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雨文萃
|
欣雨文萃8月份编者按选登2012-08-29 21:15:54
编者按集锦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一篇人物散文,记述了对一位尊者的印象。从中能看出作者对于先行者的敬重,也感到作者在短短的相处中,能很有眼力地“读”出黄主编的人品、学识,感受出黄主编对于人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写好人物散文是费工夫的,因为它介于、又融于散文、特写、传纪、速写等文学体裁之中。本文开头就用看到、感到的细节,用音容笑貌描写了人物。遗憾的后面例子就没有了,如“她是那样地充满了灵气”,如果有一番细节描写就更增加本文色彩了。【编辑:欣雨文萃】 《等待%奇迹》 首先应该说:作者是一位爱好文学、执着追求和善良的人,昨天晚上我给退稿后,作者接受了我的建议,到了今天早上七点多,就把文章改好发了回来。虽然还有些错别字和不合适的标点符号,但是,这种精神是应该肯定的;虽然文章还有些单薄,题目的含义在最后没有出现,我给加上了最后一段,作为一个悬念吧,善良的读者会和作者一起祈祷祝福主人公军和民的幸福永远的。想起我年轻时迈上文学殿堂,也是这个样子。那时,有人被退稿心伤了,落荒而走;有的人把退稿信认真读懂,锲而不舍,最后登上了文学殿堂。大家读一读这篇文章吧,我们应该为这位作者的精神叫好,同时祝作者下一篇、再下一篇……不断有新的成就!【编辑:欣雨文萃】 《领着小儿上学堂》 呵呵,读了这篇看起来轻松的送儿子第一次上学的心情、照顾、收拾、欣喜和苦味交加的父母心,好像人们都要经历这样的育儿过程。可是,从文章行行字字的空间里,我们却看到了这个现代社会在出发时埋藏着的震撼和无奈。短短数行字,看到父母的伟大,看到时代的进步,也看到父母的困惑,看到时会发展的节点上有点并不那么闪亮的东西。细读之中,人们都会融入其中去思考、去追求、去变革、去完善……愿我们的教育更加成熟,那时,我相信,作者会给我们带来更高的启示录。 《扫去心灵的尘土》 一个修行的故事,在大千世界,任何事也同理。没有智慧,修定是修不好的。搞不清楚那些是是正定,还是邪定?起心动念中也就不分是非,还是不清楚是邪念还是正念。对于要做的事情、事业,什么也不懂,不学习、不思考、不深究、不归纳,就好像只知道打坐打坐,清扫清扫,真是盲修瞎炼。觉悟都是从智慧来的,没有佛陀的智慧,哪来佛陀的觉悟?戒修还是没有丢掉一个“我”字。正是:终日为我我是谁?千言万语是非非。日暮茶淡客行远,无心无事是真味。又道是:身在红尘不染尘,了尽凡心已无心。夜凉空寂清梦远,一席禅坐月明中。难道在凡世间的一切不也是这个道理么? 《雨夜,谁来为我撑伞》 一篇发自内心深处的倾诉,真实地又细腻的述说。是的,人类社会就是在理解和不理解、相助和不相帮、靠近和疏远、爱惜和麻木之间运行着。这种情感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有着文化差异和社会家庭遗传所左右的原因,也有每一个个体和另一个个体之间磨合与共,排斥吸引的不同的因素所造成。人的品味、素质、教育、阅历的不同,使得分分合合;同样,人的善善恶恶、道德观念、处事原则、前景预期等等的不同,也就使得人与人之间或者合二为一,或者分道扬镳。作者的一番倾诉,不正是这种人类共有的现象的宣示么?祝愿作者终会有一位好友、密友或爱人为你撑起生命中幸福的伞。【编辑:欣雨文萃】 《等待》 等待,是一个时空的概念:多长?十年、百年、千年?哦,千年等一回,就很富有浪漫和哲理的味道。足不出户是一种闲逸的等待;安静地等待,含有一种深情;带有奢望的等待或者是卑微的等待,似乎是一种折磨。有哪些人和事需要或者值得等待?还是做一种无果的等待?其实,只要淡定,哪一种等待又不含有美呢?作者向我们阐述了一个古往今来的道理。一个不被人们重视的道理。是的,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是在等待。顺便说一句:这是我编辑文稿以来,没有改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的文稿,谢谢作者,也敬重作者。恐怕,作者写文章也是在等待的情愫中精心作文的。也是其他作者应该学习的。学习这种做什么事都那么深究、认真,那么,你等来的就是一篇精品。【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2824】 《憨山之罪》 一篇介绍高僧憨山的文章,给读者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也使得做人的道理如此让人增加更多的理解和疑惑。不是么,人类社会有很多使人不知所云、不得要领的事情。憨山十二岁祝发(古称削发为祝发)于金陵古长干寺,可谓是专心向佛的,于是也就做出了那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来。他先后在五台和东海牢山礼佛。为了躲避麻烦,他谢绝了神宗的召唤,远离朝廷到了曹溪,受到粤人的景仰。比如有一次朝廷遣使到粤采珠开矿,憨山对使者晓以利害,说明害民扰渔,劝回了使者,粤人大颂其德。本文所述,就是对于这样的正直、大善之人的颂扬,也告诉我们做善事要一辈子持之以恒的道理。当然,审时度势做好自己要做的事也是应该权衡方法,避害趋利,以达到目的。【编辑:欣雨文萃】 《笑掉大牙漫说》 一篇幽默、小中见大的杂文,给人不少启示。笑掉大牙,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却具有它可能的特殊性。说起来,牙都掉光了,满口假牙也算是一种病。得病,有得病的享受。不过富人得病和穷人得病享受是不一样的。也如同文章最后一段说的四“强”一样,权贵们和穷人们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当人,个中的享受就不会一样。作者用过去许多的政治词汇作比喻,现时的年轻人不一定懂了。不过,如果你没钱装上“种植牙”,只能装这种假牙,什么时候都得闭嘴,“只能老老实实,不能乱说乱动”这句过去的名言,你一定会体会到个中味道了。所以,生活中装上点假玩意不要紧,没钱植牙就常闭嘴。如果带上假面具去干那些“强”人所难的事,终究要被打的掉下真牙的。谢谢作者带来的风趣幽默的杂文。祝夏安。【编辑:欣雨文萃】 《金钱与书签》 是的,正如文章所说的,也正如主人公所提出来的那样,上学、高考、大学毕业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报恩母亲,使她过上好生活是一个选择,但是,让我们的大学生们如何对待这个人生最大、最庄严、最无奈、最令人深思的过程和归宿,不得不让文中的主人公深思。我相信,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会有这样的抱负,但是也大都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毕业,再能考进大学,也就是从五六岁的娃娃,到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从早到晚,背负着四五公斤的书包那个巨无霸,在昏黄的灯光底下攻读到深夜,考试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他们的“志”难道只有一个大学毕业挣钱吃饭么?猢狲爬竹竿,表面上前途无量,实际上一鞭子被打到底。奋斗的目标不是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是获得真正的性灵磨练,社会,包括大学教育让学生们只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挣钱高”。用一句时髦话: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过用在这里是很实在的。“到底我们的努力是为了什么?这个故事留下的问题只有我们自己去思考。”【编辑:欣雨文萃】 《秋来了》 一篇有如对秋的礼赞,也有如对秋的寄托。作者大约是工作在戈壁上,因而用他那如戈壁一样宽广心胸,诠释着秋的美好和希冀。仔细拜读就觉得有那种不着多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的写作境界。作者对于秋的思考和渲染,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如蝉,而含意未尽。无论中青年、老年读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享受。谢谢作者的文章。【编辑:欣雨文萃】 《话到舌边留半句》 作者听得老人的一席话,直到今天,无怨无悔。这就想到那些老人早年学习过的《增广贤文》之类的古训了。里面说的也是正反两方面的教诲,如:“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和“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等等,那是有前因后果的处理方式。但是,做一个正直的人,才是中华美德。古训更多的是教育人们“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于是就能“事过心清凉,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所以,老人的话是我们听到心里终生不悔的。正如古训、格言说的一样去实行,那么,社会风气一定好起来。谢谢作者,文章不长,意义深刻。【编辑:欣雨文萃】 《春风不度玉门关夜使夸大其词》 从重修地方志引出的一段思考,一段令人震惊的史实和对比,足以让人们对于幅员广大的祖国爱护倍加。作者通过地方志上的描述,通过观察和分析,告诉我们多为后世和后人做好事做善事的必要。是的,一段玉门关内外地理环境的描述,真的让人们震惊。自汉代以降,西部地理环境变化是很大的。当然,上升到地球造山造陆运动,地面上升,从大海中上升,形成了遍地是大大小小鹅卵石和沙碛的戈壁瀚海,但是,从汉代地图上还是能看到从西域直到张掖有一条连贯的河流,串起了像珍珠一样的千百个湖泊,后来这些都逐渐消失了,战争、人类生存、大量砍伐树木……等等因素造成了现状。敦煌在五十年代的月牙泉是一个和满月差不多的胖月牙,现在却变成了瘦月牙,而且瘦得可怜。正如文章所说的:“我们曾经拥有一个怎样的过去,又是怎样走过来的一目了然。过去怎么做的现在应该怎么去做,通过历史的对比,我们也应该知道现在我们应该干什么不要去做什么……”作为曾经在这片戈壁生活了三十几个年头的编者,读了这篇文章更有深刻的体会。【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82602】 《行摄在古镇》 跟着作者向一条条小巷穿进皤滩古镇,倒觉得走进了乡土气息浓烈的影视剧里。慢慢往里走,在早霞天光或夕阳余晖的映衬下,古镇渐渐温软了起来。皤滩就是这么个地方。时光在一点一点的雕刻下多出了千百条痕迹。但是百年、千年过去,还是仿佛什么都没有变。花没黄,唯有人老了。豆腐香,工艺没有变。据古籍记载皤滩古镇“在浙江仙居县西南四十五里,县境为永安溪流域。县治居东北下流。水路四达,商务特盛。”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但是,时光流逝,这个用鹅卵石铺地的繁华集市,如今只留下鹅卵石般耐磨的遗迹。所有的辉煌都已过去,远去的繁华终已落幕。那么,就跟着作者的邀请去一趟吧。【编辑:欣雨文萃】 《人性的蜕变》 文章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人性,是个复杂的生活过程和意识过程。我们必须信仰某些事物。但是,假如我们没有就此信仰去付诸行动,那么,一切终将无用。只有信心而没有行动,只有认识而没有行动,是无济于事的。人不是因为没有信仰而跌倒,而是因为不能把信仰化为行动,并且不顾一切的坚持到底。文中提及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和道理,人们大都懂得,关键就是良心哪里去了?【编辑:欣雨文萃】 《书》 读书自有乐趣,读多了,自然有很多体会和收获。一辈子不爱读书的人,自然会少了许多见识和知识,但是读多了不消化、不会举一反三、不会从书中的字缝里读出新意,也不算读懂了书。窃以为,只读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能成为作家的寥寥可数。成为一个作家除了读书、博览群书、读懂书之外,还需要丰富的履历、经历、阅历和胆识、见识、知识。文中介绍了许多好书和那些藏书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上等的小说题材,这其实也是一种经历。欣赏作者对书的爱护和眷恋,遥祝成为好的作家、有作为和成功作品的作家。【编辑:欣雨文萃】 《怜子如何不丈夫》 作者从观察一对父子亲情,联系到《射雕》中的完颜洪烈和包惜弱,从而抛开了其他书评,专对这爱情始终做了一番评论。记得原书如此写到:“那人睁开眼来,蓦见面前一张芙蓉秀脸,双颊晕红,星眼如波,眼光中又是怜惜,又是羞涩。当前光景,宛在梦中,不禁看得呆了。”就这样完颜洪烈一见钟情,终身爱恋。在妻妾成群的完颜洪烈周围,没有任何女性能动摇这份爱情,也不因包惜弱的冷漠而移情别恋。这就是作父亲、丈夫的骨气。愿人生都能找到这样的爱人和这样的感情。谢谢赐稿。【编辑:欣雨文萃】 《两张贷款单》 多好的一对姐妹,多好的子女啊,多好的母亲!这就是中国家庭的现状和遗风。忽然想到影视剧里那些家庭天天打打闹闹争争吵吵,不知道这些编导们犯了什么病?像文章中这样和睦、亲情的家庭,是中国的大多数。文章虽短,但是,却是一部影视剧的题材——说说底层的百姓吧,如作者。【编辑:欣雨文萃】 《苹果树》一颗平常的果树,在高原西藏就有了不同的历史。女兵们大概只有这种果子树打牙祭了,艰苦的高原军旅生活,能有这样的乐观和趣味,是军队里那种“祖传”的风貌,这就是我们的军队,我们那支保卫着边疆的军队,我们军队在军中的姐妹。对于军队生活的感触,是一辈子忘不了的。 《明白的梦》 很有点味道的梦里诗歌作成的文章!我看到这首诗的“原型”,很有一番无奈:出家人怎么了?远离尘世也还逃不过杀戮?这个世界真奇妙!这个世界很残酷。给人出路吧,让罪恶和不公远遁。何时能念句阿弥陀佛?或者不再看到这种事而念上百次阿弥陀佛?【编辑:欣雨文萃】 《生命的痕迹》 读读吧,一位身残志不残的自画像!日记这个东西,本来是很不错的,如果能一直记下去,年年、月月、日日,偶一翻看,就能在不同时候读出不同的味道来。当然,现在是自由多了,如果在那个大革命的时代,或许给自己带来许多烦恼或许灾难。此话不提了。而日记这个东西,确实对生活的延续和进取——对一位意志坚定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生活纪念、人生记忆和写作的素材。祝好。【编辑:欣雨文萃】 《荒唐的一百分》 一段让现在的青年们看作笑话的事情,可是在当时却是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这样处理这篇作文,是福?是祸?要是在当时,我这个过来人也不敢说,还好,还好。那个时代话不离最高指示,看问题不离阶级斗争,是民族的祸端。现在,这种形而上学的东西还在风行,君不见,新闻、讲话,句句不离的那三段话么?文章有很深刻的意义,读者自清吧。【编辑:欣雨文萃】 《2012年6 月9日》 得过病做过手术的人,没上过手术台的人,都会有的一种思索、思考、思绪、思念。这里展现得深且细。翠黛终衰,失颜易老,但是作者的文章却给我们一个超乎辩证法的结论:百年若个长春!对于病魔,来了,怎么办,这是很好的诠释。经过了脑电波蠕动的低潮,走进了应该出现的理念,这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的,相当一部分人是不能正确对待病魔的。因此,动过手术和没上过手术台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营养,营养你的机体和你的风度容颜。 作者提到了病榻前的知己关怀(我姑且派他做知己,不知妥否)。不是么:怅今宵,能否见君。如瑟琴钟鼓,相说疾云。且步相随,榻前陪,痛苦前,语也真。可贵的知己如斯足以。知己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和一大快事,就是因为不同于酒肉朋友,不同于肤浅俗不可耐的低能儿。所以我也极为欣赏“‘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 ”祝梅暗香早日恢复到从前,早日复原美丽卓约。【编辑:欣雨文萃】 《依依聚散梦》 山野侧耳,花草入定。倾听一个新奇的故事,感受一位残疾人的重新站起来的梦想。大约,身体正常的人是没有这样感觉和理想的。是的,残疾人的第一个理想一定是远离残疾!多么美丽、温馨的山上生日聚会啊,美好的将来一定会实现。祝作者生活快乐,有更多的文章带给我们。【编辑:欣雨文萃】 |
|
|
![]() 赵兴华
|
2012-09-03 00:58:43
如果编辑们都能这样认真地、负责任地写编者按,江山甚幸,江山的作者甚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