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韵文学】九月九“重阳”感怀
2013-10-30 19:58:56
在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里,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九九重阳,意思是:我国古代《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这天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九”,也叫“重阳”。早在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观念中,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古人也把这一天看作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相约一起去登高、饮酒、作诗、赏菊等活动。在1989年,我国把这一天定为尊老敬老的“老人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扶老爱老,孝顺老人也是给后辈做个表率和起到模范作用,因为今天的我们就是明天的老人,关爱他们,同样是在关爱我们的将来。
重阳节也叫“登高节”。我国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唐刘长卿有诗云:“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以及唐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据记载,此风俗始于东汉,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绎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这段说的是一个避祸凶,消灾厄的故事。以后,每逢农历的九月九日,插茱萸和登高饮菊花酒,便成了历代相传的风俗。
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人们聚在一起赏菊及饮菊花酒。有一首诗人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写的最妙有情趣:“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这首诗写出了人老心壮的慨叹之情,语言隽永,妙有情趣。好象喝酒之后,变回了孩童时代,白头老翁也蹦跳着跑到少童们的队伍中去玩耍了。
据传说,在重阳节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他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摩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序文里同时提到了菊花和酒。到了唐代,重阳这一天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吟诵着老人家的《采桑子.重阳》,让我们真诚祝愿所有老人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