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纷飞的雪
|
流年作家吴昕孺新书《他在改变教育》出版2014-03-14 16:48:18
本社讯:逝水流年文学社团专栏作家吴昕孺的新书《他在改变教育——罗崇敏与中国教育的交锋》已由华文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流年专栏:『昕孺阁』
江山文集: 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33587.html
吴昕孺:本名吴新宇,1967年12月出生于长沙县。1985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并开始文学创作,曾为“新乡土诗派”骨干成员。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诸领域均有建树。现为湖南教育报刊社编审、湖南省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报业网百人专家团专家、中国传媒创新论坛评委、湖南润帝品牌文化顾问,并担任《中国传媒观察》《诗屋》《格桑花开》特邀主编。2004年参加第23届台北世界诗人大会。2008年获得安徽文学奖、中国“新散文”奖。
![]()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 第1版 (2014年1月1日) 平装 ISBN: 9787507541250, 7507541258 条形码: 9787507541250 品牌: 华文出版社 ASIN: B00ILAIZFS
京东网链接:http://item.jd.com/1107511730.html
当当网链接:他在改变教育:罗崇敏与中国教育的交锋
【新书导读】 《他在改变教育——罗崇敏与中国教育的交锋》节选之一 【第1章第1节:教育古国的困厄】 “教育起源于初民生活的需要,在渔猎时代,教育就是怎样捕鱼,怎样猎取鸟兽,怎样采掇果实。在畜牧经济时代,教育就是怎样架设栅栏,怎样追逐水草,怎样喂牛赶羊……”在《天鉴》一书中,罗崇敏如是说。 中国是教育古国。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蹒跚起步于教育。 传说中,炎帝神农是中国教育的始祖。神农距今四五千年以前,是中国原始农业、商业、医药和教育的发行者。神农教人们识别百草、播种五谷,聚货交易,授予人们纺织和饲养技术,让人们学会用火和制陶。这类似于我们现代教育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时,炎帝神农教导人们制作乐器,懂得礼仪,还教人们射箭、绘画、音乐、舞蹈、健身等,开启了后来儒家“礼、乐、射、御、书、数”的先声。 用今天的话说,炎帝神农开创的原始教育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希望全面发展。他教的科目很多,既有实用性很强的,也有娱乐和艺术性很强的。二是强调实践性。他的教学成果皆由实践中得来,他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最终为寻找诊救夭伤之病的良药,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很多古代帝王都向炎帝学习,中国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就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先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先王要建设国家、治理人民,就必须把教育放在首位。 到西周,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教学方式:塾。一些退休官员,奉命到地方上从事教育事业,《礼记?学记》中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那时“学在官府”,塾是官学的一部分。直到儒学创始人孔子第一次设立私塾,塾才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基本教学单位。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教无类,任何人都有权接受教育;二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办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三是寓教于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快乐既缘于学有所用的功利性,又缘于与好友相互切磋琢磨、共同提高素养的非功利性。 中国教育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最重要的贡献,恐怕非始于隋、兴于唐、盛于宋明、结束于20世纪初的科举考试制度莫属。现代人多谈科举色变,视之为囚笼毒药,视之如洪水猛兽。其实,科举亦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更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历时一千三百余年,对中国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等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隋唐以前,政府从民间选拔人才主要靠举荐和世袭两种方式,举荐容易形成裙带关系,世袭则更不靠谱,只会造成万马齐喑、人才凋零、误民祸国的局面。经过南北朝的多年混战,贵族与平民易位,世袭的脐带被截断;民族与地域融合,举荐亦陡添难度,于是在隋朝开始了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最初,近邻日本、韩国、越南纷纷效法;在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不少英、法思想家盛赞中国的科举考试。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考试原则便脱胎于科举制度。 毫无疑问,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挖掘与培养、知识普及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乃至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与博大气象,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到了明朝,科举考试重形式,轻才学,科目单一,思维僵化,文字狱大兴,写文章时还得时时牢记本朝的“避讳”,一不留神就脑袋搬家;读书为科考,考试为做官,最后成为对中国社会贻害无穷的毒液,以致到了晚清,买官鬻爵和科举舞弊现象屡禁不绝,腐败猖獗,礼乐崩坏,国家虚弱至极。 鸦片战争的炮火震惊了国人,同时也在拷问中国教育。1923年2月,梁启超出版《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书,痛感中西差别巨大,从器物、制度、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维新派意识到从深层次进行教育改革的必要,提出“开民智”“育新民”的口号,于是,科举被废了,新学堂开办了,“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来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与文化空前活跃,教育界更是生龙活虎,精彩纷呈。 正当先进教育思想开始融入中国社会,并将推动中国教育走向繁荣的时候,国共两党决裂,日寇入侵,“战时教育”“国家意识”取代了一切。教育的工具性突显,成为政治运动与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 由于千年来官本位思想的深层积淀,由于百年来积弱积贫、挨打受欺的屈辱历史,教育的工具性深深隐入了中国社会的集体无意识中。20世纪50年代,教育更是赤裸裸地成了政治忠诚、思想统一、经济发展的工具。 “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波及全国每一个角落,停课闹革命,斗资批修,致使教育休克、文化衰敝、人才零落。中国,即便没有外侮,似乎也将宿命式地陷入由乱到治的另一个轮回。 “文革”对中国文化与教育的戕害怎么估量都不过分。1977年,因“文革”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是当时政治与文化趋于稳定的标志性大事。紧接着,中国开始全面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方面,社会和政府急需各种人才振兴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国家和民族急欲迎头赶上,国力增强、民族复兴成了共同理想。高考,让沉落在民间的一大批能人志士短期内脱颖而出,让陷入混乱的中国社会迅速找到方向,理清脉络,迈出走向现代化的坚实步子。 然而,尝到“高考”甜头的中国教育,渐渐过于依赖高考。一切以高考为中心,高考成了中国教育的“指挥棒”,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必须抬起他们的小脑袋,将目光朝向十多年后的那一次“定终身”的考试。 患了“高考综合征”的中国教育,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征、病灶,从胎教到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无一幸免,千头万绪,问题丛生。很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教育危机,但教育改革喊了近二十多年,依然难以改变“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 这么多年来,中国教育的真实面貌是什么样子呢?教育观念落后,课程设置僵化,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没有完全落实……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文化复兴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汉代思想家、文学家贾谊说:“教者,政之本也。”他把教化安排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首要位置。当代中国,经济改革风起云涌,成效卓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已然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育改革因牵涉面太广、争议太大、方向不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停留在一个又一个文件和口号上。学校是中国拥有人数最多的一个行业,教育管理部门是中国政府最为庞大的一个部门,然而,政府摇摆不定,教育管理者苦无良策,校长照章办事,教师照本宣科,家长纠结、焦虑,烦恼不已,学生头疼、胸闷,痛苦不堪…… 21世纪一晃过去了好多年,上个世纪所产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困扰着中国改革的发展路径与中国社会的前行步伐。
|
|
|
![]() 平淡是真
|
2014-03-14 16:58:15
这本书我上个月的优秀奖励,已经出发在路上,好期待呀!
|
|
|
![]() 燕剪春光
|
2014-03-14 17:17:17
祝贺吴老师!羡慕真真!
|
|
|
![]() 天上雪
|
2014-03-14 18:27:33
祝贺吴老师!
![]() |
|
|
![]() 风逝
|
2014-03-14 18:53:41
恭喜吴老师大作出版!愿此书给沉疴积弊的中国教育带来曙光。 为了我们后代子孙的身心健康,中国的教育真的需要改观了! |
|
|
![]() 孤独舞者
|
2014-03-14 19:38:38
祝贺吴老师大作出版!
|
|
|
![]() 晓文
|
2014-03-15 07:28:13
祝贺吴老师,期待更多佳作!
|
|
|
![]() 木子生火
|
2014-03-16 21:11:43
祝福!支持。
|
|
|
![]() 纷飞的雪
|
2014-03-17 13:00:20
谢谢各位文友的关注与支持。
|
|
|
![]() 你猜
|
2014-03-30 19:43:08
祝贺吴老师大作出版!
|
|
|
![]() 天上雪
|
2014-03-30 22:31:05
特别关注帖!
![]() |
|
|
![]() 东方鹰
|
2014-03-31 07:56:55
祝贺流年作家吴昕孺新书《他在改变教育》出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