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纷飞的雪
|
2013-01-27 23:17:16
739、『流年*第二影子』再见,可可西里(小说)/兰州第二影子 从来都没有像此刻,读一篇小说读到心痛心碎,明明知道,这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但还是无法抵挡这种席卷而来的铺天盖地的忧伤。可可西里,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的少女,然,这个看似美丽的名字背后却总是潜伏着不可预知的悲凄和不幸。可可西里,是天堂,更是地狱;再见,可可西里,仿若是从遥远的空旷的天际传来的一声呼喊,再见,再也不见,那些嵌满疼痛的日子终究会渐渐地消逝,随之取代的是一次新生,从肉体到灵魂,在走向光明的路途上脱胎换骨。 这篇小说以清丽凄婉的笔触,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可怕的梦开始的,烈烈的火焰,燃烧的琉璃,一个被噩梦缠绕的夜晚。“璃”是女孩的名字,她的父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徒,欠下赌资之后无力偿还而残忍地对待妻女,他是一个狠毒的丈夫,用烟头烫妻子的胸脯;他是一个狠心的父亲,不顾女儿的苦苦哀求;他更是一个失败的男人,被一个叫做“炸弹”的赌友和他的两个手下“柏言”和“左北”打断了腿骨。炸弹强暴了“璃”的母亲,最后,绝望中的母亲用一根火柴结束了自己和丈夫的生命,“璃”被炸弹带走,在黯淡的时光里渐渐长大。 十四年的生命里,她的身边始终有柏言的陪伴呵护,小时候,她在柏言的怀抱中睡觉,喝着柏言亲手调制的糖水……长大一些之后,柏言接送她上学放学,陪她做功课,给她所有可以给到的宠爱,忍受着所有她的无理取闹。十四岁那年,在盛开着蝴蝶兰的美丽花海中,她成了他生命里的女人,同样也爱着“璃”的男子“左北”无法忍受他们的缠绵,便将一个天大的秘密说给了“璃”听。在接下去的日子里,人生中的那些不幸就像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纷涌而出,炸弹死了,左北死了,在她准备原谅柏言时,柏言服下了一颗鹤顶红,绝尘而去。在那么多的死亡如丝线缠绕在一起时,“璃”选择忘却并放下之前的种种恩怨,她决定与过去告别,并带着明媚的微笑奔跑在火车轨道上…… 影子笔下的小说总是那样的摄人心魂,不凡的运笔,将一个悲伤的故事用独特的手法讲述,十分欣赏这篇小说的风格与创作手法,唯美而凄丽,朦胧而深远,拜读之,欣赏之,倾情推荐给江山众文友阅读。【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02 23:38:52
741、『流年征文』慢(散文外一篇)/李娟 在这个静沉的午后,阅读作者笔下的这组散文作品,心境清宁。“慢”和“素”都是我喜欢的字眼。阅读这样的文字,曼妙的感觉无法言说,只想随着作者的文字,去开启那一段娴静素雅的慢时光。 第一篇散文主题是【慢】: 1.雪白的茉莉花,串着茉莉花的满头银发、面容慈爱的老婆婆,袅袅的清芬,闻不尽的暗香在空气中弥散,原来,时光可以这般静好…… 2.读木心的诗,去想念那些年代里缓慢的爱情。那时的爱情,如一朵美丽的花瓣落在信笺上,落下花痕。字里的倾诉总是很美,在缓慢的时光里如细水般长流。那时的爱情,又如一坛陈年的美酒,醇香,经得起回味。 3.在苏州留园里听评弹,那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吧,柔软的吴语,抑扬顿挫,轻清柔缓,配以弦琶琮铮,十分悦耳。饮一壶香茗,品几块松软可口的糕点,光阴也变得缓慢起来。 4.读王世襄先生的《京华忆往》,看着他用将一支神笔将万物生灵写进文字里,坐在悠闲的时光里慢品他的文章,感受那种恬静的美好,感受那种人生细小的喜悦的乐趣。所谓慢工出细活,好文字自然是急不得的。 5.在采莲的季节,去江南小城看望弘一大师,翻阅大师和学生共同创作的《护生画集》,感受那种不老的师生情意以及幽幽的禅意。世间一切的优雅和情趣都从“慢”中得来,好的人,好的书,好的情感,都需要放慢脚步和心态去等待。这篇散文让我们懂得,慢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在缓慢的时光里才能听到灵魂深处的韵律。 第二篇散文主题是【素】:轻轻念起这个词,一时间唇齿生香。在作者的文字里,镜头无限拉长,仿若置身于凤凰古城那家店名为“素”的银饰店里。素颜如雪,素心如玉,素雅的时光里看着栀子花在庭院里盛开,读一阕古人的诗词,赏一幅古人的书画,读一篇大师的妙文,又抑或与二三友人围炉煮雪品茗,共度一段惬意的时光……原来,时光可以如此素雅,在如今喧闹浮躁的尘世间,素在作者的眼中是一阕宋词,素在作者心中彰显着生命的大美和庄严,更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作者的散文很美,美在空灵澄澈的笔触,美在清新娟丽的语言,美在自然飘逸的气质…… 在这篇行云流水般的文章里,作者将心中对生活的体悟娓娓道来,那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令文本处处显示着一种轻怀流转、清丽隽永的美感。语言更如月光下潺潺的流水拨动着读者的心田,作者笔随心转,诗意泼墨,为读者呈现着一种现代快节奏之下难能可贵的慢生活。美文,倾慕至极,欣赏至极!【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02 23:39:17
742、『流年征文』不老的亲情(小说)/红袖留香 小说一开始便笼罩在一片刺眼的白色中,白色的医院,白色的被子,白色的纱布,还有那一股子令人窒息的说不出来的沉重。医院长长的走道上,被护士推进重症监护室的是被疾病折磨得面无血色,瘦骨嶙峋的陈酩,他刚刚经历一次大手术,紧跟在他的身后是一位步履颤巍的老太太。陈酩进了监护室后,老太太走进了另一间病房,那里住着两位和陈酩一起经历了生死搏斗的女子。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小说的开头部分,在作者精心的设计下,留下了悬念,也留给读者无数的猜测——另一间病房里的两个女子和陈酩、和这位叫做“李文秀”的老太太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里又会上演怎样曲折离奇的一幕? 故事追溯到1983年,李文秀与陈永和成婚之后怀孕了,经检查文秀肚子里的是双生子。这一喜讯,乐坏了文秀和永和的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文秀顺利地产下了一对龙凤胎,却不料,就在她眼睁睁地盼着自己的丈夫来看自己时,她的婆婆却带来了噩耗——文秀的丈夫和母亲双双在一场车祸中遇难。因肇事司机逃逸且无目击证人,文秀只能含泪埋葬了两个至亲的家人。生活在瞬间变了模样,丈夫死了,母亲没了,婆婆病了,两个孩子嗷嗷待哺,自己却因悲伤和劳累没了奶水。文秀心如死灰,日子陷入了绝境,无计可施之下,文秀只能听取了婆婆的建议,将刚出生不久的女儿送给一户姓“李”的人家抚养,一个月之后,李家人带着孩子搬了家,再无踪迹。日子一天天地过着,在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的驱使下,文秀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以及心理身体的双重煎熬,辛苦地活着,苦苦地坚持着。等到儿子陈酩十二岁时,婆婆也离开了她,老人临死前,将当年收养孙女小凤的那户李家人的讯息一五一十地做了交代。 时光易逝,一晃又是十多年。文秀老了,儿子陈酩大学毕业后先立业后成家,与美丽善良的姑娘“楚梅”喜结连理。三年后,楚梅产下一子,全家人搬进了宽敞的大房子里,生活也变得幸福安逸起来。然,这样的安稳日子没过多久,儿子陈酩被查出患上了肝癌。文秀的幸福再次被抢夺,她不得不再一次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文秀和儿媳楚梅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为陈酩换肝,楚梅因与陈酩血型相同决定为丈夫捐肝却因肺部感染而被排除。在绝望之中,文秀想起了三十年前送走的亲生女儿小凤。 三十年光阴流转,三十年人事沧桑,文秀不知道,当岁月的年轮碾过了三十年后,她该怎样去面对被自己亲手送走的女儿?女儿会认她这个狠心的娘吗?当女儿得知自己的真正来意之后会不会严词拒绝?当文秀带着婆婆临死前留下的地址,带着满腹的不安,用颤抖的双手敲开了女儿家的房门时,终于与分别了三十年的女儿相见了。她老眼含泪,跟女儿絮叨着那一段悲伤的往事,一边乞求女儿的原谅,一边说明来意请求女儿去挽救儿子的生命,却意外换来了女儿的谅解和应允。善良的小凤如一轮明媚的暖阳,带着她的善良、宽仁和温度,融化了积压在文秀心头的冰霜。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小凤和楚梅一起为陈酩捐献了自己的肝,将陈酩从死神的手里夺了回来。一个多月后,三个人伤口愈合,即将离开医院回到温暖的家…… 感谢老天不再忍心让文秀这个可怜的女人再一次品尝失去至亲的痛苦,感谢我们善良的作者在这篇小说的结尾,为读者营造了一幕温馨的场景,儿子,女儿,儿媳与文秀紧紧依偎在一起,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一次换肝,让他们更加亲密,那种人间的亲情,战胜了凶残的病魔,抵挡了人世间所有的凄风苦雨…… 十分感动本文的作者,为我们叙述了一个关于“不老”的故事,这篇小说有着很多亮点,小说布局完整,脉络清晰,叙述流畅,在作者的掌控下,人物丰满而高大,情节跌宕起伏,紧紧地揪住了读者的心,故事发展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小说中那命运多桀的“李文秀”、勇敢善良的儿媳“楚梅”,在小说后半部分才美丽登场的女儿“李凤”更是这篇小说中真善美的天使,在李凤这个人物的刻画上,无疑是成功的,是李凤,让这个始终贯穿着“不老”主题的小说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诠释——不老的亲情,无法割舍的血缘至亲,使得这篇小说在一种和美的氛围中拉上大幕!一篇好看的足以打动人心,赚足编者眼泪的小说,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02 23:39:43
743、『流年』教母七喜(小说)/陈力娇 在这个阳光静沉的冬日午后,打开这篇文,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读完这篇小说,不知不觉中,眼眶变得潮湿,视线越来越模糊,直到看不清屏前的字。然,在我的心中,豆腐妈妈“七喜”的样子却越来越清晰了,她推着装满着豆腐的板车,从未知的远方走进了我的心里…… 一、她并不美丽,她并不富裕,她只是一个从黄土高原上走来的靠拾荒过活的傻不拉唧的女人,脸蛋黑黑的,样子土土的,穿着灰不溜秋的褂子,身上最显眼的地方便是那一根绑在头上的红绳子了。二年前,她被“我”的父亲带回了家,父亲要了她的身子,却没有给她真正的爱情,而她却把母爱给了“我”,温暖了“我”的人生。 二、她并不是“我”的生母,她充其量只是父亲带回来照顾“我”生活起居的保姆,但她真的就是那一位唤醒了“我”沉寂的心灵,牵引着“我”的双手走向新生的教母。在父亲离家的日子里,她用心照顾着“我”的生活,把一个整天沉浸在网吧,与各种游戏为伴的十八岁的男生拉回了正道。她为“我”修补被“我”故意剪破的牛仔裤,她会因“我”一句无意中的“妈呀”兴奋得不知所措,她会为了“我”将来有钱娶上媳妇起早贪黑做豆腐,她会为了让“我”告别游戏掏出赚来的辛苦钱让“我”去打台球,她会为了给“我”找女朋友而去揭汽车店宣传板上的美女画且与人争吵……她,一个与“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傻女人,她为了“我”做了许多母亲该做的事,她在赐予“我”母爱的同时,还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不再沉迷于网络,让“我”感到自己不能再荒废宝贵的时光。 三、她并不是父亲心里爱着的那个女人,她只是父亲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或许,对于父亲来说,她连个过客都不是,许是对于父亲来说,七喜更像是一件穿旧了便可以丢在一边的衣服。而七喜却不同,自从父亲在那个夜晚要了她的身子,她就把自己当成了父亲的女人,她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把那个冰冷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她用卑微却坚实的爱,在低低的尘埃里惯着一生都在漂泊的父亲,在无名无分的日子里,尽着一个妻子和母亲的义务;在有名无分的日子里,她依然不改初衷。 四、她并不是个幸福的女人,许是在她的世界中,幸福的含义便是有一个知冷知暖的男人,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一个可以让她栖身的小家。好在她有“我”,“我”的知恩图报多多少少给了她心灵的安慰,在“我”的努力下,七喜终于和父亲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这一纸大红的证书,对她来说是那么的珍贵,有了这张婚书,七喜变成了父亲名义上的妻子了。“我”为七喜,调换了父亲给别的女人买的羊绒衫,在父亲坐上远去的火车离开家后,心心念念地要把这件象征这希望的衣服套在七喜身上,想象着她开心微笑的样子。“我”要让她知道,“我”对她的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丰富而持久…… 五、七喜,只是一个女人的名字。所谓教母,指的是名义上的母亲。教母七喜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的善良朴实,在她的身上,人性的本真美和大爱的光芒熠熠闪烁。七喜,就像一朵盛开在乡间田埂上的野菊花,清芬四溢。 作为在江山文学网站内第一个阅读到这篇小说的编者和读者,我更愿意将此文当成一桩真人真事来品读。在赞叹作者笔力的同时,我更欣赏小说中的这位善良的女人以及称她为“教母”的十八岁的少年。少年的心,是一处没有边际的草原,只要有阳光的抚照,只要有雨水的滋润,就可以让原本荒芜的草原长出青青的绿草,而在我的眼里,七喜便是那阳光、那雨水。小说十分感人,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情节的铺陈和发展,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熨贴。加上温润又不乏俏皮的语言,让人在流下感动的泪水时,嘴角还会时不时地上扬,我想,这便是具有大家风范的文学作品吧! 小说的内涵丰富,首尾遥相呼应,情感如清泉潺潺,人物的刻画以及细腻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最出彩的地方。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淡”,淡到心平气和,淡到气度从容,然而,这种“淡”却处处折射出一种世间的真情和大爱。一直以为,在文学创作中最珍贵的一点便是情感的质量,而这种质量,无需通篇的呼号去体现,就像这篇小说,只需细细描,淡淡地叙述,便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在此,将此篇小说推荐给江山众文友阅读,同时,感谢作者将此文赐予流年,顺祝安好。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02 23:40:07
744、『流年』且吟春踪(散文)/芦汀宿雁 《且吟春踪》是一首无比空灵的古筝曲,曲调优柔恬美澄净,如溪水入心,潺潺不息。打开这篇同题散文,读完,仿若置身于一处明媚的春光中,湖边、坡上、林间、枝头……清风如诗、花蕊初绽、耳边琴音柔曼,眼前春深似海。春,从来便是人们心中一份最真实的期盼,寻觅春的行踪,便是寻觅生的希望。阅读此文,恍若是在春光中行走,处处可见春的踪迹。喜欢极了作者笔下的这篇散文,宛若这首古筝曲,有着一股子泠然出尘的幽韵。 这篇散文共有四个小节组成,节节说尽春滋味。从“早春心曲”、“惊春”、“水是眼波横”到最后一节的“且吟春踪”,作者用清丽柔美的文字,描摹着别样的春光,把各种物象、场景糅合在一起,然后梳理成一篇格调温婉的散文作品。 阅读此文,感觉作者仿若是在描述着一个尘外的清梦,散文极富韵律感,节奏时而欢快,时而低沉,读着这样的散文,禁不住会要感慨,人生能有多少的春光会以一种轻盈的姿态落在我们的眼中?红尘中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又有谁,能放慢前行的脚步,将那一缕春踪收拢在眼底,珍存在心底呢?此刻,虽是身在寒冬,却可以在作者的文字里看到一抹春景以及一个明若泉水的尘世。 记得,泰戈尔曾在他的诗歌中这样吟诵:在你的欢乐里,愿我感到一个春晨吟唱的欢乐,把它快乐的声音,传过一百年时间。作者笔下的这篇《且吟春踪》,在我读来,也是可以将她寻觅到的春踪、将一份快乐、一份恬静的美好用文字的方式传递到读者的心间。如诗如画的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02 23:40:33
745、『流年』暮帆银汉落星雨(雅品)/比烟花更绚烂 这篇文章的题目别具诗意,作者评述郭有生的诗文集《六盘星雨》,笔触悠长,入情入理。“星空星雨落千粒,一笔一画诉真情。”这便是对郭有生诗意人生最妥帖的描摹吧。人生如诗,诗如人生,诗,对于郭有生来说,仿若也成了人生的一种信仰。诗,在世俗之中,又不是世俗的东西;诗,在灵魂之中,语言之外,读着作者倾心写就的这篇析文,便对诗人和他笔下的诗有了更多的了解:郭有生的这一册诗文集,函括了他人生几十载光阴里写下的文字,他的诗,在作者看来,通俗中见真谛,平淡里显深沉,内容包括人生足迹、时代赞歌、生活浪花和世象写真等方面。诗中更有对人生有不同凡响的见解,对生命朴实真诚的感叹,在诗中,郭老师抒发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故土山水的依恋、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时代忠实的记载。郭有生在作者的眼中是一个用心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时代感强烈的人,更是一个善于扑捉细节的、感性和理性同在的人。作者在解读这本诗文集的同时,还在文章的尾部描画了一幅诗意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内心对亦师亦友的诗人最诚挚的祝福,这也是这篇赏析之作打动人的地方!佳作,推荐赏阅!【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02 23:40:53
746、『流年征文』那一份怀念,依旧温暖如春(散文)凌薇子 凌薇子的这一篇散文是一首至真至情的歌,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深沉的歌。她用真情作为这首歌的主旋律,轻轻吟唱出了对奶奶、对外婆深深的爱和思念。文字隽美简洁却意蕴深刻,诉说了一位风华绝代的奶奶的一生、细数与慈祥的外婆一起有过的温馨时光。生命血脉的传承、时间亲情的传递,在薇子的笔下喷涌而出,感动的同时,也勾起了我们对亲人那一份绵长的思念。如今,奶奶、外婆已驾鹤西去,若是在天堂的两位读到这篇文字,又将有怎样的欣慰呢?感谢薇子的真情文字,将流年社团此次征文“不老”的意蕴做了深度的诠释。是的,那一份怀念,依旧温暖如春,天堂人间,虽是无法跨越的距离,却无法阻止我们的思念。让我们一起为远在天堂的亲人们祈祷,愿她们在天堂过得快乐!让我们的敬意和祝福,化成一束永不凋零的杜鹃花,轻轻地摆放在老人的坟前,远寄我们的哀思。真情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02 23:41:13
747、『流年』路很远,你却很近(散文)/秋叶日记 趁着夜空的明月还不曾隐去,趁着耳边的琴音还在回旋,趁着文字的温度尚在,读这篇文,一字不落,不愿意放过一个标点。“路很远,你却很近”——念着这样的句子,心有着隐隐的痛,只为这份相似的情愫。是谁说,远方,总有一个值得牵念的人在等着我们去兑现多年前的那个约定?是谁说,远方不远,爱从遥远的地方开始,到遥远的地方结束,在遥远的途中轻轻叙述?在这个春天来临之前的冬天,让我们一起静静地等待,温柔地坚持。读一篇《路很远,你却很近》,把所有悲喜凝固在文字里,把所有情思倾注在文字里……喜欢这篇散文的格调,即便是忧伤,也是那样的诗意和唯美。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14:54
748、『流年征文』 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散文)/在水一方 一曲“夕阳红”深情的旋律始终萦绕在文中,一个关于“不老”的亲情故事温润了这个寒冷的冬天。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文章从一首歌咏老人晚景生活的老歌引申全文,描写了父亲母亲一起走过了人生五十年路程之后,母亲细心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母亲为父亲端茶送药、洗澡擦身、洗衣洗裤、涂抹褥疮,并为父亲找来中医名师,为父亲诊治。母亲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感染着“我们”,母亲将平时积累的护理经验教给了“我们”,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细心照顾着病中的父亲。世界很美,亲情不老,在这个一切以物质当前的社会,在作者笔下呈现的这一幕生活场景已然不为多见,感谢作者用充满深情的文字创作了这篇散文,文章紧扣流年社团《不老》主题征文,文中更是处处彰显着浓浓的爱,不老的情……佳作,推荐赏阅!【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15:17
749、『流年征文』旧事:梅子(散文)/嘎玛丹增 一场旧事虽已过去了经年,但在作者的笔下依然鲜活,那场旧事中的女子叫做“梅子”。梅子,不是花,不是果,而是一个质朴清秀的山妹子。梅子,在那个年代里,就像那苍茫山野里的一抹纯白;梅子,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站立在山头的清瘦的身影,是一声声空灵悠远的呼喊。知青时代,是生命历程中无法抹去的一个印记,梅子,用她那热情纯真的微笑温暖了作者清苦孤寂的知青生活。在这篇文中,作者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写了那一场旧事,关于苦涩的相遇,关于无奈的离别,那个叫做“梅子”的女子,关于路口送别的种种,关于那段无法忘却的记忆,关于那些简单的快乐,关于那些无法留下的情、无法久远的爱…… 这篇散文,文风极富质感且静沉,文字无形中有着一种穿透人心的魔力,以至于读到最后,仿若一定要长叹一声,才能缓释心中的那份沉郁。作者笔下的文字一直是能抵达读者内心的,他将往事翻阅,将那萦绕在记忆深处的往事用这种平和的方式加以叙述,在波澜不惊中深藏着无限的张力,他的目光是温情的,语言是温润的,却能给人以强烈的共鸣。青山不老,心不老,关于“梅子”的种种无疑成了作者心中最圣洁的珍存。一如作者在文末所写的那样:梅子,我已经把你珍藏,在我心最好的地方…… 美文,语言纯熟,意蕴厚重,欣赏至极,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16:20
750、『流年』目逝(散文)/格子依 一篇一千二百多字的散文,以“目逝”为题,用哀伤的笔调,为读者描述了奶奶生命的最后一刻以及与挚爱的奶奶最后惜别的场景。文章以“肆虐的风声”、“破碎的落叶”、“阴霾的天空”等灰色的物象加以渲染,把涌动着的悲伤情绪倾注在文字间。目视着逝去的情,逝去的爱,目视着躺在灵柩车里的奶奶,看着她的一生就这样落幕,生命里曾经有过的华丽和冷寂,幸福与苦痛都将在那一刻沉落。看着关于生死离别的一幕,听着响彻在四周那凄切的哭声,从此与奶奶天上人间,阴阳两隔……说一句,奶奶,一路走好;说一句,奶奶,不要怕,人间有情,天堂有爱,你在“我”的心头,永远不会离开…… 这篇散文,文题深含意蕴,语言质朴简洁,读后令人动容。祝福作者,一起怀念远去的亲人……感人之作,推荐赏阅!【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17:07
751、『流年*分开修行』春天里的两个时间片段(散文)(散文)/嘎玛丹增 读完这篇散文,闭上眼,便可想象那透明纯净的天空,泛着无限绿意的茶园,安静古幽的小镇,闲适淳朴的乡亲,阳光下满满的幸福生活。两个春天的时间片段,让人可以如此近距离地徜徉在文字里,嗅着那幸福的味道,用灵魂去触摸着那遥远的小镇。春天里的两个时间片段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春天里两幅温馨宁和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茶农辛勤劳作的赞叹和对古镇未来的担忧。 【劳动,总是忙碌的】中描绘了一幅茶山的碧色画卷以及茶农采摘茶叶的忙碌与快乐。每年的清明节后,茶山上,处处可见青青的茶叶和茶农们忙碌的身影。选在这个季节,走进红星茶园,看望亲友,购买茶叶,在春天的柔风暖阳下,开始一段闲适惬意的慢时光。 【西来古镇的幸福生活】同样的静好,在那个属于作者的春天里,最简单的快乐莫过于坐在西来古镇的榕树下喝茶,用来打发那个春天剩余的时光。行走在古镇,所见的是镇口的文峰塔,还有那木结构的瓦房老街、那临溪河畔的露天茶座、令西来古镇引以为傲的十四棵大榕树以及路两边的各式商铺,看到几条土狗在街上走来走去,看到围坐在一起打牌的年轻人、闲聊的姑娘和坐在街檐下做着针线活的老妈妈……所想所忧的是在旅游发展或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西来原本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性,会被这些空洞的符号逐渐抹去,最终完全丧失历史和时间的记忆。这篇散文,文风质朴,内涵丰富,笔法娴熟,十分欣赏,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17:39
752、『流年*清水洗尘』我读丹青(外一篇)(散文)/李娟 作者笔下的《我读丹青》,读的是丰子恺和吴冠中两位大师的画作。第一篇解读了丰子恺的几幅画,如梅花图,如《冬日同乐》、《花生米不满足》等,在作者的眼中,丰子恺先生的画里有诗情,画里有爱意,画里有悲悯,画里更有说不尽的禅意。世间万物皆可入画,画里有花草、鱼虫、蚂蚁、孩子、月光、清风,处处以小见大,读之余味悠长。丰先生的画风恬淡美好,酣然淳朴,一派天趣。画里有无尽的暖意,以及对万物的爱和悲悯。第二篇《不负丹青》里,作者解读了吴冠中先生的画作,那幅《春如线》神韵不凡,令人赞叹不绝;另一幅《冰雪残荷》,轻盈明丽,手法清丽。吴先生的画作以江南水乡居多,画中有粉墙、黛瓦、垂杨、小巷、流水、花草,画中还有孤舟以及婀娜的女子。吴冠中先生一生恬淡,与山光水色、俊林秀木为伴,和鸟语花香、笔墨丹青为友。作者笔下的这篇散文,文风清丽秀美,承接转合着作者的思想和心境,仿若串串晶莹剔透的珠贝洒落于字里行间,清婉雅致,文中匍匐着一份真实的唯美,那是一种卷舒自如的静谧之美,确实令人心动,读后回味悠长。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18:03
753、『流年*清水洗尘』米勒:决不忽视春天(散文)(散文)/李娟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外面的世界冷雨霏霏,有幸与这篇文字相遇,有幸在文字中获得力量和暖意。一直相信,尘世间会有一种温暖的亮色,用来抚照生命中的那些悲苦。这篇散文,解读的是以描绘农村主题见长,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的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米勒。米勒的一生穷困潦倒、失意落魄,尽管生活中布满苦难,但他依然不改对艺术的痴迷,对土地的热爱。“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决不忽视春天。”是他心灵激昂的宣言,是他灵魂强劲的呐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令世人膜拜。这篇散文有着纯净天然且唯美的意境,作者用一颗灵慧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美和捕捉美的眼睛来解读米勒的三幅作品《晚钟》、《拾穗》、《喂食》,诠释米勒画作的内涵:土地、爱以及坚守,同时展现了米勒那颗圣洁的心,他对艺术坚持的追求,展现了他“决不辜负春天”的坚定信念。文中处处见妙句,譬如:“宁静和悲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些画,不在笔尖,不在画布上,在他的心里。”譬如:“原来,世间一派安宁祥和,岁月静好,都在母亲的一粥一饭里,都在米勒的画里。”、“画家远去了,而画还在。可是,欣赏画的眼和心还在吗?”再譬如写在文章结尾处的那一段:如今的我,何尝不是一个拾穗人?生活给予我的都是金黄的麦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欢颜,悲伤,爱都是沉甸甸的麦穗。我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因为,我决不忽视春天,也决不辜负春天。”可谓意蕴深含,回味悠长,拜读作者的美文,欣赏那种细腻沉稳,宁静透彻,品味她的那一句“把文字养在心里”,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感动和享受。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18:22
754、『流年*分开修行』在眼底看雪(散文)/嘎玛丹增 在眼底看雪,原以为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读完才知,作者叙述的是少年时一段懵懂的情感和青涩的岁月。在眼底看雪,意蕴深绵,雪是纯白的,素而暖,落在心上,无声胜有声。许是那段梦一般迷幻的岁月也是这般吧。少年纯净的心房,住进了一位妙曼的少女,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这一眼,令他怦然心动;这一眼,她变成了心中无法抹去的身影……在那些老去的时光里,那个少女,有着如山涧溪流般清澈的眸子,有着乌丝般光亮的长发,有着丰盈迷人的身姿,她的眼,收纳着少年时光所有的空幻和遐想;她的长发,飘拂过那段简单枯燥的岁月;她的身姿,摇摇晃晃地走进了少年空旷的心田…… 他守候在她的必经的那座山坡里守候,只为多看她一眼;他为了她,和最要好的同伴打架;他和她一起坐在开满花朵和草木的四合院里将彼此植入深深的眼底;他和她曾经有过最纯粹的眼神的碰撞和手脚的相握……时隔多年,岁月苍老了容颜,却依然无法把心中最初的悸动褪去,她是他人生旅程中一份最纯粹最单纯的美丽,他和她的眼睛里,留下的只有花开的美丽,如雪般纯净的时光,少年心里对那个眼神的眷恋,必然而美好的结局在了混沌的年少时光里。读作者笔下的散文,感觉真实生动和美好,纯熟的语言将一个少年在青春时光里对异性的朦胧感知描绘得真切细腻,在作者的这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仿若是那个年少时的自己,这样的散文足以唤起我们沉睡的记忆,那些记忆中的往事是柔软的盛放,是如玉般无暇的回味。感谢作者将此文赐予流年,美文,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18:40
755、『流年』放纵的感情伤了谁(小说)/红袖留香 这篇小说紧扣主题,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描写了一个叫做“安琦”的男子在无法在妻子身上得到满足时,与一位年方二十的青春少女“楚翘”发生了性关系,极尽云雨之欢之后,最后造成女孩孕后流产及终身不孕,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创伤。人性的放纵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造成的后果常常不可估量。虽然在一时得到了满足,但放纵的结果是令灵魂空虚,使得一生都将生活在愧疚中。小说中的“安琦”是那种贪婪的男人,一方面想在家里拥有娴淑貌美的妻子,一方面又想在外面拥有能够点燃自己情欲的火辣情人。然,自古万事无两全,最终,他只能品尝着自己亲手种下的恶果,在一日日良心的煎熬中度过余生。这是一篇有着一定社会警示效果的小说。文题《放纵的情感伤害了谁》将一个血淋淋的问号留给广大读者。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人,切不可过于放纵,欲望是魔鬼,一旦与它痴缠,便会带着你从天堂跌落地狱!小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揭示了人性中的种种陋习,将“安琦”的贪欲,将“楚翘”那如“飞蛾扑火”般的爱刻画得极为细腻。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18:59
756、『流年*凤鸣梁溪』云鬓花颜金步摇(散文)/江凤鸣 “云鬓花颜金步摇”原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描写杨贵妃从华清池出浴时,云鬓插上金步摇,轻移莲步时的万千风情。作者笔下的这篇散文,文意深远,内涵丰富,文本所包含的容量令人叹服。本文的作者凤鸣见闻识广,博古通今,其笔下散文极富质感,即便是信手拈来,也见情见性,思绪奔放,细细读来,别有一番神韵。这篇散文,是他一时兴起的产物,描写了他在江南的一家博物馆里的所见所思,在那幽深的古物世界里,去寻觅一种叫做“步摇”的头饰。寻觅步摇,是因为记忆中曾有步摇的影子,在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曾见过太外婆发间的步摇;在年少的记忆中,曾目睹外婆的发鬓间那摇摇欲坠的步摇……步摇发出的清脆的声响,叮叮当当一直从明清响彻至今,旧时光的幻影中是金陵女子的袅娜身姿。寻觅步摇,是深信在这家博物馆里可以欣赏到比外婆鬓间更为光彩美艳的步摇,那些步摇,摇摇晃晃出的是更多美丽的故事。这篇散文,作者从近及远,又由远及近,为读者讲述着步摇的前生今世,从西汉的美人“卫子夫”云髻上的金凤步摇、东汉明帝“马皇后”所戴的金枝、神兽步摇到西晋女子发上的朱红色金雀步摇、江南六朝女子的珠花步摇,还有那盛唐“杨贵妃”所戴的金步摇、两宋、明清时代女子发鬓间的步摇……可谓光彩夺目,精巧华丽。一支支步摇,在一个个女子随意挽起的乌黑云鬓间光华流转,香艳至极。然,这种香艳里,闻不到那奢靡的气息,看不到那忸怩作态,只有那一种骨子里的繁华和高贵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步摇,插在女子高高挽起的云鬓间,演绎着一个个古代女子的气韵和风采。这些美人的故事,在一步一摇间,摇出了长眠千年的美丽,摇出了无限流转的清韵。如今,步摇和佩戴步摇的女子已在消失在历史的光影中,就连那曾经婷婷于金陵雨巷中女子,也已走过了一个世纪,叹如今,繁华的街道,满眼尽是时尚女,依然流动的光影中,再也寻觅不到那戴着金步摇的温婉女子了……以而这些,都在这篇文中有了极其深远的诠释。这篇散文,作用诗意抒情的笔法,来诠释步摇的美丽,来展示作品的神韵内涵。四千余字的散文,清新隽永,灵动曼妙,作者用手中的一支笔,用如海水般倾泻而出的情思,用他独有的语言,为我们营造出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那里面还携裹着无限的温馨,读后,真是余味悠长!美文,欣赏极了,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19:39
757、『流年征文』不老的情怀(散文)(散文)/风逝 在心里默念这五个字“不老的情怀”,在耳边听那“不老”的旋律正轻轻流淌,掀开文字的幕帘,我看到一位老人从远处走来。“妈妈……”是我们对这位老人的称呼,即便是隔着山与水的距离,也可以看到老人慈爱的模样,也可以在这篇文章里感受那份温润的情怀。母亲与父亲共同度过了将近五十年的岁月,与父亲一起承受着生活的磨难,抚育儿女长大。母亲对父亲的爱,是一条永不干涸的长河,即便是父亲早已去了天国,母亲仍要在家里陪伴着,母亲仍要拖着自己瘦弱的身体,往返于山间,去完成为仙逝的长辈们树碑的巨大工程,代替去世的丈夫担当起子孙应尽的义务。在母亲的心里,儿女永远是不变的牵挂,母亲对儿女的爱,儿女对母亲的孝顺是一种不老的情怀,绵延在渐渐老去的岁月里。本文的作者,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叙述了她在母亲身上所感受到的那份不老的情怀,文字看上去平平实实,像是在絮叨着一幕幕最简单不过的生活场景。视线每过一处,看不到华丽、抽象、空灵、雕琢,看不到大悲大喜,一切只是淡淡的,淡淡地铺陈,铺陈出的那份不老情怀,无不渗透着岁月的历练,对生命的参悟,对真善美的向往与剖析。爱的季节,能让思绪插上翅膀飞上蓝天,能让灵感的小树苗在阳光雨露的抚照和滋润下长成大树,在爱的季节,怀揣着一份不老的情怀,用爱的画笔描摹出一幅幅生活的画卷,用来软化生命里的那些坚硬。感动于本文的作者,用真情书写了这篇散文,她就是那么一位心里永远有爱有情的女子,一个善于捡拾平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动,一个常将感恩两个字放在心底的女子,这样才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字来。此篇散文文风朴实,作者情感的表达舒缓有致,作者把对母爱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倾注于文字里,感人至深。这样的散文,轻而易举便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文本处处呈现着人间的挚爱亲情。真情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20:01
758、『流年*清水洗尘』张爱玲的窗外(散文)/李娟 坐上地铁二号线,在“静安寺”站下车,流连在独具气质的老洋房和时尚前卫的商铺之间。一时间,仿佛穿梭在时光的长廊,恍惚中,依稀可见老上海的绰约风姿。因着张爱玲,常德路一带便是上海最具文化特色的张爱玲地标了。张爱玲与胡兰成那纷纷扬扬的爱情,曾在这里上演…… 张爱玲曾住常德公寓7楼60室,在这里,她创作了《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等名作。也是在这里,胡兰成曾前来轻叩她家的门扉;在这里,她认识了胡兰成,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场爱恋,也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张爱玲,是一位奇女子,以她出奇的才华、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生活独有的诠释,把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万千风貌诉诸于文字,留给后人品味和咀嚼。从她文字的奇异色彩、故事的悲切哀婉、叙事态度的漠然冷淡中,读出了她本人的傲然、深刻、苍凉,也读出了乱世故事中蕴涵的特有的人生哲学。只是轻描淡写,便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这就是张爱玲,1943年在上海文坛横空出世的天才,也仅有她才能造势出如此空前绝后的文萃精华。本文的作者在这篇文中提到的书吧,其前身是一家咖啡馆,在属于老上海的旧时光里,着一身雅致旗袍的张爱玲常常坐在那里看书写作。如今,这里变成一间咖啡书吧,但依然是旧时的摆设,深暗色调的家具,书架上摆放着精美的图书,里间的吧台煮着香浓的咖啡。吧台上的那台“留声机”幽幽唱着,令时光流转,在这样的雅致与清幽中,适合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翻阅张爱玲的书籍,怀念那年的她。《张爱玲的窗外》是一篇极具质感的散文作品,文字如涓涓溪水流进读者的心田。和作者一同样喜爱张爱玲,喜爱她文字精致里的迷惘……十分欣赏作者笔下的这篇散文,目光所及之处,是温暖的,华丽的还有浅浅的伤感。在文中,我读到了一些和我的内心相同的东西。张爱玲笔下的那一种无与伦比的的苍凉,那些华丽和绝美,精致里的迷惘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远离,张爱玲留给后人太多的品味和咀嚼,属于她的傲然、深刻、苍凉,呵成一片让你难以抗拒的魅惑,触摸到生命的律动……这些,可以在这篇散文中感受到……十分欣赏,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
![]() 纷飞的雪
|
2013-02-17 20:20:23
759、『流年征文』最后一封情书(小说)/红袖留香 阅读这篇小说时,回旋在耳边的是陈楚生的低吟浅唱:这是一座不属于谁的城市,每天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繁华背后太多人已经迷失……我们在乎什么,我们忘了什么,许多年后岁月抹去记忆中的样子,孤独时候被思念困在某一刻静止,默默坚守不需承诺的方式,爱情是否依然是最初美好的样子…… 爱情是否依然是最初美好的样子……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在这篇小说里找到确切的答案。这篇小说以“最后一封情书”为题,用忧伤且温润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最后一封情书,其实就是一则讣告,他用这种方式,让她知道,他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天堂,静静地等待与她重聚的一天。这是他们之间的一个约定,这是他写给她的最后一封情书。小说的基调是忧伤的,小说开篇对环境的描写清冷且凄绝,寒秋、枯叶、冷雨、墓地、葬礼……浓郁的悲伤气息令人几近窒息。在这种情境中,小说的人物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为父亲举办葬礼的“我”:泪如雨下,悲伤难抑。突然出现在葬礼上的陌生妇人:看上去七十多岁,模样端庄,着黑色毛衣,别白色小花,悲痛欲绝,用深情的花语向“我”的父亲做最后的告别。小说写得非常出色,架构精巧,独具匠心。十分喜欢小说第一部分中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在这一部分,作者设下了几处伏笔,故事在“我”与“陌生妇人”的对话中开始,吸引着读者一路往下读,在妇人的叙述中将一段沉香的往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精彩的小说往往具有这样的魔力,令读者无法克制内心的那份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从而在后面的文字里去追本溯源。读完这篇小说,艳羡人物之间这份情感,他与她,在年轻的时候,那样真诚地爱和被爱过,他为了去成全她的那份幸福,为了让她的人生少去漫无止境的等待,他甘愿娶了一位自己不爱的姑娘,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只为进城之后的她能早日拥有安定的生活。她对他的心可比日月,可见苍天,虽然不能与他成为夫妻,但这份情不减分毫,在时报上看到他登载的“最后一封情书”,在他的葬礼上与他深情告别…… 读完这篇小说,我在想,尘世中真的会有这样的情感吗?红尘之中,多少情感经不起等待,多少爱经不起时间的磨砺,当岁月苍老了容颜,记忆中他的样子是否还能清晰地记起;当时光飞逝了数十年,那些思念是否可以化作漫天落花飘在彼此的心海,那曾经拥有过的爱情是否依然是最初美好的样子……在这一刻,我愿意相信,茫茫尘寰中,能被一个人深深地爱过一次,在分开的时候将彼此深深地珍存,那么,此生便无缺憾…… 这是一篇布局精妙却不失温情的小说,作者用倒叙的方式把一个动人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将那份铭心刻骨的忧伤渲染得淋漓尽致!小说构架完整,人物塑造传神而立体。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