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馨
|
【酒家*深蓝】读《芸斋小说》(之四)2013-10-19 19:10:06![]() 读书,又因事情中断,搞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今儿读一篇,《三马》。 怎么说呢,关于“文革”的文学、影视作品,主动与被动地,看过一些,基本是义正言辞地抨击,对于那种迫害的残酷和血腥,往往不吝表现。 老先生是“文革”的受害者。他在致韩映山的信中说:我近来写了三篇小说,是写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的。本来是不想写这些东西了,但有时想,我如不写,别人是不会知道这些细节。为后世计,我还是写一点吧! 《三马》这文,可以明确看出老先生写“文革”那段历史的态度:没有丝毫的夸大,也没有丝毫的渲染,一样是朴实简洁的,就事论事,甚至有有意的淡化。三马,一个十六七岁、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的男孩,是唯一对“我”家没有敌意并怀有同情之心的人,他帮过不少忙。可这样的一个孩子,最后被逼得喝了敌敌畏死掉了。这里,末句处理特别妙——“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干枯已久的眼眶,突然充满了泪水”,文章戛然而止,却又起情感波澜,让人怅惘,又沉痛。由此,老先生依然在白描中完成了对三马的刻画,三言两语,反而让人对三马的印象更深刻,心中更生同情和愤恨。 同样的,“我”老伴本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不管是面对日本侵略还是老区土改,她都看得开。可这样一个人,生生地被淹没在了那段历史里。老先生用了两句话——“她是一个病人,患糖尿病已经近十年,遇上这种事,我知道,她也活不长了”,“当我临近‘解放’,我的老伴就在附近医院去世了。我请了两位朋友,帮着草草办了丧事,没有掉一滴眼泪”——就轻描淡写地过去了,仿若在说一个与己无关的人。可其实,读过之后,心里的痛更真实。 突然就想到了“四两拨千斤”这样一个词。
|
|
|
![]() 悠云微澜
|
2013-10-20 10:47:42
嗯,朴实简洁,就事论事,是多么难得的文字风格。 老先生连写最亲近的老伴也是三言两语,情感的波澜只有当事人最明了。
素馨很勤奋,向你学习!奖励一朵小红花…… |
|
|
![]() 故事中人
|
2013-10-20 13:17:40
对待文字,如此执着认真,佩服。 已申请社区精华。 |
|
|
![]() 素馨
|
2013-10-21 11:27:34
回复微澜:哈,素馨是笨鸟嘛,只能选择这样的笨方式撒! 谢谢你的花花,遥祝秋安! |
|
|
![]() 素馨
|
2013-10-21 11:28:35
回复故事:故事过奖了。酒家都是大神,素馨当奋起直追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