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馨
|
【酒家*深蓝】陪儿子读《三国演义》(2)2013-11-13 14:03:44
5-8回,自曹操发矫诏各镇诸侯皆起兵响应起,至王司徒使连环计献貂蝉于董卓、吕布,挑起二人矛盾董卓大闹凤仪亭止。 这四回中,人物已经众多,黄盖、赵云等熟悉的名将已经出场。为着三件事生感叹。 先说孙坚的死。孙坚本也算是英雄,却走不出权和仇的诅咒。因为贪权,藏匿了传国玉玺;在袁绍等人追要其交出玉玺时,他可以不顾后果指天发下毒誓:“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所谓“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他孙坚真是青天白日里睁着眼睛说瞎话,不仅欺人欺己,还欺天,终落得三十七岁即中石、箭,横死岘山之内。当然,这有佛家困果报应之嫌,但也可窥其一人的性格而识人。而这英年早逝,又与放不下小仇有因果关系。因了私藏传国玉玺,袁绍支付荆州刘表堵截孙坚归路,孙坚亏得程普、黄盖、韩当三将拼死救护才得以脱身,折兵大半,夺路回江东,自此与刘表结怨。经袁术一挑拔,他立马想着去报仇血恨。他弟弟尚知道劝他:“江东方稍宁,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愿兄详之。”他却是:“弟勿多言。吾将纵横天下,有仇岂可不报!”——可怜见,最终脑浆迸流,尸首还要拿俘虏黄祖去刘表处换回,身后事和江东父老全托给了十七岁的长子孙策,还谈什么纵横天下!——这该是为名利所困,眼界小矣,私心重矣,终不成气候。 再说袁绍等诸候。十八路诸侯齐聚,“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声势不可谓不雄浑。袁绍因是“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被推举为盟主。光是这个盟主推荐法,就可看出有他的阶级局限性,实是一群乌合之众。果然,孙坚为向董卓宣战的先锋,怕他抢头功,鲍信暗派弟弟带兵先奔汜水关,落得个弟弟被华雄斩于刀下。继而孙坚初战告捷,就有人进言袁术说“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于是袁术私扣粮草,使孙坚军败,折了大将祖茂。再数人皆被华雄斩于刀下,关羽请战,袁术轻其仅为一弓手,要将其打出帐外,袁绍也是觉得“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所谓英雄不问出身,堂堂一盟主,胸怀和视界也仅此尔,只有曹操觉关羽“仪表不俗”,关羽果然片刻就将华雄的头掷到了袁绍帐中。而袁术他们尚未取天下,已然以高官自居,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在曹操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之后,袁术以“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为要挟。就是最后,董卓见势不妙,挟少年天子迁都长安,袁绍等诸侯齐汇洛阳,却止而不前。曹操建议乘势追袭,袁绍却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曹操愤而问众人:“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并且还闹出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冀州在磐河鏖战等闹剧。——这等贪图小利,胸无大志,无勇无谋又无能的所谓英雄,无怪乎曹操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怒曰“竖子不足与谋”,的确担不得救人民于水火的大任,也纵横不了天下。而这种窝里斗、墙头草的行为,在当今国人中也是普遍之行为,或许是华夏民族的劣根性之一。 最后说貂蝉的美人计、离间计。年方二八的俏佳人,能有倾一己之力救汉天下生灵的气概与胸襟,巾帼丝毫不逊于须眉,说不出是该佩服还是该叹惜。应该说是司徒王允利用了她,知她会感其“以亲女待之”的恩德,故把貂蝉叫到阁中后,“叱出妇妾,纳貂蝉于坐,叩头便拜”,曰:“汝可怜汉天下生灵!”言毕,又“泪如泉涌”——先在声势上给貂蝉以巨大的压力,让她不得不感念之。于是引出了貂蝉“但有使令,万死不辞”的表白。他继而跪曰:“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还假惺惺地问“不知汝意若何”。——给貂蝉继续下套、竖高帽,而且是打了死结的套,是幸福甚至性命皆赔进去的高帽。单纯善良的貂蝉,果然“妾许大人万死不辞”,“妾若不报大义,死于万刃之下”!——所谓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却将重担系于一弱女子的肩上,可悲又可笑! 这四回,说书人说得最多的“三英战吕布”,倒不觉得有多精彩。倒是吕布初见貂蝉时的描写既惜墨如金,又细腻传神。而美人计初见成效,其间的过程也写得婉转可人。比起写打杀场面的千篇一律,另有一番风味。 读罢与闪羊羊沟通,其说没有特别不懂的地方,基本能讲述故事。也罢。
|
|
|
故事中人
|
2013-11-13 22:29:54
曹操虽然奸诈,但确实脑袋灵活,又有容人识才的本事
|
|
|
素馨
|
2013-11-14 15:20:22
是啊,所谓的“汉是天下大统”思想害人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