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夜校 回复本帖
江山编辑部

江山编辑部 童生

  • 800

    主题

  • 1156

    帖子

  • 612

    积分

【小说创作浅析】主讲者:半川柚子

2018-08-11 22:05:33


作者简介:

       半川柚子(江山ID),原名任金伟,河南省西峡县重阳镇半川村人,已在《躬耕》、《群众文化》、《中国青年报》、《郑州晚报》、《泉州晚报》、《广东商报》等6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200余篇首,出版文集2本,现任西峡县文联主办的《鹳河》杂志主编。


授课时间:2018.8.11晚7:30分

授课地点:江山文学夜校群

主  讲  人:半川柚子

推荐社团:丁香社团

本期主持:金木兰(副校长

                  鲁    励(副校长

课件主题:小说创作浅析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按照国际惯例,我应该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是半川柚子,原名任金伟,是刚到江山的小老头,也是刚到丁香的新人。新媳妇害羞,小老头不会,我知道自己没资格在这里哇啦,也知道自己吃过几个馍,喝过几碗汤,但娇娇社长硬要赶鸭子上架,硬要按住我这头笨牛的笨脑袋喝口水润润嗓子来这哇啦哇啦,没办法,迈起笨蹄,从八百里伏牛山的深山老林跑来,肯定讲的不好,权当是一次老牛进城表演,逗大家一笑而已。

        请大家耐着性子再听我啰嗦几句,我一再申明自己是学理科的,没读过多少文学理论,一再向娇娇社长推脱,目的是不来哇啦,即使来哇啦,哇啦不好也好有个托辞。现在还这么说,就是不负责了,就不地道了,所以,我是用了吃奶的劲儿哇啦的,别让大家睡着了,冷场。下面,我就根据社长指示,结合自己习作的体会,哇啦几个问题。开始了,请大家捂好耳朵。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小说

        照书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一般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和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就是小小说,再细分,还可分为小小小说和闪小说。啰嗦了,废话了。

       啰嗦正是我对小说的理解。啰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说不到点上,我们那儿说是锛不到木上;另一个是说的大多是废话。如果让我给小说一个定义,就是:小说是用一堆废话在啰啰嗦嗦讲故事的文学体裁。这个定义不能说是定义,只能说是半川柚子的一种粗浅的看法,片面,狭义,不成熟,许多人不会认可,可能还会反对,甚至骂娘。但我还是喜欢这个看法,也是这么在习作小说,而且津津乐道,乐此不彼。
       我是去年八月底到的江山,在江山发的22篇文章里,19篇是小说。按照江山的投稿要求,都得有一个摘要,我的摘要最长的48个字,最短的仅有11个字。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懒,嘴笨,手拙,说不多,写不长;一个是不需要长,没啥可摘,摘不出东西。拿我入住江山的第一篇小说《度一刀》来说,摘要是: 一个杀猪多杀一刀的屠夫从屠夫到土匪,到杀日寇的草莽英雄,再到土匪,最后被多杀一刀而亡的曲折悲惨人生故事。现在看,还有些啰嗦,废话还很多。如果让我重新摘要一下,我一定会这样写:一个杀猪多杀一刀的屠夫最后被多杀一刀而亡的故事。这一句话,就已经让人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再如最近的那篇《老二爷》,摘要是:一个老地下党失聪的故事。短短只有11字,也是一个故事。要想把这些一句话的故事讲成动人的故事,就要有曲折的情节。要弄出一些情节,一句话是不行的,就要叙述,就要娓娓道来。

       娓娓道来怎么理解?就是慢慢地讲,细细地说,曲曲折折,迂迂回回,说过来,道过去,这就要啰啰嗦嗦,这就要废话连篇。而要把它再弄成为一篇小说,不仅要有情节的叙述,还要有环境描写。描写是啥?是更细致入微的啰嗦。一个人物,正面说说,背面说说,左面说说,右面说,上面说说,下面说说,角说说,尖说说,棱说说,凸说说,凹说说,越细越好,越细越真,越细越实,越细越感人。这么一来,也就是要用更多废话来啰嗦了。所以,一句话的故事,啰嗦了7000多字,《度一刀》就成小说了;11个字的摘要,啰嗦了近10000字,《老二爷》也成小说了。同时,问题也来了,这一堆废话咋堆起来?就像一堆砖头,咋才能成为房子,成为大楼,成为摩天大楼?这就需要一个结构,一个框架。


第二个问题:咋结构小说

       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在表现形态。小说的结构过程,就是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素材进行艺术组织安排的过程。很明显,这是科学的准确的定义。从这个定义出发,我的理解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如果说小说是一个艺术建筑,小说结构过程就是图纸设计绘制过程,写作过程就是把最好的最有用的素材按照图纸浇筑、垒砌、粉刷、装饰起来,该连的连起来,该断的断开去,该雕花的雕花,该镂空的镂空,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完美得自然,完美得艺术,就成了小说。

       我对小说结构最初的理解,来源于我们那里早年的一种建房形式。那是一种墙倒屋不塌的结构。先由木匠们把柱子树起来,房梁架上去,檩条横稳妥,椽子钉牢实,才由泥瓦匠砌砖垒墙,抹泥上瓦,隔出房间,安门安窗。后来发现,这种房屋模式死板,缺乏变化,还是现建筑更贴切,外表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内部更是纵横交织变化万千琳琅满目。
小说结构的种类大体有线状、网状、画面、象征、写实和散文6个结构种类。我年轻的时候,以写诗歌、散文为主,只发表过5篇小说,后来,辍笔近二十年,2015年初,因要办《鹳河》文学杂志,而县内写小说的人较少,为了滥竽充数,又拾起了笔,应该说是敲起了键。三年来,就写了那么几篇,全发在了江山,当然,里面有几篇也发表在了一些纸媒杂志上。
从自己的习作看,大都是采用的线状结构。这着实与自己结构小说的驾驭能力有关,并不是自己只喜欢这种结构方法。在我看来,处习作小说者,应先由线状结构练起,待自己有了一定的驾驭能力,再习练网状等复杂的结构方法不迟,也可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说《度一刀》吧!我老家半川村,有两个杀猪头,一个是我家不隔家的邻居,杀猪常常多杀一刀,或把多捅进去的刀,抽回半截儿,再捅进去,好像力度不济,需得捅两次。有一年,给我家杀年猪,居然捅一刀后,让猪跑了,害得我妈流了几天眼泪。后来,庄里人家杀年猪大都去请另一个杀猪头。我很想写一写我的这个邻居,但就这么一点素材,根本无法结构成小说,连一个简单的故事都难成型。
        于是就联想了,由杀猪想到杀人,很自然就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土匪故事。两者一碰撞,就有了情节,一个一个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情节脉络和人物塑造的需要,捋出了一条主线,再安排一些枝枝节节,便结构出了《度一刀》的基本框架:杀猪多杀一刀——老叶家逼其为匪——出山杀日寇——回来复仇杀人——被多杀一刀而亡。一条线下来,线到头,小说煞尾。
       再说《老二爷》。老二爷十八岁就被官府杀了,文中的老二爷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宝安队里当差,那年庄里两个地下党被逮住了,要杀头,那天夜里,我的那个亲戚偷偷放了他们。为此,解放时,亲戚保住了命,但经常挨斗。我把两者一串联,就有了一条线:老二爷出走——救地下党——成地下党——救地下党——与组织失联——找证人——病故。这一条线写下来也可以成一篇小说,但老二爷老了,找不了,咋办?就又安排一条找人的线,我和妹妹雨虹:我上大学时——出差时——雨虹和男朋友——回忆录。两条线,扭结,穿插,就成了复线状结构。

        这里应注意一点,线状与线是两个概念。线是细细的一根,线状是看上去像线,但不是线。它可能是绳,可能是柱,可能很细,也可能很粗,就好比上海陆家嘴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远远地看上去像一条竖线,但它绝不是线,内部复杂着哩!有了结构框架,这里又牵扯出一个问题,如何把情节、人物、环境“填”进去?


第三个问题:怎样码好字

      大家可能注意了,也可能没注意,常有作家自称是码字的,我觉得这个很好,比说是“做鞋”的有意思。现在提倡工匠精神,砌砖的叫泥水匠,码字的应该叫码字匠,泥水匠的工匠精神是要把墙砌得端正,码字匠却相反,要把字码得曲曲弯弯,折折回回,歪歪扭扭,玄玄乎乎,而且不倒,而且不塌,而且丰满,而且完美,而且哲理,而且艺术。这就要功夫,难了。

       其实,也不用有多大功夫,也没什么难。怎么说?说白了,码字就是说话,把想说的话用方块字码出来,这要功夫吗?小学生都会,特别是那些没意思的废话,比砌砖省力多了。但话又说回来,不下功夫是不行的,关键是要会下,下得是处。
       我是一个农村娃儿,又在乡镇干了八年,应该说很会说农村话了,但我回城工作后,写一篇公文都很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好了,领导一看,直接说我的语言陈旧。我当时的理解是我写得太农民化了。后来写小说时才发现不是,是没有真正农民化。于是,我就照着记忆中农民的原话写,甚至是病句也在所不辞,结果县内几个作家看了,说怪好的。
       我的大侄子是写诗的,在《诗刊》和《星星诗刊》都发了不少诗,评论也写得不错,说我的语言像这个的那个的,我说是咱老家的,只是略加改造而已。我啰嗦这么多,就是一句话,把功夫下到自己熟悉的“母语”上,吸收,吸收,再吸收,然后把好的东西码出来,码成一谷堆废话。我这里说的“母语”,不是一般意义的母语。一般意义的母语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用语。譬如我们的母语是普通话;美国人的母语是英语;德国人的母语是德语,等等。我说的母语,是你所出的环境里的语言,你所熟悉的语言,侵染在你血液里骨子里的语言。
       譬如,如果你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农村的语言就是你的母语,如果你的那个地方是个独特的地方,那些带着方言的语言就是你的母语;如果你生长在城市,城市的语言就是你的母语,但不同的城市母语是不同的,上海有上海的母语,广州有广州的母语,重庆有重庆的母语。我出生在伏牛山腹地的农村,工作的县城,距老家也只有几十公里,依然在伏牛山的腹地里,是一个语言体系,所以我的母语就是我们那一带土话很多的山里话。可以不假掩饰地说,我的小说语言土气,令大家读来吃力的方言随处可见。
       当然,码字是需要方法和艺术的,这一点,我也是一知半解,摸索着哩!照书说,又是照书说,照书说是个瞎话篓,就会拍瞎话。我们那儿说的拍瞎话,就是讲故事,讲故事的主要方法就是叙述,码字就是按照叙述去码,怎么叙述怎么码,叙述到哪儿码到哪儿。这一点,打我们上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没得说,不用说,大家叙述得比我顺溜十倍百倍。讲故事仅是小说的一个职能,小说还有一个职能,就是刻画。刻画人物自不必说,还要刻画环境,自然的,社会的,生活的。这叫描写。
       恭喜你,答对了!我为什么要说刻画环境呢?这是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的,说说而已,反正大家捂着耳朵。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写的,我描写环境的时候,环境就在那儿,在大脑的荧屏上,你可能是描下来的,我是刻下来的,刻成版画,有的东西没有了,有的加粗了,有的刻深了,跟原景一样,又不一样,似是而非,非而更似。

       譬如我写《猎》时,老林子的大雪,是小时候砍柴时的记忆,已经不全面了,但起风时雪沫子乱飞的情景是抹不掉的,就刻下了。鹿在雪地一圈圈转,一圈圈寻找同伴的场景是真实的,是刚参加工作时,一个猎人讲的,记忆很深,沉淀了三十年。在描写上,我是刻的,刻成画面,可能画面本身也会有立体感。


第四个问题:如何运用废话
       我说小说是用一堆废话在讲故事,这里就存在着如何运用废话的问题。小时候,听过一个小故事,也算一个笑话。一个很不会说话的孩子,亲戚过六十大寿,他跟着母亲去祝贺,席间大家都说一些寿比南山长生不老之类的祝福,这孩子却说了一句这样的话:“都过六十大寿了,还能活多久,我看快死了。”谁知,没几天,那亲戚果真死了。隔些时,又有一个亲戚家生了小孩,母亲去祝贺,临行时一再嘱咐不许乱说,这次他很听话,席间只吃菜,一句话也不说,临走时,母亲要他跟亲戚打个招呼,那孩子说:“我今天一句话都没说,你家娃子死了,可别怨我!”当时把人气个半死。从这个笑话,我们应看到那孩子说的是实话,只是后半部分是多余的,也就是废话,恰恰就是这些废话,起到了非凡的作用。一是点睛。明知是废话,却无法去掉,而且还必须这么说出来。
       不妨做一个假设,若将这里的废话去掉,这个故事可能还是一个故事,听着肯定没味了,更不会令人捧腹大笑了。相反,有了这句,故事就生动了,有意味了,就会让人笑得肚子疼了。特别是人物,这里没有一句人物描写,那个孩子却跃然纸上了,活了,而且刻到你记忆里了。二是启迪。没有这两句废话,就吸引不了人,就起不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就不能使人懂得说话要讲分寸有节制的道理。三是加重。有了这些废话,你笑了,笑过之后,你是否还会担心他会再说更多的废话伤到更多的人心呢?这就加重了文章的分量,拉伸了文章的外延。
       了解了作用,就知道了运用,只是个好赖的问题。一般地,就是把已说的东西,换一种说法重复过来,再换一种说法重复过去,甚至重复过来,再重复过去,反复重复。当然,不是简单的重复,要有递进,要有提升,要有拓展,要有伸延。这方面,鲁迅是大师,他在《秋夜》中写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的这句话应该是“我的后园有两株枣树”,却分成四个短句,这就递进了,两株枣树,你一下子看了,又一株一株看了,就不仅仅是枣树了;这就重复了,重复的结果就有了徐缓的情态,有感情纠结的表现余地;这就拓展了,两株枣树都是枣树,形式上却是独立的,就延伸到了人了,就有深意了。这一点,大家一定比我理解更深刻。卖弄了。

       回头还来结合一下自己,再说《度一刀》,一开头:每年一跒进腊月,度一刀就香兴起来。度一刀一香兴,皂角树满庄子就香喷喷的香了,整个流西河就香喷喷的香了。度一刀叫度道义,是个杀猪头儿。杀猪头儿都不知道?这么给你说吧,杀猪头儿就是领着人杀猪的那一旗子人的头儿,就是那一旗子杀猪人的老板。还不清楚?看过豫剧《屠夫状元》吗?那个状元没当状元之前就是流西河说的杀猪头儿。哎,你说对了,杀猪头儿就是屠夫,屠夫就是杀猪头儿。这么一长段子,其实就一句话:度一刀是个杀猪头。如果这样写,就乏味了,就吸引不了读者,挑不起阅读欲望了,就难以往下顺溜地写了。


第五个问题:应注意的几点
        1、要有选择地运用废话。废话好说,更好写。废话嘛,不需要表达什么,说明什么,信口开河就行。如果你这样去认识,这样去写小说,小说就可能不是小说了,真的成一堆废话了。所以一定要精心挑选,把最能起到递进、提升、拓展、伸延作用的废话拿出来,用到合适的地方。我认识一个农民书法家,会制作“根书”,就是用废弃的树根,“写”成一幅幅书法作品,很受收藏爱好者喜爱,作品远销到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书法作品是怎样“写”的呢?我去他家,楼顶堆满了树根,曲的,弯的,拐的,粗的,细的,都是从农民的柴堆里淘来的废品。有了创作欲望时,他就蹲在那堆树根旁,挑来比去,然后把挑选的树根拿回制作室进行加工,制作成一幅艺术品。有了这个例子,想必不用再啰嗦了吧?
        2、要有耐心地打磨废话。一般来说,废话很多,即使精心挑选出来的,大都是粗糙的,原始的,自然的,就像上面说的树根,需要进行加工,使之成为精品绝品。废话的一个作用是点睛,画家点睛的这一笔,必须精准,必须出神,才能让龙活起来。举个例子,大家的结婚钻戒,如果镶嵌的是一块未经打磨的钻石,会怎样?至少说,它不是一件艺术品。大家会说,钻石不打磨也是钻石,也比镶嵌一块打磨好的玉石漂亮。的确如此,但它能跟打磨了的钻石比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必啰嗦了。
       3、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废话毕竟是废话,当一篇文章达到了废话连篇的程度,还会有人读吗?傻子也不会!这就涉及到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没有明显的界定,全凭自己把握。如果要说有,那就是文章的需要,需多则多,要少必少。还以鲁迅的那句话说,如果这样写: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两株都是枣树。也说了一句废话,显然表达不了原话的意思;如果写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一株高大,另一株也高大,一株结枣,另一株也结枣......我们还可以续写很多废话。这就多了,把要表达和传递的意味冲淡了。鲁迅没有这样,他把握住了这里的度。
       当然,还有很多应注意的东西,还可以继续啰嗦下去。但不能把大家的宝贵时间哇啦完了,再说娇娇社长交给的任务差不完成了,我也哇啦得嗓子冒烟了,该回去喝口水了。你一定会纳闷:废话啰嗦了一大谷堆,咋没成小说呢?哦,我没有讲故事呀!骗子都会这么说,我也不例外。但最后我想来点真的,来点干货,把手机号码留给大家:15038760669(微信也是哟),目的是哇啦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骂几句也行,对码字匠来说,捧出来的是文人,骂出来的才是作家,欢迎了!也欢迎大家到八百里伏牛山观光旅游,我给大家免费导游!

       谢谢大家!


【浅析小说创作】审核语:夜校副校长鲁励

      一是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按照篇幅和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二是小说结构。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在表现形态。就是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素材进行艺术组织安排的过程。
      三是处理词汇。现在提倡工匠精神,精心用赋有哲理、艺术、的字词下功夫。
      四是提炼土话。要精心提炼、递进、提升、拓展、伸延土话(地方方言)。

点评语:夜校校长吴光德
      这篇课件,作者以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为整篇课件的授课带来愉悦的气氛!在看似信笔而来的语言组合中,暗含着深刻的思想锋芒!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在谈笑间,揭示关于小说创作的关键要点!受益匪浅!欢迎作者精彩继续!为作者点赞!


江山文学夜校群号:681747151


点评
2018-08-12 08:14:33
娇娇:两位校长的审核语好棒!好深刻的解读,升华了主题!感谢夜校长:吴光德,感谢夜校副校长:鲁励,感谢夜校副校长:金木兰!辛苦了!敬茶!为各位校长点赞!
2018-08-12 08:23:59
半川柚子:感谢三位校长,感谢娇娇社长!
2018-08-12 10:28:55
娇娇:敬礼,半川老师!
2018-08-12 10:40:24
娇娇:感谢半川老师为江山文友,为丁香社团做出卓越的贡献!感谢您的热情支持!辛苦了!真棒!(微笑)
2018-08-13 19:37:53
粉红莲秀:感谢娇娇社长,为这次文化盛宴做出的巨大贡献!送花花!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