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无痕
|
想念西安2013-09-23 20:16:07
想念西安
【一】
说实话,很少有哪个城市能让我如此的怀想和留恋,除了西安。 总觉得人的忘不掉,不仅仅是因为有记忆,也更是因为有情感。 虽然在西安的那些日子已然如流水匆匆远逝,成为了我手里握不住的沙,挽不住的水,但那份记忆却注定要被铭刻于心了。 来来回回一共七天,用小时算也不过是一百多个时辰。之于旅行虽然称不上短暂却也真是算不得漫长。其实要说漫长,往往会给人大把时间难于打发的感觉,可是对于西安我们却是全然不同的难舍和留恋。没有呆够,更没有看够。从望向它的第一眼,就觉得像是三毛遇到了那张刻满着前世乡愁的撒哈拉图片。 其实心里也清楚。想念就是一种深深地陷入,是记忆里的刻骨铭心,也是抽刀断水的无奈…… 细想想,或许与一座城市的相遇大抵也如人与人间的相遇吧。有些人即使认识了一辈子,也不会让人觉得有多亲近。拘谨和疏离始终都存在着,像萦绕在身边的空气。不易被谁察觉却也很难让人忽略。 这种疏离是一根刺,是一根扎在心上而不是哽在喉间的刺。因此它所产生的拘谨和难过,也是一种不被外人知晓的很隐秘的折磨。 可是有些人却是不同了,才刚刚相遇没多久,却像早已认识了几个世纪般亲热地足以想让人为之挖心掏肺了。那种亲热的感觉带着心底最真诚的感动,它绝不是矫情,倒更像是一种自自然然发于心的血脉亲情了。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于人还是于物,信任和亲近始终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那份有些神秘莫测的灵犀也始终都不是时间能决定的问题。
【二】
虽然回到家里已经这么久了,却还是会不时想起在西安的那些日子。我承认这想念不仅仅是我的,也是日渐积在女儿心思里的。 想念着几天里走过的那些风景和街道,也想念着跟女儿一起品尝过的那些西安小吃。这味道就那么极自然地在记忆里也在齿颊间回旋萦绕着,游离却也真切。 终于承认:不去西安只是听别人说起它好的时候,虽然也是心怀向往。却总感觉这向往有些虚幻的不实在,跟自己离得太过遥远,终是一份不疼不痒的向往。可是一旦去了西安,就真个是不一样了。尤其是当这份美好变成了亲身的经历被珍藏于心的时候,才知道那好真是实实在在的,也真就再也忘不掉了。 静下心来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想起在西安经历的那些人和事。一幕幕过电影般掠过脑海,大屏幕始终清晰明了地演绎着被自己深埋在心里的那份牵念。 会想起老城墙下那个年近七十,却依旧要靠开三轮出租来养家糊口的婆婆;也会瞬间就想到她遭遇城管时那一双惊恐又无助的眼神,还有她那颤抖里裹着哭腔的声音。每想到这些,心里便也忍不住跟着掠过一丝浅浅的疼。 还会想起为我指路的那几个小姑娘们,她们天真烂漫的眼神,脸上写满着自信的欢乐和真诚的微笑。不用怀疑,我愿意相信此刻的她们一定也是幸福的,快乐的。 每每极自然地想起这些的时候,甚至会觉得连眼中曾见过的那些风景和建筑,也都一样的具有了人的情感和生命。它们都是我此生里淳朴、真诚、温暖又自然的遇见。 来到西安,总感觉自己不应是人地生疏,而该是身回了故里。全没了半点的陌生和拘谨,有的只是一种自自然然地回归和释放。 从西安回来,曾陆陆续续地写了三篇游记,大概总有两三万字吧。可是想想自己在西安行走时的那份心情,以及此刻萦绕在心头的这份牵念,终是感觉文字的无力表达了。 静静坐下来,再一点点梳理还原着那些曾经的片段,不由得就又想到了那天带女儿去西安美院的情景……
【三】
女儿一直喜欢着画画,尤其是动漫。虽一直未经过较专业的训练,只是一种爱好和兴趣罢了。平时来了兴致也倒是会偶有涂鸦。没去西安之前,不知道她在哪儿看到了西安美院的介绍。看了就先惦记上了,发狠誓说将来考大学一定是奔它而去了。 先生却一直都不太支持孩子学艺术,总嫌就业面太窄;可看到孩子的热情和兴趣,我倒不这么认为,我只想全力以赴地去支持她。 总感觉人这一辈子如果能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做一件事,那也真就是一种享受和幸福了。这样似乎也少了那份养家糊口、疲于奔命的无奈和迫于现实的残酷感。孩子可能是年少轻狂的口吐狂言,但有理想有目标总比盲目着要好吧。我倒真希望她将来从事的工作正是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呢。所以这次来西安,美院便成了女儿必了的一个心愿了。 从地图上看,美院该是位于西安市南郊的。它北邻小雁塔,东与大雁塔遥遥相望着,算是很明显的地标性路段了。但因为自己始终有些稀里糊涂的方向感,比照着地图找了半天,才终于找见了美院那虽不算惹眼但却绝对算得上气派特色的大门口。那精雕细琢的乳白色全欧式建筑,还真是符合了想象里美院的风格呢。 因为正值暑期,来美院附近学习参观的人也真是不少。我们从偏门进了校园,沿着甬路一直往里走。整体上感觉校园环境很是幽雅,碧树参天、绿草茵茵的。一点也不显得张扬,倒很是有了几分沉静的内敛。行走其间,更是让人觉得舒适、亲切又自然。 路两边栽的是最常见的法国梧桐,一棵棵长势丰茂的。间或出现的那些雕塑和建筑也是各具特色和风格的。不过这倒还真没让我们觉得有多新奇,只是认为似乎都合乎想象中的模样。不管女儿将来能不能考上,到如相对象般自己这头先中了意。可是没等往里走出多远,倒真被突然出现在路边的那些垒垒叠叠的民间艺术品给震住了。 望过去,绿油油的草坪里是一扇扇的石头磨盘;一根根雕刻精致的拴马桩;也有生产队时曾见过的用来喂牲口的大石头槽子。它们就那样随意地堆砌着,看上去全无章法,却又凸显出一种别样凌乱而沧桑的美。 说实话,现在这些东西还真是不多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时候曾看过的好多农具都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今天在这忽然又看到了这许多,尤其是那雕刻精致、姿态各异的拴马桩,以及那看着异常亲切温暖的老磨盘,倒真是让人觉出了整个校园的大气和不俗。 想想能收集上来这么多民间石刻艺术品,这般遍地林立的,相信也真是很费了一些功夫。这些东西往那一放,讲究的就是个随意和自然,还真是给美院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 之于整个校园,它似乎是一种点缀;但想想又不仅仅该是点缀这么简单,倒似乎更是一种大手笔和大气派了。想来美院对学生们的艺术熏陶,也真是无时无刻、无处而不在了。 走走看看,步履悠闲。院子里有修竹也有人工湖,还有用来休闲的长廊和四周植满石榴树的健身区域。那里边放置着各式健身器材,一个器材下面又堆了一小堆儿沙子。正是假期里,几个年岁相当的小男孩正拿着铲子和小碗儿在树下忙得不亦乐乎。那场面看上去真是挺温馨可人的。 我跟女儿也全身心放松地坐在那条木长椅上,头上是遮得密密实实的梧桐树的叶子。 感觉坐在那儿既是为了歇歇脚,也是想要把自己融入到这片清幽静美的意境里去细心地感知和品味。 留恋着这一片和谐中的闲适,太阳已从最初的东方一点点移上了头顶。从美院里走出来已是正午了,便拉上女儿去对面的一家西安特色的小吃店里吃了凉皮和肉夹馍。给女儿要了一份醪糟鸡蛋,而我是喝了一碗淡淡甜香的南瓜粥。 饭菜一端上来,就感觉很是精致合胃口。暖暖的,也是香香又清清淡淡的;吃下去润泽着肺腑,让人感觉到了那股子最家常的舒服和温暖。
【四】
现在想想,这许多滋味倒真像是种子植入了泥土,一落脚便开始生根发芽日渐丰茂了。 在记忆里继续搜寻,又极自然地想到了那气势恢宏满布沧桑的老城墙。 不得不承认,西安老城墙真是一处不容忽视的经典。给我留下那般深刻的印象,让我一直想念着行走其上的感觉。相信现在如果有人问起:来西安这一回,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老城墙了。 喜欢老城墙,不仅是因为它经风沐雨的沧桑经历让我震撼和感触,也更是因为它今天能给人们带来的沉静思考和休闲享乐。 因为天气炎热便没敢去得太早,我们抵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光景了。到那一看,游人还真是不少。不仅是我们平日里看惯了的黄面孔,也更有那许多的白皮肤和黑皮肤的老外们。感觉他们对老城墙的好奇和兴趣,倒真似乎比我们这些主人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偌大的一个老城墙,也像过节般被游客们欢乐的气氛感染着,失了原本的空旷和清冷。 我们去的是最最闻名的南城门,据说高层领导和外国元首们来西安,都要在这里举行一个隆重的仿古入城仪式,因此这里也叫迎宾门。据说,彼时的克林顿总统访问西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钻出有些压抑昏暗的城门洞,便看见了所谓的瓮城。那里正对城门口摆着七面大鼓,前后错落着横次排开。正中间是三面,东西对称着各有两面。东西两个的鼓后边又分别是摆着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的兵器架子。那感觉真不愧是鼓震声威,一走近便让人觉出了那股慑人心魄的力量。 倒没想着要去考证那些鼓的用途和它们要昭示的意义,只是在初见的瞬间,便感觉岁月仿佛也一下子又遁回了古时的风云里。忽然就想到了那些兵士们在听到鼓声后如何的热血沸腾、冲锋陷阵、杀敌卫国的场景。那般惊心动魄、喊声震天的,以至于而今的我虽听不见鼓声的激越,却也一样被震撼了心。 沿着陡直的台阶一点点攀上了老城墙,才发现上边更是一番别样的天地。 又宽又直的老城墙正如同一条开阔的马路,感觉那宽度足可以并行三四辆小汽车吧。这是自己当时比较真切的一种猜想,回家后又忍不住去百度了一下。 “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它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明城墙;它也是而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了。 登上城墙后,便是视线的无止境地延伸。无论朝西朝东,都感觉城墙虽然有长度,但站在一个点上还真是望不到尽头的遥远。墙边是一个个绵延的垛口,间隔着也有战时用来驻兵的城楼。而每个垛口旁隔不远便是一串设计成红色灯笼状的路灯,在满眼青灰色的背景里充满着热烈的浪漫和立体感。看上去真是一种别有韵味的点缀,更为老城墙增添了几分沧桑又典雅的魅力。 城墙上也都是青砖铺就的,感觉突兀却也平坦。隔不远就有两三个供人休息纳凉的长凳。估计那长凳也是为了方便游人,后来才设计的吧。长凳的表面也是平整的,休闲又雅致。当时坐上去却并没想着细看,现在回想起来倒感觉那材料好像是木质的。 坐在长凳上看来来往往的那些游人们,感觉红尘里的一些形态便被集中在这里了。 他们或在城墙上漫步行走,旁若无人地披一身落日余晖的温馨和沉静;或站在垛口旁远眺都市的繁华和喧闹,收满眼满心的惊喜和感叹;或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骑着车,奔向望不到尽头的远方。每个人看上去都是快乐或悠然自得的,每颗心也似乎都在捕捉和享受着这份沉浸在时光里的温馨和陶醉。 感觉老城墙还真是一个休闲漫步的好所在。登高远眺,于心于情都是一种缓解和释放。而这缓解和释放,又让人愿意相信:在老城墙上漫步,绝对是世间一种难得的惬意和享受。那里没有行色匆忙,能让人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如诗又如画的意境。这意境陶醉着每一颗游人的心,也沉醉了西天上那张欲落未落微醺的脸。 在老城墙上漫步,心可以是娴静的、优雅的,却又终忍不住那股澎湃的激动。不管最终是托了谁的福吧,能让我们如此这般亲密的和历史接触着,真该在心里默默而又真诚的感恩了。这样的景象,也让我忍不住又要触景生情了。 想想北京和西安同样是文化古城,都有着深厚又博大的历史渊源。它们也都曾经有一道用来保城而阻挡外敌入侵的老城墙,那是祖宗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北京的老城墙早已在历史的车轮下灰飞烟灭了,只剩下如今那一段断壁残垣突兀地站在那儿刺痛着世人的眼;而西安的老城墙不管曾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和坎坷,却毕竟最终被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它矗立在现代城市的文明间,作为古都最著名的标志和最独特的风景,让世人远远走过便忍不住要去多看几眼,再多看它几眼……此刻的我,心里是说不出的感慨和留恋,而那种被震撼的感觉也仿佛是瞬间就抓住了我的心。 想想幸运如我们,还能够穿过门洞再登上老城墙,沐浴着温馨醉人的夕阳,吹着夏日傍晚柔软又缠绵的风。 我们可以站在垛口旁,眺望着红尘中川流不息的那些车流和行人。真该要深深陶醉并满足于自己此刻所拥有的幸福了。 也就极自然地想到了梁思成曾提出的那个设想:要把北京的老城墙变成一道风景,一个环城的立体公园。 他说。“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息。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阅览室、茶点铺。这样的环城立体公园,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只可惜这样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城市规划梦想在1957年被彻底粉碎了。如今,在西安却看到了这个梦想被变成了现实。想想也许心里还是会有些遗憾吧,但毕竟这丝遗憾的刺痛在看到西安老城墙的那一刻被安慰了、熨帖了。这里不正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空中公园么! 要说我此刻的感觉,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了。 走在西安的老城墙上,会很自然地想到万里长城的绵延、壮观和豪迈。说实话,它们真得很相像。我也想骑车了,那就在思绪里跟女儿一起骑上一辆车吧;随着温馨的暮色,朝老城墙的最远方不管不顾地奔去。我们要去探探它的恢弘气度,也要去感受一下它所经历的那些坎坷风雨和沧桑巨变。但,终还是带着这个梦想,不得不在暮色笼罩中与它挥手告别了。 总感觉时间的年轮就如同蜗牛壳上的那些花纹,一圈圈往复轮回着。而老城墙上的每一块青灰色的城砖,也都浸透着岁月的痕迹,它们见证了长安城的历史。而今,从灯火阑珊处望出去,满眼都是西安市民休闲的生活场景,那般安乐、满足。老城墙便也成了这场景中最靓丽唯美,也是最沉静的又一道风景。它巍峨矗立在灯火阑珊的深处,远处、近处都有星星点点的灯光绵延相伴着。远望,它倒真如一条逶迤的巨龙盘亘在古都的夜空中。 我确信,在此生的记忆里,老城墙便是西安的最美,也更是我内心里永恒不变的风景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