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回雪舞,凤落九天 回复本帖
回味

回味 举人

  • 153

    主题

  • 687

    帖子

  • 5323

    积分

【渔舟】观后感(一)

2019-04-14 09:33:49


我建议女儿去看《绿皮书》,我们一起观看了。然后,女儿建议我去看看2002年拍摄的《钢琴师》。两部影片同样的沉重,意境却完全不同。但是,他们有都有一个真实的背景,是大历史背景下的真实故事,真实的友情。
《绿皮书》,该片片名的灵感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是黑人出行的指南针。托尼和唐一路巡演,相伴到相知,最重要的是托尼思想上的巨大转变。从歧视到拥抱,更是质的飞跃。苦涩的幽默,一直贯穿在电影中。
那种挣扎,一直深埋在钢琴家唐的心中。他用N多种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与压抑,托尼在旅行中不断地去了解唐。从身在其外,最后身在其中,设身处地的为唐着想,成了唐真正的保护者。友谊在他们的心中渐渐地扎根,发芽。一部充满了希望的影片,一部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的影片。看完这部影片,我突然感受到了简的呐喊,“人的灵魂是平等的”。它不是一句愤怒的口号,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当看到唐在简陋的酒吧,给那些过着低微生活的黑人们弹奏的时候,那种轻松与愉悦让人有了片刻轻松。
最初的托尼,家里来了黑人客人,把客人使用的杯子直接扔掉。面上是尴尬的微笑,骨子里却是极为鄙视黑人的,它本身是种族歧视的代表者。最后,他拥抱着唐,一起过圣诞节,欢乐的乐曲瞬间响起。


《钢琴师》是一部沉重的二战时期的电影。同样是华沙电视台的钢琴师的席皮尔曼,他是一个犹太人,是日耳曼民族的仇敌。当华沙沦陷,最先进入悲苦状态的就是犹太人。佩戴蓝色十字标,搬离居住区,建立隔离墙。战争给犹太人带来了最为巨大的灾难,他们孤苦,无依,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唯一的方式就是忍,等着解放的那一天。
席皮尔曼,经历了集中营,逃亡等一系列的苦难,他最终选择了逃亡式的隐居,过着人鬼不分的生活。他身边有钢琴却不能弹,他只能蜷缩在床上,等着友人给送吃的。他在饥饿中差点失去生命,可他选择了卑微着活着,活着就是希望。
在他最危急的时刻,他遇见了威廉,一个在心底讨厌战争的德国军官。此时,席皮尔曼就像一个逃荒者,威廉让他弹了一曲钢琴曲,他在忧伤的曲调里,沉默了。
威廉开始给席皮尔曼送食物,而且在不断地给他传递信息,战争快结束了。这,给席皮尔曼带来了莫大的希望。这个在华沙废墟中站立起来的钢琴师,最终走向了光明的明天。
他和威廉有了患难的友谊。华沙解放了,威廉成了战俘,他在等着席皮尔曼。席皮尔曼也在寻找这个不喜欢战争的德国友人,可是,造化弄人,他们失去了再见面的机会。
影片以二战为大背景,把战争带来的残酷与苦难展现在世人面前,有非常的震撼力。但是,我却体会到了看到了那种挣扎的希望,那种坚持活下去的勇气,那种无力反抗的悲哀。远离战争吧,和平对人类多么的重要。
这两部有着共性,又有着区别的影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愿友谊地久天长……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