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飘然逸致

飘然逸致 白丁

  • 3

    主题

  • 9

    帖子

  • 2

    积分

瞎评《出人头地》:韩寒果真是泡泡吗?

2012-01-29 13:36:51

 


 

看了天涯:“向王朔看齐-----《出人头地》方唯一骂人摘录”的贴子被热炒,实在不能不说你们全是鬼扯蛋! 从九十年代至今,确实有一批模仿王朔,跟着他屁股后面跑的!像石晃、赵赵等人,但也多是拔了几根杂毛而已。而这次真正超越王朔的就是方向的《出人头地》,一本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小说,并且可以不断复读,回味无穷。 至于你们很多人还拿韩寒和安而宝与方向相提并论就更浅薄了!韩寒再加上郭文贼最多也就算是书商脏嘴里吐出的一串泡泡,一般流着大鼻涕、没吃过精饲料的小孩才会喜欢吹泡泡!我不会是正在和你说话吧?那就让我给你补补课!让你也提高点品位。 王朔的小说语言精彩,但过多的买弄又因缺少故事性,所以让人经常有太贫的感觉,读着读着就容易拖把。说白了就是话太多,事太少。另外情节的组织能力,通篇布局的水平有限,经常像泼出去的水,写到最后就花了,不知道北在何处! 王朔小说最致命的问题就是一味的怀旧,沉湎于过去而不能自拔,走进去,但没走出来。立意一下就下来了,最终成了困兽游动,自己在家打转转吧!一面“你别装,调侃伪崇高”的大旗抗了二十几年,也可谓功不可没;只不过没有接班人,这回可以偃旗息鼓了。 转身看看方向的《出人头地》,语言极度精练,情节层层递进,伏笔前后勾连环环紧扣,同样取材于真人真事,但戏剧性的设置颇为巧妙。把中国人人梦想的出人头地,最后写成了一部悲情的文化反思。人生感悟招招点穴,信手甩出一张牌就让你跟着喊:“大”。字里行间处处叛逆,用方向微博的话说“要想在中国出人头地,就先要掏脏,我们长大的过程就是吃脏的过程,如果还没掏脏,你就是愚昧。” 至于那几个泡泡我就赖的多说了,对于帮着吹泡的我说一句:你吹的越起劲,说明你的智商低;不服气,说明你的品位低;再不服气,只能说明你愚昧了!有时间看看叶京的《贻笑大方》里面就有很多流着大鼻涕的傻帽。中国从文革、到现在从来没缺过,只不过形式不同,本质一样,就是缺营养,拿脑子全当蛋白质了! 我也随手摘录了几段《出人头地》: 1、“我要听你们的,早成下岗工人了!出了家门,碰上的全是饿僧,别说粥了,连狗食都抢光了;回家就唱从头再来;做梦是迎风雨见彩虹;醒了以后,听你们踩估,一辈子听人教训。休想!”方唯一也爆发了。他感到不解恨,又饶上了一句:“特级教师,狗屁!你要身体没病,还不是到处教奥数、捞外块,蒙人家小孩钱去!” 2、“什么是苟活呀?”拉链仰起头问道。 “就是像狗一样,绝望而毫无生气,麻木而没有廉耻地活着。偶然间也会为不劳而获,占点小便宜心花怒放,还能没羞没臊地去总结人生得失。” 3、客户就像放在轮子上的小白鼠。轮子飞转,白鼠疯似地跑啊跑,随着行情‘哒哒哒’地变化,他们不停歇地交易,结果就两个:咔嚓!让轮子碾死,血肉模糊;唉呀!自残累死,血枯精竭。” 4、方唯一冷冷地说:“你们老师在放屁,你在替他散播臭气。仔细听着,我告诉你一些正确理念:风险越大,亏损越大;风险越低,收益越大;没有风险,就得到暴利。 5、“滔滔洪水从天而降时,诺亚谁也救不了,只能救赎自己。真理只在少数人手中,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因为人类是原罪和蒙昧的,人之初,性本善,是孔夫子臆想的错觉。否则,大家个个真知灼见,股市里人人发财,那不就成粥场了?” 6、“无知产生贪欲,贪欲滋生侥幸,让理智束之高阁。没人能听懂一个最简单的投资道理,我倒成了左突右冲的唐基歌德!做好事比做坏事难多了。张宏伟说我是背着十字架的婊子!” 7、方唯一若有所思地感叹道:“先天缺陷,后天又缺乏正确教化,就全成了现在这副嘴脸。 8、什么是人生境界,就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以为你是谁,你就是谁……” 9、“您是大名人,不认识我,我认识您!在电视里看过您讲股票,最近还见您讲黄金,我可喜欢听您说话了!您给我签个名,我是您粉丝啊!”老头说着,在身上乱摸起来。方唯一看在眼里,厌恶在心头,“扑”地一声,将嘴里嚼得稀烂的鸭舌吐在桌上。张宏伟在小烂本上签完字,异常和蔼地说:“老人家,给您拜个早年,祝您大吉大利!”。老头鸡哆米似地点头哈腰,张宏伟因为当众表演了一把平易近人,而越发的斗志昂扬,满面红光。 10、从贫穷到富有,没有品尝多少成功的喜悦,反倒不断体验着斤斤计较的怨恨。他感到心胸在渐渐闭合,只留下一道微弱的缝隙,快憋得他透不过气了。 11、确实有个大孙子,潜入我帐户,有两次我正要下单,这大孙子一登录,把我踢出来了!不过我已经把密码改了。唯一,我告诉你,做人要有廉耻。”“你有廉耻啊?掏出来让我看看!你再瞧瞧周围,哪个像有廉耻的,你给我指指。”方唯一装模作样地左顾右盼。 12、“我们文化传承里没有爱,我熟知的是借东风草船借箭、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以假乱真、借鸡下蛋、偷天换日、声东击西、丢驹保帅;还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有非我族类,其心必诛;还有好死不如癞活着;还有墙头草,两头倒;还有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还有什么来着?心底无私天地宽算吗?也算文化传承吧?多牛逼的话啊!可惜说这话的哥们后来失音了。”“还有好多更积极、更富于哲理和智慧的,你怎么不说啊?”“是吗?你知道呀!人民群众都知道吗?存在和记忆,就像笸箩和沙子,随着时间的晃动,不管好坏,留在笸箩里的才是大个的,筛出去的就是个零。人民群众不知道的,你偏说你知道,那叫臭显摆,那叫卖弄。” 13、“你怕记者背弃口头协议。”“你要不怕,为什么给我打电话?”“靠!不会吧?记者怎么也算文化人,红口白牙的承诺,就当放屁了?”张宏伟仍不甘心地说。“周瑜就是让文化人气死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操蛋,何况当下披着文化外衣的下流坯了。” “比你还下流?” “我靠,和他们比,我就是一节藕!” “那我呢?” “藕眼里的渍泥!” 14、“怎么说呢?从小我就渴望成为一个英雄,在哪都是最牛逼的,不可战胜的,我崇拜斗争。就像我们之间的较量、算计,是只为了钱吗?还不是想一争长短。快到不惑之年了,在这个英雄的迷局里,我感到累了,腻了,我想出局了。你丫一个人在这里转悠吧。” 15、方唯一知道倾刻之后,他将去拥抱美好自由的天空,而告别爱之恨之的大地。心中默唱着:安睡在这温暖的土地上,朝露夕阳花木自芬芳。再见,北京!

飘然逸致

飘然逸致 白丁

  • 3

    主题

  • 9

    帖子

  • 2

    积分

2012-01-30 15:12:51

孔庆东贬低的,就是我们坚持的!

 

近日,方向的长篇小说《出人头地》问世。在市场中快速发酵,受到众多读者的关注,从北京的都市报:法制晚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到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评论,网络上的越权转载更是汹涌无忌。天涯上也出现了多篇关于《出人头地》的热贴,其中《出人头地瞎评,你们全是鬼扯dan》更是以王朔为标杆,力挺方向,两军对垒,剑拔弩张。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在自己的博文中说《出人头地》写得不如王朔的小说。而君忆的“《出人头地》有玄机”、柯云路的“评《出人头地》成功的同时就是异化”纷纷对《出人头地》深度诠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你不是一个hun蛋,却在努力成为一个hun蛋!”这是电影《社交网络》中,对主人公FACEBOOK公司创始人最终的点题。短句如刀,发人深省。

 

又如柯云路评方向《出人头地》中所言:许多人都像本书主人公方唯一一样,历经坎坷,从卑微走向成功,而在成功时,又有成功者的人生悲剧。希望这样的故事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给读者更多的感悟。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多一点警醒,明白“出人头地”并非“唯一”的人生追求,甚至并不是一种理想化的生存状态。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很可能是人格的异化和友情与爱情的丧失。

 

君忆在《出人头地》有玄机中所述:作者用他自己的方式,剥开了一层气味辛辣的洋葱皮,为我们展示了隐藏在下面的qian规则。没有空谈的道理,也没有严谨的说教,更没有用多余的任何话语来渲染气氛,《出人头地》用一个真实而又现实的故事,让我们的心一次又一次地被刺痛,并因此而百感交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力作——但我要问:你究竟寻味到了什么呢?你能够在这部作品上面,剥开第二层洋葱皮吗?

 

层层剥皮,我看见了方向给出人头地的一个最终答案:什么是人生境界,就是你以为你是谁,你就是谁。你想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不是虚妄的狂言,而是展现抗争者的力量。今天的《出人头地》大概是方向对小说中这段话一个最有力的注解,也早就超越了王朔所调侃的“‘成功’:挣很多钱,让SB们全知道”。

 

但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是:我们为何会如此狂热的追求出人头地,从社会对学生择校、高考的关注度可见一斑。只因“非上即下,非优即差”。不能不说现实残酷,给大多数人留下的路已经太狭窄了!

 

方向是否超越王朔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他写的小说深刻影照现实,真实解析人性的善恶同体,将贪婪与嫉妒、占有与失去、英雄与懦弱的故事讲述得引人入胜。远远跨出了这个传统题材的狭隘,即农民变地主的大团圆结局。

 

   一万元开公司,当年收入几千万,开公司却从来没交过房租,这就是小说的主人公方唯一,听听他对情ren在说些什么:越来越感到精神的愿望和现实的努力在慢慢脱节,它们仿佛是驶向两个方向的列车,现实中的成功在精神里找不到立足之地,我不断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为了什么,到底值不值得?你知道那种被撕成碎片的感觉吗?撕得粉碎,抛向空中,难以复原
飘然逸致

飘然逸致 白丁

  • 3

    主题

  • 9

    帖子

  • 2

    积分

2012-01-31 16:54:29
 

 看“出人头地方向”新浪博客:韩寒中国文坛最大的骗局

刚看了《出人头地》作者方向的新浪微博,给大家转一条:“我刚将曹先生的《韩寒 中国文坛最大的骗局》放进自己的新浪博客(出人头地方向),真佩服曹先生花这么大的精力管这种“闲事”。相比之下,本人太自私了,就算韩寒造假也很正常,环顾东西南北,你帮我找点真的,就是有,也不招人待见。很多人长了耳鼻眼,生来就是为了被骗的。”

 博客原文节选(文章有点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出人头地方向”新浪博客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26efa901011y4g.html ):

 “最近这两年读到大约有七、八篇海外网站上转载的韩寒的杂文。那些文章不能说有什么深刻,行文也往往不够完整,层次也经常混乱,但他敢于嘲讽时弊,文字也时常有些幽默调侃,表达了中国百姓的怨气、不满,对激起民众的反抗情绪起到了一种独特的擦边球作用,尤其是他那么年轻,所以我是满欣赏他的。去年台湾那个妖婆陈文茜骂他,我还在台北《自由时报》写了篇专栏抨击陈文茜,也有意让更多的台湾读者了解韩寒。

     但看到他那三篇“论革命/民主/自由”的文章后,顿感其观点既错误又陈腐,所以写了篇文章批驳(“从梁启超到韩寒”)。在撰文时就有点纳闷,怎么韩寒的“新三篇”文字这么平庸,甚至“没一个干净利索的句子,更不见任何昔日的小幽默,连年轻人的清新都不见了。”只好自我猜测,“看来真是逻辑一胡涂,文字就浆糊了。”对韩寒从思维到行文的自我矛盾也没多想。

    

     最近读到麦田等人的质疑博文,指出韩寒的文章可能“有人代笔”,于是再回头看一遍韩寒那“新三篇”。可不是吗,这三篇从行文到思维/心态,也不像个喜笑怒骂,满不在乎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写的,反而像一个老成持重的、有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心有余悸的、精明圆滑的人写的东西。再顺着那些质疑文章,去搜了一下韩寒当年的获奖文章、他父亲韩仁均写的《儿子韩寒》、其他一些对韩寒的采访、报道,加上最近网上一些对韩寒文章的质疑等。读完之后,几乎无法不得出“少年写作天才韩寒”基本上是个骗局的结论。

    

     这个结论大致上是从这五个方面得出的:

    

     第一,从文本分析。使韩寒当年一举成名的获奖文章“杯中窥人”以及先前参加初赛的“书店”“求医”,还有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我只看到节选)等,无论从思想上,心理上和行文上,都明显不是出自一个不到17岁的少年之手。

    

     第二,韩寒、其父韩仁均,以及其他人关于韩寒的回忆文章等,显示太多矛盾、疑点、硬伤。这些佐证上述作品不是韩寒之作。

    

     第三,16岁语文很差的中学生写出20多万字长篇小说的不合理性。关于他“本人”写的小说,关于文学,韩寒在电视访谈中什么都谈不出,整个一个“一无所知”。

    

     第四,麦田的质疑引起的联想:这世界上还没听说一个可以拿到全国名次的运动员,同时能成为那个国家最有名、最有人气的作家。韩寒真的是体力、智力超人吗?

    

     第五,韩寒对麦田等人质疑的反应和回答近乎气急败坏。这不仅太不正常了,也和去年他面对陈文茜的贬损却表现得超斯文简直像两个人。而且那种连威胁带谩骂的激烈的反应,好像小偷被抓个正着。更重要的是,韩寒父子的回应(我认为基本上是韩父一个人写的),绝大部分非常笼统,没有任何说服力。导致我更相信自己和其他一些网友的质疑。”未完……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