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记者部 回复本帖
江山记者部

江山记者部 布衣

  • 155

    主题

  • 193

    帖子

  • 197

    积分

扎根人生的苦难,迎着太阳长出花来——晓荷副社长叶华君访谈录

2020-04-26 10:33:35

江山记者部·人物访谈2020·11期(总33期)


访谈主题:扎根人生的苦难,迎着太阳长出花来

江山记者:极冰

访谈时间:2020·3·26

访谈形式:文本采访

访谈人物:叶华君

所在社团:淡雅晓荷(副社长)

人物简介

 

叶华君,原四川省简阳市草池镇人。读小学时得益于一位语文老师的引导喜欢上文学创作,后因生活奔波辍笔。在书信年代喜欢写随笔式日记,接触网络后习惯在空间和朋友圈发心情说说。偶尔的机会接触到江山文学网后,才规范了自己的写作。
本人如今在淡雅晓荷社团任职副社长。在江山发表的文章多为原创首发作品,多篇刊发纸媒。曾获得江山十大明星编辑、江山蚂蚁征文优秀奖、江山十年情征文散文组二等奖。2018参与由贾平凹亲笔题名的成都市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十周年校庆《梦开始的地方》校书的采编,2019年参与金堂广兴镇《广兴记忆》一书的地方文史撰写。

华君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62790.html

 

记者简介

    人物简介:极冰,实名:苏燕。山河如画社团社长。70年汉中市生人。多年从事营销工作,精于广告策划,喜欢琢磨营销方案;奉行:认真做事,真诚做人,真情生活;醉于真性情的文字,书写眼里的世界;乐于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极冰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79260.html


2020年3月26日,江山文学记者极冰淡雅晓荷社团社长叶华君进行了文本采访,采访纪录如下: 

 

极冰:叶华君老师,您好!咱们也算熟人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这次采访,我两年前对您有过印象的。好像您和夫人就是因为江山文学网结缘的,对吗?我这次去读您的文集,没有读到。您能大概谈谈您俩的结缘过程吗?

 

叶华君:谢谢!问好极冰老师,问好老朋友。的确,极冰老师以前也在晓荷社团投过稿,我也编发过您的文章,所以一直有印象。既然极冰老师采访提到我和夫人,那我就简单说说与她的故事吧。

我和她的确是在江山相遇相识相知再到婚姻的。说起以前我的感情,一直都很坎坎坷坷。其实我的文集里有一篇《我想有一个家》的散文,应该很好地抒发了我对情感的渴望和追求。我对感情一直顽固而苛刻,不想凑合,宁缺毋滥。

我理想中的美好感情是情投意合加上志同道合,只是能遇到这样的人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其实,多年的坚守和寻寻觅觅已经让我心灰意冷甚至绝望了。谁曾想到,我无意间接触到了江山,在注册江山文学网一个多月后就认识了我现在的爱人。风恋碧潭社团的社长碧潭飘雪是我的老乡,当时她拉我进她们社团的文友群,因此就认识了蓝色宁静。当时,蓝色宁静是风恋社团的副社长。

说起来,碧潭飘雪社长还是我们的月下老呢。那时候蓝色宁静在青岛,而我在成都,平时,白天她要上班,我们的交流都在晚上。而交流最多的就是编发文章,她社团的文章编发棘手的我给她参考,有时候我太忙,我压的稿子她也帮忙给我处理,我们谁写了文章,都会一起修改,现在回想,那个时候的很多夜晚,我和她隔屏一起探讨编发文章,一起同步进行逐字逐句修改文章,这一切是如此美好。因为彼此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我们的感情迅速升温。

在联系一个月左右,她飞来成都与我相见,而后她回青岛两个月后再回成都,第二天我们就去民政局领证了。这个过程前前后后就三个月左右吧,算是闪婚了。这段经历特别让我感触,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转角处让我遇到了爱。我也很欣慰,因为这么多年我的执着终于得到了回报。我特别感谢我现在的妻子,因为那些年我的母亲像植物人一样瘫痪在床,她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来到我的身边,还有我在晓荷社团,她在背后也给我了很多默默的支持,特别让我感动。余生里,我定会好好待她,珍惜她。

 

 

极冰:您真的太幸运了!居然在江山邂逅了您的爱人,想一想都感觉很美。我还要接着采访。我知道您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说你很喜欢金庸的作品,能谈谈金庸的哪部作品对您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叶华君: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在我少年时代,农村的精神生活很贫乏,接触外界的渠道不多。我读小学的时候,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机,哪家哪户能有一台收音机肯定让人羡慕极了。还好,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广播,这或许是接触外界的主要渠道了。

我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时常喜欢给我讲一些民间故事,都是些惩恶扬善的,我的幺爸是一位篾匠,我总爱往他家里跑,他经常一边做着竹编的活一边就给我讲故事。我很喜欢听他讲的故事,比如《三国演义》、《岳飞传》等等,这些故事太吸引我了。

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的小说就是幺爸买的《射雕英雄传》。可在父母眼里,这类书歪门邪道,读这些书是影响学习的。为了读《射雕英雄传》,我只能把书藏着偷偷看,晚上放学躲在僻静的地方看到天黑才回家,晚上按耐不住,我还捂住头躲在被窝里读。金庸给我们创造的那个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太吸引我了。它让我的思想和情感不再仅仅禁锢在了当时那个落后的农村,而是让它插上了翅膀翱翔在了另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为那些作品中的人物欢喜而欢喜,悲伤而悲伤,为他们所爱而爱,为他们所恨而恨……再后来,整村子里终于出现了两台电视机可是电视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二频道能播放,而《射雕英雄传》在十频道播放。要看十频道就得架天线,记得当时乡亲们围满院落看电视的场景,真的是盛况空前。主人也热情,随时注意着情况,电视屏幕不稳定或出现花斑,马上就把竖立高高的天线杆不停旋转寻找最佳的信号接收点。众所周知,射雕系列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女》和《倚天屠龙记》,当初我接触到《射雕英雄传》深深被吸引后,我就想方设法找后面的两部系列作品。可是那个时代,书籍真的太贫乏了。幸好我们的小镇那时候有两家图书馆。说是图书馆,其实里面的书是不卖的,一本花上几分钱只能在里面读。我就是利用假期上街这样陆陆续续读完了这些作品的。金庸的作品中《笑傲江湖》也是我非常喜爱的。那时候我在镇上读初中,每天中午收音机里都要播放这部小说的评书,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太吸引我了,我就像着魔似的欲罢不能,为了听书那段时间我放弃了在学校食堂吃饭,无论刮风下雨中午放学就急急忙忙骑着自行车往六七公里外的家里赶。

在金庸的作品中,影响我最大的还是《射雕英雄传》,因为它是我人生中接触到的第一部作品,就好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初恋,初恋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无疑,《射雕英雄传》也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是确立金庸先生“武林至尊”的奠基之作。相信金庸作品陪伴了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满足和妆点了我们心中那个逍遥自在快意恩仇的武侠梦。今天回想起来,我觉得作品的影响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而是刻骨铭心那段痴迷金庸作品的岁月。它让我的梦想飞越出了那个穷乡僻壤,有温度有激情地憧憬着生活和人生的未来。

 

极冰:说得真好!我知道您还喜欢过琼瑶的小说,可以这么说,七零后,很多人都是琼瑶迷,您读琼瑶的小说多,您能谈谈对她作品的认识吗?谢谢!

 

叶华君:其实,当年我的阅读面是很窄的。我曾说过,看武侠我只看金庸,而读言情只读琼瑶。我小时候读小说只注重故事性,随着以后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开始懂得了从艺术的角度去看作品。一代武侠宗师金庸先生的小说我个人觉得代表了武侠创作的最高境界,他的作品不但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内容上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有人这样评说金庸先生的作品是不无道理的“融历史、地理、人文、国学、人情、风俗等一体,儒家、道家、佛教等交叉贯通,展现给读者立体化、多层次的广阔画卷”。

而再说琼瑶,我个人认为琼瑶的言情小说也在那个时代代表了言情小说的巅峰。她的作品的确有一个模子的感觉,可我想问问,哪个作者或哪个演员都脱离不了自我的东西,这是由个人的思想、修为和认知觉得的,不落俗套的人就不是凡人而是神人了,我想这是特点而不是缺点吧。

我接触到琼瑶女士的第一篇小说是《彩霞满天》,乔书培和殷采芹的爱情读得我一直唏嘘,曾经几度热泪盈眶。现在回想那个时候的自己的单纯和天真,到今天人生阅历的增多,我才发现现实中能这样感动我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所以,我真的很感激琼瑶女士带给我的精神食粮,她的作品纯净了我的心灵,善良了我的人性。

琼瑶女士的作品特别的细腻真情,她应该具有很深的诗词造诣,很多作品都结合内容出现有特别经典的诗词佳句营造出一种唯美的意境,陶冶情操沁人心脾。她的作品雅俗共赏,每一部作品的人物都有血有肉,以情动人,呼之欲出。

虽然琼瑶女士的作品太理想化了爱情,但是这部分恰恰填补了我们每一个人对爱情的憧憬吗?我们能从琼瑶女士的作品获取到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那种爱情,从而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极冰:叶老师,我记得您提到您从小喜欢语文,因为遇到一个非常好的语文老师,您能具体谈谈他/她吗?他/她对您的影响一定很深,是吗?谢谢!

 

叶华君:我之所以能与文字结缘,的确是与我的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分不开的,这位老师叫陈华彬。我们都知道那个年代的教师都是民办,除了老师的身份,他们还是农民,家里都有耕种土地。可是在学校里见到陈老师,总是穿戴整洁,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在我的眼里,陈老师学识渊博,温文尔雅,令我非常钦佩。记忆深刻那次陈老师布置我们写作文《万年青》,恰好我家里就种有万年青。提笔之前,我是仔仔细细地在我家院子观察了那棵万年青,写作文的时候,因为心里有底,我几乎是一气呵成。从万年青的树干到叶子,我都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形象的比喻。意想不到,这篇作文竟然被陈老师高度好评,并在全班进行了朗读和表扬。

在那个年代,提起作家还是令人羡慕和尊敬的。我因为敬爱陈老师,陈老师又肯定我的作文,两者就相辅相成,于是我对语文对写作越来越喜爱,越喜爱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陈老师曾经这样评价,说我的作文水平相当于一个初中二年级中上等作文水平了。正是因为遇到陈老师,才启蒙了我的文学之路。在初中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写自己所谓的小说了。我的作品,我用我的双手,密密麻麻一笔一划写在了手抄本上。当年的手抄本被同学们传阅到了各个年级,让我名声大噪风光无限。我曾好豪言,同学们不知道郭富城或刘德华并不稀奇,如果不知道某班有一个叶华君真的太孤陋寡闻了。

我的作品后来被初中校长看到了,他曾激动地找到我的班主任说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文学社团,这么多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校长亲切地摸着我的头说了这么一句话:“加油,希望你能成为我们简阳县的第二个周克芹。”(周克芹,原简阳县石桥镇葫芦坝人,他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在1982年获得首届矛盾文学奖)!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当然没有成为家乡的第二个周克芹。

后来我渐渐长大,踏入社会,为了生计在红尘中颠簸,曾经的文学梦终究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慢慢淡泊了。可是曾经的这段文学的经历,无疑镌刻在我的生命中成为了一道难以磨灭的靓丽风景。

 

极冰:您真幸运。遇到那么好的老师和校长!叶老师,您从小就有记日记的习惯,您觉得这对您的写作有什么助力作用吗?您是如何利用它们的?

 

叶华君: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生命个体,没有谁能陪你走到最后。看懂了生命的人,或许更能理解什么是孤独。我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不仅仅是指亲人间的分别或朋友的远去,这种孤独深入骨髓扎根在了灵魂深处。这种孤独自从我懂事起就如影随形,让我沮丧而彷徨。

在这种压力之下,是需要某种渠道来缓解和排泄的,文字无疑顺理成章成了我宣泄的工具。那时候,有什么心里话我都写在一个笔记本上。或许这些不叫日记应该叫随笔,因为我不是天天记,只是有了某些触动就零零碎碎地写。不刻意不做作,顺其自然随心所欲。

再回首,很庆幸那段迷惘的青春期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抒写习惯才让我平安地走了过来,否则,期间产生的危机感是否我能挺得住不得而知。这些文字是青春的记忆青春的见证,有笑有泪,对与个人而言意义非凡。直至今天,太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当年的宜宾同事还保留着我二十多年前送给她的一个笔记本,笔记本里记录着我与她在成都那个鹏程机械厂的那段生活,还有我对她点点滴滴的爱慕。

前段时间她把拍摄的笔记本照片发给我了几页,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见证了我青春的纯真与青涩。真的感触啊,想想文字真的是好东西,无论时光流逝多久,我触摸着它们依然能感受到它的温热。谁说岁月无痕,岁月其实是有痕的,它在我的文字里碾压出了一道道深深的沟壑,棱角分明。关于写这样的“日记”是我内心需要的,而不是可以去为提升写作水平而故意去为之。既然极冰老师问到些“日记”与写作有没有帮助,我想是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多年以后有了互联网,有了QQ空间,我的文字也转移到了网络里。

记忆深刻的是,我注册江山文学网后,有好几篇文章就是利用空间说说的素材深化加工而来的,比如《一张“歉”条》、《感伤,总在回家离别时》、《我想有一个家》等等,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可能很多灵感就一闪而过了。

 

极冰:您真是为文字而生的人。我知道您也喜欢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恰好我也很喜欢。我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直有疑惑:在全书结尾的时候,除了金秀和香兰,她俩的爱情得了善终。其他人的爱情,不是一个伤了,残了,才走在一起。让我感觉几乎没有正常人的爱情。您想过为什么吗?和路遥自己的感情世界又没有什么联系呢?

 

叶华君:我作为农村人,熟悉的地方和生活就是乡土,喜爱的地方也是农村,所以,我喜欢路遥的作品就不足为奇了。我觉得路遥就是农民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散发出一股乡土味,读他的作品,感觉就是身心在黄土高原上进行了一次旅行和修行。

我起初喜欢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再到《平凡的世界》,两部作品给了我生命的触动和震撼。无论是《人生》里的高加林还是到《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平,我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与自己似曾相识的影子。那种对生活的不满足与不甘心,那些困惑与迷惘,那些自尊与自强等等,我似乎能感同身受。而关于爱情也是两部小说不能回避的话题,高加林为了前程背叛了与刘巧珍的爱情,而孙少平与田晓霞冲破了世俗相爱,结果田晓霞却牺牲了。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路遥先生这两部很有影响力的作品里,爱情总是以悲剧的结局出现呢?鲁迅先生这样定义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路遥作品中的人物一个个为什么会出现悲剧。我想除了个人因素,更多的还是时代和社会原因造成的。对于这样的悲剧,我们应该反思,这样对于个人还是国家来说才能少走弯路。当然,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说清,这里点到为止。

总的来说,我觉得乡土味是我们每一个农民最原始最朴素的味道,它不仅仅是从身体里散发出来的,而是从生命中氤氲出来的。没有丧失泥土味的人才能真正属于的农民。无疑,路遥虽然从一个农民成长到了一位作家,但是他没有忘记初心,他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相信一定能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它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农村青年去思考怎么样去生活,怎么样去面对爱情和走好自己人生。

 

极冰:咱们到了这个年龄还喜欢文字,那就可以这样说,文字是融入我们的生命里了。您对文字有什么理想吗?您准备如何去实现它?

 

叶华君: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心理危机,这一切都通过文字化险为夷。

我的一生或许注定是生命的孤独修行者,越是苦难的时候,文字越能迸发出它对我的影响力。

我曾经说过,全世界的人嫌弃我,但是文字不会嫌弃我,全世界的人抛弃我,但是文字不会抛弃我。文字于我,就像不离不弃的朋友,就像亲密无间的爱人,我有什么心事都可以付诸于它,在它那里得到疏导和缓解,安慰和滋润。文字于我的生命,注定会陪伴一生。我不以文字博名博利,只以它修养身心。

我的朋友圈短句,很多时候都是真实的场景里独特感悟出来的,自我感觉沉淀了对生活和人生哲理性的思考,经常我的朋友圈文字也被人借用,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文字结缘文字传情,一切都是那么缱绻美好。

文字睿智了我的情,滋润了我的心,我会一如既往地执笔写年华,用文字颐养身心。

 

极冰:叶老师,在您的作品中,我发现有很多母亲的影子?可以看出您与母亲的感情很深,您讲讲您与母亲的故事吗?在您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了您怎样的影响?

 

叶华君:说到母亲的话题,我很神伤。转眼间,母亲去世已经两年多了,如今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了。

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而又苦命的女人,她2011129日突发脑溢血,经过全力抢救留了性命却成了植物人,后经过卧床6年的时间,在2017年的1112日去世,享年62岁。

其实在我看来,母亲从得病倒下的那一刻,她的生命就定格在了56岁,后面的6年她是毫无意识的。母亲年轻的时候是村里公认的大美人,乡亲们都叫她“乖乖”。母亲本可以找一个好的家庭,她却选择了一贫如洗的父亲。

记忆中我的母亲非常能干,父亲生性懦弱经常遭受别人欺负,唯有母亲不惧怕,经常强势面对那些不怀好意的恶人。母亲虽然肩上不能像男人那样挑上一担,但是她却在那个年代早早学会了骑自行车。

她经常骑自行车驮上乡镇集市驮肥料或粮食,每载一次足足有三百斤。遇到陡坡的地方,母亲就卸下一部分,先载一部分上坡去了再回来驮。母亲年轻时走路生风,比男人还男人。母亲生养我非常艰辛,阿婆(奶奶)是不喜欢母亲的,因为阿婆一直希望父亲能和父亲的表姐成为一家人,可是父亲忤逆了阿婆选择了母亲。

阿婆一直怀恨在心迁怒母亲,当然就不会照管我了。那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母亲为了挣工分只能背着我下地干活。实在太累了,就用锄头在坡地阴凉处挖一个坑,把我放在里面。夏天,我身上长了痱子,经常热得哇哇大哭的时候母亲也抱着我心疼地哭。在那个贫困的年月,半个月一个月都难得打一次牙祭(吃肉),每次母亲总忍嘴(舍不得吃),一个劲地把肉往我们碗里夹。

母亲的这些动作不是一时,而是贯穿了她的一生。她与父亲同甘共苦生育了我和我的妹妹,我们在贫寒的岁月中一路走来。我一直记得母亲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晓得我为什么那么爱你们,哪怕用我的命换你们的命我都愿意。时至今日,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母亲这样的表达。我想母亲对我的爱是有限的,她穷其一生也没有能力给我买车买房,可是我是知道的,母亲是把她能给我一切都给我了,毫无保留。

2010年是我最艰难的一年,失恋加上工作不稳定,那时候父母在浙江妹妹那里。我打算买一辆摩托车在成都打摩的,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要钱,母亲当即就说好啊,十分支持。可是父亲和妹妹都反对寄钱给我,父亲说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太不容易了不能给我,而母亲力排众议,她事后在电话里这样给我说的:我的儿子要买一个摩托车跑摩的,他没有钱。我不给他钱买谁还能给他钱呢?从银行取回6000元钱,那晚我把一叠钱整整齐齐放在茶几上,望着我泪眼婆娑了。母亲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婚事,她经常去给我求签。那年春节,一个巫婆说我有姻缘了。但需母亲去采集十几种树的树叶尖用红布包裹起来制作成姻缘符给我带脖子上或压在枕头下面才灵验。大过年的,那天母亲为了采树尖很晚才回家,回来连夜挑灯夜战做起了针线活。

母亲得病的2011年,我有幸去了浙江陪伴在母亲的身边。她得病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她一起去大润发超市,坐电梯的时候,我再次明显感觉得到母亲的疲惫。

我兴奋地说:“妈,我喜欢上了一个成都上班的女孩。我们聊得很好嘞!”

那一刻,母亲精神头一下子就来劲了,她叹口气话语幽幽:“儿啊,找哪个女的我都喜欢,只要你能成一个家就好。”

现在想想,母亲的话语多么朴实,她的要求多么简单,可是身为儿子的我,在母亲发病倒下都没有满足她的心愿。

至今我都在猜想,后来我与蓝色宁静走到一起,卧病在床的母亲能感知吗?当我和爱人一起在病床前呼喊母亲“妈妈”时,母亲能感知吗?这一切随着母亲的离世已经永远成谜了。

如果母亲尚有一点意识明白,她的儿子成家了。对于母亲无疑是最大的安心,对于我,无疑也是最大的安慰!

与母亲点点滴滴的往事太多太多,经常我都会在某个时候回忆起泪湿衣襟。我深信,这个世界谁都可以背叛我抛弃我,前提是母亲得除外,母亲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对我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人。在我们长大时还没有好好孝敬她,她就倒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体会得最深刻,我深深知道,我的人生幸福永远都是残缺的,因为以后我无论过着怎样的好日子却没有了母亲的参与,这是我一生永远的遗憾,幸福于我,永远都不能完美。

 

极冰:叶老师,何叶是个年轻的女孩,我看您和他合作很好。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何叶吗?她的行为方式?她的思想习惯?我对她不了解,按照常规方法看人,也许不准确。

 

叶华君:有句话叫“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您提到这个话题我才琢磨琢磨,想不到进江山这么几年,我就在晓荷待了这么几年了。一个九零后与一个七零后,搭档着就这么一直不离不弃。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与某个人有缘,我觉得肯定离不开一些共同的东西,人生观价值观,或兴趣爱好总有相近的地方。

不过我想想,真想不出我与何叶有哪些能牵扯到的地方。再深想,我和她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江山文学网,我们的晓荷社团。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了,我想我与何叶终究会渐行渐远渐无书了。

何叶东北人,而我是四川人。何叶直爽性格,敢爱敢恨。经常她说我们南方人磨叽,我就乐呵呵的不置可否,你说磨叽就磨叽吧!

与何叶共事这么几年,我见证了她对社团的付出,待人的义气与真诚,她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作者付出和争取,所以她能笼络一批优秀的写手一直追随她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除了社团方面,情感方面也有共鸣的地方。作为一个九零后,何叶的父母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一直与哥哥相依为命。我时常在朋友圈发怀念母亲的文字,何叶就不止一次对我说:“华君真孝顺。”其实,很多时候,我的文字也勾起了何叶对逝世双亲的伤痛。

从这个方面看,何叶又有感性与善良的一面。

我感性我善良,何叶也感性也善良,就注定我们跨越了隔代的鸿沟成为搭档一直坚守着晓荷。

晓荷在,我和何叶的缘分就在,哪一天晓荷没有了,相信我们就会分道扬镳了,而关于在晓荷的记忆,于我于她,相信都是彼此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道靓丽风景。

虽说是曲终人散,但那是壮丽的凋谢。

相信我会重生,何叶也会重生。彼此于对方的,是默默祝福。

 

极冰:叶老师和荷叶真是彼此理解,相知相惜。这样的搭档关系,让人羡慕。再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晓荷是个老社团,有一帮优秀的作家,有一个有文学激情的社长,有您这么热爱编辑工作的副社长和一帮热爱江山文学的社团骨干。我想了解:您有信心和江山同甘共苦吗?您希望的江山文学是什么样子?能描绘一下吗?我的这个问题有点多,因为投缘,请您谅解!祝您和夫人伉俪情深,共享白头。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拜谢!

 

叶华君:对于江山,对于晓荷,我一直怀深深的感恩。进入江山让我的文字在这里一步步地得到成长。进入哓荷社团当时良好的氛围给了我创作的动力,做了这么多年编辑,也提升了我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更主要的是我在2016114日注册江山,在短短一个多月的201633日就邂逅了我的爱人蓝色宁静。我在江山不仅仅收获了文字还收获了爱情,我想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最好的安排,最美好的注定。

这两年我写文相对少了,主要的原因我不想换汤不换药重复自己的题材和文风。我觉得,真正的作家是要突破自我的,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见更广阔的视野,这样的作品才能有一个高度和深度,才能有进步。我想,或许我正在处于一个沉淀的时期吧。

我在江山十年情征文里这样表述过,江山的以前我无法参与,江山的未来我一定奉陪到底!江山就像我的一个家,有句俗话叫“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对于江山,我对她的爱是纯粹的,也是彻底的,那就是无论时光怎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江山在我就在!

今年是江山十二周年生日了。我深信,在赵兴华董事长和航程心语总编的掌舵下,在各个社团的努力下,江山的明天会更加繁荣美好!

谢谢极冰老师,谢谢大家!

 

记者手记:叶华君,是我比较了解的一位老师。两年前就了解了,因为他在江山找了一个媳妇,我认为是非常幸运的一位江山人。他对江山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这次由我采访他,我对他的印象再次加深了。他的人生遭遇,太过坎坷,但他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随便的生活态度,从他坚持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结婚,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宁缺毋滥的人。有着精神洁癖的人,也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我很庆幸,作为一个朋友,像荷叶一样,入了他的眼。祝福他的路,多些顺遂,少些磨难。祝愿他的江山路,越走越宽广。

 


编后记:每一个社团的建立、成长,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作为社团的骨干力量,做出的贡献、起到的作用无疑是更大的。能够激发斗志,焕发力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肯定是有情感的因素。说到底文学其实就是人学。更何况,能够通过文字找到自己人生的另一半,这实在是更大的收获。从这个角度说,江山也可媒,功莫大焉。我们的记者一开始就由文学与爱情这个话题引入,继而是文学与友情,文学与责任相关的话题,既打开了被访者的心扉,又引导着被访者的思路,当然,这些也都是建立在访谈前下足了功夫的前提下。

祝叶华君老师有更大的收获,也祝晓荷有更大的进步。


秋觅

秋觅 进士

  • 381

    主题

  • 1075

    帖子

  • 6553

    积分

2020-05-18 19:24:16
精彩的访谈,真情的诉说。我与华君是江山的老文友,曾在晓荷社团一起谢文编文,一直钦佩华君对文学的执着。我与华君是成都老乡,在成都见到了华君夫人宁静,感动于这个青岛美女与华君的爱情,都是在江山文学的缘分。
点评
2020-05-23 20:37:27
叶华君:谢谢秋觅老师,感恩相遇感恩同行,多多保重。
共2页 12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