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亮故事
|
【杨柳】青州东北乡的故事2014-07-03 04:50:12![]() 青州、寿光和昌乐三县交界的地方,是在弥河的西岸和一条小旱河交叉口的地方,弥河以东归昌乐县管辖。旱河顾名思义就是不下雨没有水,其实就是一条排水沟,在旱河的北边有一个小村庄叫边线王村,属于寿光管辖。在旱河的南边有一个小村庄叫边线店子。 在这条小旱河上游有一个小小的丘状荒草地,它本来是边线店子和边线王两村地头的边界,为了避免界限的争端,他们都主动让出一点地边,农民种地的时候把刨出来的破砖烂瓦和碎石头,都堆积到地头,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个小荒丘。小荒丘东边有一条南北土路是这一带通往寿光和青州的唯一的道路。 边线店子一姓张的穷人家的孩子叫懒子,家里只有一个老娘,没有土地可种,就租种了这个小荒丘两边的地块,他在小荒丘上面对着南北路搭建了两间草房,临时居住,也是为了管理他租种的地块,图个方便。 懒子其实并不懒,娘两都是好心人,由于这里距离两个村都远,经常有些年老的行人走到这里讨口水喝,歇歇脚。懒子老娘总是热情招呼,给予方便。 有一次,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领着一个瞎子父亲路过此地,进家讨口水喝,懒子妈热情接待,还把自己家不很宽裕的食物拿给瞎子爷两吃,瞎子非常感动。瞎子说他没有结过婚,这个闺女是他捡来的没有名字,就叫妮子,他们相依为命比亲闺女还亲。就靠她领着他四处流浪讨要,他说,这样也不是个长期办法,有合适的还是给她找个婆家,生活有个着落。两个善良的人家,三来二去攀上了亲家,妮子嫁给了懒子。懒子妈和瞎子也过到了一块。后来他们日子过得好了就买下了这一片的土地,繁衍了后人,他们自己命名这个小村叫张家寨子。后来这里归了寿光孙家集管辖,张家寨子地里有一颗多年的老白果树,就是现在人们说的银杏树。 现在很多潍坊市里人,把这棵树作为骄傲,不远几十里路,跑到与青州搭边的寿光孙家集来看这棵大名鼎鼎的600年的银杏古树,看来白果树老人家的魅力十足,从孙家集的乐义村往南走,过了铁道,是彭家庄,再往南,就是张家寨子了,还没到村子,村后的这棵银杏树迎面而来,那是一种震撼,人们突然感到自己的渺小,它老人家在安安静静立在那里,大树迎风轻微摇曳,这是一座小学的操场,小学就叫银杏小学,中午的孩子们在嬉戏或是玩耍,或有两个小孩子在树底下捡叶子,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他们的相伴,让我们想起《向左走向右走》里面的懵懂少年,一如淡淡的忧伤随风四散,这个时节,来的人想象着,老树可能是身披黄金甲了,可是看它时,仍旧是碧绿的叶,威风凛凛,向着自然,唱着和声……
当年这个离树不远的特殊的家庭尊老爱幼,过的很和谐,他们经常为过往的盲人提供方便,时间久了就成了盲人说唱交流的集散地,他们经常编出一些幽默诙谐的小段子。 故事(一)一脚踏两县 一次懒子嘴馋了,想吃油饼,他和媳妇妮子说你今夜给我烙一张大油饼,明天我要起早到寿光去,妮子听了,就连夜把仅有的一升白面烙了一张油饼,放在堂屋里,懒子顶不住油饼香味的诱惑,偷偷爬起来,撕下一半吃掉了。吃饱了,睡的很香,太阳照着屁股了还不见懒子起床,妮子照着懒子的屁股拍了一巴掌:“你不是要去寿光吗?怎么还不起来。”懒子打了一个哈歇,翻了一个身滚到了炕头的里边,又睡着了,过了半晌,妮子从地里回来,一看懒子还没有起床,大为恼火,怒吼:“你怎么还不去寿光?”懒子听了,又从炕的里边翻个身打个滚到了炕的这一头,他说:“我去寿光回来了。” “你是么时候去寿光了,都在哄我。” “没有啊,你看炕的这头是青州,炕的里头就是寿光啊。我们的炕中间就是两县的交界线啊。” 媳妇听了一阵好笑:“你这个馋鬼,想吃油饼了就直说,还用着这么哄我啊。” 故事(二)白果树和北大桥
有一次从南边过来一个青州瞎子,从北边过来一个寿光的瞎子。在张家寨子相遇,聊天,青州瞎子问寿光瞎子:“听说你们寿光有棵很大的白果树,到底有多大?” 寿光瞎子说:“那可是不小,我家离白果树三里多地,每当刮大风的时候我家院子里经常有白果被我踩坏。” “啊,那树本有多粗呢?” “也不是很粗,有一天我让我孙子领我去看白果树,到了树根,孙子让我摸摸树本有多粗,我摸着象一堵墙,我就把盲杖立在树本上向一边摸去,我伸开两条胳膊,一抱一抱的量过去,数了三十多抱还没有摸着我的盲杖,我急了就问孙子:还有多远才能摸到我的盲杖?孙子说:快了,要不,我把盲杖给你拿个来,孙子笑着一下就把盲杖递到了我的手上,我算着那棵树的周长有四十多米。”寿光瞎子说的绘声绘色。 “那真的不小了,我这一辈子没有见过。不过听说是你孙子从你开始摸的时候就把盲杖拿到手里站到一边了吧?”青州瞎子调侃的说。 寿光瞎子问:“听说你们青州有个北大桥很高,到底有多高啊?” “也不是很高,我听说北大桥很高,我叫儿子领我去看北大桥有多高,我坐上马车开始上坡走了两个时辰还没有到桥的中心,就在桥的这半截停下,儿子扶着我走到桥边,我把住栏杆向下喊话,怎么也听不到回音,我把我的烟袋扔下去,半天也没有听到落入水里的声音,后来听说有个少年不慎从桥上掉下去,在桥下找到他时,胡子都白了。” “那北大桥真的是很高,不过听说是认错人了吧?”寿光瞎子也幽默的说。 故事(三)算命 青州瞎子问:“听说你们寿光瞎子算命很准,到底有多准呢?” 寿光瞎子说:“也不是多准,有一次我和一个算命的同行一起在河堤路上走,刚刚下过大雨不久,我算着大雨把路冲垮了不好走,同行算着没有冲垮,很好走,我们还是和往常一样,用盲杖探着路往前走,走着走着,一个被水冲坏的缺口没有探到,他一步踏空跌倒,顺着河堤滚下去,滚了几个滚后他突然抓住一根小树苗,他停止了坠落,两条腿悬在空中,他还在自言自语的说:“我算着就是路坏了”。 他大声的叫喊救命啊救命啊,路边的人们听见了,没有人下去救他,还偷着笑他。有人窃窃私语。我在上边听了就大声喊:“你既然算着路被冲垮了,怎么还不小心呢?” “是啊,我算着就是出了事没有人救,算着命该到头了,朋友,往前的路你好自为之吧,我就先到上帝那里报道去了。”他一松手两脚已经着地了,怪不得那些看见的人不去救他,他又振振有词的说:“我算着就是没有危险,命不该绝”站在一边看热闹的人说:“算命先生,你刚才不是说算着命该到头了吗?”同行无言可对,自从那时候,再也不去给人家算命了。 故事(四)瞎子说磕巴 寿光瞎子问:“听说你们青州的的小孩学磕巴,一学成就改不了了?” “是啊,有个小孩下雨天跟着磕巴学磕巴,一学就会,想改都改不了了,有一个卖甜瓜的大人逗他:你学一声鸭子叫,我给你一个瓜吃,那磕巴小孩,不愿意再受人讥笑,他生气的说:我宁愿不学鸭子叫,我也不吃你的瓜--瓜--瓜--瓜。结果他学了鸭子叫,也没有挣到瓜吃。” “有一次,有个外地人到了村头问路,遇到一个老人磕巴,那问路的人很不礼貌的问:哎!到谭坊怎么走?”他指着和去谭家坊子相反的另一条路说:“去谭-—谭—谭—谭……”那个问路的连忙人说:“你在这里弹着吧,我先走了。”那问路的就照着磕巴指的那一条路走,结果根本就过不去,那人又回转折回来了。恭敬的问:“大爷,那条路怎么走不通啊?”他说:“我说谭--谭家坊子,这条路过不去,你都没有等我说完吗,你早叫我一声大爷,不久不磕巴了吗。” 这第一个笑话是说房子就盖在边线上。 第二个笑话是说人们传说中的白果树和北大桥都有出路,实际北大桥是这样:万年桥俗名北大桥,位于古南阳城北门外,始建于宋仁宗明道年间(公元1032~1033年),由梁柱式木桥改为结构独特的无柱单拱木桥,状如彩虹,故曰“虹桥”。为防水患,几经筹措,垒巨石固河两岸,用数十根大木相贯,无柱,架为飞桥,造就了我国第一座木结构虹桥。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就是以青州南阳河上的虹桥为蓝本的。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改建成为石质联拱结构的七孔桥,“石崖天设”,“铁柱钉连”,改称“万年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被冲毁,继而重修,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完善。桥长86米,宽9.4米,高9米。桥墩迎水面呈三角形,雕龙首长鬣水兽。桥护栏上雕刻的19对石狮和桥头上的4只大石狮,
古时的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朝嘉庆年间,迄今已 180 多年了。 现为七孔石桥,长 65.3 米,面宽 8 米,高 7.9 米,拱跨度宽 5.4 米。 桥两端各有较宽的引桥面,东西两面有栏杆,并衬有石狮、宝瓶各 16 对。栏杆上有明朝的浮雕《二十四孝图》和缠枝牡丹。西面应水的六个桥墩上端,刻有一米见方大的龙头,人们叫它龙吞口。 寿光县安致远在修桥碑记中说:“北门锁匙,晨关乍起,邦人士女,衽接肩摩,南北交错,河桥成市,……”可见当时桥上交通畅达,行人熙攘的繁华景象。青州万年桥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它雄伟壮观,坚固耐久。近 70 年来历经 4 次特大洪水的冲击,并无半点损伤。目前更是行人如流,车辆如梭。虽负重累累,但坚固程度仍不减当年。 万年桥历经风雨,饱尝沧桑。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过它;国民党的军用飞机轰炸过它;十年浩劫更把它糟蹋得千孔白痍,面貌全非。近来经过整修、加固,更增添了新的光彩。 第三个故事是说要讲科学,不能信迷信。 第四个故事是说要尊重有缺陷的人。 通过四个本土故事的讲述,让读者对青州和青州东北乡的的历史地理和人文有了一些了解。
|
|
|
![]() 雅苑琼林
|
2014-07-03 07:37:16
天亮故事老师的作品都很生动有趣,欣赏加学习了。
|
|
|
![]() 雅苑琼林
|
2014-07-03 07:38:19
这些地名大树都能在作家手里变成美好的故事,真的不简单。学习之至。
|
|
|
![]() 雅苑琼林
|
2014-07-03 07:38:58
有机会一定到青州玩玩。
|
|
|
![]() 天亮故事
|
2014-07-03 08:05:57
感谢雅苑琼林老师的关注和首先跟帖,谢谢你的鼓励,在这里交流真的之一种心神的享受,很高兴和朋友们在一起交流和学习!到了杨柳好像是回到了青州老家,欣慰。
|
|
|
![]() 枯野秋然
|
2014-07-03 08:52:41
青州人,你们好!过去青州根据地,现在青州一方情!平生一来在烟台订货会上和青州人第一次打交道,才有了一下了解,如今当下就过克的少了。
|
|
|
![]() 天亮故事
|
2014-07-03 11:08:58
谢谢枯野秋然跟帖关注,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夏安。 |
|
|
![]() 云儿飘
|
2014-07-03 12:37:07
天亮老师的故事说得真好,特别喜欢通过讲故事来说道理,尤其喜欢老师通过故事得出“讲科学,不迷信”和“尊重有缺陷的人”这两个哲理,现在不迷信,能一视同仁的人已经不多了。但老师就是一位,欣赏欣赏那!
|
|
|
![]() 天亮故事
|
2014-07-03 14:47:37
感谢云儿飘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回帖一首小诗:咏云 青州云门山不高,云儿飘在半山腰,手撩云帘穿过去,云洞那端听云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