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文学论坛 回复本帖
清池碧荷

清池碧荷 秀才

  • 62

    主题

  • 224

    帖子

  • 1593

    积分

【雅韵文学】温馨腊八

2014-01-08 19:29:57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清代,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专用熬腊八粥。腊月初一起,皇宫总管内务府派司员把粥料和干柴运到雍和宫。初七清晨,皇帝派来的监粥大臣下令生火,并一直监视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为止。这时皇帝派来的供粥大臣率领官员开始在佛前供粥,宫灯照耀、香烟袅袅、古乐齐鸣、众喇嘛进殿念经,随后把粥献给宫廷,同时装罐密封,用快马送往承德行宫和全国各地。直到天亮以后舍粥完毕,盛典才告结束。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小时候对腊八节腊八粥并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之说,因为北方的冬天到了腊七腊八的时候,正是气温最低,接近三九的时候。这个时候出门感觉那风吹在脸上就像用刀刮的一样,所以,厚厚的口罩和帽子是必备的。  

  记忆中,小时候的冬天几乎没断过雪,被大雪封门更是常有的事,家家院子里都有高高的雪堆,那时候的雪是洁白的,晶莹的,在阳光照射下会闪银光的,即使是化成了水,也是清澈洁净的。  

  从小就喜欢雪,那鹅毛般大片的雪花飘飘摇摇的,落到地下蓬松柔软,踏在上面仿佛随时都要随它再次飞起来一样,积累起来的雪越来越沉,在雪堆下面掏雪洞,在雪堆上面洒水浇冰场,那时候的乐趣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打雪仗,是我们小时候最常玩的游戏,经常玩的满头大汗,衣服都快湿透了,手套也已经冻成冰了,但那欢快的笑声是那么的幸福,哪怕回家被妈妈“修理”的很惨,也“死不改悔”,有了机会还是继续……  

  爬犁,也是我们小时候冬天的伙伴,三块一样长的木板,两根木方,两条粗铁丝,就可以拼凑起一个像样的爬犁,在平地玩可以在前面栓上绳,一个坐在上面,一个在前面拉着跑,如果在坡上玩就可以自然放下来,胆大的男孩会去很高的山上往下放,去体会那风驰电掣般的感觉。  

  滑板,是男孩和少数女孩喜欢玩的,制作的很简易,就是两块和脚一样长的板子,下面钉上两根铁丝,两面钉上鞋带,绑在脚上就可以滑动了。那时候冬天的街道都是厚厚的积雪,车辆也少,所以大街就是滑雪场,临街而居的话,天天都可以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唉,这些都是我看着哥哥们玩的,因为我身体不好,冬天妈妈是不会让我出去的,那时候的我只能天天趴在窗台上,把窗玻璃上厚厚的的霜用哈气哈化一小快,痴痴的望着他们在雪地上玩。  

  记得在我六岁那年的腊八,我总想去外面看小朋友们玩,妈妈吓唬我说,今天是腊八,看你出去不把你下巴冻掉的,我很怕冻掉下巴,又很想出去看看,就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用口罩托住下巴,戴上帽子跑了出去,等我被哥哥发现给拎回来的时候,脸蛋和鼻头都冻的通红,哥哥气急败坏的嚷嚷:妈妈,看妹妹怎么了,死活不肯把口罩往上戴,只是捂着下巴。妈妈看到我,也许是想起来她吓唬我的话了,不由得笑弯了腰。  

   从此以后,在我家的亲戚朋友中,又多了一个取笑我的话题。  

 时光荏苒,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腊八,节日的气氛很浓很浓,却没有了刺骨的寒风,堆积的白雪,也看不见在雪地上嬉戏的孩子了,那些曾经把我当笑谈的亲人们,也一个一个的离我而去,多么想留住时光,留住欢笑,留住亲情啊。    

  今天一大早起来,把已经熬好的腊八粥盛在碗里,望着窗外和煦的阳光,心里思念着远在天堂的父母,他们再也喝不到女儿精心熬制的腊八粥了。

 


树阴凉儿

树阴凉儿 举人

  • 159

    主题

  • 659

    帖子

  • 3299

    积分

2014-01-08 19:44:36

腊八粥竟有这般由来已久的内涵,这腊八粥里有着姐姐对童年美好的记忆,有着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好温馨!祝腊八快乐,姐姐!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