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程
|
2011-11-21 20:50:55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9043 起笔不俗,只是收尾稍欠,有点拖了收尾,没有那种干脆的感觉!问好作者!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1:59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9042 很成熟的诗歌,诗人在遣词和炼句上皆达到上层水准,不过第一组的第二句,貌似是夜已谢幕吧!整组诗歌,最难能可贵的是映射现实,欣赏!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2:25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9023 给作者一些建议,往后如果是只有两个小节的诗歌,最好还是别标序号,不然就给诗歌下个小标题,这样或许给人的感觉会好点。一般标上序号的为5个小节,祝福!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2:47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3:11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3:33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8942 诗歌给人一种很温馨的触动,而这种节奏,可能源于生活!欣赏问好!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3:59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8908 同题诗能写出这般新意,实属难得,每个小组都有一些让人惊喜的构思和句子出现,十分欣赏!问好诗人!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4:15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4:35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8889
四组关于长城的诗句,读来感慨。开篇的【登上长城】我仿佛俯瀚到那种奇观,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感叹长城】,我们不得不随同作者一般发出感叹:长城啊长城,你炫耀着伟大,你昭示着防范,你孕育了不朽,你也饱含着凄苦,哀怨,于创造者,那是不朽的结晶;【赞美长城】我能想到这座城当之前起到的作用,确实,长城如中国人的气节般,傲然雄起;【评价长城】藉由诗人的一句:你依旧壮观,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4:56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8888 送人玫瑰有余香,做人做事细思量。此句煞是颇具分量。整组诗歌,更多的是源于对现实的思考。诗人总是立足于建功伟业的前头看待问题,立足于社会抒发的文字,读来有共鸣,问好!【编辑:轩程】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5:21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8883 整组诗歌,作为现代韵律诗歌来说,应该是足见功底的一组作品,无论在韵律还是内容上皆算是一组上了水准的佳作。第一部分,紧扣诗题展开,娓娓道来,那句“不能死,要活下去/要活下去,要活着,活着见到光!远离这永恒的黑暗”我想,这种源于心底的呐喊,不仅仅诗属于诗人的呼唤,更是一部分人或者一个群体的呼唤。那种不息的信念,足以支撑一切意志,让人折服。第二部分,是对眼泪的诠释,应该说,这种眼泪在很多时候具有表征意味,诗歌用一种对象的方式谈及眼泪,更多了几分客观性。第三部分更多源于第二部分的延伸,扩宽了诗面,情感一步步叠加,看到那种情绪的东西。第四部分,该是整组诗歌魂魄所在,很冷静,很真实的表达,皆溶于此。在这部分的内容,足以支撑起整组诗歌的骨架,有血有肉。让人赞叹!十分欣赏的一组大气诗歌。问好诗人。推荐阅读!【编辑:轩程】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5:37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8882 诗歌一如既往地大气,尽显诗人那种影射现实的用意。整组诗歌,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不难了其诗意,但作为系统诗歌,还望作者细究韵律。在遣词和炼句上稍加注意,提升灵动性,或许更好!问好!【编辑:轩程】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5:55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8881 整个冬天它不冷,诗人首先从外观整体给它描述了一番。接着是着重体现内心的一种东西,一种状态,一种情绪。诗歌里面的“不见那鹅毛白雪与寒冰/不见那凛冽北风与霜凝/却让这心思乱得如浮萍”有一种愁似千千结的意味,收尾的笔墨让人深刻——刺骨的霜冰让我心冷静把我凝结把我封冻把我埋入坟茔。问好作者,欣赏!【编辑:轩程】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6:14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8876 顺承诗人的思绪,从开篇的首句:当星星落去的时候/一切是那样的黑暗吗?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文字里探寻缘由。整组文字,不得不钦佩诗人的氛围布置,没有那种很激烈的氛围,就是一种平淡,似乎在理性的思维下你听诗人给你指引方向,你会被诗人那种冷静的思绪所感染。似乎可以看到很多表情,有黑暗,有恐惧,有那种源于内心深处的鼓励和呐喊。最后在问句中收尾:你能否知道,那是不是东方升起的云霞?很出色的一组诗歌,欣赏!问好诗人!【编辑:轩程】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6:37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6:55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7:14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7:31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7:47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d=article&c=showread&id=178741 浩浩荡荡的诗篇,读来备受诗歌里面的那种情怀所感染。四组诗歌,看出诗人独具匠心。很精心的布局编排,讲究对仗。韵律上把握较好,更适于传诵。开篇的一组,给人一种很开阔的视野,俨然看到一个九旬老人杨令翁的背景和事迹,包括其家人的概括,更难得是那种气节,让人折服。后面三组,皆用一样的表述手法,读来学习了新的一课。很不错的诗风。问好作者,欣赏!【编辑:轩程】
|
|
|
![]() 轩程
|
2011-11-21 20:58: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