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纷飞的雪
|
【流年喜讯】陈宜新、方如作品选入山东省文艺奖参评目录2014-06-27 20:25:35【流年喜讯】陈宜新、方如作品选入山东省文艺奖参评目录 逝水流年文学社团作家陈宜新的中篇小说《给大爷出殡陈宜新》、方如的中篇小说《子夜广场》被选入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参评作品中。
【作家简介与作品导读】 一、陈宜新
陈宜新,男,成武县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淄博市淄川区,网名风铃子,简称风子,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菏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伯乐书画院副院长,文学创作二级,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之星”。 先后在《鸭绿江》《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小说》《四川文学》《青岛文学》《飞天》《作品》《青海湖》《青年作家》《短篇小说》《红豆》《芳草》《都市》《翠苑》《牡丹》等文学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100余万字,已出版种短篇小说集《记忆》《遥远的记忆》《世纪病》三部,小说曾被《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等选刊转载。自由撰稿人。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38002.html
【流年】给大爷出殡(中篇小说)
一 麦子放下镰刀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一丝风也没有,五点多钟,五哥正在地里忙着,五嫂惊惊乍乍地跑 来了,急辣辣的,对五哥喊,孩他爹!咱大爷倒头了! 五哥的五脏六腑像被人掏空了似的,激灵一个战栗,泪水就下来了。 我大爷是个有社会身份的人。1940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享受厅局级待遇的离休干部。 这种参加过二战的老战士,活在人世上的已经非常稀少了,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 我大爷离休后的管理,不归我们县,也不归我们市,更不归我们镇,十多年来,我们镇逢年过节慰问老干部,从来没落下过我大爷。尤其是司衍民上任镇党委书记这半年多来,每月都要派镇党委秘书老火过来看看。老火就像一架定时的机器,每月的3号不来4号来,风雨无阻。不是送两箱牛奶,就是送两箱火腿肠或者两筒食用油。有时候还带着镇医院的医生给我大爷现场查体。村里人都说司书记做得对,做得好,我大爷唯一的子女我堂兄马家努却不以为然。没有三分利,不起早五更。我堂兄马家努对这种不速之客,怀有极其戒备的心理,就像在战场上对待敌情那样警觉,阴着脸,从来不和老火多说什么。老火离开时,我堂兄马家努就弄个冷屁股给老火,要老火把带来的东西统统拿走。今年春节后,老火来看我大爷,我们谁也不知道老火怎么惹着我堂兄马家努了,竟然把老火拿来的火腿肠、酸奶等,全扔到了大门口,连起码的礼节也不给老火。而五短、肥胖身材的老火,塌塌着个酒糟鼻子,一点也不在乎。每次来,弥勒佛似的,嘻嘻哈哈地来,嘻嘻哈哈地走。 老火每次来看我大爷,只要五哥在家,都要五哥陪着,让五哥去喊门,五哥满心一百个不乐意,源于上下级关系不能说出口还不能不去,不然老火别说看我大爷了,大门也进不去。这惹得我堂兄马家努极不高兴,把五哥看成了陌生人,板着脸不和五哥说一句话,甚至正眼看五哥一下都没有,这让五哥心里疙疙瘩瘩极不好受,却又想不出我堂兄马家努为什么会这样。五哥发现这个问题之后,老火再让五哥陪着去看我大爷,五哥就会找些理由把这件事情推掉,但我堂兄马家努仍旧把五哥看成了一个外人,什么样的事情也不找五哥商量了,让五哥的心里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
【编者按】“这是一篇乡村气息浓郁的小说!”文章开篇介绍了“我”大爷因为参加革命的时间较长,又参加了抗日战争,是一个有着社会身份的人。退休以后,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特殊照顾!当大爷去世以后,作为村支书兼侄子的五哥奉命到大爷唯一的儿子马家努家里,传达乡政府出面办理丧事的决定,但遭到马家努拒绝。之后,马家努更是独自将大爷拉去火化,没有通知任何马家亲朋……起初,通过文章介绍,读者会以为马家努偷偷火化大爷,是因为憎恨父亲的原因:大爷在“文革”中,被造反派划分为地主,进行批斗。导致幼小的马家努一度精神失常,跳楼导致骨折,落下终生残疾!而之后的原因,又让读者对马家努的决定充满支持:因为大爷是“老革命”的原因。在抗战中,曾经冒死营救了市长的父亲,两家成为莫逆之交……所以,马家努反对由镇政府出面,组织大爷的葬礼,在大爷身上谋取政治资本。但后来,在马家宗族包括大爷唯一在世兄弟——七叔的强大压力下,马家努还是为大爷公开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在大爷的葬礼上,马家努也最终向大家说明了,自己秘密火化大爷和拒绝为大爷举办追悼会的原因:是因为大爷的自己遗言。大爷希望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不需要兴师动众!这篇文章的故事架构,取材于乡村,通过两件事情:第一,大爷的葬礼。作为生活在一起的乡亲父老,尤其是本家亲戚,在得知大爷故去后,大家都自觉地表现出关心和力所能及的帮助;第二,在得知村里修路的消息,在外打工小有成就的马家钦无偿为家乡捐款50万,村里的乡亲也随即“有钱出钱,有力使力的”齐心修好了马路…… 这些淋漓尽致地反应了乡亲们:淳朴、善良,懂得感恩的务实性格。而在文章主旨的设计上,作者更是通过农村最普通而又蕴含特殊意义的一场葬礼,很好地折射出了不同人群持有的特定情愫。小说立意高远,耐人寻味!【编辑:上官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2020014】
二、方如
方如,本名侯春茹。内蒙古大兴安岭人,现居山东青岛,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2007年4月开始,先后在《黄河文学》、《作家》、《山花》、《十月》、《大家》、《天涯》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六十余万字。有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短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集《看大王》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32468.html
【流年】子夜广场(短篇小说)
【一】 尽管《子夜广场》对欣然意义非常,可十几年前,它诞生时,欣然却知道得很晚。 当然,那个时候欣然还不叫欣然呢。欣然本来的名字叫辛莉莉,来电台做主持人,便免去姓氏,叫了莉莉。那一年,莉莉二十三岁,连毕业前的实习都算上,也不过上了近两年的晚间娱乐节目,且一直是由一位声名远播的名主持人带着,在一旁见缝插针,充当捧艮。 《子夜广场》诞生在冬天,年终岁尾——欣然所在的电台,差不多每年都在这个时候策划节目改版。只是十几年前的那次改版动作稍显大些,因为赶上了初次推行节目主持人竞岗制。那些天,先是领导们忙活,一个多月,天天开策划会,一项项敲定好要设置的栏目,最终形成整个频道的节目改版策划表,再把节目表发下去,由每个主持人从中选出一、两档自己想上的节目,在后面标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收回去,由领导定夺,先民主后集中——热点的,都抢着要上的节目,大家各自提交文案竞聘。没人愿意上的节目呢,便要靠领导思想教育,从热点节目的落聘者中平衡调整了。 欣然同《子夜广场》的初相遇,便是通过那一纸节目改版策划表。 虽只是征求意见稿,但那表的内容已显得很详尽。每一档节目的名称、时段、定位、所需主持人数量,甚至于绩效考评的评定标准、加班奖金的核算方式等等都标了个一清二楚。 抻着脖子,到处寻找空隙探过头,欣然和她七嘴八舌的同事们挤在一起,把那张策划表拖来拉去地看。后来,一拨又一拨的同事们热热闹闹都签完了名,都散了,表便剩到了欣然手上。站在那儿,一个节目、一个节目地权衡掂量,欣然在那表格的最后一栏,看到了《子夜广场》。 那时的《子夜广场》连名字都还没有,被写到最后是因节目时间最晚:从二十三点开始到零点三十分全天播音结束。没名字,内容也只大致标了几个字:美文加音乐加热线。可就这么几个字,后面竟还紧跟了个比那些字的字号儿大出许多的醒目问号——很显然,这是一档连策划者们自己都没拿定主意的填空儿节目,和自己的大多数同事一样,欣然需要好好掂量的是其它节目,她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名字签到《子夜广场》的后面去。 不过,现在一晃十几年过去,坐在欣然当年所在电台资料室里的我,通过对自己刚刚倒腾出来的那本一九九零年代省广电厅内部发行用于主持人间交流彼此工作心得的《广电周刊》杂志的阅读,我却得以发现——欣然在初次看到那张改版策划表时,就对《子夜广场》萌生过好感。 她看到了它,并且,还在那儿发了会儿呆。距之两年后的一期《广电周报》上刊发了欣然的一篇发言稿。在稿件开篇,欣然用这样的文字来描述自己和《子夜广场》的初相遇:“第一眼看到《子夜广场》,我就觉得它亲,那是一种惺惺相惜的亲近,因为我觉得,落寞地混杂在一档档已成型的节目中无人问津的它,和每天都工作在一大群名嘴同事中,总要深切地感受到压力无处不在的我,是一样的。我们,都因把握不好自己在群体中合适的位置,而显得无足重轻、可有可无。” 那篇发言稿写于1996年春天,推算起来,那是已成为《子夜广场》节目主持人两年多的欣然在用文字回望从前。不过,在我今天看来,当年写下这样文字的欣然,有些矫情,因为我知道,欣然心目中的自己在人群中所处的位置,是根本没资格和《子夜广场》在众多节目中的位置相类比的——刚创办时的《子夜广场》,虽在灯火阑珊处,却并非寂寞开无主。而这一点,欣然本人是在和《子夜广场》照面没多久,就已经清楚了的。 【编者按】在深夜阅读这篇小说,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感觉,转头看看窗外点缀夜色的灯光,突然感觉有点恍惚了时空,是不是当时欣然也是在看着这样的夜色,在独自面对那些闪烁的灯光,来面对一次又一次与陌生人的亲切交谈呢。当“我”在欣然自杀身亡十多年后,以“欣然的自杀原因”为心理学论文研究课题,来从多角度切入欣然的生活,抽丝剥茧之间,已经化为一缕烟尘消失不见的欣然,再次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这个欣然,不是在收音机旁听到的那个悦耳动听,精神饱满,坦诚清新,朝气蓬勃的声音,而是拥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秘密一直隐藏在她大众倾听者的光环下,直到这么多年后,才被“我”挖掘出来,将这样的欣然,那样的欣然整理到一起,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欣然——辛然——辛莉莉。回忆欣然,欣然曾经的领导,“我”的妈妈吴音如是说,老同事许叔叔如是说,接替欣然播音的刘敏如是说,欣然的前男友方舟如是说,“我”的妈妈反思后如是说,心理医生如是说,当听到欣然的录音的“我”无法说,一封一句话一个署名的遗书,一篇勉强而作的报告,一次面对李强的后悔,一次平静的朗诵“安慰”后,决绝的离开。不管被挖掘出多少,谁也无法懂得欣然的心,她到底为什么而选择自杀,将是永远的谜。如她那句话:我不知道我是谁,这世界也不给我答案;成长就是不断的拾起和放下。 心理医生说,每个灵魂都是独立的个案。所以,欣然的悲剧,不能被复制,也不能被解开。也许,很多懂她的是那些陌生的听众,而不是这些自诩跟她熟悉的同事、朋友,也许,她就是为完美而生,为完美而去。所有的猜测都是也许,正如小说的结尾:用顾城的《安慰》结束,给人无限的遐思。这篇小说描写的欣然是《子夜广场》主持人,她不胜其负为这个节目付出了生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同时,也反应了现实和梦想的落差,真实和虚假的距离,善与恶,美与丑,都在黑夜的映衬下,显露无疑。这篇小说节奏拿捏很精准,并不急于说出结局,吊足了胃口,伏笔有力,落地有声,流转的情节让故事更加耐人寻味,精辟的剖析,丝丝入扣的分析,富含哲理的话语,难解的谜团,都让这篇小说富有别样的味道。内涵之厚重,引人深思。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1030007】
【山东省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参评目录】
【长篇小说】(略)
【中篇小说】 编号/作品名称/作者/出版或发表单位/出版或发表时间/推荐单位 1初雪艾玛(杨群芳)《中国作家》2013年9月青岛市作协 2给大爷出殡陈宜新《时代文学》2012年5月菏泽市作协 3虚惊戴升尧《广州文艺》2012年11月青岛市作协 4北京来人了东紫(戚慧贞)《山东文学》2012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 5续家谱范金泉《星火》2013年3月济宁市文联 6太平范玮《当代小说》2013年12月聊城市文联 7子夜广场方如(侯春茹)《黄河文学》2013年12月青岛市作协 8紫砂壶黄书恺《草原》2013年12月德州市作协 9安详之道嘉男(孙桂丽)《中国作家》2011年2月威海市文联 10双凰门李亦(李传敬)《当代》2012年2月省文联 11老莱连谏(连淑香)《广州文艺》2011年11月青岛市作协 12债主闵凡利《当代》2013年3月枣庄市作协 13高塔杨袭《十月》2012年2月东营市文联 14中山装尤凤伟《十月》2013年3月青岛市作协 15狗尾巴城堡张世勤《创作与评论》2013年11月临沂市作协 16水瓶座宗利华《文学港》2013年2月淄博市文联
【短篇小说】(略) 【散文】(略) 【诗歌】(略) 【报告文学】(略) 【儿童文学】(略)
|
|
|
![]() 你猜
|
2014-06-28 13:23:58
祝贺祝贺。 |
|
|
![]() 天上雪
|
2014-06-28 20:05:56
首页快讯!
![]() |
|
|
![]() 天上雪
|
2014-06-28 20:06:28
祝贺两位老师!愿佳作不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