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淡是真
|
『流年喜讯』流年编辑风逝佳作刊于《霞光》2014-06-16 17:00:26『流年喜讯』流年编辑风逝佳作刊于《霞光》2014年第一期
本社喜讯,流年编辑,大家爱称老黄牛的风逝,风姐姐的佳作《特效药》刊于《霞光》杂志2014年第一期(总第12期)。 《霞光》由栖霞市委宣传部、 栖霞市文联 、栖霞市作家协会共同举办。影响力非常巨大。
人物简介:风逝,“逝水流年”文学社团执行社长、编辑。生于上个世纪那个狂热的年代,幼时欲求学而无宁静之课堂,想读书却无购书之钱币。所幸恢复高考,升学有望。热爱文字,阴差阳错却成理学学士。因而文学根基甚浅。成年后,文字之梦淹没于柴米油盐;中年后方重拾昨日之梦,但也只是用浅显的文字絮叨着流年,为平淡的日子添点色彩;给平凡的人生留下影子。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20150.html
『流年』特效药(小说) 门外,响起了脚步声,他从客厅缓缓站起来,扶着墙边,一步挪不上二指,来到门旁。脚步声却已经远去,他有些颓然地挪回沙发,心中很不是滋味。今天,是大年初一,以往,这时,他的家中应该是高朋满桌,笑声飞扬。从什么时候这种情形消失了呢?他垂下头思量着。妻子从里屋端出一盘瓜子、一盘花生、一盘糖、还有一盘饼干,一一放在茶几上,然后去拿他喝水特用的杯子,里面泡着中草药。 因为得了糖尿病,加上那个血压高,他经常腿疼,还中过两次风,走路已经颤颤抖抖,迈不出硬实步子,这次中风又加上肾功能衰竭让他住院许久,花了好几万仍是头不住地颤抖,嘴呢则仿佛老在咀嚼东西似的,停不下来。 脚步声再次传来,这次,他没动,果然,脚步声奔楼上去了。楼上,住着今日的局长,昔日他的副手。 人走茶凉。他想起退下后出门遛弯子看见局里张科长的样子,张科长装着没有看见他,低着头匆匆走过。他知道,他曾得罪过张科长。有一次张科长出差报销差旅费,明明出去四晚上居然开了六晚上的住宿费,他听说张科长出差拐弯去了庐山玩,想公费报销,他没有签字,让他自己报销私自出去的钱。他铁面无私,在位上得罪人不少,这些人他在位时还毕恭毕敬,逢年节来拜访。他一退下来,立马变脸。不来不来吧,反正自己问心无愧。 想着,他苦笑一下。一辈子从不肯给自己家人或乡亲徇私。记得多年前自己还是副局长时,一次,自己的舅子为村子被占地的事来求他,让他给说句话每亩地多付些钱,来时舅子提着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他把舅子大骂一顿,说人家国家有规定,该多少就多少。舅子说,另外的村每亩地给的多,人家市里有人。他很生气,也没留舅子吃饭,就赶他走。舅子前脚出门,余怒未消的他后脚从楼上窗户把他提的土鸡蛋一股脑扔了出去。为这事,妻子气得哭了很久,舅子在村里也抬不起头来。 已是上午九点钟,家中只有他原来的秘书小刘来过,而且也没有停下多久。小刘曾被他提拔为办公室主任,而今需要拜访的人太多,因为他已经被暗示有可能是下届副局的候选人了,实在也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他这个当初的老领导了。他心里很能理解。自己已经不在位,小刘做得已经很不错了,一直不忘他的知遇之恩,逢年过节总是来此坐坐,还捎些有利他身体健康的东西给他。这不,这次小刘又给他提来了两盒“雁门清高苦荞健茶”,说不久前去山西出差,顺便捎了些给老领导,还一再强调说,“雁门清高苦荞健茶”可以有效辅助清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平衡膳食,改善生活质量,被誉为“精美的礼品、健康的使者、清高的品位、香美的感受”,希望老局长常喝,让身体健康起来。 健康?他苦笑了一下,去年一年就去医院光顾七次,除了两次是照惯例去打疏通血管的点滴,其余每次住院都二十多天,最后一次竟住了近两个月,一直住到农历小年的前一天,妻子觉得过年在医院不吉利,这才出院。但腿脚依然不太听指挥,儿子请假来家帮着锻炼一个周,他才勉强能扶着墙挪动,但是左手仍不好使,嘴也留下了后遗症,仿佛在不停地咀嚼着口香糖。 不过,小刘的话还是让他心里暖暖的。自己已经退下两年了,小刘还依然这么用心关心着自己,看来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人。 后来又来了几个以前的同事,也快接近退休,身体都不似年轻时的样子了,说说家常,聊聊单位,互道珍重,然后陆陆续续离去。看到王局长今天的身体状况,都略生起些伤感。 快近中午了,他又挪回自己睡觉的屋子,上床躺下。一上午的等待也实在是累人,他有些困倦了。 “笃笃笃”,朦胧里,他仿佛听见了敲门声。他没有在意,觉得是自己的幻觉吧,因为近一上午都是在等待敲门的声音中度过。他不喜欢安门铃,儿子说了多次,他也不愿安上门铃,觉得还是敲门声听着来得实在、顺耳。 忽然,他听见妻子欢快的叫声:“老王,你看谁来了?”他努力驱走困意,右手拉着床边坐了起来,使劲睁开眼,看见一个笑嘻嘻的人来到眼前。“你不认识我了?王局长?”他摇了摇头,使劲在脑海里搜寻,真面熟,这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在哪见过?“我是龙云屯的张万林啊!你忘了五年前你去我们村扶贫,给了我五千块钱让我买鱼苗在龙云水库放养的事?”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那一年,市委让每个单位包一个贫困的村子,他们单位包的是龙云屯,那时,他刚做局长一年,局里帮助村子修好了通往外面的水泥路。一天,他和几个局领导正在村委会座谈村子发展经济的方向时,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闯了进来,说他家养的大牯牛被谁药死了,他怒气冲冲来找村主任,让给找出那个药死他牛的人。村主任连忙劝那个人坐下,让他消消气,慢慢查。那个男人一把甩开村主任安抚他的手,说:“你们今天不给我查出来,我今晚就去你家不走。不信,你等着!”说罢,气冲冲地摔门而去。他在那人走后从村主任那儿了解到:这个人,叫张万林,很能吃苦耐劳,家里有瘫痪在炕的老母亲,妻子遇车祸一条腿断了,肇事司机逃跑,家中一女一子,女儿已经初中毕业在家帮着干活,儿子正读初二。一年种地挣点钱都给母亲、妻子治病了。那头大牯牛农忙时他套着给无劳力的家犁地,整个零花钱补贴家用。这又不知得罪谁了,牛竟会被毒死。 当时,他听了心有些沉重。心想,光靠种地,仅能糊口,不能脱贫,怎样帮他想个挣钱的法呢? 下午,村主任领他们去山里考察致富项目。路经村西的龙云水库,看见有鱼儿跃出水面,他心一动,问村主任,这个水库可有人承包?主任说,没有,因为干旱时要抽水浇地,怕干死鱼,没人敢包。 他心里生出个主意,可以养一种鱼,让它正好在旱季捕捞,就可以解决浇地用水问题。回到市里,他特意请教了水产局的刘工——他的高中同学,问有没有不到一年就可以肥的鱼,旱季捕捞,雨季放养。同学笑他发财心切,不过,他从同学那儿得知了有一种四腮鲈鱼经济价值高,咸淡水都可存活,而且生命力极强,可以7天7夜离水不死。同学又说,旱季可以打井补水啊。一语点破梦中人,他收集了详细的养殖资料,在一个周后再去龙云屯,把单位援助龙云屯的项目办妥后,他让村主任带着他去了张万林家。只见张万林家房子仍是破旧的木格子窗户,家里摆设也十分寒酸。他说起养鱼致富的事,张万林连连摇头,说一是不会养,二是也没有钱买鱼苗。他自己掏了五千元给他留着买鱼苗,又把水产局同学给他的资料给了他,让他自己先去外地养殖效益好的鱼塘学习技术。 局里为村子援建的扶贫项目投产后,他再也没有去过龙云屯,到现在早忘了张万林这个人。 张万林一提,他想起来了。忙问,鱼养得还好?张万林不好意思地说:“好,好。早该来看您,但是第一年养得技术不行,死了不少,扣除成本,几乎没有多少收获。第二年剩了三千多块钱;以后年年增收,今年收入三万多,儿子今年考上了中国科技大。本来要那时来城看看您,可老是忙,喂鱼种庄稼绑死身子腾不出空来。就想,今年过年一定要来给您拜年。” 妻子插话:“万林还捎来一大袋鱼给你吃呢!”张万林憨憨地一笑:“王局长,刚才听嫂子说您身体不太好,常住院,我很难受。幸亏您帮忙,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我今天带来一万元给您,留着您买点好东西吃。” 张万林开始从他提着的黑提包里往外掏钱。 他坚辞不要,说:“别,留着钱给孩子读大学吧。我住院有公家报销一大部分,不需要花多少钱的。” 他对妻子说:“快去做饭,让万林在这儿喝几盅。” 张万林阻止了,说:“今天不行,租的车去饭店送鱼还在外面等着送回去呢。” 张万林走了,他非要送到门口看着他下楼梯不可。看着他一步步挪动的艰难,张万林很是难过,临出门他说:“王局长,天暖和了您和嫂子去乡下住吧,我又盖了四间大瓦房,农村空气好,吃的东西污染又少,对您的身体会有好处的。我们村就有个北京的教授回老家住着呢,直说乡村空气好,负氧离子多,是什么天然氧吧呢。” 他连连答应。 回到屋子,他心情大好。一上午少有人来拜年的郁闷顿消。他朝着妻子说:“素珍,炒两个菜咱俩喝点酒吧。” 妻子白了他一眼:“你忘了医生怎么说的?” 他像个顽皮的孩子似的耍着赖:“就喝一点点,小半杯,要不三分之一杯,好不好?” 妻子不忍心破坏他的好心情,说:“好啦好啦,就只准喝一点点。来,先给你打上胰岛素我再去做饭。” 他忙乖乖地挪到床前趴下等着。 针打上了,厨房里飘起了鱼香味。他坐在餐桌前,忍不住想唱歌,中风后一直闭着似乎永远咀嚼不止的嘴巴居然张开了,发出了清晰的男中音:“咱们老百姓今个要高兴……” 听到他的歌声,妻子在厨房里悄悄抹了把眼泪。今天,张万林的到来好像给老王吃了特效药,他精神出奇得好,想当初自己听他说把五千元钱给了一个农村人,还同他大吵了一场呢,现在想起来妻子心里还是不免有些羞涩。咳,还是行好得好啊! 【编者按】有句话说,人走茶凉,是来形容世态炎凉的。这句话用在官场上尤其恰当。不管你是多小的官,在其位就有人逢迎巴结、讨好献媚,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有利用的价值;而不管多大的官,一退下来了就门前冷落,当然也是没权不能办事了。人,大多是势利的。这“利益”二字可谓分得清。小说的一开始,正是营造了这样的一种氛围。大年初一,以往高朋满座、笑语盈盈的家中冷冷清清,一上午也没几个人上门,令病休在家的他备感冷落。应该说,他是一个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好官。在位时从不凭自己的职权谋私利,却努力为百姓造福。这样的好官毕竟是有人惦念的,所以,以前的秘书百忙之中抽空来了,几个快要退休的老同事也来了,但这些,都不能消除他心中的寂寥。而正在他心灰意冷、百无聊赖之时,他扶贫时帮过的农民张万林来了,给他带来了鲜鱼,也带来了他扶贫成功的好消息。这无疑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因中风而不受使唤的嘴终于张开了,而且唱出了雄浑的歌。正好谓好人有好报。小说主题鲜明,在布局构思上也颇具特色,题目即设置了悬念,直至结尾才点出所谓的特效药为何物。读后令人心情畅快。好文。欣赏荐阅。【编辑:素心如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12040014】
|
|
|
![]() 平淡是真
|
2014-06-19 09:03:08
首页快讯!
![]() |
|
|
![]() 徐清风来
|
2014-06-20 17:03:01
风永远逝去的,她还在不辍笔耕,用才思和心灵写出更多更美的文字。祝贺。
|
|
|
![]() 徐清风来
|
2014-06-20 17:04:21
风不会永远逝去的。呵呵,激动,写错了。
|
|
|
![]() 天上雪
|
2014-06-28 20:21:56
风,不好意思啊,那段时间太忙,都几乎没上线,今天才翻看到这个帖子。祝贺来迟,不要见怪。 这篇文我记得我看过的,当时就觉得挺有育人的意义。果然,上榜了,哈哈! |
|
|
![]() 天上雪
|
2014-06-28 20:22:43
再接再厉,亲爱的,多弄几个头条上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