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文学论坛 回复本帖
山中树

山中树 秀才

  • 292

    主题

  • 325

    帖子

  • 2366

    积分

【雅韵文学】童年的月亮

2013-09-21 09:24:12

 

“月光光,水汪汪,照亮姐姐洗衣裳,洗得白,晒又黄……”这口口相传的故乡童谣在信息时代消散,留下的记忆碎片只能还原歌中人们对月亮的情思寄托。如今的人们对月亮的情怀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淡薄,甚至很难有机会去想起它,只有中秋节除了传承节日的元素外,还传承了人们对月亮的感情寄托。

小时候,桂花飘香的夜晚仰望月亮,盼望月亮一天天由缺变圆,然后便可以享用垂涎已久的中秋月饼,这是我对月亮最深刻的记忆。当然,对月亮的记忆不仅于此,孩童时候的我们并没有多少可以娱乐的活动,月朗的夜晚,邀一些小朋友,在乡村的旷野追逐嬉闹便是快乐的游戏,夜在清脆的笑声中渐深,小伙伴各自把月亮带到自己屋顶后安然香睡。那个时候对月亮的认识不过是时间的标记、童年的伙伴和照亮漫长夜晚的工具。

后来,开始接触到一些地理自然知识和文学,原来这里的月亮远比小时候认识的要人性和丰富得多,从诗经中《月出》见证美丽的爱情,到唐诗——“对影成三人”的寂寥,从宋词里“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的离愁,到“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还有《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等大量关于月亮的传世音乐作品都描写了人们对月亮的遐思和憧憬。这些都是古人浪漫的视野,月亮分享世间的男女相爱,见证生离死别,分担喜怒哀乐,月亮被赋予了灵性,如一位不老的长者俯视人世,传递着芸芸众生的情感。

现如今,月亮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是因为霓虹灯的闪耀吗?是因为音乐会所的喧嚣,还是网络信息的缭乱?城市不夜了,不要月亮的光芒;孩童了有电视和玩具,不要月亮做伴;匆忙的人们在追逐,没心境享受月亮带来的畅想,任月亮孤寂地千年不变的阴晴圆缺。如果可能,走出房间,哪怕是从窗台探出头来,静静地望望那冰清玉洁的月亮和银色的月光,心情平静了许多呢?想这月亮曾照过你儿童时候欢快的戏耍,现在依然还照着你曾经居住的村庄,是否散去了浮躁的心情呢?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生活方式如何改变,我们内心应保留一方纯净,平淡对待生活中的波澜,如那一轮明月,无论经历什么,最终还是周而复始,无论一时的富贵和贫贱,最终都是月亮见证过的过客。读春花秋月,览悲欢离合,“一蓑烟雨任平生”。

 

香山红叶红

香山红叶红 秀才

  • 69

    主题

  • 265

    帖子

  • 2022

    积分

2013-09-21 09:36:21

拜赏老师精彩的文字!重温童年温馨快乐的中秋!谢谢老师对雅韵的支持与厚爱!遥祝写作快乐!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