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霞晓文
|
★:晚霞晓文 2014年02月评论2014-01-31 20:56:37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97437
“我们同时感叹胖翠花的善良和她宽广的母爱情怀,为那些她碰到不幸女孩以温度的胸膛和臂膀,还给她们一个温暖的家;为不孝的女儿做出敬老爱老的榜样。”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天下最伟大的爱。欣赏一篇值得弘扬的美文,问好作者,祝新年愉快!阖家幸福!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05:28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63844&pn=1&pn2=2
祝贺梅姐作品加绝。恭喜、恭喜。问好、祝新年愉快!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06:33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76176.html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09:27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82483.html
欣赏社长经典力作,拜读、学习。问好社长!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10:34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82483.html
祝贺社长力作加精,恭喜、恭喜!问好社长,祝冬安!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11:32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8248
恭喜社长、贺喜社长作品荣获绝品。鼓掌、鼓掌!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13:00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82483&pn=1&pn2=2
在世人的眼里,妈即谓娘。妈和娘其实是等同的概念,只有书面与口语之别,没有意义层次之分。但在“妈”前加一个“后”字,无论是从概念上读,还是从词义上看,它都显示着另一种表达与间带的关系。
考究一下中国汉语以往的“后”字结,我们不难看到诸如“后燕”、“后汉”、“后唐”之类的用法。这些概念则重在正统的继承关系层面,然而,“后妈”的用法最为另类:一方面它是与“亲妈”的直接对立,另一方面又是对“亲妈”地位全盘的否定,表明这位置已实实在在地让给了“后者”。此外,它还是对“妈”的本义的实际颠覆,变成完全意义上的“非妈”。这个结构倒有点像后现代这个词的用法。表面上看是先后关系的排序,实质上则是本质意义的揭示。关涉“后妈”,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何种原因,人们一提到“后妈”就会联想到“狼外婆”、“狼之心”、“狗之肺”、“蝎之毒”之类概念。 而随心飞翔发表在《文缘的春天》里的中篇小说《后妈》,则是一篇否定世俗,挑战偏见的檄文。最初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作者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来调侃艺术。当我一口气读完《后妈》,我的心为之震撼了:这岂止是用文字记录的一段寻常人的社会生活,简直是用心血谱写的一曲浸润真情的颂歌!其艺术价值无异于对东方传统的伦理道德,哲学思潮的一次颠覆。 拜读佳作,管中窥豹,获益于以下几列: 一、平凡之中,见证伟大。 在江南某镇,因丈夫在大陆解放前夕随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起消亡,而撇下一个并未“叛党”“反革命”的妻子。其妻后来改嫁“区长”,人虽然傍上了“官”,身却并没有因此“夫荣妻贵”,而是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辛劳的女佣”,“免费的保姆”,“区长的续弦”,三位于一体。默默地认领着世俗偏见强加给自己的“后妈”这一不公正的头衔。在那个家里,她含辛茹苦,剖肝沥胆,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直至耗尽生命蜡烛最后一滴蜡炬,人们始终不知其姓名,盖棺定论仍然是一个“后妈”。由此可见,其身份贫贱如草芥,名字渺小似尘埃。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性,却用毕生的精力,在平凡中见证奇迹,在普通中体现伟大,在苦难中承载坚强,在磨难中彰显着坚韧,在世俗中昂扬着不屈。 作品总共十二节。通过后妈在几十年的磨难中,以坚强的脊梁,无坚不摧的意志,默默无闻,甘为后妈、不辞劳苦、任劳任怨、惩戒‘右派’、严惩逃学、误解被批、患难与共、爱疼孩子、关爱卫红、视女为儿、丧夫之痛、安然谢世等情节,将“卫星”的视角这条明线,与“后妈”的道德行为这条暗线水乳交融,明暗互文,完美地统一到后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条主线之上,使作品达到了“风云将逗人,鬼神若脱壁”的艺术境界。 二、新颖之中,独领风骚。 1、手法新颖。纵观随心飞翔的《后妈》,从表象上看,似乎是一系列生活琐事的组合,但深入作品的内核去探讨,就不难看出作者似乎着意用一种全新的手法,以科尔伯格的“品德心理结构”理论为支撑,按照心理动力学的原理,以20世纪5、60年代为时代背景,以“卫星”的视觉和情感发展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结构独特。在广阔的时空交错中,以人物的情感为交集,以巧夺天工之匠心,借用中西结合的绘画艺术之“晕染法”,逐步扩展,层层点染,徐徐荡开,在行云流水之中,完成了一个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又具有崇高人格品位的、血肉丰满、可敬可尊、可歌可泣的“后妈”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其匠心之独运,别具之一格,在当前汗牛充栋的网络文学中,可谓出类拔萃,独领风骚。 三、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构成文章内容的重要因素。而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要使人物性格在作者的笔下个性鲜明地刻画出来,是需要作者具有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和再创造的水准,才能使人物形象既不雷同,又个性鲜明,可感可观,呼之欲出。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具体表现在: 1.虚实相间,过目不忘。 (1)如“卫星睁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哥哥,感觉身上的筋骨被抽走了。小嘴巴一撅一撅的,像浮在水面缺氧的鱼儿。”其形象的表现了卫星听到妈妈是后妈时内心的震动与神情诧异。 (2)“妈妈晃着胖胖的身子走进了脑子里。齐耳的短发,圆圆的脸”。“咚咚的脚步声震得卫星满脑嗡嗡响。妈妈先是咯咯地笑着,周身的肉一颤一颤的。”“眼睛像挤牙膏似的,很快挤出泪来,她掏出手绢揩了几下,眼角的笑纹怎也揩不掉,身上的肉仍在颤抖”。 “齐耳的短发,圆圆的脸”,显得干练。“咚咚的脚步声震得卫星满脑嗡嗡响”,人未出场,脚步声先到,并且“震得卫星满脑嗡嗡响”,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气势,为后文敢说敢当,敢爱敢恨,百折不挠,“说一不二”的女强人定下了基调,埋下了伏笔。 这“一撅一撅”,“一颤一颤”,“挤牙膏似的挤出的泪”,“震得卫星满脑嗡嗡响”,以及“抹不掉的皱纹”,“肉仍在颤抖”等等动态的表现,外貌的描写,借助了人物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或虚实相间,或从旁反衬,使人物一出场,其鲜明的形象就定格在读者的脑海里,鲜明而难以忘却。 2.意识而流,剥茧抽丝。 (1)一开篇,作者就将传统意义上的“狼外婆”似的“后妈”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给“卫星”心理一个下马威。如“卫星的脑子里镜头一闪,妈妈突然满脸乌云,手里倒拿着鸡毛掸,光亮的掸柄像闪电似的,不停地在卫星面前划过,炸雷般嗓子一阵阵响着,吓得卫星魂飞胆丧,整个身子似乎被那雷电劈得支离破碎……”紧接着,作者顺着“卫星”的“意识流”,循着被哥哥抛出的那颗“后妈”的石子在心灵的湖面上激起的涟漪,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2)“卫星想着很奇怪,爸爸应当知道啊,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的亲生妈妈又在哪里呢?”“这些问题纠结起来,如一团乱麻,一股脑儿堵在卫星的心口上,卫星感到闷得慌,他要找哥哥仔细地梳理开来”。 作者下文就顺着卫星的这条思路,犹如剥茧抽丝,一步一步的将笼罩在卫星心头疑云一层一层的拨开,将缠绕在卫星心头的“乱麻”一根一根地理出,将世俗的偏见强加给“后妈”的不适之词,在“后妈”的自我道德行为的完美之下,一步步“功德圆满”。最后,让后妈与老爸,后妈与卫东、卫红、卫星一家五口,亲密无间,水乳交融,血浓于水。让人深切感到:后续之妈不是亲妈,胜似亲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厚妈”——厚德之妈,后福之妈,厚恩之妈。其形象就鲜活在作品中,深刻的印记在读者的脑海里,铭刻在儿孙的心目中。 四、细节描写,入木三分。 在小说的创作中,致密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后妈》中,作者很注重运用细节描写渲染气氛,突出人物性格。比如: 1.小说一开始,当卫东向弟弟道出“妈妈是后妈”时,作者设计了一个扔石子的动作:“卫东边说边使劲地掷着石子,石子飞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可是这话分量很重,怎也飞不起来,不偏不斜砸着了卫星,心里发出一声闷响。” 这个看起来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但实际上是作者精心设计所为。其中有一石三鸟之妙: 此举为小孩之常态,富有明显的儿童气息。试想,如果是成年人去表现这一举动,那可就不伦不类了; (1)石子飞出的轨迹也很有意味:它不是直线,也不是曲线,而偏偏是弧线,还是美丽的弧线。弧者,圆之廓也。通常,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由此看来,作者将其描写成“一条优美的弧线”,在细微之处的致密是很见功夫的; (2)石头“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这个远,应该是一个心理距离,绝非实际空间距离。其蕴含着这个后妈与世俗的后妈相去有一个很远的差距。为下文“完美”的后妈形象塑造在心里做了一个铺垫; (3)“可是这话分量很重,怎也飞不起来,不偏不斜砸着了卫星,心里发出一声闷响”。石子落到很远处去了,话的分量却砸在近处的小卫星的心灵上了,让卫星幼小的心灵承载了沉重的负荷。其印记深深地烙在幼小的心灵上,犹如石破惊天,回声折射出内心的震悚,感觉的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般重重的一击,留下的必然是内心深处震撼的一声“闷响”。 2.卫东“一把逮住卫星的小手,放到鼻子边嗅着。卫星心头一热,感觉哥哥的气息一下子传递到自己的心坎上”。这“一逮”、“一嗅”、“一热”、“一传”,用词精当,表意精确,极为传神。把兄弟之间的血脉之情瞬间融为一体,亲密无间。读来无不为之心动。 3.“妈妈低头深深叹了口气。那声叹息,像一块沉重的石头,落到地上,发出一声闷响。卫星暗暗窃喜,迅速踩着那块闷响的石头,从冰窟窿里爬了出来”。 这里运用通感,将“深深的叹息”化为“重重的石头”,将“声息”转化为“重量”,又将“重量”演化为“闷响”,将响声虚拟成一块“石头”,将听觉与触觉打通,让其随着“叹息”声的止息而释怀——“从冰窟窿里爬了出来”。这样的一个极其细微的心理细节描写,把母子之间同呼吸、共哀乐的感情表现得生动而又具体。读起来可感、可触,颇具文学色彩。 4.“卫星从妈妈身边经过时,妈妈抬头看了他一眼,卫星怔住了——妈妈脸上挂满了汗珠,亮闪闪的,像密密麻麻的星星。卫星心中咯噔一下,赶紧寻来毛巾,妈妈停住手,仰着脸,任凭卫星在脸上一下又一下地擦着,擦出一道道笑纹来。一切都在默契中过去了,过去之后,卫星才想起她是后妈”。 (1)这段近乎白描的写意,用语准确而表意形象。“卫星怔住了”,之所以“怔住”,是因为“妈妈脸上挂满了汗珠”,更因为这些汗珠“亮闪闪的,像密密麻麻的星星”。“亮闪闪”,多么炫目!“像星星”,多么晶莹!反映的母爱的光辉,折射的是“后妈”的崇高! (2)“卫星心中咯噔一下”,这一“咯噔”,既是回应篇首的“闷响”,拟声对拟声,何其工整!又是人物内心感情因深深的触动而升华,因而情不自禁地找毛巾,还是“赶紧”的为“妈妈”擦汗,“妈妈停住手,仰着脸”,多么真切!“任凭卫星在脸上一下,又一下地擦着,擦出一道道笑纹来”。这“一仰”、“一下”、“又一下”直到“擦出一道道笑纹来”,简直就是一段DV,就是一个现场直播的短剧,何其鲜明、何其融洽,何其感人! (3)直到“过去之后,卫星才想起她是后妈”。看看作者是何等的高明!仅这样一个短短的心理独白,就足以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5.“卫星抓来一条大青虫,偷偷塞在那个姓王的坏蛋枕头下面。卫星本以为会发生有趣的事情,谁料到,那坏蛋的头挨上枕头一会儿,便呼噜呼噜起来,把卫星也带着睡着了。平静地度过一夜后,卫星的心像猫爪似的,他又偷偷地揭开枕头看,那条大青虫被压成了一副干瘪的皮囊,满腹的浆汁浸透了枕套一大块。卫星不甘心,又将那副干瘪的皮囊装进枕套里面——让它陪着坏蛋一起腐烂发臭,永世不得翻身”。 (1)这个“偷偷塞大青虫”的细节,把人物动作和心理描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读者从人物的行动中看到了幼小的心灵蕴藏着那股不屈的反抗精神;从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到了强烈的复仇火焰之猛烈。 (2)一个敢于斗争,并且善于斗争的“小人物”的形象鲜活地跃然于纸上。 像这样致密深刻,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在文中不一而足。它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许,该文被推为绝品,这又是一个有力的理论支撑吧。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13:50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82483&pn=1&pn2=4
五.辞章驱遣,出神入化。
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修辞是对语言三要素的综合性艺术加工及其生动形象效果的再现,是语言三要素的高级体现。作者在本文中的驾驭语言的功力,体现在擅于运用多种修辞格,或状貌、或拟声、或通感、或体味,多角度描摹,多层次渲染,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把客观环境描绘得色彩缤纷,把社会生活展示得精彩纷呈,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面其人等是本文的又一大亮色。 人们说汉民族语言是世界语言之林中最具表现力的语种,大多是从修辞学的角度下的定义。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的语言实践中总结出本民族语言的修辞格,有大小六、七十类之番。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也有十几类之多。本人仔细阅读了该绝品十余遍,大略梳理了一下,本文十分娴熟地运用了修辞格的地方有二百来处。几乎体现在每一个段落的每一个情节。具体在以下几方面可见一斑: 1. 大量生动形象比喻的运用。 在比喻的运用方面,笔者对本文的比喻手法做过详细的统计,并且用数字做了标记。归纳起来,大略有100余处之多!仅1、2节中,大致表现出来的比喻手法就有25处。比如: (1)“卫星睁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哥哥,感觉身上的筋骨被抽走了,小嘴巴一撅一撅的,像浮在水面缺氧的鱼儿”。 (2)“显得有些紧张,弯腰不去捡石子,而是捏住卫星嫩藕般手臂”。 (3)“天空湛蓝,金灿灿的阳光倾泻下来,像无数的松针,刺得卫星睁不开眼”。 (4)“卫东说这话时,表情极其严肃,像交待一项特殊使命。” (5)“卫星像在电影里看过这情景,他努力想着,脑子里闪现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却怎也找不到合适的角色”。 (6)“这些问题纠结起来,如一团乱麻,一股妈妈突然满脸乌云”。 (7)“手里倒拿着鸡毛掸,光亮的掸柄像闪电似的,不停地在卫星面前划过,炸雷般嗓子一阵阵响着,吓得卫星魂飞胆丧,整个身子似乎被那雷电劈得支离破碎……” (8)“脑儿堵在卫星的心口上,卫星感到闷得慌,他要找哥哥仔细地梳理开来”。 (9)“那些往事,在卫星的记忆中原本是一张白纸,白净的没有一点斑痕”。 (10)“只是故事中很少有他的内容,他有些不满意,像是一碗汤里少放了调味品,让他喝着有点寡淡”。 (11)“卫星打了个寒颤,猛然睁开眼,抬头警觉地四处看,开阔的草地一览无余,远处传来虫儿吱吱叫,声音锉得耳朵眼里直发痒”。 (12)“不一会儿,灰尘将妈妈的头发染得发黄,如一堆乱糟糟的玉米须子。不一会儿,灰尘将妈妈的头发染得发黄,如一堆乱糟糟的玉米须子”。 (13)“卫星怔住了——妈妈脸上挂满了汗珠,亮闪闪的,像密密麻麻的星星”。 (14)“卫东一直倚在房门旁,远远地盯着卫星给妈妈擦汗,目光像一张网,把卫星死死网住。卫星替妈妈擦完脸,卫东拽住那张网,一个劲地摆手把卫星拉到面前,卫星不停地扭动身子,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儿”。 (15)“星咧嘴侧过脸,看见那个榆树皮模样的老头,周身散发着柴火和油烟搅合的味道”。 (16)“洗完头,卫星坐进木盆里,感觉水依然烫,像是有无数只小虫,不停地咬他的屁股,咬他的小鸡鸡,咬得他渐渐不觉得水烫了”。 (17)“这时,一个男孩急冲冲跑来,人刚站在门前,声音像打机关枪似的一串串乱飞”。 (18)“妈妈听到消息,真的像中了子弹似的,浑身一怔,脸色苍白起来”。 (19)“慌忙丢下穿了一条裤腿的卫星,随男孩像风一样朝事发地跑去”。 (20)“身边睡的哥哥不知去向,盖的被单像一团皱巴巴的纸,扔在床角处”。 (21)“屋里很安静,阳光透过那扇木制的窗户,悄无声息地铺在床前的地上,如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镜子里映着窗户的格子,还有窗外摇曳的树枝”。 (22)“卫星翻身下地,踩过那面镜子,镜子安然无恙,依旧明晃晃的”。 (23)“妈妈正在忙着给卫星洗脸,爸爸的话里有一根柔软的线,瞬间把妈妈的目光牵了过去”。“闺女还好吧?我买的衣服穿了吗?” (24)“卫星看到妈妈问这话时,眼里闪着光泽,比河水的波光还要清澈、柔和”。 (25)“屋里顿时安静下来,空气也变得沉重许多,压得人直喘粗气。卫星的目光不停地扫在爸爸和妈妈的脸上,似乎触到了冰凉的岩石,一点表情都没有”。 好了,这已经有点像中药方了,仅前两节,大略看来,就有如此之多精彩。除此以外,剩下的10节中,还有近70几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生动形象比喻的成功运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以及表现力。由此可见,本文在辞章修饰方面,单就驾驭比喻方面的词采,足以见证其语言禀赋与厚实的底蕴。 2.多种修辞手法交替使用。 (1)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比如: A.“石子飞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可是这话分量很重,怎也飞不起来,不偏不斜砸着了卫星,心里发出一声闷响”。“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暗含“此后妈”与“彼后妈”之差距。“这话分量很重,怎也飞不起来,不偏不斜砸着了卫星,心里发出一声闷响”。其深层次的含义在于给卫星心灵上带来的沉重感。 B.“一觉醒来,屋里空荡荡。卫星大声喊妈妈,声音撞在墙壁上又弹了回来。” 本意是写回声,其深层次的寓意在于表现时局的险恶,象征人物性格的坚强与不屈。 C.“目光很快从妈妈和卫红消失的背影中折断了,落在了脚上那双白色运动鞋上,鞋帮有点脏,他赶紧拿来湿毛巾,仔细地擦着。污垢渐渐没有了,卫星心中的歉意却越擦越多——那是卫红给他买的鞋。” “从妈妈和卫红消失的背影中折断”,这个句子是很见功力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禀赋,其中“消失的背影”意味着“妈妈”、“姐姐”的道德行为,“折断”一词很具匠心,在自我反省中,“折断”的是原先错误的认识与反省后重新确立的新认知之间的链接,找回的是悔悟,是惭愧,是愧疚。这里是借“目光”写自省,借“擦鞋”表忏悔。 D“可是三年后,妈妈走了。逝世前,像一支即将耗尽的蜡炬,慢慢地燃烧,直至熄灭”。 这句话借烛喻人。借写蜡炬比喻“后妈”的无私奉献,进而赞扬“后妈”“蜡炬成灰泪始干”伟大人格。 (2)多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贯穿全文。 除上述几种修辞手法外,还成功地运用了比拟、夸张、设问、反语、反复、借代等修辞手法以及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 (3)从宏观到微观,从客观到主观,从社会到家庭,从个体到集体,从情感到生活,从视觉到嗅觉,从触觉到听觉等多角度,多层面,突破了2维的界面,从3D的视觉展示了立体的空间状态和人物的形象特征。全方位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调动了阅读的兴趣,缩短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进了亲和力,增强了感染力,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对主题的认同。 《道德经》里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其意思是说,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道德信念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轻易失自己的道德情操。当一个人一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就能让子孙永远怀念,“祭祀不辍”。 回顾全篇,作者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后妈”几十年的生活浓缩在两万余字的篇幅里。用主人公几十年的厚德懿行恩泽子孙,匡正了世俗的偏见;为“后妈”正了名,为自己盖了棺。在世人的眼里,屹立起一座不朽的功德牌坊;在儿孙的心里,树立起一块不磨的世代丰碑!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14:42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82483&pn=1&pn2=4
欣赏社长美文,让晚霞受益匪浅!向老师学习,问好,遥祝愉快!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43:52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77266.html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44:18
树人老师过奖了,晚霞编你的大作如履薄冰呵,呵呵!抱拳!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44:55
当“玛丽苏作品”被热捧,当严肃的主题被轻量阅读的人群置之脑后的当下,有幸拜读了皂角树人老师的小说《替女挑夫》。这在当今这个大开大放的时代,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珍品。祝树人老师写作愉快!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45:21
祝贺树人老师作品加精!恭喜、恭喜!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47:56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77266
当“玛丽苏作品”被热捧,当严肃的主题被轻量阅读的人群置之脑后的当下,有幸拜读了皂角树人老师的小说《替女挑夫》。这在当今这个大开大放的时代,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珍品。以己愚见,该文显而易见的特点有五: 一、 传统的题材,时尚的角度 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立足现实,回归本源,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精心筛选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加以提炼,打上时代的烙印。用“替女挑夫”这样的一组镜头,将《礼记》中“男有分,女有归”这一严肃的主题演绎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 二、匠心独运,时空交错 1.“蒙太奇”似的手法,采用巧妙的组合,拼接,转换的技巧,把麦子活动的“练琴”,“上北大”、“相阳阳”、“见男孩”几个场面缝合得天衣无缝。 2.“文似看山不喜平”,看来作者深谙其道。作者为了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艺术效果,着意在几个场景,恰如其分地安排了几次“K歌”,看似随意,却是有意为之。 1)第一次“K歌”,《贵妃醉酒》,既是点燃气氛,又是暗示故事结局; 2)第二次“K歌”名曰《又见桃花红》,“又”是表频率的副词,暗含男女再遇“桃花”;艳遇之中,心旌摇摇;渲染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发展。 K歌中,老王演唱的“漂流”,也是颇具匠心的。蕴含着“漂流中的人们渴望回归心灵的家园”,同时也是照应“老王”“ 替女挑夫”,提醒女儿“别错过姻缘”。 三、手法灵活,文笔老道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颇显功力。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皆因人而异,或从形象,或从外貌,或才穿戴,或从语言,或从动作等,皆抓住突出之特点,准确描摹,勾画了了,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 四、情节完整,主题鲜明 全文七千余字,详略得当,情节完整,每一个细节都紧扣“挑夫”展开,每一个情节都从一个侧面服务于主题。 五、普通的题材,深刻的主题 通过“替女挑夫”这个故事,让人们再次回归生活的本源:“男有分,女有归”,这是几千年以来国人认同的社会生活的主题;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兴旺,长治久安的纽带。今天,再次被树人老师写进作品,以飨读者,可钦,可敬!拜读。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51:20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79037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开发,人类很多古迹被破坏了,好多文明也随之消失了,生态严重失衡了。人类物质丰富了,精神贫瘠了,人情冷漠了,事态炎凉了,甚至道德沦也丧了。这不得不令人遗憾,甚而揪心。在此文中,作者以严肃的笔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呼唤道德的回归,渴望文明的再现,重返精神的家园,倡导“天人合一”,主张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见解,难能可贵,实为可敬。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8:51:57
品读邹满文老师的力作,既有欣赏视角的愉悦,也有内心深处的沉重。品读鉴赏,可用“浓墨祭故土,曲笔怀故乡,隐笔唤文明”三个短语来简述之。 一、浓墨祭故土。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最重要,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直接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还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本文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城乡过度开发,滥用土地的“攻城略地”的“扩张热”,“圈地潮”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了曲折的控诉。 1.“边说便用手扇着空中飞杨的尘土”,“一群鸟儿在空中旋了一下,总没有落到树上就悄悄地飞走了”。这些描写,似乎让人觉得,滥开乱挖带来空气的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连鸟儿都无处安身; 2.再如:“一条宽阔而新修的土路把青青的山撕成口子,盘旋而上,那些豁口就像刚挖的新坟,泥土清新而不贴合实际,看上去有一种生脆的感觉。山崖上推下的新土掩埋了青草和树木,像山洪一样,滚动着往下流。几台大型机械轰隆隆地在作业,看着面目全非的村庄,表情惨淡地跟死了娘一样,风不断地摇晃着树枝,想借它的手拍死那残忍机械,或者将那些树木村庄拉过来,抱进自己的怀里。”诸如此类描写,生动形象,比喻奇特,新颖独到;声声泣,字字血,欲控无门,欲哭无泪; 3.尤其是“像刚挖的新坟”, “面目全非的村庄,表情惨淡地跟死了娘一样”,等比喻的应用,使文章笼上了几分凄惨的色彩,对“故去”的故土,只能是“明日黄花”,留在记忆里的只能是“昨日的影子”,永远只能在“寻找”中“祭奠”。这样的描写在文中比比皆是,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故土”的不舍,对挑战土地承载极限的担忧。 二、曲笔怀故乡。最美不过故乡水,最深不过故乡情。 1.昔日的故乡,“水绕过村庄,欢快地流向田地,那清凌凌的水使我玩泥巴,打水仗的好去处,仿佛童年就在迷宫生活,只要是春天,满山遍野的都是花,到处都能闻到花的馨香,鸟儿的鸣叫。”好一幅“水欢、人畅、花香、鸟鸣”图,令人留恋畅往; 2.看“那条河的两岸布满花草,蓝的白的衣服就晾晒在草上,大人洗衣孩子们在水里打水仗,扎猛子”。河岸晒衣,浪里白条,富有情趣; 3.“ 那平展展的硷畔上,有好多的果木,不论是苹果,梨子,桃子,只要能吃,你就上去摘几个,个个香甜可口。还有核桃树,软枣树,杜梨树,皂荚树。要说最多的还是杏树,杏花开的时候,就是一个粉白粉白的世界。”好一个果木满山,桃梨满园,瓜果飘香,令人垂涎,的“粉白世界”,世外桃源!除此以外,还有钓鱼、戏水、捉水鸟等诸多童年童趣,都留下太多美好的记忆,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忆之甜蜜,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三、隐笔唤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开发,人类很多古迹被破坏了,好多文明也随之消失了,生态严重失衡了。人类物质丰富了,精神贫瘠了,人情冷漠了,事态炎凉了,甚至道德沦也丧了。这不得不令人遗憾,甚而揪心。在此文中,作者以严肃的笔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呼唤道德的回归,渴望文明的再现,重返精神的家园,倡导“天人合一”,主张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见解,难能可贵,实为可敬。 本文还有很多诸如结构上的技法,内容上的章法,表达上的手法等都值得肯定借鉴,因此,本人之编按实为管中窥豹。 总之,文中既有“失乐园”的惆怅,也有“复乐园”的期许。值得品读,使人警醒,令人深思。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09:16:23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404962
“书籍会让她心旷神怡,音乐会让她心灵惬意,写作会让她豁然达理,高雅的境界滋养了她的心灵,平和温润的性格让她风度翩然,优雅的生活态度让她充盈,多愁善感的心让她体悟生活、善待生活。那是紫薇花般的纯美味,牡丹般的高贵味,丁香般的幽怨味,梅花般的刚强味,茉莉般的馨香味。而你就是这样的女子,一低头的温柔,似莲花般的出尘脱俗。”
语言优美,文笔凝练,自然流畅。一篇值得品读的好文章。欣赏佳作,问好作者,祝愉快!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10:49:55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405023
“【如梦令】·花音
琴音如歌深睿, 旋律流畅梦寐。 柳莺晓明月, 田园风声雨翠。 心醉!心醉! 花魂玉鸟惊飞。” 欣赏梦平啸月老师一直美韵,文笔优美,自然流畅。问好,祝写作愉快!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7 11:00:34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405022
“【七律】·玉桐花开
春风佛栏露华浓,云点衣衫花绽容;浪漫季节裙带舞,萧瑟风景水波层。 英婀娜姿芳草心,鸟啼莺鸣花梧桐;溟濛缱绻陶玉梅,雪纺蕾丝巾帼英。” 韵律优美,语言凝练。很喜欢这首。诗画般的意境,诗意盎然,读后给人以心情舒畅之感。欣赏佳作,问好梦平啸月老师,祝创作愉快!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8 10:15:16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405332
“爱情需要台阶,生活需要理解包容。 幸福有时候也只需要一个台阶,无论是他下来,还是你上去,只要两个人的心在同一高度和谐振动,那就是快乐,那就是幸福!”
爱是理解、是包容、是奉献、是付出、大爱是永远不求回报的无私精神。爱情的和谐就会使家庭永远处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温馨、浪漫、那就是平淡中的幸福!欣赏美文,问好作者,祝写作愉快! |
|
|
![]() 晚霞晓文
|
2014-02-28 12:19:46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404840
“合作的确是一种精神,它源于信任,且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成就梦想的主力,我们只有团结一切合作的力量把个人的梦与中国的梦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在这中国梦上来,这样,国家才可能富强,人民才可能幸福。我的梦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说的好,任何一个团体没有团结的团队精神,他的任何梦想都难以实现。一篇令人深思的好文章,愿梦想成真。欢迎赐稿!问好作者,祝写作愉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