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桐疏枝寒

桐疏枝寒 进士

  • 434

    主题

  • 4219

    帖子

  • 8255

    积分

【品娴释雅】招魂

2011-03-26 09:24:20

读锦妤的小说《你到底是谁》 

招魂,是在偏僻落后的地区,一些人得了病,却不去就医,迷信巫师通过一些法术就可以把自己的病治理好的一种迷信的行为。用巫师的话说,就是把附在人身上的邪恶的“魔”驱赶掉,把人的自身上的正义之“魂魄”招回来。这样人就可以和正常的人一样了。像这种驱除“邪魔”,治病救人的法术,有时候却会歪打正着,把一个人从“病魔”中解救出来。
巫师在做法术的时候,总是要在被“邪魔”缠住了人的跟前,施展自己的法术,驱赶“邪魔”,招回“魂魄”的。你或许不相信巫师可以治病,也或许更不相信巫师不在“邪魔”缠住了身子的人的跟前,就能够施展法术使那个人的“魂魄”归身。
巫师的法术到底能不能治病?巫师又是使用什么样的法术使附在人身上的“邪魔”得以驱赶?人身之上是不是真的会有“邪魔”附着哪?
其实,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几乎是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附着一些令你难以想象的“邪魔”。有时,你并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是因为,你的“灵魂”还在主持着正义,你的“魂魄”还完全没有被“它”所迷惑,还没有被“它”“驱体出壳”。如果一旦你的“灵魂”失去了正义,你的“魂魄”被“它”“驱体出壳”,那么,你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谁又能够把你身上的“邪魔”驱赶,让自己的“魂魄”归身,再做一个正常的人呢?
敬请拜读锦妤的小说《你到底是谁》。
我,一口气读完了锦妤的小说《你到底是谁》,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要知道那个“你到底是谁”的“谁”,“他(她)”到底是谁?“他(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竟然能够让作者那样的痴迷,痴迷地为“他(她)”写下了那么多的文字来。然而,读到最后,那个“谁”始终也没有露出真正的面目来,只是用一纸书信,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不能够露面的原因。这时,你也许会说,是不是有些失望?一定是不够精彩的。其实,这个小说是非常的精彩,精彩就精彩在这个欲出未出,似隐却露的那个“谁”的身上。
是凡拜读过锦妤的《你到底是谁》的人,都认为那个“谁”神秘而又使人意外。那个“谁”,是这个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之一。有的朋友说,那个“谁”和主角李博涵的故事构成了这篇小说的两条并进的剧情线,是一暗一明。是的,李博涵在前,那个“谁”在后的。李博涵在明,那个“谁”在暗的。这两个人,用不大确切的说法,是“一逗一捧”,“一唱一和”,使小说是悬念连连,精彩不断。
其实,在我看来,李博涵和那个“谁”,都是这个小说向前发展并进的两个中心人物,他们相互交织,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的故事,是这个小说的实实在在的表面情节,是属于这篇小说的实线,是《你到底是谁》的活鲜鲜的肉体。而小说的真正的东西,那就是这个小说的“灵魂”,是它的虚线,也就是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优缺,是附在人身上的“邪魔”与人的“魂魄”之间的争斗。而这一条虚线,才是作者所要真正让我们领悟的东西,这才是这个小说的主旨。
李博涵,无疑是个“邪魔”“附体”而“魂魄”“出壳”的人。
李博涵,说起来也算是个“有情”、“有义”、“血性”的人。
“喝得入了仙境的李博涵此刻正在情妇贺小桃宽广而又松软的双人床上”。
“在省城的两天里,他们找回了青涩的学生时代,共同的回忆,让他们很快就有了亲近感,……三月六日晚到的省城,七号正式聚会,当天晚上,他就被两个要好的同学接去吃饭,吃完饭唱歌,喝完歌洗澡,洗完澡天光放亮,新的一轮吃、唱、洗就又开始了……”
“李博涵气得想杀人,看着短信他想也没想就回复了一条: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不用多说,我们就能够知道,李博涵的“情”何在?“义”怎居?“血性”是什么?他的“情”、“义”和“血性”完全是“邪魔”“附体”的表现。
李博涵为什么会“魂魄出壳”呢?
是社会的潜规则?还是……
其实,金钱至上!在当今之时这个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于是各色人等各种方法一齐上阵,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地所奋斗。现在,他们当中的不少人真的成功了,并作为一个个的富豪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并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向人们昭示着另外一个所谓的真理:“钱是万能”的!
在“金钱至上”以及原则丧失的背后,各种各样的交易达成了。于是,腐败就此而产生,并且由于打击的无力和各种法规滞后各种监督的不力也造成了权利的最大化,而由此腐败也就成了我们社会上最大的毒瘤。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就是为了自己的权利的最大化而拼命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并置人民的利益与不顾,将人民的利益通过各种手段转化成自己的利益所在。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的不良风气,这就是那“邪魔”。
而在李博涵的身上附的就是这些,这就是为什么每当人们问及成功的秘诀时,他总会是笑而不答的原因。
李博涵的那些“情”、那些“义”、那置人民的生命于不顾的“血性”是无视于党纪国法,无视于人民的生命财产,无视于国家的法律尊严。是他着了“邪魔”太深。
人们对与金钱的向往,使得人们的占有欲越来越强,再加上我们的法律法规的滞后以及他的无力,又让一些人能从中寻找到机会。于是,为了发财的梦想许多人开始挺而走险,用尽各种的方法来为自己找寻发财的机会。又有许多人成功了,并且还成功的逃脱了法律的制约和制裁。于是,他们的成功又向人们说明着另一个荒唐的所谓的真理-----为了钱,你可以做任何的事,只要不被抓住就是成功的!
这好像就成了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谁”,想要“敲诈”李博涵的原因之一的。
相信,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个“谁”就是为了钱,不是吗?当“三十万”进了自己的帐户之后,又来了“二十万”,不成,立马变成了“五十万”,要不,公安局见!这,这不,杀人不成吗?!
自然界的规则本来就是这样的啊,弱肉强食!
是啊,谁教你有软肋被别人扼住了呢?
你看,那个着了“邪魔”的李博涵,在这个“谁”的一个短信又一个短信的紧逼之下,万般无奈,不得不放弃那种会逃避法律责任的侥幸心理,投案自首,接受法律的制裁。是李博涵为了要断那个“谁”的“不义之财”的路呢?还是自己的良心发现,走出了自己的“心魔”?
也许二者都有之吧。
对于那个“谁”的行为,相信大家是不言而喻的,已经构成了犯罪。然而,“他(她)”留给李博涵的一封信,让我们不得不对“他(她)”另眼相看。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这个“谁”,“他(她)”所扮演的角色竟然是一个“招魂”的巫婆或道士啊。而“他(她)”,之所以要扮演这样的一个“丑角”的原因,就如“他(她)”留给李博涵的那封信里面所说的那样,“我知道,像你这样的实权者,怎肯乖乖就范?于是,我采用了非常手段……”
哈哈,你看,非常“简单”的理由,极其“愚蠢”的做法。
结果是,“出壳”的“魂魄”最后又“灵魂归身”。
我想,这个“非常手段”就是那个“谁”的“招魂”法术的高人之处吧。
但愿社会不要再出现这个“谁”或那个“谁”,原因很简单,不想让“李博涵”这样的人再在社会上出现。
欣赏锦妤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的美文。

附作者原作ID: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40574

司药

司药 探花

  • 198

    主题

  • 2097

    帖子

  • 22016

    积分

2011-03-26 19:44:49

锦妤作品,有一个特质,那就是立意的积极、正面。药尤其心动于这样的“风气是非之论”。正如“招魂”,谁的魂丢了?怎么招?一个“招”字,寓意悠远。
好文好评,相得益彰。锦妤文与桐之评,其精彩已远远超过文本本身。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