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文学论坛 回复本帖
山中树

山中树 秀才

  • 292

    主题

  • 325

    帖子

  • 2366

    积分

【雅韵文学】寻觅灵魂的故乡

2013-11-01 16:30:23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之所以受另一个人的影响,必定是因他们的灵魂深处的相似。故当我每次翻读《灵魂像风》这本书时,依旧能一次次体会到对灵魂的疑问和对灵魂的质询。

于《藏北游历》、《西行阿里》之后,马丽华用她那双敏锐的眼睛和那颗充满关怀挚爱之情的心灵,继续丈量着西藏那神秘的原野:岁时祭祀、农事歌谣、为大地聚酯、为活人转移灵魂、天葬、与佛共存的本教乡土神话、活佛、苦行僧、朝圣者……无处不在的是那虔诚的宗教感和来世主义的生话方式,在藏民族那里,灵魂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由于作家拥有了来自人类学的智慧,《灵魂象风》被评论界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坛稀缺之物”,“在文学与人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部长篇纪实亦被视为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开山之作。这本书,让我与高原上藏民族的人们和文化相遇了,我感受到了那许多种“距离”,在汉民族的现世主义与藏民族的来世主义的反差与冲撞的比较中,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在书中,作家多次为我们讲述的那种苦修与自我幽闭的“人生风景”,不仅是由于对来世的恐惧,还由于对现世的厌倦与失望以及来世有美丽可以期待。正像马丽华所说那样,西藏人对于灵魂的安排,不仅成为一种思想方法,也构成一种群体的生活方式。要想真正体验和理解汉藏民族之间的差异,就必须对汉藏民族之间时间与空间观念的不同予以充分关注。要知道,汉藏民族的思维时空并不在同一维度之上。

即使在“发展”成为世界性主题的今天,我们仍然不能试图以汉民族的现世主义,去评价或取代藏民族的来世主义。试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人口压力,哪一样不与我们急功近利的现世主义相关?想想看,如果我们连来世都不恐惧,那么,谁又能保证不会有那么一天,我们自己亲手在现世就毁灭了这个我们的子孙亦有权利享受的地球?

这时的我常常困惑,倘若来世确凿无疑的并不存在呢?但,虽然像来世主义者不能证明来世的真实存在一样,我们同样不能证明来世的虚妄。我想作家说的是对的:即使来世是存在的,现世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被看做是唯一的一次而加以珍惜。

我相信,读过此书的人都能从这部作品中,像我一样获致人类学方面的不少启迪。对于我们的作家来说,灵魂和来世观念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如此左右着一个社会和世代人生,令人辗转反侧地忧虑不安;对于我来说,《灵魂象风》,就如同风一般的灵魂一样,让心灵有了出口,或许它将一直流浪,而我却深深地沉醉于寻觅的过程中,寻找我灵魂的故乡。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