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文学论坛 回复本帖
唯我一然

唯我一然 童生

  • 18

    主题

  • 254

    帖子

  • 581

    积分

【雅韵文学】夏季微凉

2013-08-05 16:36:17

热,闷热,潮热,燥热……

热得人懒散,热得人没了食欲。

键盘,敲不出半个字,满腹的心事都在胸膛里荡漾着,荡漾着……说不出为什么懒散,说不出为什么压抑。随手一本书瘫在床头,翻开的页码迟缓地变换……

心事,什么心事?自己都说不清。

心绪的烦乱持续得太久……

暑假前忙于中考,不能常去所在的文学社品文、编文,心里总显得惭愧;身心疲惫渴望得到休整,渴望安静睡上几天,不被打扰。终于假期来临了,结果却诸多杂事,环境的改变,疲惫的身心未得到片刻宁静和歇息,以至于心浮气躁,夏季炎热加剧了情绪的恶变,以至于想写点啥都拿不动笔,敲不响键盘,以至于懒散到自己都不喜欢自己。

烦躁了就整理书籍,这是我久已养成的习惯,总得找点事做罢。偶然翻开一角碎纸,些许感动,眼角会潮,大概是夏天雨季?!说明我还会感动,还没成为行尸走肉。

一本新书《人生若只如初见》躺在那里很久了。如初见又如何?带着无由的疑问终于静下来,读了几页书,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安如意深夜点起一支烟,对月凝神,遥想着纳兰容若是如何将汉唐两绝代佳人班婕妤和杨玉环的命运连缀在一首《木兰花词·拟古决绝词》里,解读着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深蕴……读了几页,烦躁的心境终于换了内容,换做了遐想……

收拾好心情,做早就应该做的事情。

打开电脑,走进文学社,开始读文友空间美文、文社的精彩佳作,烦躁的心也终于静下来。

终于还是被文字感动!

静心来到江山、雅韵文学社,读着各位文友款款的文字,感动着作者的感动,体会着作者的心境,游走于作者的行迹间,心掀起层层涟漪,思维回到正常。这里的气氛,犹如一缕微凉的清风,驱走盛夏的严酷,送来阵阵凉爽。

文章,一篇篇美文犹如夏季里的冰块,捧在手里,含在嘴里,贴在胸前,入眼入心,那份清爽惬意无法言喻。

离不开文社,离不开文字。没有文化气息的生活叫人难耐,精神的桎梏会叫人窒息。似乎能解读自己空虚的原因了。我算不上文人,却是个忠实的爱好者。

蓦然想起小时候读书的经历。那时没有什么书可读,幼小时因父亲在,常买回小人书。父亲走了,把这点优遇也带走了。后来学费都交不起,本子都用的是父亲去世时大家送来的冥纸——草黄色的包装纸裁剪成三十二开装订而成;橡皮从来都是那种很硬、越擦越黑的两分钱的橡皮……更别说买书!简直是奢侈!犹如今天工薪阶层的我想要一幢豪华别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来的读物就成了糊墙的报纸,还有父亲在世时保存的什么著作之类,小时的我对这还不起兴趣。

报纸却是我的最直接、最实惠、最容易得到的读物了。只要是能读到字,就激动不已,就兴奋至极。过年糊墙时我可有了比吃年夜饭还激动的事,那就是大量的报纸供我读。所以我就会一饱眼福,极大地满足精神需求。

过年后一段时间里我会集中精力读完那些我第一喜欢的题目,之后渐次读完可读的,再之后就是重读。等我读完后就向哥哥弟弟们炫耀。每每阅读后的喜悦,就像冬天早晨母亲端到炕上的火盆,驱散了冬的寒冷,焐暖了冰凉的棉袄棉裤,更暖了我如痴的心。

岁月在交叠中,我的阅读也在继续。

二哥的教材是我第一重量级读物,文科书读完读理科的。大哥借来的小说我都是偷偷地读。那些时候难得有本小说,却还常常冒着“黄色”的危险,搞地下活动。最危险的就是被母亲看到,怕我影响帮她做家务,哄弟弟,打猪食菜。

我读书不是看热闹,小时候的 我会因为主人公的命运而哭泣,快乐,揪心,幸福;我会因为不识字将一本字典翻到纸张发软,翻到纸页糟烂。我比同龄人多识了很多字,也比他们多愁善感了。再大些便开始感慨自己的命运了。

记得我读过一本因书破烂而不知名的残缺不全的书,至今都觉得遗憾。书中写了一家人的悲苦遭遇,模糊记得其中一个“薛”姓,因不识字查得的,所以至今还记得。那时幼小年纪就想,这本书会不会叫“我的一家”呢?这一家人的遭遇可以写出来,那我长大了是不是也可以把我家的人也写到书里呢?然后就是偷偷脸红,至今没敢和谁说过,怕人“笑掉大牙”,此刻想起来都窃笑。

上中学时读书的艰难难到各种习题集都是二哥提供的草纸,或者小时候用过的草黄色包装纸,既便宜又实惠,就是钢笔一上去就会阴湿一大片,而且小草沫沫在纸里也会因钢笔尖碰到而刮开小口子,把本子刮坏,所以只能买圆珠笔了。但是题的质量却未因此而降低。就因此,我直到今天看到谁随意撕扯掉一张白白的纸,不派上用场就浪费掉了而生气。但是求知的渴望得到满足时的快慰,永远存于心。那时候甚至走路都是挺胸昂首的,不是傲慢,是从心底洋溢着一股十足的劲儿。

再大些,能得到一些书读了,真正体会了如饥似渴的真意。

读书不仅是一种快乐,更会给人增添智慧,提高修养。书中的某个字、某句话都会成为我成长的力量。

成长中很多时候遇到难事,没人可以化解——生性活泼的我因为父亲去世时被同学嘲笑后,变得孤独安静,心事常常闷在心里不外露。大人眼里的我格外懂事,岂不知我付出的是性格的代价——更多时候以沉默应对一切。烦恼袭来时我会默默独处,随手拿起一本书来随意的看着,我发现每次都是读着读着就忘记烦恼,或许书中某句话触动我某根神经,心,豁然开朗,我便欣然。心里快乐了我就满足了,无需分享,无需求告,默默地独处,默默地享受来自心底的安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此治学之言,我默默体会着,就顺着这“书山”、“学海”一路走来,走过了艰难的求学生涯,走向了三尺讲坛,工作后不甘心平庸的我,一边工作,一边家庭、孩子的挑灯夜读,函授学习,深造,走向更深一层,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量。

读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此言是我的精神支柱,因着此言我孜孜不倦,弥补着智慧的不足。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不是天生的,后天的环境影响很重要;一个人的修养也不但是家庭影响,后天的书香墨染、熏陶也很重要;一个人人生观的形成,亦不是骨子里固有的,社会因素外,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影响亦不乏其功。读书能养人气质,读书能傲人风骨,读书能涵养品格,读书能增添智慧,读书能树立大志,读书能使人达观。读书之益尽在读书人心中。

炎炎夏日,回忆读书细碎,缕缕袭来一阵阵微凉,叫我的心也沉静,因为与文字为伴,有书香浸心。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