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树
|
【雅韵文学】茶话书香2014-01-19 17:23:46
茶,灵性之草本,茗香留齿醉心湖;书,知慧之琼浆,成功励志明事理。一杯茶,一本书,淡定生活,品味色香。书,不一定高深,真善美就能震撼心灵:茶,不需要名贵,余味沁心就足够滋润心脾。玫丽明月,倚灯独坐,手捧一杯香茗,静静地读一篇美文,看皎洁的月光在扉页跳跃,闻沁人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一时神清气爽,让人顿觉生活的惬意。 读书如品茶。茶是有形的汁液,书是无形的果浆,喝茶提神,读书明理。从芬芳四溢的茶水中,品出世间百态,灵魂得以超脱。沉静的心好比洗净的杯子,行行黑字就像片片茶叶,目光所至,心灵所止,如同纯净的沸水将茶叶般的黑字冲泡舒展开来。浅啜一口,顿觉口舌生津,齿留余香,心旷神怡,回味悠长。仿佛顷刻之间,原汁原味的茶色茶香茶趣茶韵便源源不绝地印到了心里。一种好茶如一本好书,视之悦目,入口赏心。而一本好书正如一壶好茶,百冲不淡,千年犹芳。 诗歌,恰似淡淡的竹叶青。外形俊秀,内质醇香,读的那隽永的诗行,如一股清泉涌入心间,让人如梦如幻,回味无穷。散文,如同清爽的茉莉花瓣在茶水中盈盈绽放,扩散出一波又一波的精华。品着品着,就被那细腻的文字推向了一片无垠的梦境。小说,好似醇香的绿茶。那浓浓的香气越闻越醇,越品越真,充斥着深深的哲理味道,紧闭双眼,却似看到昨日一缕阳光在今天依茶香在其味,书香在其意。品茶与读书都与热闹无缘,只有安静的环境,平静的心态,才能体味到茶的幽香、书的芬芳。 见一文人在书房和茶室中,都高挂着“无事请静坐”的条幅,看来是深谙其中真谛的。唐人诗云:“山中习静观朝觐,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 品茶需要静,才能清除烦恼忧虑,使心灵复归于平和,从一小片茶叶中,方可品出山月风景,品出大自然的精神,品出世间百味,灵魂得以超脱。读书需要静,才能走进字里行间,走进书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味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正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佳境。 好茶难得。历史上,孔子循循善诱;人与周瑜交往,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过去,人们以坚硬温润的玉比德君子,茶亦如此。碧螺春如江南少女,龙井如诗书士人,普洱如沧桑老农,铁观音如深山俊妇,大红袍如古刹名僧……人们与之结伴,都会生发“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感悟,一杯浅酌带来的“毛孔散”、“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陆羽语)的体验,真能把人引入亦仙亦佛的境界。 读书与品茶一样,带给“我们的感觉同样美好。读书有味身忘老”,“养心莫若欲寡,至乐无如读书”。以书为友,可以找到自己希望结交的朋友,求得心灵的沟通;与书为伴,可以释怀心里的郁结,面对现实,笑对人生。当读毛泽东《沁园春·雪》或岳飞的《满江红》等不朽篇章时,所表现的俯瞰寰宇之情怀,翱翔天外之眼界,极目远大胸襟时,精神会为之一振,得到的是一种愉悦、一种激励、一种充实。 抛开任何功利思想而言,饮茶是一种情趣,读书是一种乐趣。温壶、烫杯、泡茶、翻杯、敬茶,此为茶趣;淘书、借书、抄书、评书、藏书,此为书趣。茶是有形的汁液,书是无形的果浆。喝茶提神,读书清心,皆有益身心健康,难怪有对联云: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茶清香,书依然,茶幽明媚,心态阳光。读罢合卷,书中情景历历在目,那感触依旧鲜活无比,那甘醇依旧让人难忘,就像一杯上好的乌龙茶,令回味绵厚悠长。
|
|
|
![]() 树阴凉儿
|
2014-01-19 19:51:28
读书如品茶。茶是有形的汁液,书是无形的果浆,喝茶提神,读书明理。从芬芳四溢的茶水中,品出世间百态,灵魂得以超脱。沉静的心好比洗净的杯子,行行黑字就像片片茶叶,目光所至,心灵所止,如同纯净的沸水将茶叶般的黑字冲泡舒展开来。好形象!好生动!好深刻!欣赏老师美文!祝老师写作快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