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蓝色梦中雨

蓝色梦中雨 探花

  • 53

    主题

  • 3605

    帖子

  • 13746

    积分

【蓝雨赏析】赏析林儿老师 游韶山

2011-10-22 18:31:52



拜读林儿老师的游韶山,受益匪浅,我的思绪随着林儿老师的优美笔锋和跳跃的韵律腾飞,飞到了风景绚丽,红天阳升起的地方韶山,思绪漫卷,浮想联翩,循伟人遗迹觅得伟人风采,浮想怀念,一起涌上心头。林儿老师用纤巧轻柔感情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谌凝绿,物景巧相应”精细图景,并融入毛主席少年时代的故事和简顾毛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气势壮阔,想象丰富,诗情洒脱、豪放。有细致的描写,也有宏观的概括。营造一种高深的境界。选材尤为突出,《游韶山》韶山是一代伟人的诞生之地,来到韶山,不仅可以看到毛主席的故居与毛氏三祠,还可瞻仰两年新落成的毛主席铜像,还有主席诗词碑林、韶山烈士陵园等。此外,韶山八景(韶峰耸翠、仙女茅庵、胭脂古井、塔岭晴霞、石屋清风、顿石成门、凤仪亭址、石壁流泉)也很著名,还有著名的滴水洞游览区.均是风景如画的去处。可谓是大饱眼福,无处不风光。林儿老师善于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足以体现林儿老师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



林儿老师的六首古风,归类为平韵新式的古风,韵部和近体诗完全相同。韵部的韵脚的大部分都入韵。非常接近近体诗。这样的古风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能达到如此熟练的程度,不太容易,需要有一定的功底。

第一首,“旭日披霞到韶山,忆昔舜乐凤凰骖。似闻过去风雷涌,尤看今朝齐仰瞻。”在这首诗里,林儿首先交代去韶山的时间,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林儿老师踏着柔美飘逸晨曦,来到了韶山,此时心情激荡,思绪万千,见景生情,其中形容词“风雷涌”用的非常巧妙,激发读者的联想,忆往昔峥嵘岁月,风起云涌,烟硝弥漫,血雨腥风,有多少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看今朝花香四溢,凤翥龙翔,繁荣昌盛,一代伟人名垂千古。

第二首,“韶山冲里上屋场,面水凭峰拱四方。青瓦泥墙房几处,巨人升起五洲芒。”这首诗是描写伟人的故居,作者对周围的景物进行精细雕刻,来衬托毛主席的故居景色优美,碧水清澈山峰耸立,青瓦泥房随处都可以看见,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三首,“古柳低垂池水碧,南塘岸并荷花乡。伟人挥臂曾击水,绿水涟漪成巨沧。”这首诗景物描写形象逼真,如身临其境,动词运用的非常巧妙,如“挥臂”“击水”把一代伟人的高大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这首诗还是描写伟人故居四周的景物,毛主席故居前方是荷花池,古柳碧绿滴翠,满池荷花清香四溢,联想到毛主席当年学武时击水的情景,一代伟人的高大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第四首,“山山水水记音容,一代伟人毛泽东。四海五洲人瞻仰,韶山红日照心中。”这首诗作者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来表达人们对主席的热爱之情。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记载伟人的音容笑貌,丰功伟绩,你为人们做出杰出的贡献,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你得到了五湖四海各民族人们的爱戴!你就是那火红的太阳,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航向!

第五首,“瞻仰韶山上屋场,背峰面水好风光。泥墙青瓦农家舍,升起神州红太阳。”这首诗,林儿老师采用高度的抒情,来表达对韶山的热爱之情。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可谓是人杰地灵。群英集聚的地方。山峰耸立滴翠,碧水环绕,青瓦的农舍靓丽温馨,这里是一代伟人的诞生之地。

第六首,“荷花池里溢清香,古柳低垂南岸塘。主席少年曾击水,风云叱吒走他乡。”毛主席的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毛主席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时“习武练艺”的地方。作者看到周围的景物,联想到一代伟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书生意气,鸿志如山,怀揣世界,眼观沧桑,驰骋风云的雄心壮志,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

总观全文,这六诗属于游记,林儿交代时间、地点、所见所闻及感想。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精妙,文笔优美,节奏流畅欢快,绘景如画,意象生动,意境深远,含蓄深致,语言清润,通脱雅致,毫无浓艳之气,雕琢之痕,创造一种高深的境界,内容丰富,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别具一格,字里行间融注着作者聪明智慧和不凡的驾驭文字能力!这组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有三点:一.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二、选材独特、别致。三、练字精辟,使伟人的形象,久久萦绕读者的脑际。

附:
林儿老师这六首诗题材是古风,古风包括面非常广泛,很多朋友对古风概念模糊,在这里我简述一下关于古风的最简单,初学古风必须具备的知识,学北大王力教授关于古风的一点感想、摘抄和归纳,希望能对初学古风的作者有所帮助。从而对古风有明确的概念。如果有不妥之处敬请师长们斧正。

古体诗又叫做古风。有古风诗篇并不依照近体诗的平仄、对仗和语法,却模仿古人那种较少拘束的诗。于是律绝和古风成为对立的两种诗体。古风虽是模仿古诗的东西,然而从各方面看来,唐宋以后的古风,毕竟大多数不能和六朝以前的古诗相比,因为诗人们受近体诗的影响即深,做起古风来,总不免潜意识地参杂着多少近体诗的平仄、对仗,或语法;恰像现在许多文人受语体文的影响即深,勉强做起文言文来,至多也只能得一个形似。

一.先谈古风每句的字数

我们谈字数论句不论篇,因为古风每篇的字数是没有一定的;若以每句的字数而论,则古风可分为七种:(一)四言;(二)五言;(三)七言;(四)五七杂言;(五)三七杂言;(六)三五七杂言;(七)错综杂言。
七)错综杂言——所谓错综杂言,是指诗句的字数变化无端,除了七言、五言或三言之外,还有四言或六言的句子,甚至有达八九字以上者。错综杂言又可分两类。

二.古体诗的用韵

(一)随意性非常强的,不受平仄和韵脚的制约。四句可以四个韵脚。但现在很少有人写这样的古风,因为它读起来不是朗朗上口的,一点韵味感都没有,如果没有一定的水平是写不好的,让人感觉乱,枯燥无味。

(二)平韵古风——平韵的古风,当其押本韵的时候,所依照的韵部和近体诗完全相同。严格的时候可真严格,连险韵也不让它出韵。
(三)仄韵古风。——因为近体诗以用平韵为原则,所以凡用仄韵的诗差不多都是古风。

近体诗写仄韵律绝的作者很少。因为它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比较罕见。仄韵古风纯用本韵的情形并不比平韵为少。尤其是仄韵字数较少,能不出韵,更是难得。古风之用本韵,显然是规规矩矩地依照韵书。至于用通韵的古风,并不纯然因为取其韵宽,少受拘束。有的人就会问了,什么是通韵?所谓通韵,指的是邻韵相通。

古风的通韵,可以细别为三种:

(一)偶然出韵;(二)主从通韵;(三)等立通韵。如果三个韵以上相通,即可以兼有两三种性质。

(一)偶然出韵——所谓偶然出韵,是全篇用某韵,只有一个韵脚是出韵的。这样,作者并非有意通韵,只因它既然是古风,不防偶然从权而已。

(二)主从通韵以甲韵为主,参杂着少数的乙韵的,可以称为主从通韵。普通是较宽的韵为主,较窄的韵为从。

(三)等立通韵——所谓等立通韵,并不一定是两韵的字数完全相等,只是说它们大致相等,宽韵的字往往比窄韵的字稍为多些。

唐诗的转韵,可大别为两种:第一种是随便换韵,像古诗一样;第二种是在换韵的距离上和韵脚的声调上都有讲究,这样,虽然为古风,其实已经是一种新的形式了,前者可称为仿古的古风,后者可称为新式的古风。
(四)仿古的古风和新式的古风之间没有截然的鸿沟。但是典型的新式古风须具有三个条件:(一)平仄多数入律;(二)四句一拘韵;(三)平仄韵递用。

有些古风虽然四句一换韵,却非平仄韵递用;另有些古风虽然平仄韵递用,却非四句一换韵。这些都是介乎仿古的古风和新式的古风之间的。

现在谈到新式的古风
两种办法:第一种是依照五古的声律,只在每句上面添加两个音,这样它的格调自古。李白和杜甫都喜欢这样做。第二种是依照律诗的格律。他们喜欢平仄入律,因为这样才近似律诗;他们喜欢四句一换韵,因为这样就等于把几首近体绝句集合为一首;他们喜欢平仄韵递用。因为这和句中的平仄相间是一贯的道理。仿古的七言诗应该是一韵到底的,因为汉魏六朝的古诗大多数是一韵到底的;新式的七古应该是转韵的,律诗不转韵,七古可藉转韵与律诗有分别,否则平仄既多入律,就和七律或七言排律相混了。

转韵的古风应该共用几个韵?这是没有一定的,齐梁以前的古诗往往只转一次韵,因为它们往往超过了四句才换韵;齐梁以后,因为喜欢四句一换韵,甚至两句一换韵,韵的数目就多了,最多的可达二三十个韵。

六月竹子

六月竹子 进士

  • 80

    主题

  • 2785

    帖子

  • 7351

    积分

2011-10-24 07:58:21

梦中雨细腻的赏析,对古风的深刻解读让读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对林儿老师的《游韶山》赏析别有一番见解。欣赏问好!

蓝色梦中雨

蓝色梦中雨 探花

  • 53

    主题

  • 3605

    帖子

  • 13746

    积分

2011-10-24 13:20:36

谢谢竹子热情洋溢的鼓励!精细周到的精彩雅评!遥祝快乐!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