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娴释雅】沉默的纤夫,顽强的精神
2011-03-22 19:10:34
读秋之一叶的诗《沉默的纤夫》
“逆流而上,逆流而上
浴血的脚步,悲鸣不止
从远古群落的图腾中
我听到了
土家先民祭拜神农的颂音
在巴山舞粗犷的扭动中
听到了撒忧儿嗬
高亢得
像靛蓝布匹一样素朴的调子
……
将巴蜀原始古朴的遗赠
传递得更为遥远
……”
拜读着秋之一叶的诗,似在欣赏着一组优美的风景。
是的,《沉默的纤夫》是一首组诗,更是一组意蕴艰深的风景油画。
《沉默的纤夫》,它,穿越亘古的时空,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里。它,意境优美如画,使我们身置于自然、空旷的原始群落之中。它,情思隽永浓郁,让我们体感回味原始生活的趣性无穷。它,题旨鲜明,托意深远,给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那艰辛的劳动景象,更多的是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顽强拚搏的精神。
细细品来,《沉默的纤夫》,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使你欲沉默却难以沉默。
诗章的开篇,就给我们撷取了一幅如此的画面:遥远的年代里,在古老的巴山峻岭边,神秘的平林草地上,一群土家先民正在自己群落的图腾下,祭拜着自己最崇敬的神农,他们,面涂贝彩,腰缠树叶,手持木镖,圈围篝火,扭动着那雄健的身躯,显得是那样的粗犷而优美。他们边舞,边高歌着像靛蓝布匹一样素朴的调子,声音高亢、悠远……
在这个章节中,作者立笔于此,但并是立意如此,作者真正让我们观赏的,应是第二个层次,那“摩崖石刻”,只是通过第一个层次的画面来侧面烘托出这一层的深意来。正是因神农的“火得成木”,人们才远离了茹毛饮血;也正是因为有了神农的“耒耜拓荒”,人们才能够得到五谷丰熟。这才使中华之文明流传万古。
“三千大山的腹地
神农溪冷冷的
………
众多匍匐的背影
紧绷为
一张张弩弓”
诗的第二个章节,让我们看到的是,在那崇山峻岭之中,神秘的原始神农溪上,在烈日骄阳下,一支皮肤黝黑,青筋暴起,肩膀上套着纤绳,光膀露背的裸体纤夫队伍,正在牵引着一艘沉重的货船,在急流险滩中艰难地向前,他们行走在河边的砺石上,匍匐而行,而弯曲的身躯像是一张张绷紧的弓弩。那河对岸延伸向前的沙滩,那远处山峦叠障似的黛宗,如朴素的靛蓝布匹一样,形成了昏暗迷蒙,空旷奇特的空间背景。
在这里,作者让我们见证的是那纤夫的辛苦。“烟雾飘浮的晨昏,苍穹,失去了蓝色”,作者运用失色,让我们想到背景的昏暗,增加了纤夫那惆怅、无助的心灵深处的孤独、悲苦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得意境中的景色更加凄寒。
“脊背与天空对峙
鼻息与河岸触礁
……
每趋一步
都是痉挛的呻吟
无处依附的梦
夜夜,被远方女人的
念叨潮湿”
片断三所反映的是,纤夫的苦难生活。“三百里戴镣的舞蹈,每趋一步,都是痉挛的呻吟”运用虚写的方法表现了纤夫一方面似乎是习惯了这种日日苦役般的生活,不是吗,他们不把艰辛的拉纤当作是艰苦的劳动,而是看作为自己是在那儿“舞蹈”着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的艰难与无奈。“无处依附的梦,夜夜,被远方女人的,念叨潮湿”,道出了:艰苦的挣扎,是为了那个“远方的念叨”,是为了能够养家糊口。纤夫在困苦中挣扎,与贫苦相搏斗,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也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苦难命运在搏斗。
“神农架高高在上
寺院端坐,三千佛家弟子的吟诵
……
我听到了
河谷上雄浑的号子
与丛林深处
猿猴的最后一声啼鸣
一起苍凉”
佛家弟子们那娓娓动听的吟诵声音,从高高的神农架上的寺院中传出。而神农溪畔,也时而地响起一阵阵的号子,那低沉的号子与沉吟的河水交织在一起,声音是那样的深沉、悠远,如诉如歌。作者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地烘托出纤夫的苦楚与悲凉的生活。
“岁月的纤索,磨破
生命的船舱
……
你是沉默的舞者
一次次将惊世骇俗的禁区
矿化为
不朽的原始雕塑”
在这里,作者把这一队祼身赤体的纤夫,用其神奇的刀笔,刻划成了一组隽永的雕像,拥有着深远宏伟的张力。“你是沉默的舞者,一次次将惊世骇俗的禁区,矿化为,不朽的原始雕塑”这是对纤夫的永恒歌咏,人虽然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但,他们那种勇于与自然搏斗的精神却成为了永恒。
“神农溪的纤夫啊
你是一群沿河流浪的垦荒者
……
万劫不复的灵魂
只在周而复始轮回中
永生”
随着时光的推移,纤夫是一代又一代的替换着,社会也在一步又一步地向前进步,而那古老的巴山纤夫的那种与自然搏斗的顽强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播下来,这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顽强拚搏的精神,中华民族才从一个辉煌走向了又一个辉煌。敢于同自然拚搏的精神,正是神农溪纤夫那灵魂的永生。
当我品赏着这首诗的不同凡响的题旨,流连于它的情蕴隽永的意境,感慨于作者精妙的构思与悠远的遐想时候,也深深地为作者的充满奇妙玄幻般的感性语言而折服,还为作者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发扬精粹的历史文化,注重人文发展的情怀所感动。
诗者,当,为生活书美,为历史书粹,为人生书醉。
|
|
|
2011-03-23 00:25:26
诗者,当,为生活书美,为历史书粹,为人生书醉。
——————————————————————————————
好一个美,粹,醉。经典。精当。
|
|
|
2011-03-23 00:30:02
桐之文评,恰如“品娴释雅”,一品一释间,原作品意境,豁然提升。药想,这就是好的文评之力道吧。
欣赏。观摩学习。必须的。
|
|
|
2011-03-23 09:10:45
|
|
|
2011-03-23 10:59:39
敢于同自然拚搏的精神,正是神农溪纤夫那灵魂的永生。----- 欣赏。学习.问候二位。
|
|
|
2011-03-26 14:03:00
我欣赏了美文,震撼了心灵,看着看着,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一流下来。
|
|
|
2011-03-27 12:23:31
也许是新来的,我只看到了部分原作。但是,我却在版主的评语里,看到了与原作相得益彰的美。原作的凝重与恢弘,在评者的笔下得到了再延伸······堪为相得益彰的美文,相映生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