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5 10:38:55
5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5 10:21:42
因此,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特征。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5 10:39:51
5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5 10:22:17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体验”是一种跟生命活动密切关联的经历,它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类似“直觉”的那种“主观性”,它要求创作意识直接与对象同一,审美体验与艺术形象完美结合。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5 10:40:52
56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5 10:23:01
桐疏枝寒老师的《花上月令十二首》正是这种审美体验与艺术创新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老师在其作品中,就是摈除了歌吟牡丹惯用的流俗、以及外在的浮华,在对描写对象的审美体验中所表现出来的,给人感受最真切的,就是他笔下创造的那个美的集大成者——牡丹的艺术形象。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5 10:41:38
57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5 10:23:27
在枝寒老师笔下,牡丹的美,不仅在她的独占风华倾国色,更在于长安武后奈若何的生命灵动之中。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5 10:42:16
58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5 10:23:58
牡丹,经枝寒老师的艺术点化之后,就赋予了她一种不朽的生命内涵,成了自然界美的代表,成了人们精神世界里花神的象征。她的形美与神美的高度统一,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与这个特定生命之整体的内在关联。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5 10:42:55
59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5 10:24:24
枝寒老师对于牡丹的全程“体验”,用完美的图画阐释了美的本质。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人们只看到艺术和料学不是同一件东西,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一定内容所用的方法。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所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个是证明,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识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5 10:43:28
60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5 10:36:23
独占风华倾国色,
落尽飞红再无他。
长安武后奈若何,
更看洛阳牡丹花。
欣赏桐疏枝寒老师佳作,问好,祝愉快!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5 10:45:57
6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5 10:44:50
审美体验与个性化创造诗 ——浅谈桐疏枝寒诗歌的创新艺术
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审美创造的一种主观“妙悟”。它是伴随作者艺术构思的一段形象思维,并贯穿于作者审美创造的全过程。但凡一个成功的诗作者,如果离开了审美体验,就谈不上艺术创作,即使他写出来大量的诗文,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物象的“DV制作”,只能是停留在2D层面的一帧帧毫无生机的影像。因此,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特征。从哲学的意义上说,“体验”是一种跟生命活动密切关联的经历,它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类似“直觉”的那种“主观性”,它要求创作意识直接与对象同一,审美体验与艺术形象完美结合。
桐疏枝寒老师的《花上月令十二首》正是这种审美体验与艺术创新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老师在其作品中,就是摈除了歌吟牡丹惯用的流俗、以及外在的浮华,在对描写对象的审美体验中所表现出来的,给人感受最真切的,就是他笔下创造的那个美的集大成者——牡丹的艺术形象。在枝寒老师笔下,牡丹的美,不仅在她的独占风华倾国色,更在于长安武后奈若何的生命灵动之中。牡丹,经枝寒老师的艺术点化之后,就赋予了她一种不朽的生命内涵,成了自然界美的代表,成了人们精神世界里花神的象征。她的形美与神美的高度统一,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与这个特定生命之整体的内在关联。枝寒老师对于牡丹的全程“体验”,用完美的图画阐释了美的本质。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人们只看到艺术和料学不是同一件东西,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一定内容所用的方法。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所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个是证明,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识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
欣赏美韵,问好,祝愉快!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6 10:22:05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406910

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6 10:21:13
欣赏梦平啸月老师美文,恭喜荣获精品。问好,祝创作丰收,佳作再次呈现。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6 12:52:46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407321

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6 12:52:01
一篇行文隽永、手法新颖、想象丰富的剖析。欣赏佳作,欢迎赐稿!问好作者,祝写作愉快!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6 23:49:45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407276

6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6 23:46:16
真诚伴君一路行(诗歌)
————回赠伯奋文友
人们喜欢和真诚对话
交往乐意用真心表达
似水流年逝去的难以重复
唯有真诚的心
才开出永久不败的花
真诚始终与我们同行
让我们的生活如诗如画
过去的人和事
人生风景最美
但要用真诚来做法码
用信任来述说无价
就像你伸出去的手臂
有了回应时倍感热切
就像你斟满了的酒杯
不用甜言蜜语解说
只要轻轻举起就能感觉那份热辣
 
 
人人喜欢诉说真诚
更愿意接触真心
那些真实的人真实的事情
愿意在交往的冥想里
听到欢快的歌声
喜欢在晨风里
喜欢在初升的阳光下
和真诚牵手慢行
同听真诚细雨的对话
慢慢走进吧
谁来分享真诚弹奏的琵琶
用心来感动彼此
培植一份快乐的音画
赢得一份真心
诉说一段人生佳话
来吧
握紧彼此手臂
一切用真诚来写意
时间引领我们
共赏四季美景如花
将用真诚的笔墨书写风华
悲欢离合全凭真诚的你我他
 
 
虚拟的空间里有真实的人生
真诚与真诚结缘
真心换真心一家人
我想让真诚
在这里驻足
永远结成邻里乡亲
人人不带面具
换上轻新的便装同行
斟上一杯香气缭绕的淡茶香茗
敞开心扉
打开心门
静静说说心里话
倾吐心里不快的浊音
分享一天工作里的喜悦
分享人间四季温馨
消除世间的隔膜
增加彼此更多的信任
让猜忌无地自容
让坦诚伴君一路远行
明天的太阳更灿烂
明天的前程会更光明
人们要奔赴更远行程
哪怕山高水远路不平
虽短暂可是永远值得我们去追寻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7 10:26:36
8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7 10:25:57
伯奋老师洋洋洒洒送晚霞六篇诗歌,我一篇不拉都拿走了,保存在Q空间网页里。谢谢你,我的好友,永远的朋友,愿友谊长存!祝你永远开心快乐!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8 13:06:25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408046

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8 13:05:40
文笔细腻,优美自然,欣赏佳作。问好作者,祝愉快!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8 13:21:32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152289&pn=1&pn2=7

6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8 13:14:59
桐疏老师诗词的审美体验更有一种超语言的特性,但它又不脱离语言的媒介,诗人在辞赋中所体验的意义远远超越语言所表现的范围。比如题牡丹,全诗十二首,首首紧扣牡丹压芳之形,除诗目不得已而外,通篇不见一个直呼“牡丹”之词;尽歌国色天香之韵,首尾难觅一个极尽扑鼻之字。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8 13:22:15
6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8 13:15:48
然而,全篇无一处不是紧扣花王风韵,无一句不是穷尽国色天香。这种高超的体验之笔又是以语言辞藻的凝炼、精当来表达的。这就体现了桐疏老师诗歌语言的符号功能不同于一般写物咏志文字的符号俗套之感。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8 13:22:40
6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8 13:16:32
比如:
牡丹咏
 
(一)花上月令·牡丹咏
庭前红萼两三枝。  
态倾国,媚相思。
簇香风恨常刁懈,雨摧肌。
桃李怨,百花嗤。
天教好名非本志,求造化,减娇眉。
吐芳但愿人间美,勿相欺。
念千卉,共同知。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8 13:23:18
6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8 13:17:10
在诗歌创作中,个性化的诗歌语言要求作者运用形象思维,突破一种“图画式外观”的景象,创造出读者可感的审美意象,这就需要作者的命意从个人的体验出发,或比兴、或引申来指向更博大丰富的体验世界。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8 13:23:55
66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8 13:17:41
当诗人自失于这样一个体验世界之中,必然是以“忘言”之言,书命意之意。这叫做“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此辞赋中,我们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到,桐疏老师的意思并非不要一个牡丹的“本”字,而是超越语言局限而涵盖万有。比如老师在《牡丹咏》中:
上阕以“红萼”做借喻,以一个“红”字总领全诗。所谓红者,人谓“中国红”,世人认同的“国色”,既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又为体现“国色天香”这个主旨埋下了浓重的一笔。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8 13:24:15
67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8 13:18:08
“庭前红萼两三枝”。“红萼”者,她是从花萼里出生的精灵,汲取天地的灵气,美艳不可物及。从“红萼”者,仅“两三枝”,便“态倾国,媚相思”。可见“红萼”之魅力,其风姿绰约可见一斑。这种以以镜面折射的表现手法,既节省了大量笔墨,又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还给读者以极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4-03-08 13:25:04
68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08 13:18:42
接着,作者不是采用通常的铺陈写法,而是宕开一笔,借“风恨”“雨摧”,反衬“态之倾国”,又因“倾国”天赋“馥郁”而“媚相思”。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芬芳绝于色,定遭“桃李”世俗妒之。
下阕以“好”字开篇,“好名”者,天赋也。“天教好名非本志”,倾国之称,并非为博取盈耳之名;人夸绝色,本性并非为独占花魁,傲视群芳;“吐芳”是为点缀莽原,绽放是为美化人间;红嫣是为了填补世俗之憾,吐艳是为了唤起人心向善;开放就是为了“千卉”更妍,春色满园;即使化作春泥,也要缪力同心,不为下一片春色留下遗憾!。
共7页 12345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