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酒家 回复本帖
素馨

素馨 进士

  • 137

    主题

  • 1139

    帖子

  • 9700

    积分

【酒家*深蓝】陪儿子读《三国演义》(8)

2013-11-19 19:40:22

          

29-32回。自孙策被许贡家客所伤,又怒斩“神仙道人”于吉,命数已定26岁即夭亡起始,至曹操引漳河之水淹冀州城将其收归囊中止。

这四回,相当精彩,有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我国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有江东孙策的英年早逝,冀州袁绍的惨败、死亡及基业全线崩溃,刘皇叔偷袭许都不成反大败于曹操,落得无立锥之地依附荆州刘表;也有名将张郃、名士鲁肃和诸葛谨等的出场,和名士田丰、沮授、审配的忠烈节操。

孙策自霸江东,声势日强,曹操都叹曰:“狮儿难与争锋也!”以曹仁之女许配策弟孙匡。但策求大司马,操不允,策恨之,常怀袭许都之心,结果引来吴郡太守许贡暗遣使通曹操报信。信使落策手,策怒而杀许贡,引来了许贡家客的报复,在一次会猎中被许贡的三个家客算计,面颊中箭。偏偏救命之华佗往中原而去,只余其徒医治。医者也提醒了孙策:“箭头有药,毒已入骨。须静养百日,方可无虞。若怒气冲激,其疮难治。”人称“小霸王”的孙策岂是能静心之人?先遭使者转述的郭嘉言语的刺激,又经袁绍遣使意欲结盟共攻曹操的诱惑冲击,再经斩杀“神仙道人”于吉的诡异惊吓,孙策憔悴失形,金疮迸裂,昏绝于地,苏醒过后,交待完后事,即瞑目而逝,时年仅26岁!

在这里面,作者把那个道人于吉写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祈风祷雨,会救人万命,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无不敬仰膜拜。这样一个人物,孙策不顾大臣阻拦劝谏,甚至有违母命,都要将于吉杀之,还要将供奉其牌位的玉清观以火毁之,却是为何?仅仅只是因为他不信鬼神,不容人煽惑人心?那都是孙策的托辞。孙策自十八岁从父亲孙坚手中接过遗命,不到十年,就完成了独霸江东的大业,年轻气盛的他,岂能容他的子民和大臣、将士,当着他的面,“诸将互相耳语,纷纷下楼”,“有于神仙者,今从楼下过,诸将欲往拜之耳”,“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那种阵势,他孙策作为江东掌权者,都没有享受过,他岂能不恼?——故,怎么着,都会寻个由头,把“妖道人”给斩了。即使后来心生悔意,也不会露一丝半毫。

孙策死之前嘱咐孙权的一番话,暗示了其后东吴的命运——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所以,即便把孙策的死归结到因果报应,天命难违,又以昔汉使刘琬的话“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亨高寿,众皆不及也”来赞扬孙权从父兄手中接权乃天命所归,孙权仍只不过是独霸江东的霸主尔尔,非能得天下之雄才。

官渡之战,曹操得以以弱胜强,给袁绍以致命打击,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必然性在于曹操面对的是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外宽内忌、听信谗言的袁绍。对于兴兵犯曹操,因劝阻攻曹被下狱中的谋士田丰上书:“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差点被绍斩。兵行至阳武,谋士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又被绍以慢军心为由囚于军中。两军对峙日久,谋士许攸逮获曹操回许都求粮的使者,知曹操粮已尽,遂建议袁绍趁此机会分兵两路,一路偷袭空虚的许都,一路抗击曹操。袁绍却仍不予采用。沮授夜观星空,知曹操要夜袭乌巢烧毁粮草,赶紧建议袁绍速遣精兵猛将巡哨以防操暗算。袁绍以得罪之人何敢妄言惑众未予采纳……如此种种,使曹操成功烧毁其屯在乌巢的粮草,又赚走了大将张郃和高览,搞得军心惶惶。来时号称七十万大军,最终只引八百余骑逃走,最后气得吐血而亡。

偶然性在于许攸跟曹操少时曾为友,有友谊基础;又恰在许攸给袁绍支招儿夜袭许都捣操老巢的当口,自邺郡来的使者带来了审配的书信,信中说许攸贪财,纵子侄捞钱,现已将其子侄下狱。这无疑是火上浇油,本就对这个计策犹疑不决的袁绍,更不会采用许攸的建议了,不仅如此,还不许许攸以后与他相见。这样,就把许攸给推到了曹操的身边,使之如虎添翼。许攸也不负所望,先是献计烧乌巢袁军的粮草,后又献计夺得冀州,在曹操成功扫除袁绍这个大障碍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袁绍死后,后人评价其人的诗,真是绝妙——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哪怕有诸多猛将谋士,兵精粮足,无奈是“羊质虎皮”、“凤毛鸡胆”,只能呜呼哀哉!

袁绍儿子们后嗣之争的兄弟相残,刘皇叔无家可归的狼狈逃窜,也都写得精彩。但最精彩的,是有多处细节的描写,充分呈现了一个矛盾、立体的曹操。作者明里捧刘备,暗里还是有意无意地把更多笔墨落在了曹操身上,无怪乎在整个《三国演义》中,最出彩的人物,就是曹操。

 

许攸夜投曹操,“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好一个求贤若渴、超级爱才的曹操!

面对许攸关于曹军粮草的问题,曹操先答可支一年,继答有半年耳,再答可支三月,然后是止有此月之粮——其实,粮已尽矣,好一个狡诈的奸雄曹操!

操欲亲带兵去乌巢劫粮,张辽劝曰:“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曹操却说:“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曹操!

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在袁绍遗弃的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内有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建议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这是体谅、宽宏、胸怀博大的曹操!

……

许是我太挑刺,这四回仍有前后矛盾之处。前面袁绍因幼子患病拒绝支援刘备时,讲到袁绍生有五子,到了三十一回,却成了袁绍所生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曹操在前面与张绣大战,典韦舍命救他那会儿,明明提到长子曹昂把自己的大白马给了曹操,自己被敌兵所杀,后面曹操祭典韦,也有祭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甚至是死了的大白马,到了三十二回,却成了“操长子曹丕,字子桓,时年十八岁”,死了的曹昂,就不能算是曹操的长子了么?

更不可思议的是,袁绍来战曹操,号称七十万大兵,即使有水分,人数也应不少。按审配的说法,在官渡的至少有十万精兵。曹操到官渡,总共带兵才七万,偷袭乌巢只带兵五千。在闻知乌巢有失时,明知道那是全军屯粮之地,是军队的生命线,而且按曹操的习惯,曹操当在乌巢,是除掉曹操的好机会,袁绍却只派了张郃、高览引军五千往官渡击曹营,蒋奇领兵一万,往救乌巢——这在道理上说不通,不管是袁绍听信郭图的话,趁曹操不在营中派兵袭曹营,还是听从张郃的建议,速派兵救乌巢,都不该只有这不到两万的人马出动啊?在这之前,又没有袁绍大败将士死亡逃窜大部分的描述。那些人马呢?专门放着给曹操的将士杀、给曹军练兵的么?古人的打仗之法,确实不懂。

 

 

故事中人

故事中人 探花

  • 285

    主题

  • 3201

    帖子

  • 14353

    积分

2013-11-22 08:59:30
“神仙道人”于吉的故事,有点神奇,小时候就觉得难以想象
素馨

素馨 进士

  • 137

    主题

  • 1139

    帖子

  • 9700

    积分

2013-11-22 22:03:46
是啊,觉得离奇得很。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