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涛
|
白话文,文字表达与日常语言的统一的利与弊2012-11-10 02:43:59
由于看到一张来自互联网的图片,上面显示“吊丝”这个词已经跃然于人民日报(其真实性我未考证)。于是我最近就琢磨着一个问题,白话文改革是否真的利大于弊呢?要知道白话文运用之前,我们的语言书面运用规则不同步于日常表达方式的,也就是说,不见得会说话的就会做文章。看起来好像要多掌握形式性的、甚至于局限性的模式,很麻烦。但是一般俗语、流行语很难入正式的书籍,后人考证借鉴起来也相对精确。现在有些情形是否令人担忧?再者,对于继承传统文化是否有一定的阻碍?毕竟现在真的掌握文言阅读的青年人越来越少。假如每个年代的文章都加以类似“神马都是浮云”的流行语,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后人该如何审视今日的文化?后人又有后人的流行语,千百年后全是天书,而且还丧失了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作注的文献要再注再注,最终失去全意。国外语言是文字表达和日常语言运用相同步的,例如英语。但是,几百年前的英语恐怕也只有少数专家能读懂了吧?四大古文明,只有东方的依旧能读,除了文字本身的象形,可能跟严格的书写形式有关。希望我是杞人忧天。如今,虽然白话文写作已成熟,但是还是再运用严谨的同时,不要忘记学习一些传统文字排列的规律和形式。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
|
|
![]() 桐疏枝寒
|
2012-11-10 10:54:35
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评论,愿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规范自己的用词造句。欢迎朋友来江山文学评论做客。
|
|
|
![]() 琳璃
|
2012-12-02 20:00:51
楼主说的话,淋漓虽然不是很明白,不过大体意思还是懂得的了。首先表明,淋漓完全赞同楼主的评议!就是说,我们的文章里,口水话,不能过多吗?哈哈哈 书面语言和口语的有定的距离,是这样吗?白话文——就是自言自语口头话,是吗? 那淋漓能请教老师们一个简单问题吗?2012年5月出版的,高晓松的——如丧一书里的太多的那些淋漓看见会自然的皱眉头的字语,那属于白话文,还是书面文体啊?感觉就是粗俗的口语啊……哈哈哈虔诚的淋漓求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