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致系统编辑部》的意见
2010-04-28 12:53:22
看了擎霄朋友的这个帖子,又看了一些跟帖的内容,在这里只留下三言两语:
擎霄朋友的这个帖子,说出了近期部分读者、作者的心声。我觉得关键是栏目的管理问题,也取决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认识问题。传承、发扬祖国古典诗词,首先在于真正学懂弄通(哪怕“八股”也好),切勿盲目否定。至于它的死活我看相关人员也要学习掌握,因为格律诗的起、承、转、合以及格律、对仗声韵……等组合才构成了格律诗,你不弄懂它,怎么评鉴它的优劣?一律用“破四旧”的板斧相对待格律诗词的精华(有人以为是“糟粕”)还谈何继承、发展?我们网站能够真的决定只发新韵的古风,而废除平水韵格律诗词吗?这合乎国家的文学方针政策吗?个人认为传承古典诗词,还是首先弄懂为首务,然后再去高谈阔论,否则只能是数典忘祖,甚至和国家的文学方针背道而驰,很可能,把好端端的《江山古韵》弄成四不像,不伦不类,被兄弟网站谈为笑柄,弄得精品不精、绝品不绝、古栏不古了。这就叫“改革”、“创新”?它取代了“传承”,我们不是砍掉古律,另起炉灶。如能先废除古格律,凭空造一个“格律诗”那倒是个捷径,但愿“能人”创造一个妙招能够一蹴而就,那可就轻松了!
|
|
|
2010-04-29 22:38:57
|
|
|
2010-05-02 15:48:43
八股,是赏读、评荐古文的基础知识,它和格律诗词的相关规范都是文体的基本规定。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还提出了反对“洋八股”和“新八股”。其目的是写文章不搞固定的“格式”,套用墨守常规格式。反对各类八股,但它和知古、学古、懂古不是一回事。尤其“老八股”和格律诗词并不是一回事。不能因为它难懂难学,把它们捆绑到一起砍掉。相反,我们还要传承、发展祖国的文学瑰宝(世界独有的汉语、汉字声韵的产物的东方文化珍品)。我国对待格律诗词的方针是:传承发展,古为今用,倡今知古,宽不碍严。继承和发展双轨并行。毛泽东在他的格律诗词中,都是严格较全面地遵循了格律诗词的基本规范,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可见毛主席也没有把格律当作“八股”来一起反对的。
下边转发一篇文章,我看研究古文的朋友不可缺少这些知识,正像审核格律诗词必须弄懂平仄格律等一样。
“八股”详细解释:
作者:浪淘沙(江山网)
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其体源于宋元的经义,而成于明成化以后,至清光绪末年始废。文章就四书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宋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说",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它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看来,这八股现在的确不流行了。可昨天中央电视4台,还在专题欣赏古人的格律诗词,我想他们该不是在欣赏八股文吧?
欲言之,当先知之,否则,乃胡说八道!
-------------------------
八股文,它也是一种古典文学知识,想要深刻理解古文研究古文,懂八股和八股盲的理解深度是会不一样的,它和律诗的格律、词牌等规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如果让格律诗词盲去评荐格律诗、词,也同样会出笑话的,除了敷衍还有何招?。一些无知的人把八股和格律相提并论,足见其狂妄与浅薄。我看就是“八股文”投稿,在网站没有出笼拒绝受理规定之前,也要给予审核编辑的,同近体格律诗词一样,个别人不愿意看到它,但是它也会出现的。不过作者受冷落敷衍之后(甚至在帖子里公然声称让作者离开这里),人家就不再或减少投稿了,对网站也不一定是有利的。恐怕往后,格律诗词也许就更少了。当然作者都是喜爱这个网站而来的,不会计较个别人的胡言乱语的,格律诗词,在这里一定会渡过难关,逐步得到传承和发展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