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鸣】她们的旗——从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谈起
2011-12-10 17:47:40
她们的旗——从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谈起

我相信许多人初始在看到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片名时,肯定脑子里会直楞楞蹦出来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那心比天高命若黄莲的绝代佳人金陵十二钗来。而事实上,张导的十三钗跟曹雪芹的十三钗八杆子打不着关系,两间之间可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问题是,如果非要给两者扯上点儿关系,只能说张导很善于抄袭人家曹雪芹先生的创意——用名著中的十二大美人来捆绑到自己导演的电影作品中的十三大妓女身上——对,是妓女,只能说张导很聪明,他很善于就汤儿泡馍,能够四两拨千斤地把前人的东西作为招睐观众眼球的大招牌。
如果再进一步追本溯源,其实这部电影原本是根据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小说中,严歌苓选择了一个小角度反映那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她将13个妓女和一群女学生设置在一个教堂的死角里。在血流成河的环境下,她们之间应该牺牲谁,救谁?在教堂里面她们开始发生了争执,这是人性当中一些丑恶的东西。但是,当日本人在她们面前折磨死了国民党的战士们时,她们的人性在那一瞬间升华了。
《金陵十三钗》用精细的语言,为人们讲述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13名妓女及教会中中国伤兵和几名大家闺秀,如何应对眼前灾难的故事。小说不是正面写南京大屠杀的场景,但从侧面将日军凶暴残酷的本性刻画无遗,同时也表现了中国军人英勇的一面。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对“金陵十三钗”——也就是十三个妓女进行了生动地描写,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从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的蜕变。人性的升华,在面对灾难时往往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或许是特殊的环境与机遇使人们内心的某种真善美的因素得到萌芽。于是,人们在那种情况下,成就了自己人生的高度。
小说为什么叫《金陵十三钗》?严歌苓在小说中解释:“因为‘十三’是一个不祥的数字,这个数字预示着南京城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同时也预示着主人公所面临的巨大悲剧。”
自然而然地,看完了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后,笔者又突然想起了明末清初著名的“秦淮八艳”来。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明末在秦淮一带的八个名妓,又称“金陵八艳”。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荡。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而且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多才多艺,给风雨飘摇中的明末增添了最后的一丝亮彩。
秦淮八艳个个风骨清奇,虽处社会最低层,而且身处风流场中向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一个个在淑女名媛那儿可谓一个个声名相当狼藉。但她们的杰出之处在于,在国家危难之际,敢于奋起抗争,大义凛然,一个个皆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其气魄与胸襟已远远超过当时的达官贵人,其事例也一向被后人以诸多方式传扬着。在此限于篇幅,只谈谈其中一个代表人物柳如是其人其事。当明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阻挡住了。后来钱便选择了投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1664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柳氏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
和金陵十三钗相比,柳如是为代表的“秦淮八艳”两个事件有很多相同之处,国家同是面临亡国命运,同是面对异族入侵,偌大山河沦落到最后,竟然只能被几个小女子苦苦坚守,然而她们力量微小,不足以支撑那么一座梁木四倾的大厦,异族的铁骑毫不留情地踩在这些柔弱女子的身上,大地为之发出惨烈的恸哭,山河为之发出哀切的悲泣。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此话诚然。
不止中国妓女在面临国家及同胞危难时挺身而出,便是外国名著中,类似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笔者最喜欢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作品,其名作《羊脂球》里的主人公羊脂球便是有和“金陵十三钗”们相同类似境遇。之所以为什么人女主人公起“羊脂球”这个名字,莫泊桑在原著中这样写到——“……女人呢,所谓尤物之一,她是以妙年发胖著名的,得了个和实际相符的诨名叫做羊脂球,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节小骨和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然而她始终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鲜润气色教人看了多么顺眼。她的脸蛋儿像一个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的芍药……”,羊脂球诚然是一个身分可鄙的妓女,可是作者善于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个人物便有了独树一帜的艺术效果。而这样的艺术形象因了莫泊桑的妙笔生花,就像鲁迅先生笔下著名的“豆腐西施”一样给人以极深的印象,足以值得一品再品。
《羊脂球》所描述的故事场景和金陵十三钗颇有类似之处——也或者是严歌苓受了莫泊桑的《羊脂球》的启发——文中的主人公羊脂球是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占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是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羊脂球的妥协与忍让换得的依旧是别人对她的不变的鄙视与白眼,人性的复杂与恶毒由此被莫泊桑揭露得一览无余。
作者独具匠心,在文中把她作为正面人物描写,并让她与一群以“正人君子”自命的上流社会资产阶级人物作对比,揭示了后者在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自私虚伪得连最基本的爱国情感都荡然无存的肮脏内心。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拥有高尚身份的人在利益前后那巨大的态度变化。当那些高贵的伯爵、富有的老板们需要羊脂球的帮助才能脱离德国军官的扣留时,他们和蔼可亲。心平气和地跟她讲道理,用感情打动她,非常殷勤地恭维她,讨她的喜欢。赞扬她的牺牲将帮了大家大忙,大家将对她有多么感激。而后,当羊脂球没有利用价值了,这些人不约而同地掉转头去,好像没看见她一样。高贵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对她避得远远的“老板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离她远远的,如同她的裙子里带着什么传染病似的。”简洁的语言,强烈的对比,把那些拥有高贵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虚伪做作刻画地如此精准而又深刻,把这些人雍容华贵外表遮盖下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来,令我们每个读者不禁对这些伪君子嗤之以鼻。
小说也好,电影也罢,我们相信,类似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在或远或近的将来或者历史之上必定还会有类似的场景一次次重演。然而这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们,身处在最卑贱的地位中却不改其志,被人诟病而坚守节操,为自己保留了最美的人性,她们个个举着一把大旗,猎猎于金戈铁马之中,张扬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她们的旗帜在某些时间某些地点,是足以值得世人景仰的——无论是于爱情也好,像杜十娘为爱破碎不惜投身清流的毅然决然;无论是于学生向那些无耻的“嫖客”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的也好,殷彩霞死了,她是一名老师。是当今中国当之无愧的老师。她用自己肮脏的身体,纯洁了孩子的心灵。她死了,所有的孩子哭着参加了她的追悼会,学校的国旗为她降了一半;无论是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的金陵十三钗和羊陵十三钗也好,她们为了同胞的利益而勇敢地面对摆在面前的厄运,踏出了艰难而勇敢的一步……她们的旗帜就是人性之美。
而这一杆被她们柔弱的肩膀扛起来的高高旗帜,无关地位名声,更无关史册典籍。她们人性中这一面面美好的旗帜,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已然达到了一个高度,让诸多须眉男儿自愧不如,足以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2011/12/10
|
|
|
2011-12-11 08:54:57
|
|
|
2011-12-11 17:48:20
1 楼 文友: 故事中人 2011-12-10 07:40:45
这是一篇精致的散文,从电影《金陵十三钗》说起,到秦淮八艳,再到羊脂球、甚至提及现代的许多女子……她们的命运紧紧与时代相连,成为一个时代的影子,也抒发着她们对命运的抗争和不屈,让人叹息。作者在这篇散文里,充分发挥出她的才能,跨时代、跨国界地将几个有着相似命运的女子联系起来,将其所在的历史时代深刻解剖,诠释出她们的人性之美,让人深深感动。推荐。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2 楼 文友: 故事中人 2011-12-10 07:41:40
问好鱼鱼~~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3 楼 文友: 想飞的凤凰 2011-12-10 08:40:54
鱼儿的散文,不仅知识仿佛,想象曼妙,更有一种深刻的哲思!鱼儿,问好,祝快乐!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4 楼 文友: 瑜儿 2011-12-10 10:27:06
卑微不在表面,女人的风骨与胆识,有时甚至男人不能及。小鱼的阅读,触及很广。赞!
人生何处不是家,处处无家处处家。
5 楼 文友: 胡萍萍 2011-12-11 12:50:42
”简洁的语言,强烈的对比,把那些拥有高贵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虚伪做作刻画地如此精准而又深刻,把这些人雍容华贵外表遮盖下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来,令我们每个读者不禁对这些伪君子嗤之以鼻
6 楼 文友: 小人鱼在天堂 2011-12-11 08:59:23
故事辛苦了,抱。:)
谢谢所有好友来访,时间关系,不一一回复了。问好。
在河之南有伊人,诗为肌肤歌为魂。
7 楼 文友: 晚枫 2011-12-11 04:01:48
赏读佳作,问候鱼儿。祝福!
诗歌就是对世界文化的眷恋。基于以上指认,让我们苦苦地坚持向世界赠送礼品!--曼德里施塔姆
|
|
|
2011-12-13 22:57:46
我还没看呢,可能对张艺谋没啥好感,嘿嘿……
|
|
|
2012-01-11 12:24:53
|
|
|
2012-01-16 18:07:49
很给力的文字!鱼,那个大片电影我可是看了。老谋子就是厉害,严歌苓也没得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