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槐花乡人

槐花乡人 举人

  • 62

    主题

  • 176

    帖子

  • 3167

    积分

制造亮点,与读者共鸣

2010-01-17 20:28:54

制造亮点,与读者共鸣

——读晴天小小说《过年猪》

晴天是陋石的好友,陋石也算是晴天的良师益友了。与晴天相识不久,她发来作品初稿,让我先读为快。
读了她的小小说《过年猪》,她让我说说看法。我也不那么客套,“充”一回先生。千余字的小说,描写家乡老母,盼望在外打工的儿子一家,能回家过年。母亲在年初,养了头肥猪,一心希望在儿子一家回来后,把它杀了,好好地过个团圆年。这是老人的期盼,也是老人渴望的一份享受——天伦之乐。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儿子终不能如愿的回家过年,与母亲团聚。年后回来时,母亲因“意外”离开人世。
读完小说,我感到作者有“话”要说。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的心灵对物与事的感应。然后,通过文字来一次倾吐。把自已的小说观镶嵌在故事之中,从演绎的过程中让读者去认知。读者就是聆听者,作者如同说书人一样。并非是任何或喜或悲的故事都能打动读者,这就要看作者怎样去叙说了。把一个单薄无味的事,能说得天花乱坠,这就要凭功夫了。说书人讲的是口才;做买卖凭的是吆喝;写作的人当然凭的是经验。
读完小说时,我在QQ上直接回复晴天:小说没有感动我。小小说的空间很小,容不得你去慢慢叙述。作为小小说,要有一个亮点。那怕是一句话,能打动读者都可以。人,很奇怪。有时一句话能让人记住一辈子,或是十年二十年。想起多年前的电影,有时就因为一句精典的台词而想起它。如:《冰山上的来客》——阿米尔冲;《英雄儿女》——向我开炮;《闪闪的红星》——你爹不是杀猪的,还会杀人吧等。如何把你的文字,留在读者的记忆中,写作者就要制造一个亮点。亮点来自何处?一个是情节,一个是人物。当我们读了刘震云的《手机》,我们就能想到严守一;当我们读了他的《一句顶一万句》,我们就想起了杨百顺;当我们读了毕飞宇的《玉米》,我们就记起了玉米、玉秀、玉秧。创造人物的鲜活,也是小说的亮点所在。
回到小说中来。母亲盼望儿子一家回来过年,可儿子由于多种原因,却在年后回来。回来后,母亲由于不舍卖掉那头猪,去背猪食时而摔入稻田死了。这里少了包袱,少了作者与读者能产生共鸣的因素。我在这里假设——如果小说描写前年儿子回来了,母亲看到别人家都为过年杀头猪,与儿女们相聚,过个欢欢喜喜的团圆年,而自已啥也没,连过年杀的一头猪也没有。母亲内疚,内心想来年一定也养头肥猪来过年。母亲的猪也养肥了,可去年儿子一家却没回来。母亲也知道,回来一次不易,光路费就得上千元。儿媳也有两年没有回娘家了,就回了娘家。母亲盼望今年,今年能和儿子、儿媳、孙儿过个年。儿子呢,也感到母亲一个人不易,父亲过世早,心里也放不下,今年一定回去看看年老的母亲。秋天,儿子就给母亲去信,说今年一定要回去。母亲就一直期待着,继续喂养那头猪。由于单位另有安排,儿子却错过年前回去,只在年后回去。他给母亲买了衣服,想着母亲的一生,都为儿女着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儿子还买了脑白金,这是城里人孝敬父母的礼物,母亲没有喝过,也让含辛如苦的母亲尝尝。可当他回到家时,看到的却是母亲的过世。看着手中的衣服和脑白金,母亲没有喝上,也没有穿上,就这样的走了。儿子想报答娘亲,可这一步来得太迟了。回家的喜悦与母亲的去世相撞;内心的期盼与与突来的噩耗相撞;那点点孝心与不曾报答的心愿相撞……忏悔,内疚,疼痛一起袭来。这里的共鸣点出来了,有了共鸣,就能产生一种阅读上的震撼。
附作品:
过年猪
王春丽
乡邮递员给熊四娘送来一封信。这时候,离过年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
这封信是熊四娘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寄回来的。熊四娘的儿子在信里说,春节他要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来过年。熊四娘听了,一张满是皱纹的老脸笑得比田埂子上的野菊花还灿烂。她让念信的人反反复复念了好几遍,这才把信小心翼翼地原样折好,放进贴身的衣兜里。
熊四娘这一辈子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早在几年前就出去打工了,后来在外面成了家,除老伴过世回来过一次,就一次也没回来过。
每到过年过节,看到别人家杀猪宰鸡、张灯结彩、儿孙绕膝的好不热闹,熊四娘的心里就非常想念儿子,好几次做梦都梦到儿子回来了,醒来后看到空空的屋子里,还是她一个老人家,心里不免酸酸的。熊四娘不怨儿子,她知道儿子拖家带口在外打工也不易。
每到年底,熊四娘明知是不可能的,但还是托人给儿子带信,叫儿子带着媳妇孙子回来过个团圆年。儿子回信,要么说工厂不放假,要么说春运期间票不好买……总之,回不成家的原因太多了。熊四娘见儿子回不来,只好抚摸着儿子平日里寄回来的相片,孤孤单单地一个人过完年节。
现在,突然接到儿子来信说要回来过年,熊四娘怎能不高兴呢?这不,才接到信的第二天,熊四娘就里里外外地忙开了,打扫屋子、添新碗筷、置换新床单被罩,就好像儿子、儿媳、孙子明天就要回来似的。
熊四娘还拿出平时卖鸡蛋攒下的钱,买了一头小猪仔子。她想,年年看别人家杀过年猪热热闹闹的,今年儿子回来过年,说什么也得养头大肥猪。
从这天起,熊四娘每天都起得很早,背着竹箩,杵着拐杖佝偻着背,去二十里外的集镇上背酒糟或是稻糠回来喂猪。
近六十岁的熊四娘背着沉甸甸的竹背箩,走在狭窄得只够一个人行走的石板路上,高一脚低一脚的很是吃力,但所有的疲惫都掩饰不住她满脸的笑意。
路上要是遇到熟人,熊四娘就会停住沉重的脚步,努力抻直压弯的老腰,抬起满是汗水的老脸,乐呵呵地对熟人说,我儿子们回来过年了,我也养头猪过年,呵呵。任谁都听得出,熊四娘的话里话外,都跳跃着无比的喜庆。
没过几天,认识熊四娘的人都知道,熊四娘的儿子要回来过年了,熊四娘还养了头过年猪。
在熊四娘的精心喂养下,圈里的小猪仔越来越大了。还没到腊月,这头小猪仔就长成了一头标准的大肥猪,每天吃饱了就在猪圈里“哼哼唧唧”地打着鼾。熊四娘不止一次地看着圈里的大肥猪,想象着儿子们回来的情景出。
刚进腊月,熊四娘就每天杵着拐杖站在公路边,盯着每一辆从县城来的大巴车。儿子只说回来过年,但没有具体说哪一天回来,熊四娘只好天天去公路边等候着。公路边好热闹,有很多人和熊四娘一样,是在等在外打工归来的亲人。
一天天的过去了,都腊月底了,每天都有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在公路边等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剩下熊四娘一人了。就在熊四娘站在公路边,望得两只老眼都犯花时,乡邮递员又送来了一封她儿子的信,熊四娘急忙找人来念。
儿子在信上说,他打工的那家工厂老板说春节期间工资加倍,上一个月班发的工资顶平日里两个月挣的,他和媳妇一商量就决定不回来过年了,等年过了再回来。
熊四娘的儿子不回来过年,就有人来找熊四娘买大肥猪过年,熊四娘说什么也不卖。她说,过年儿子不回来,年过了儿子说不定啥时候就回来了,不能卖的。
来人笑说,你那儿子要是一直都不回来,难不成你还一直养着这头猪?
熊四娘生气了,说,我儿子一天不回来,这猪我就一直养着,养到我儿子回来为止。
这个春节,是那头活蹦乱跳的大肥猪陪着熊四娘度过的。
年一过,那些回来过年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熊四娘的儿子还没回来。熊四娘依然每天去集镇背酒糟、背稻糠,去公路边等候,每一辆大巴车都载着熊四娘的希望而来,又带着熊四娘无比的失望而去。
熊四娘的儿子又来信了,说过完年只请到几天假,拗不过媳妇,要去拜访老丈人,又回不来了。儿子信里还说,以后只要抽开空了,一定会回来看望她老人家……
又有人来找熊四娘买大肥猪,熊四娘还是不卖。熊四娘说,说不定哪天我儿子就回来了,卖了,我儿子、儿媳、孙子们回来吃啥?
有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熊四娘又杵着拐杖、背着竹箩佝偻着背,走在雾气茫茫的石板路上,去集镇背喂猪的酒糟。夜里起了露水,光溜溜的石板路上湿漉漉的,熊四娘一个不小心,脚下打了滑,一头栽进石板路下的稻田里……
等晨雾散尽,太阳高高挂起时,过路的人才发现栽倒在稻田里的熊四娘。拉起来一看,嘴里、鼻子里灌满了稻田淤泥的熊四娘,早咽了气。那只粘满酒糟与稻糠的竹背箩,还在紧紧的贴在熊四娘的背上。
几天后,熊四娘的儿子终于带着老婆孩子赶回来了。刚走近家门口,就看见场院里的一张大桌子上,躺着一只刚宰杀了的白花花的大肥猪,正对着熊四娘的灵堂,发着惨白的光。(字数:1882)

青青环儿

青青环儿 探花

  • 1076

    主题

  • 4156

    帖子

  • 15594

    积分

2010-01-19 09:21:12

读乡人老师的评论深受启发,学习!谢谢乡人老师!

木子生火

木子生火 榜眼

  • 304

    主题

  • 3140

    帖子

  • 30204

    积分

2010-01-19 19:38:10

欣赏,学习。

晋忻李

晋忻李 探花

  • 284

    主题

  • 2419

    帖子

  • 20631

    积分

2010-01-26 16:56:22

乡人老师的评论恰到好处。真诚,才配称老师啊,学习。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