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论坛 回复本帖
迦南

迦南 秀才

  • 12

    主题

  • 246

    帖子

  • 1864

    积分

【春秋人物访谈】丑石,以文字的方式磨砺成玉——春秋人物专访之二:丑石

2013-12-09 17:06:33

丑石,以文字的方式磨砺成玉

春秋人物专访之二:丑石

2013年12月9日

丑石:原名宋述增,系山东省作协会员,17岁开始发表诗文,因生活漂泊搁笔十余年,2008年深入网络,创作传统乡土文学。宋长征多年来写下千余篇诗文,就如千余朵奇葩,尽情绽放。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收的喜悦。作品除大量发表于文学网外,还发表于《散文》、《散文百家》、《文苑》、《文苑经典美文》、《黄河文学》、《文学报》、《当代小说》、《读者乡土人文版》、《文学与人生》、《岁月》、《金山》、《辽河》、《小品文选刊》、《语思》、《初中生》、《夜郎文学》、《青年作家》、《百坡》、《中原》、《散文诗》、《朔风》、《姚江》、《鹿鸣》、《牧野》、《躬耕》、《天目》等文学期刊。著有散文集《蝴蝶飞过穷人的村庄》。2013年,散文集《住进一粒粮食》出版。

丑石老师于今年11月来到江山的春秋社团,成为社团一枚发光的美玉,为此,社团记者专门走近他,就大家所关心的文学上的问题与他进行交流沟通,旨在发掘他在写作之路上闪光点,让我们了解丑石怎样以文字和形式被磨砺成玉,与我们分享。

 

  春秋记者:(握手,来自QQ表情)丑石老师好!很难为情用这样两个字称呼您,但我尊重您的注册权,您来江山时间不长,但之前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可是不小,今天我就想与老师进行交流,还请老师不吝赐教哈。

 

  丑石(憨笑。来自QQ表情)呵呵,不敢称老师,我们都是好同学,交流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嘛。现在开始上课!

 

  春秋记者:(呲牙大笑,来自QQ表情)好好,谢谢老师!首先老师,我必须替关心您的人问问,您笔名丑石的来历?老师如果不介意的话,与我们分享一下。

 

丑石丑石应该不算是我的笔名,我发表作品时的那个才是,只是在江山文学论坛,或者其他别的什么论坛偶尔使用的一个名字。这名字没什么深意,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一点意思。第一,首先我这个人比较木讷,乡下人说的比较笨,小时候母亲让我去借东西,没办法,一路走一路想,到了人家应该怎么称呼,应该如何向别人说第一句话,能给人一个好的印象,这样才不至于两手空空无功而返。但总是在敲门的刹那,门内人应着,一般说来乡下人都比较善良,你家有的我家没有,我家有的你家没有,就借来借去。除非有太爱惜财物的人,小心眼,恐怕你把他家东西使坏了又赔不起,所以干脆说没有。

 

春秋记者:(竖拇指)老师比喻得形象啊。

 

丑石:(偷笑,QQ表情)我们村里好人多,不管我站在人家门口如何磕磕巴巴说出来,都会很大方地交代你东西放在哪里,比如一把镐,比如一杆秤,暂时缓解了我的自卑。丑石,很丑的石头,但只是一块无言的石头,姿势在那里,不张扬,样子虽然很不受看,但真诚执着。其二,大家应该读过贾平凹先生的《丑石》,一片绝妙的小文,说的是一块石头很不打眼,放在路边碍事,放在家里碍眼;但后来通过一些认证,却是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陨石,这一下就不得了了,顿时身价倍增。我喜欢这篇小品文,它说出了当下一些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以貌取人,以职业职称取人,唯独看不到一个人的内心,看不到对方眼里的善良与真诚,爱与悲悯。丑无所谓,身份卑微无所谓,只要活在世上是坦然坦诚坦荡的,那么就具备了一个应有的基本美德。说了这些,竟然有些对这个名字有些留恋了,想想也罢,无非是一个名号,叫雨叫风叫天叫地不如真正叫回自己的内心。

   《菜根谭》,这样一句话: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权当自己还有那么一点素朴之心。

 

  春秋记者:(十分谦虚地)老师,我这样说您看对不?活着,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向各种目标或目的进发,但最终都寄希望于寻找生命的本源,比如落叶归根。请问老师,您文学的根在哪里?

 

  丑石:(竖拇指动作)你说得非常对。活着,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我特别同意这样一句话,通过对自己的认知与剖解,通过许多年经验与生活的积累,我们再也不是当年懵懂的少年莽撞的青年,渐渐的,我们的内心会产生一些安然的因子,活着,到底需要什么,到底什么东西可有可无,不降低我们的生命质量。那么,写作的的确确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说及目标或目的,我这个人好像没有太大的目标,即使有也是深藏于心底的,到底是不想说出来,有些话,说出来就是肤浅。落叶归根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你说每个人都想梦回故土,都想在故乡的无言下慢慢老去,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你看现在的社会,无论哪里都比我们曾经的故乡——乡村发展更快,尤其物质的,生活的,表面的,车与房子,灯红酒绿与阿谀奉承,在乡间谁向谁低头啊,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亲,都是打断骨头带着筋的亲戚,你再有钱,隔壁吴老二照样看见你甩着脸子走过去,心想:想当年你小子尿急呲了我一身我还没说你呢,神气个鸟啊。

 

  春秋记者:呵呵,生动生动。

 

  丑石:(得意地笑,QQ表情)有幸被大家认识,有幸结识大家,还是由于文字文学的原因,说到根,我的根自始至终都在乡村,都在泥里土里,都在一个标点符号那么大的一个小小村落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我所熟悉的气息,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谙熟的朋友。欢乐时站在庄稼地里,听麦苗滋滋拔节生长。苦恼时,看三两燕雀在眼前翩飞,它们无忧无虑,有散落的粮食,有吃不进的虫子和草籽。我更不需要忧郁彷徨了,几亩薄田起码可以度日,一件手艺起码可以便于饱暖。有人说要紧贴大地书写,这是没错的,无论什么,土地是我们的根本,家园是我们内心的最重,一个人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那么所有的记忆也便枯萎腐朽

 

  春秋记者:(很崇拜地表情)老师的散文,大多远离城市的喧嚣,停留在乡村的“荒野”或“泥土封存的乡愁”里,亦或相约在“牛和黄昏”的“牧羊曲”里,这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气息,是不是老师追求的原生态气息?

 

  丑石:我不知道什么是原生态,知道现在我对先锋文学存在主义新散文等一些词语仍感到十分陌生。让我说,贴近自己的心,贴近人性才是最好的辨析方式。文学如果太偏重于时代或者政治的符号,就会越显得狭隘。当然,当下很多好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融入了时代的特征,比如苏联时代的那些伟大作家,但你始终要记得,他们仍然不是为了某一方唱赞歌,也不是为了某个时代鼓吹,更多的他们贴着内心贴着人性贴着思想或真理在不倦书写。

 

  春秋记者:(竖拇指表情)老师说得是。

 

  丑石:这里,我不得不说到自己,高中肄业后便四处流浪,没有一个安定的居所,后来迫不得已回到老家,有了自己的一份营生。虽然之前走了那么多路,也去过很多地方,但绝对不是游山逛景,四处飘荡的日子带给我的只能是不安与惶惑,那份无助那份彷徨,只有一个真实经历过的人才会深深体会。这就是说,每个人的写作都有他的局限性,你的局限是可能根本没经历过乡村的生活,有也只是猎奇的成分而很难理解那份血浓于水的乡土情,自然情,民间情怀。而我,没经历过城市时间的晕染,对于城市题材的书写肯定是一个相当不小的难题。近水楼台吧,所以我选择了乡村与乡土。

  我们熟知的沈从文亦是,你看他的作品最好的还是有关湘西的书写,小说也好,散文也罢,那里面流着一个人不老的血液。边城里的翠翠,丈夫里的无名者,三三里的三三,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湘西乡土风情。莫言是个武功高手,他写他的高密写出来那么多山那么多城是使用了搬运大法,把很多地域的东西搬运到他的高密东北乡,有人兴致勃勃赶到高密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怎么也找不到书里叙述的场景。但是骨子里,莫言还是谙熟了故乡的风土人情,谙熟了故乡人的性格与特点,猫腔的热烈,姑姑的深刻执拗赎罪与坦诚。我这里绝对没有两相比较的意思,别说两位大师级的人物,就是对于一般的书写者来说,我的写作也是刚刚开始,幼稚园的阶段,描红而已,接下来如果我有足够的幸运,我想能更深入到乡村的每一寸纹理,抚摸乡村的每一片月光,敬畏它,守护它,并和村庄一同老去。

 

  春秋记者:(不住地点头)尽管老师的散文释放着乡村和泥土的味道,但结构中的语言却是极为干净的,如落在田埂上的一丛青绿,如飘过农家房舍的一缕烟云,没有世俗的尘埃,老师是怎样做到这些的?对于语言和意境的营造?

 

  丑石:(呲牙笑的表情)你问得还挺诗意。相对而言,我是文字的初学者,所以有时不得不慎重使用语言,而多年的习惯,我一直把语言奉为圭臬,以为是文学的制胜法宝,甚至在不久之前我还这样认为。但是,这种看法已经有所改变,如果在文学中说唯独语言最高,那么很多经典的叙事作品会在这里大打折扣。当然,这是狭义的范畴。广义来说,如果一个作品在语言上就不能过关,那么就不能称其为一个完美的作品。语言,只是文学要素中的之一。尤其作为中文书写,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文言是我们祖先使用的书面语言,那种典雅,纯粹,意蕴,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

  语言恰恰是一面刀锋,由最初的混沌向着清澈隽永与简洁过渡,我们都看过很多文学作品,好的语言就像一缕若有若无的芳香,引领着我们阅读的视线,没有杂质,没有过分的渲染,没有阅读时的隐晦与枯燥,就那么如一脉清流把我们引向作品的纵深。余华的语言,汪曾祺的语言,陈应松的语言,张炜的语言,在好的语言方面,这样的作家不胜枚举,足够我们学习的。而我的语言恰好是阅读所得,在阅读时追求韵味的体现致使我逐渐对语言有了一种偏好。

 

  春秋记者:(鼓掌,再鼓掌)

 

  丑石:(谦虚地落汗表情,然后继续)文学,是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作为艺术之一的文学作品更需要用语言的这个网线去好好编织,经营。因为,第一你需要自己内心的一种满足,首先让好的语境氛围包围自己,以期达到需要表述的情节以及思想。第二,你需要读者的第一次确认,这篇文章是好是坏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就是语言。语言足够干净,那么叙述的过程就会流畅清晰,所谓的“接受美学”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完整起来。你所描述的是读者潜移默化收到的,你刻意的留白,读者也会心有灵犀莞尔一笑。再就是意境,现代人很多已经丧失了营造的能力,线性的书写往往一眼到底,水至清则无鱼,快餐化的阅读已经很大程度上伤害了文学的意境之美。阅读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里尔克的诗歌,你会发现除了语言的表达之美,意境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足以占据我们的灵魂空间。比如《秋日》:“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寥寥几笔就将秋日的空旷个人的心境孤独的思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就将读者的灵魂牵向落叶纷飞的秋日,一起体会那种独处的空旷之美。再比如特朗斯特罗姆的《写于1996年解冻》 :“淙淙流水:喧腾,古老的催眠。河淹没了汽车公墓,闪烁在那些面具后面。我抓紧桥栏杆,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这首短诗只有五行,却写得惊心动魄。作品从淙淙流水到桥,从缓到急,从和平到死亡,从古老到现代,戛然而止。其中的意象更是变幻纷呈,在自然意象和工业文明的意象交汇时产生巨大的裂变与张力。如何才能做到这些,让语言和意境充分滋养我们的作品——阅读,思考,深爱我们的母语,将语言和意境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内心,用良好的书写习惯去供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春秋记者:老师的阅读量可见一斑啊,这么能旁征博引。老师所营造的氛围都是家乡的村庄和院落里,您的创作触角有没有向其它方面拓展的可能,如有,会在哪里?

 

  丑石:讲个故事。我小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在村里晃悠,那时大概也就是80年代,年纪小,整日无所事事,一个人到田野上去,赤足踩着松软的野草,偶尔有尖厉的瓦砾把脚扎坏了,就敷上一把黄土,不出三两日伤口也便愈合了。一个人去到小河里捉鱼,个人的能力极其微小,就将鱼儿们赶到一个小水汪里,然后用泥土为堰,将水蹚浑,鱼儿们便露出了青青的脊梁骨,仰着小嘴呼吸珍贵稀少的空气。一个人去看电影,回来的路上黑黢黢的,几声乌鸦与猫头鹰的鸣叫更是增加了恐怖气氛。但我小时候好像傻大胆,有一次从邻村回来挑战我的记忆,闭上眼,大约走多少步就到了拐弯的地方,拐弯的地方有一棵一抱粗的大榆树。大约走多远就到了我们村的自留地,谁家地里种的芝麻,伸手就能够到高高的芝麻杆。谁家地里种的地瓜,用脚一趟就扯住了腿。再走一小段斜路就到了河堤,风吹树叶的声音像是哗哗的拍手声。再走多少步就到了那条窄窄的石板小桥,中间是一条细细的石缝,要踩着不能偏离。再走几个胡同,谁家的狗叫声够大,够张狂,谁家的狗最没骨气,听着人走近了,呜呜几声呜咽返回了狗窝。真的就那么熟悉,有关村庄与院落的细节每一条都了然于胸,甚至每个人的生活纹理与想法,你只要仔细去揣摩就会大致相同。这也就是我一直书写家乡的原因。

  而创作触角的伸延,只能说叙述方式上的改变,以什么样的角度去书写同样的人事,以什么样的姿态去看待乡村的现状与过去。以著名作家福克纳的话说:“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那么答案也就随之浮出水面,既然邮票大的故乡一辈子都不可能写完,为什么要去追逐自己陌生的地域呢?

 

  春秋记者:很感动您刚才的讲述。之前,听人说,您属于乡土文学作家,对这个称谓,您如何看待?乡土作家的使命是什么?

 

  丑石:这个问题让我有点蒙,首先我并不觉得自己就是什么作家,无非是因为喜爱而写了一点儿有关乡村乡土的文字,也许你们会觉得太过自谦,但其实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一个人,因为某个方面的爱好而有所涉足,首先是兴趣使然,由于喜爱文字喜欢阅读,读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心里便会自然而然萌生一些想法:如果换成是我,我能不能将心中所想通过语言的方式清晰表达,能不能将一些美好或沉重的心绪用作文的方式传达给别人。跃跃欲试,我相信每一个作家的起始阶段都抱有这样的想法,无论结果如何,能走到什么地方,能写到什么程度,都会凭着一腔热情继续下去。之后才是创作,上面已经多次说起,个人的境遇,个人的境况,以及个人性情促使在某一个方面产生创作的冲动。

 

  春秋记者:(竖拇指动作)这真是我们所需要的经验啊!

 

  丑石:呵呵,谢谢你的夸奖哈。我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并且相信会与乡村相伴终老,那么我的文字一定会充满乡土的气息,所谓的使命无非是通过多个方面的表达形式来抒写乡村的人与物,事与风情,欢乐与痛苦。乡土作家本身就是一个符号化的狭义区分,文学就是文学,作家就是作家,中国的国情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农业社会,虽然抛弃了原始的农耕阶段,但在总体上仍属于一个农业大国,上一代的上山下乡,这一代的城市务工,下一代的夹缝生存,都避免不了和乡村的方方面面产生各种微妙的关系,这就给了我们一种机会,即使在和平时代仍然能感觉到汹涌的暗流与生存之间的突出矛盾,怎么写?写什么?为何而写?作家的使命无非是在这三个大的问题中来寻找,但最终会落实在各种细节层面。作家刘庆邦有讲稿《细节之美》,说到小说之美:“小说的美有多少种呢?我自己来总结,有情感之美、自然之美、细节之美、语言之美、思想之美,还有劳动之美、悲痛之美、忧郁之美等等,有这么多美的范畴,需要我们来追寻。”我以为引申到大的文学概念依然通用,文学既是艺术之美的追逐与体现,作家需要做到的就是用自己最为适合的方式与技巧来表达描述这个世界。

 

  春秋记者:我们通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辍笔一段时间再拿起来,觉得思维都停滞了,重新进行文字组合时,找不到先前的感觉与激情,这是为什么?您遇到过吗?

 

  丑石:呵呵,当然遇到过。俗话说“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做手生”,即使卖油翁“油过钱孔而钱不湿”也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文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阅读的培养,像一粒种子,不要怕它进入休眠期,在既停的阶段仍然保持一个良好的阅读与记录的习惯,好的书要再三翻阅,好的词语要再三品味咂摸,好的素材要珍存起来,等待时机成熟。

  我们的一生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形,人的感觉与热情也会因此而起伏波动,但是最珍贵的是需要保持一种敬畏,对天地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对信仰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种种敬畏于是构成了一颗饱满充盈的灵魂,我们写作是因为灵魂的需要,我们描述是因为有太多美好的情感需要抒写。我也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原本构思好的情节却在坐在书桌前的刹那消失无踪。这个时间,一是需要进入短暂的默想,看某个词语某个细节是否能再次点燃激情;一是文字的种子尚未成熟,书写的胚芽尚未进入萌发阶段。王安忆曾经说过,写不出来要硬写,这也不失为一种方式,但需要极好的内功与修为。但是很明显我们多数人尚不具备这样的上层功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摸索,才能找到文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形时,不妨还是回到安静的阅读里,在经典中体味情节之美、细节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诸多有关文学的美好情愫。厚积薄发,在灵感再度冲击我们的灵魂时继续书写。

 

  春秋记者:(假装很严肃地)问个看似题外又在题内的话题,生存与写作,生活与写作,您如何理解?

 

  丑石:这个问题很大啊。其实人走在这个世上,生存是第一要务,我们有家庭,有父母孩子亲人,所以我们也便有了责任与义务,为人子女要尽孝道,为单位职工要恪尽职守,为人父母要尽可能的给予关注与关爱,为人兄妹要做出一个应有的表率。生存包涵了生活,生活是生存的一部分。80后作家南飞雁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把文学当作情人,而不能做妻子。这句话虽有些戏谑的成分,但仔细想来未免不可,情人可以保持更为长久的热情与冲动,若即若离,时而缥缈时而清晰,值得用心去爱;但永远不可以成为主宰生活的一部分。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到了十七八岁也开始尝试学习写作,但那只是一种青春涌动里的残余,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后来生活所迫,不得不退学,开始了漂泊生涯,做过很多杂工、临时工,也没能将生活弄得安稳妥帖。你说那时候就一心扑在文学上成么?一边是穷苦劳顿的流浪生涯,一边是年迈的父母每日面朝黄土,我必须为了这个家庭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逐渐生活稳定了,能挤出一些时间读自己想读的书,能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文学之于我,是生活一种补充,是相对于物质之外几乎唯一能获取快乐与满足的唯一方式,就是这样,慢慢走上了学习写作的道路。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每个初始写作的人都会激情满满,想未来一定能成为啥,能写到什么程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阅读的扩展,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个人的渺小。曾经很多时候,我也想,该如何继续下去,该怎样扩展自己的文字空间,该如何深入到文学的纵深,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更多作品。时间在继续,生活依然在继续,相信阅读也会继续,在有限的生活空隙里,以文学为杖、为暖,相互搀扶,继续未竟的人生。这是与专业作家相比较的一种写作,相信我们大家更多的也是这样一种境况,那么,如果有一天当创作变成了你的生活,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你所喜欢的事情终于和你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只是另外一种假设,有更高级的思想来解释这件事情。而不是我,一个初入文学之门的文艺老青年在这里妄谈什么艺术与生活。

 

  春秋记者:老师过谦了哈。

 

  丑石:好,有关我个人或者文学的话题就进行到这里,有些观点,正确与否,大家一笑而过就好,生活还在继续,文学也将继续带给我们收获与感动。谨祝各位师友生活愉快,妙笔生花。

 

  春秋记者:(握手、竖拇指)谢谢老师和我们聊了这么久,相信朋友们看后一定会受益多多。祝老师天天开心,天天喜乐。下次接着聊。

青青湖边草

青青湖边草 秀才

  • 13

    主题

  • 282

    帖子

  • 1836

    积分

2013-12-09 18:51:51
题目别致,访谈精彩。
三微花

三微花 举人

  • 387

    主题

  • 2166

    帖子

  • 4286

    积分

2013-12-09 19:11:16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谢二位呈现如此精彩的访谈,会使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从中有所悟,受益匪浅!

 

秋觅

秋觅 进士

  • 383

    主题

  • 1079

    帖子

  • 6707

    积分

2013-12-09 19:24:49

很好,精彩的采访活动。

宋长征,乡村田野上的歌者,用文字诉说乡土的故事。

琴若雨

琴若雨 童生

  • 2

    主题

  • 137

    帖子

  • 541

    积分

2013-12-09 19:31:53
风趣幽默的访谈,很精彩。迦南有作记者的潜质,长征回答朴实却又妙趣横生,让我们在一问一答中收获。不禁让我也问自己的散文该如何继续下去,该这样扩展自己的文字空间,该如何深入到文学的纵深,才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更多作品。
大先生

大先生 布衣

  • 0

    主题

  • 15

    帖子

  • 392

    积分

2013-12-09 19:47:56
我做过记者,也进行过人物专访,但是本文如果在结尾部分再加上一段总结性文字,那就锦上添花了。
梦想

梦想 秀才

  • 0

    主题

  • 45

    帖子

  • 1351

    积分

2013-12-09 20:17:32
生活还在继续,文学也将继续。希望社团人物专访栏目办得更精彩!
赵北方

赵北方 秀才

  • 4

    主题

  • 54

    帖子

  • 1122

    积分

2013-12-09 20:37:47
被丑石老师的幽默风趣认真以及才学若折服。当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丑石

丑石 秀才

  • 0

    主题

  • 7

    帖子

  • 2318

    积分

2013-12-09 20:59:20
大汗淋漓出现,感谢那个谁,感谢那个谁谁谁,感谢江山,因访谈仓促,仍有一些错别字在里面,希望能即使修正。问好江山各位师友。
三微花

三微花 举人

  • 387

    主题

  • 2166

    帖子

  • 4286

    积分

2013-12-09 21:19:02
瑕不掩瑜,错别字回头版主去修改一下!
迦南

迦南 秀才

  • 12

    主题

  • 246

    帖子

  • 1864

    积分

2013-12-09 22:51:34

八楼的谁谁谁老师,现在有些字还认我,我却不认它了。

下午有事出去,很抱歉,重新改过了。

北极主人

北极主人 秀才

  • 32

    主题

  • 226

    帖子

  • 2262

    积分

2013-12-10 09:03:45

       丑石道出了文学的真谛。文学不是华丽的衣服和装饰品,是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窗口和用来表达的工具。

      没有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强烈感情,即使用最完美的形式和最华丽的辞藻,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空洞的,不能打动人的。

 

潮仙

潮仙 探花

  • 2

    主题

  • 29096

    帖子

  • 13937

    积分

2013-12-11 08:54:32
风趣幽默的访谈,很精彩!
了缘无尘

了缘无尘 秀才

  • 52

    主题

  • 468

    帖子

  • 2111

    积分

2013-12-15 12:08:15
好样的,坚持就是胜利,心中有梦,追求梦想的过程,总会让人快乐。问候,祝福吉祥。
秋觅

秋觅 进士

  • 383

    主题

  • 1079

    帖子

  • 6707

    积分

2015-04-27 16:40:35

很精彩的访谈,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丑石(宋长征)的创作成果累累,值得祝贺,更值得学习

提读此文,欣赏学习,堪称经典!

落拓书生

落拓书生 秀才

  • 52

    主题

  • 324

    帖子

  • 2170

    积分

2015-04-27 19:17:43
赞成楼上师友们的话,听君一语道破文学与人生的内涵,获益不少!
程贤富

程贤富 秀才

  • 14

    主题

  • 198

    帖子

  • 1851

    积分

2015-04-27 21:09:55
说得实在,并没有半点夸大。受益匪浅!祝丑石多出作品,出好作品。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