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纷飞的雪
|
『流年喜讯』流年社长“山地”散文刊于《曲靖日报》2014-07-02 15:14:50
本社讯:逝水流年文学社团执行社长山地(原名朱华胜) 散文《劳动节的记忆》刊于2014年6月18日《曲靖日报》 此文已于2014年5月4日发表在江山文学网·逝水流年文学社团
【流年】劳动的记忆(选择征文·散文) 作者: 山地731828829 http://www.vsread.com/article-426935.html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父母被下放,从城里来到乡下。后来,父亲被召回,母亲留在农村。 在我的老家,母亲在哪儿,哪儿就是家。我们兄妹几人,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由于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所以,农村的活计,我几乎都会做。读书期间,在初中,我当副班长兼劳动委员。那时,我虽然在上学,但每天的课余时间很多,没有家庭作业,没有晚自习,平时也不考试。每天放学后,我就是搞劳动。即便是在上课的时间,到了收麦子的季节,学校也要组织学生到各个生产队帮忙收割麦子。于是,关于劳动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是那样的深刻清晰。最记忆犹新的是放学后回家捡牛粪、找猪草、抓草割草……
1、捡牛粪 深秋和冬季,每天放学后,捡牛粪,成了我常干的活计。 那时,生产队的耕牛是统一管理的,统一关在队里的牛圈里,由一名村民负责放牧,这名放牧员一般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到庄稼收割完后,放牧员就会把牛赶到田地里放牧。让牛吃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庄稼杆桔,或田地里的杂草。于是,田地里就会有很多耕牛的排泄物,我们称为牛粪。这些牛粪被太阳暴晒后,干成了一坨坨的,堆在田地里,这里一坨,那里一坨,外形最像电影里黑帮成员的一顶顶黑色帽子扣在田地里。 可别小看这些东西,这是最好的农家肥。 我一般是下午四点半放学到家。回家后,母亲已经给我准备好吃的晌午。有时是一两个煮洋芋,有时是一两个煮阴包谷,有时是一个荞粑粑。我最想吃的是一碗面条,但一般情况下吃不上。面条是有亲戚来时,才煮来吃的。 吃完晌午,我就背上背篓,领着妹妹,朝村外田地里走去。冬日的晌午后,天气比早晚暖和一些。暖洋洋的太阳照在冬季的田间地头,带给人们温暖和舒服。 我一般是去两三天前放牧过的田地里拾捡牛粪。如果是当天放牧的地方,牛粪还是稀的,无法捡起,即使用工具铲起放入背篓,也会把背篓弄脏。所以我很留心,放牧员哪天在哪儿放牧。 妹妹很信任我,从不提反对意见。一是因为我是哥哥,二是因为我是学校评的红星少年。所以我说往哪儿去,她就往哪儿走。邻家那对兄妹就不同了,哥哥说往北边,妹妹说往南边,结果因意见不统一闹起矛盾,兄妹二人赌气不捡牛粪,回家了。 来到已经收割了的田地里,开始捡牛粪。牛粪很好辨认,在地里老远就看得见。远远看去,灰黑灰黑的一小堆。走近看,大都是呈中间厚、周围薄的圆盘状,直径约20——40厘米,色为灰黑色,也有深赭色,没有任何臭味。我和妹妹都是直接用手去捡。天冷时,我们会戴着手套。 每看见一坨,我就要大喊一声,这儿有一坨!妹妹也在旁边脆声脆气地大喊,这儿也有一坨!然后,我们欢快地用手捡起来,反手丢入背篓里。 有时候,会碰到其他捡牛粪的小伙伴,经过谈判,我们达成协议,谁先看见就归谁。有时,我会领着妹妹往其他地方去。妹妹这个时候就会问,哥,就白让给他们了吗?我会告诉她,这就如到山上捡菌子一样,千人千分。我们捡我们的,他们捡他们的,到处都有,别挤在一块儿。 一片梯地走完,再翻过一道山梁,我们的背篓就填满了牛粪坨坨。此时,我们该回家了。我背着满满的一背篓,妹妹也背着满满的一背篓,慢慢往家里走去。其实别看是满满的一背篓,不太重,牛粪都是晒干了的,很轻。 我们一边走一边哼着歌,到家时天就黑了。第二天,母亲在家就把我们捡来的牛粪捣碎成粉末,装入口袋,用作种蔬菜的肥料。这种肥料非常宝贵,用这种农家肥,对各种青苗来说,非常有营养。长出来的蔬菜味道纯正,香甜得很。母亲看着绿色饱满的蔬菜,表扬我们,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你们捡牛粪立了大功。 2、找猪草 夏天和秋天,放学回来,常常去找猪草。 那个时候的农民,家家都很穷,人吃的都很少,更莫说是牲口吃的了。家里喂养的猪,吃的食物,都是去田地里、地埂上去寻找。我母亲总是喂养两头猪,一头是过年的时候自己宰杀了吃,当然只能吃一半,另一半交国家;另一头猪喂大了,拿去卖,换些零钱用。 由于父亲在县城上班,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母亲一人在家忙不过来,弟弟还小,离不开母亲。所以,找猪草就成了我和妹妹的事。 我常带着妹妹去包谷地里找猪草,那儿的猪草比较多。有时也会顺着地埂找着去。我和妹妹手里都拿着一把镰刀,看见猪草,就用镰刀割下,装入身上的背篓。 我记得在我们老家田间地头,最常见的猪草有猪草叶、灰灰菜、奶浆菜、车前子、水芹菜、白蒿、黑蒿、苦麻菜、狗蹄芽、马蹄芽、鸡肠子草、鱼腥草、铁线草、荠荠菜等等,其它的就记不起名字了。 在包谷地里找猪草,有很多烦恼。就是当我在地里集中精力寻找猪草时,包谷杆上的长叶子,经常刮着脸,生疼生疼的。特别是,会碰到蛇。一般情况,蛇不会咬人,只要你不惹它。蛇一旦听到有动静,就会溜走的。所以看到蛇时,我叫妹妹别动,等蛇爬走后再去割猪草。 经常找猪草的我,积累了很多经验。我知道,肥地里猪草要多一些,瘦地里,连猪草也不很长。所以我从不去那些山坡地,只管捡那些好地、肥沃地走去。 找猪草花不了多长的时间,我们很快就装满了背篓。常常是回到家,天还不黑。 不过,邻居家的两个儿子,常常贪玩,有时几个人约着玩扑克,有时去河里游泳,耽误了找猪草。为了蒙混家长,往往作弊,就是砍一截树枝垫在背篓底,上面放上猪草,看上去倒是满满的,实际上才有半背篓。我从不会去告状,我觉得不义气,我也叮嘱妹妹不要说。他们作弊很久了,大人始终没有发现。直到有一天,他们回来得很晚。那个弟弟进门时不小心脚下绊上了门坎,一个狗啃地式跌倒在地上,才露陷了。当然,两兄弟被大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通。 我也干过一次坏事。一次我在找猪草时,看见村里的邻家女孩从那边走来,身上背着一篓猪草。我就在她要经过的埂子路上,把两边的草拧在一起,结成疙瘩。结果,她狠狠地摔了一跤,猪草散落了一地。她起来发现了,大喊,是谁结草疙瘩绊倒我的?我埋着头找猪草,装着没有看见听见。我妹妹赶紧跑过去,帮助她把掉在路上的猪草捡起来放进她的背篓里。那天晚上,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想象着那个邻家女孩一定会去告诉我母亲的。结果没有发生什么事,似乎母亲还不知道。直到很久以后,那个女孩对我妹妹说,当时就发现是我了,因为她喊的时候,看见我的脸通红。她没有告状,连她母亲都没有告诉过。 母亲把我们找来的猪草,用刀切碎,放入大锅,煮熟,然后倒进猪槽里。那些猪最爱吃我们找来的猪草,吃的响声很大,吃得很香。 3、抓草、割草 春季抓草,夏季割草,这是农村人的劳作规律。 大人们常常教导小孩子,庄稼人莫念过年,过了年就要下田。大人说得对,这是他们生活的总结。果然,每到大年初四,三天年一过,父亲就领着我,上山抓草。由于是寒假中,我不上课,所以一天抓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初六以后,父亲上班去了,我就一个人上山去抓草。上山抓草这劳动,母亲不让妹妹去,母亲从不让妹妹上山。 抓草搂叶子,就是为了垫圈,然后做农家肥。待草与叶子在圈里腐蚀之后,从圈里搬运出来,在房前屋后的院子角落里,堆起来。再捂上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拌粪。拌粪时,男人们先从粪堆里用刮子刮出一些来,倒上妇女挑来的大粪搅拌。之后再从那堆粪里,再刮出一些来,又拌大粪,又搅拌,如此反复,直至把那堆大粪搅拌结束,堆在旁边。 当大人们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小孩就把抓来的草和搂来的枯树叶子,倒入已经腾空了的圈里。干生生的草和叶子倒入圈里,很松软,圈里的牲口开心地跑来跑去,看样子舒服极了,这毕竟是它们的家嘛! 每当这个时候,我母亲就告诉我,养猪不用巧,只要圈干食饱。 我很清楚地知道,村子周围的这些大山里,哪里有草,哪里没有草。我们老家抓草,主要就是抓松毛。青松毛在经过风雪冰冻之后,落在地上,从绿郁葱葱的松毛变成金黄金黄的,在地上堆起厚厚的一层。我用带来的钉耙往地上一抓,一堆堆的松毛就被抓起垒了起来。然后用双手抱起松毛,放入背来的花篓里面。直到花篓装满了,才背起花篓回家。花篓很大,小小的我,背上背着一大花篓松毛。松毛其实不重,否则谁也背不动这一大花篓。我很轻松地背回来了。 也有倒霉的时候,就是碰上刮大风。由于背上背着一大花篓松毛,体积大,却不重。往往被大风一吹,连人带花篓被大风吹得节节后退,直到倒在地上。偶尔也会碰上大风从后面吹来,那就爽了,我会趁着大风的力量,快速往前跑,嘴里不停地喊着,嗷!嗷!嗷! 到夏天,漫山遍野、田间地头,到处绿油油的,特别是那些田间地头、埂子上蓬勃生长着青草,厚厚的密密的,很茂盛。此时,正是割草的大好时节。 我背着花篓,哼着歌曲: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骗走了东洋军,我才躲过大难一场…… 我找到一片包谷地,走了进去,选中一条青草深深的地埂子,放下花篓,开始从一头割开去。我来之前,已经把镰刀磨得很锋利。母亲对我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总是把镰刀磨快,才开始上路。割草时,我的眼睛盯住青草,用左手紧紧抓住它们,右手挥舞着镰刀,往草根处用劲割去。一把一把的青草,从根处齐崭崭地被我割断,然后顺手放在身后,如此往复地继续割下去,直到把花篓装满,才收工。 青草背回来,我直接就倒入圈里。 有一次,在后山割草,我割得正欢。突然,镰刀似乎割在什么东西上,突然往上一飘,直接割在我紧紧抓住草的左手上,顿时鲜血直流。我赶紧放下草,抓起一把青草,放入嘴里咀嚼,直至嚼碎,再取出放在伤口处,止住血。原来,草丛中有一棵镰刀把这么粗的小树,不知什么时候被人砍了,只剩下一棵小树桩在那儿,被深草蒙住。镰刀割在上面,小树桩是有弹性的,结果,镰刀就被弹了起来…… 回到家里,我对母亲说,今天回来早,没有割满草。说完放下镰刀,把背上花篓里的半篓青草倒入圈里。母亲没有说啥,只是说,儿呀,饭还没熟,你先去玩吧,饭熟了,妈妈会叫你。 吃饭时,母亲终于发现我受伤的手,丢下饭碗,奔过来查看,并问我其他地方伤着没有。我说没有,并简单地说了经过。母亲眼泪刷刷地听我说完,一把将我搂在她的怀里,什么也没有说,泪水滴落在我的伤口上。 后来,我考入了远离家乡的学校,由于路途遥远,我只得住校。从此,就很少做农活了。 但是,对儿时劳动的记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大脑里,永远也不会忘记。如今,每每想起来,却是我最温暖、最美好的时光。
【编者按】关于劳动的记忆,那是岁月之河里泛起的欢乐的歌,是记忆的隧道里永远闪亮着的一束璀璨的光。 文章用质朴的文字、轻松明快的语言把那本来枯燥、乏味的劳动谱写成了一曲动人的曲,其中饱含着温情和哲理的光。如捡牛粪时,由于“我”跟妹妹齐心协力,把劳动当成快乐,总是能早早地满载而归。而邻居那对兄妹却因为步调不一致,总是闹得不愉快,导致捡不成牛粪而回家;找猪草时,由于“我”平时的留心,知道哪儿的猪草多而茂密,所以常常早早就割满背篓回家了。其中还穿插了两件趣事,一件是邻居家两个儿子作弊,“我”为了仗义不告诉大人的事,一件是“我”捣蛋地绊邻居家女孩摔倒、担心被她告发,结果她却选择包容“我”的事;抓草割草时,一方面写了劳动的欢愉情景,一方面也描写了割草时割破手时的疼痛和背草回家时遇到大风时的艰难路程,以及母亲抓着“我”受伤的手一滴滴眼泪垂落在伤口上令人感动的温情画面。 文章主题集中,形散而神不散,文风质朴,遣词造句凝炼。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歌颂了劳动的美感,把那劳动场面写活了,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刻骨铭心的记忆里有故乡的味道有亲情的味道。轻快灵动的语言带给人美的享受和阅读的快感。一篇乡土气息浓郁的佳作!力荐!【编辑:雪飞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5080013】
【作者简介】
朱华胜 :笔名 :山地731828829 , 网名 :山人刀。1963年生,汉族,云南曲靖市人。
两鬓已有几丝白色霜花,额头上岁月染磨的一道道山地,不再锐不可当。98年大难不死。热爱文字,钟情于网络中用文字说些故事,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刀也会做梦,梦里仍有着许多浪漫情怀,也憧憬妙曼音乐,香浓咖啡氛围。然梦醒的刀是理性的刀,读懂了珍惜,懂了爱的含义。
饱经风霜的刀已有了灵魂,而灵魂深处那更深层次的,如修养,情操等内涵已开始正变成刀新的追求。如今,正做着文学梦。在百度输入“山地731828829”即可阅读个人文集。
山地731828829 个人文集:
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28416.html
|
|
|
![]() 清影儿
|
2014-07-02 15:39:55
这是大好事,祝贺祝贺哦,我发现了,这两日山兄的好事不不断哦 |
|
|
![]() 雪飞扬
|
2014-07-02 15:59:23
嘿嘿,好开心,这篇是我抢到按的,祝贺山哥!
|
|
|
![]() 纷飞的雪
|
2014-07-02 16:00:36
祝贺我家石头!加油!
|
|
|
![]() 天上雪
|
2014-07-02 17:01:40
山地哥又有佳作上报,厉害,祝贺!
|
|
|
![]() 平淡是真
|
2014-07-02 18:25:52
祝贺山哥哈!
|
|
|
![]() 徐清风来
|
2014-07-02 21:49:00
祝贺山地,祝贺流年。这就是六年给我们带来的动力。
|
|
|
![]() 风逝
|
2014-07-02 23:27:35
祝贺山哥! 山哥喜事成双成对,纷至沓来哈!幸福的山哥,是不是这几天高兴得嘴巴咧到天上了? |
|
|
![]() 你猜
|
2014-07-02 23:38:52
祝贺山地老师,期待更多的精彩。
|
|
|
![]() 舒
|
2014-07-03 08:10:44
给刀哥送花花。 |
|
|
![]() 晓文
|
2014-07-03 08:52:05
祝贺刀哥 ,喜事连连
![]() |
|
|
![]() 山地731828829
|
2014-07-03 10:24:16
感谢、祝福所有前来跟帖的朋友!
![]() |
|
|
![]() 天上雪
|
2014-07-03 19:08:17
首页快讯帖!
![]() |
|
|
![]() 芦汀宿雁
|
2014-07-03 20:26:43
祝贺山兄华章见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