,从而深刻领悟徐志摩那种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离情。

其实不只是写景抒情的诗歌,写景抒情的散文也必须读出情境来,才能体味出其中的情绪、情感、情怀来。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在文中,朱先生以他特有的景物描摹方式、行文技巧、语言风格乃至联想和想象手法,为我们勾勒、描摹、烘托出一个素淡、清雅而令人身心短暂超脱的“世外桃源”般的荷塘月色世界,让我们置身其中受到感染,获得感悟,从而深深体味到先生那种萦绕心头难以消除的淡淡的哀愁。

     由上可见,阅读写景抒情的诗文乃至相若的文学作品,仅看到作者描摹的景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出由这些景物等筑构而成的情境,甚至通过自己的创写细致入微地再现作品的情境,并置身其间,沉浸其中,才能受到感染乃至感动,也才能真正体味出作品的情绪、情感、情怀来。否则,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只能是用眼溜过了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一篇篇诗文而已。

二、阅读创写情境来体味时代情感和情怀

1、相信未来(节选)(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无论政治环境造成的贫困让我怎样地悲哀和失望,我依然相信未来。)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无论爱情失败的打击使我如何地心情凄凉,我依然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我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一定要鼓起巨大的热情掌控住自己的命运期待着曙光,相信未来。)

下面是我模仿一名学困生的口吻创写的三段诗,之后是认识感悟——诗一定要学会用形象“说话”。

明天会更好

虽然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

爷爷穷其一生也在土里刨食和洗澡,

父母正一年四季汇入中国特色的打工潮,

但我依然坚信:明天会更好!

(认识感悟:家庭出身不好,但依然坚信明天会更好。)

 

虽然我从未享受过长辈的惯宠,

从幼儿园到高三师生直言我头脑不灵妙,

但我坚定地做一只提早入林的飞鸟,

因为我始终坚信:明天会更好!

(认识感悟:虽然自身条件不好,但我始终坚信明天会更好。)

 

我要用这竹竿般的身躯撑起一片蓝天,

我要用这滴石般的执着浇灌出荒漠的花草,

怀抱着理想信仰这种摧折一切的力量,

用响彻寰宇的声音宣示:明天会更好!

(认识感悟:我要用执着和信念改变命运,宣示明天会更好。)

2.对比改革开放之初和改开三十多年之后的两首爱情诗,我们能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爱情观几乎颠覆性的变化!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不攀附你/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不歌咏你 (我如果爱你——)/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不常年送慰藉给你 (我如果爱你——)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不增加高度不衬托威仪于你 (我如果爱你——)/甚至(不止像)日光,/(给予你光明与和煦;)/(我如果爱你——)/甚至(不止像)春雨,/(无私地沐浴你,尽情地滋润你。)/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全诗主旨句 独立 自主 个性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赋予橡树传统的男人阳刚的形象)/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赋予木棉女性传统而觉醒的形象)(对几千年来女人依附爱情婚姻家庭的叹息;对觉醒后勇敢而鲜明地去追求爱情的赞美)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揭示新时期爱情的特征)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新时期女性爱情的宣言) 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这首诗中添加个别字句补充完整写来,虽然未免有点啰嗦,但很好地解读了这几句诗。如“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有的读者可能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甚至感到这两个短语句出现得突兀,莫名其妙。其实正是用这种啰嗦的解读,我们才体味出原诗表达的简洁和含蓄,也才真切地体味出诗人强烈表达了新时期一种追求个性独立、自由幸福的爱情观。

若我爱你(包恩齐)

若我爱你,/我不做你振臂飞翔的翅膀,/只做你翅膀上的一片轻盈的羽毛,/贴近你,融入你。

若我爱你,/我不做你辛勤耕耘的双手,/只做你手指上一枚纯净的指甲,/修剪我,成就你。

若我爱你,/我不做你明媚热烈的双眸,/只做你眼睑那道灵动的睫毛,/在你黯然神伤时,/点缀你滑过脸庞的泪滴。

若我爱你,/我不做你奔跑前行的双脚,/只做你穿在脚上那双平凡的鞋履,(只做你脚底那层不易看到的茧皮,)高山流水,下里巴人,/你走多远,我都陪你。(你走多远,我都衬你托你。)

(摘自《前卫文学》2016年第4期)

〖总评〗两诗对照,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爱情观的颠覆性变化:《致橡树》一诗,写新时期女诗人以觉醒的女性意识,既热烈而激情地追求自由而美好的爱情,又强烈而理性地保持着自我的人格和独立;既显示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又被看作了新时期的爱情宣言!而《若我爱你》一诗所写的爱情又彻底回归了传统的依附、附庸和陪衬等关系。前几年的《老鼠爱大米》、近两三年的《小苹果》等流行歌曲的火热程度,就很好地印证了这首诗所揭示的现实爱情心态。

最后,再让我举出自己写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来和大家体会一下此类诗与时代或时代人物的关系,尤其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对历史和政治的认识看法。但又不能口号式的直抒思想情感,而应借助大量的意象来抒情,即我经常强调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一定要学会用形象说话。

欧洲胜利日断想

   1939年,一个魔鬼开始了《我的奋斗》

基督教上帝管辖的土地上燃起一场

通向地狱的大火

那场大火蔓延了六年之久

差点将整个欧罗巴给卷走

 

1945年初,黑海岸边克里木半岛雅尔塔的

一张桌子上

三只隔着大洋的巨手下了一盘冠冕堂皇的棋

从此那种棋势整整摆了四十七个春夏秋冬

这个蓝色星球的人们恐惧得无时不在每个

角落疾呼和平

 

后来,海湾的石油又被点燃过一场

但终于没有烧得烈焰熊熊

如今,俄罗斯的新潮姑娘

也不再狂热地嫁给那些拿枪进入阿富汗土地的大兵

 

想想那场地狱之火那盘已经下完的棋

赏赏现在海湾的风景和俄罗斯的姑娘

在这样胜利的日子里

所有善良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站起来

干杯

〖评点感悟〗此诗创写于1995年5月欧洲胜利日。同时也是同盟国战胜德意法西斯50周年纪念日。那时苏联已解体,世界的冷战格局彻底结束,也即二战时苏美英三巨头密谋建立的雅尔塔体系解体。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上,人们不免又在反思二战,反思冷战格局下大国欺凌甚至侵占小国弱国的种种行径,以及最后演变成令人欣慰的结局。在诗中,我努力用一系列形象将这种情绪情感表达渲染出来。

今晚我讲的主要内容是“在阅读创写情境中体味作品的情感、情怀”。一看便知,从两个方面来讲的。但我主要列举了诗歌来讲,一则因为诗歌一般较短,举例方便;二则是诗歌多数抒情,也契合所讲内容所要求的情感、情怀等方面。

谢谢大家利用宝贵时间听我讲阅读和创写的一点体会。希望我

所讲内容对文友们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今晚的讲座就到这儿。再次感谢!祝文友们阅读写作愉快!

 


江山文学夜校群号:681747151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