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琴心
|
一点看法2014-06-01 00:50:05
中国的古体诗实际上分为两派,一派是格律古体,一派是张打油古体。张氏古体的牌子实际上是格律古体树起来的(因为是得格律派讽刺才出名)。但格律古体的发展和毛病却又是张打油解决的。原因是格律古体如果一工一格律,就没法存在了。格律古体的发展和毛病怎么会由张打油解决?说来奇怪,但是事实是——比如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就是羞羞答答地承认了张打油的一半吗?还有诸如某部位的可平可仄法、拗救法、颔联颈联对不上的借字法、宽对法,等等,综合起来可以说都是补救格律漏洞的张打油法。所以,古人言诗,鸿儒重言志,小生重言体;这就恰如当今人娶媳妇——有理想和品位的看素质,没有文化的看漂亮外貌。纵观古代诗词大家、思想大家,他们之诗词,往往出新,就新在表现思想,出在突破格律约束。后人有不解但又不能否认他们时,往往以名分、大家之类的辞藻遮掩。所以我看诗,重在看意,次在看外衣。意和神有病,无论怎么高贵华丽的外衣,都不过是一种无力的安慰。对此,大家可以看看《红楼梦》四十八回之香菱学诗一节。曹雪芹实质借林黛玉之口,传达了自己的诗词观。当然,我并不是反对不讲格律。格律是肯定要的,有好素质好思想的人,能够穿上得体的外衣,何乐人不为?我这里要强调的是:意不好、志无所指的诗,其外衣尚且不要。精神有病的要及时治疗。
|
|
|
醉剑琴心
|
2014-06-01 10:45:01
有友评论, 所谓“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格律诗,一般来讲可以错律但不允许错韵。 诗中的韵脚如大楼的基石。基石不稳固,楼易倾覆。用韵如下棋调子,如战场遣兵。 没有规则用韵,就不叫格律诗了,不如叫顺口溜或打油诗更好。 声律之声有好几种戒;韵律之韵也有十几种忌。
譬如忌出韵。(也称落韵)。如诗押了“一东”之韵,又去押“三江”之韵或“八庚”之字韵,……这就是出韵。 又如忌复韵。忌同义字作韵,如六麻韵“花、华、葩、…”,七阳韵“芳、香、…”,在一诗中双押就是复韵。也忌连续用同音字作韵,即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而无间隔。有间隔的使用是允许的……………… 初学者特别要注意,“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不罗嗦了,现在讲讲什么叫撞韵和挤韵。 撞韵: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挤韵: 什么叫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比如: 《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挤韵了,也称犯韵、冒韵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韵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但作者在白脚用“岸”字,因为“岸”字是浅意开口音字,也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所以这首诗也让人感觉不到撞韵、挤韵的伤害。全诗读来顺口流畅,成为一首千古名诗! 从上面可以知道,写诗出现撞韵或挤韵,不要简单地说是允许或不允许的。要看作者有无高深的文字功底和驾驭能力,是否能把“死韵”做成“活韵”! 来解读用韵的关键所在。 ◆撞韵 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生动活泼,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但总有些不适的感觉。这里‘洗’字撞韵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伤处。‘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被压住了。读到那里,总会觉得别了一口气。 是不是诗中就不允许撞韵呢?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除了格律、押韵的要求之外,诗并没有别的任何限制。 这首例诗,撞韵的‘洗’字对诗造成了伤害,关键一点是这首诗相关的韵脚都做成了“死韵”。 ◆死韵和活韵 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伤害。 ◆示例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在哪里?关键在第二句的“近却无”。这一句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这样这句诗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完美的口感,是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充分展现。 ◆挤韵 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 比如“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是“晚烟寒”劫很爽口,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表现呢? 这是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永远无法破解的。 这里的关键点是:‘残’是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个收口音字,这样句意在脑海中还没充分展开时,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得以同步发展,那么“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关系,‘残’收韵的诗句很容易成为“死韵”,而“寒”收韵的诗句又很容易成为“活韵”。这为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 ◆示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在这首诗中“江南岸”是典型的挤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挤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最后的‘岸’是个浅意开口音字,从而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同样,这里‘岸’字还撞韵了。但作者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了“活韵”,同样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三阴平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 在这首诗中‘间’、‘山’、‘关’组成了三阴平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三阴平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其实这首诗也是“挤韵”的经典大作,大家不妨再仔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的。 ◆连韵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所以七绝中想找出如何破解“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 我们找了一首用了同音字的七绝,来说明破解之法。 ◆示例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七绝·从军行 这首诗中尽管不是“连韵”,但‘昏’、‘浑’仍属于同音字。但作者第一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韵对诗的伤害。 我们也可来看一首“连韵”的七律。 ◆示例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都是“死韵”句,那么必然会一伤就害了。
我看你说的这个撞韵似乎和我看到这个叠韵是同样的意思。
再酬复言 元稹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无茗也是浅浅的知道。似乎此说源于诗词八病。
|
|
|
潮仙
|
2015-05-14 09:16:54
曹雪芹实质借林黛玉之口,传达了自己的诗词观。
|
|
|
潮仙
|
2015-05-14 09:17:12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不讲格律。
|
|
|
潮仙
|
2015-05-14 09:17:38
格律是肯定要的,有好素质好思想的人,能够穿上得体的外衣,何乐人不为?
|
|
|
潮仙
|
2015-05-14 09:18:04
意不好、志无所指的诗,其外衣尚且不要。
|
|
|
潮仙
|
2015-05-14 09:18:19
精神有病的要及时治疗。
|
|
|
潮仙
|
2015-05-14 09:18:42
欣赏学习了!
|
|
|
潮仙
|
2015-05-14 09:19:19
问好老师!
|
|
|
潮仙
|
2015-05-14 09:19:37
路过支持!
|
|
|
醉剑琴心
|
2015-06-19 21:40:26
老师的观点很正确!问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