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后花园 回复本帖
彩石桥畔

彩石桥畔 布衣

  • 101

    主题

  • 816

    帖子

  • 476

    积分

【周讯】【梧桐访谈】彩石桥畔访铁鹰

2014-08-10 00:49:33

江南铁鹰老师是梧桐文苑一位德艺双馨的主编、江山之星、江山签约作者、优秀编辑等。在梧桐人心目中,他老当益壮,精力充沛,才华横溢,虽年过花甲,但思维敏捷,著作颇丰,硕果累累。前几天,他的长篇《玲珑玉女》刚一完稿,马上又投入另一部长篇的筹划之中,长篇小说百万巨著《命运三部曲 觉醒》已经开始投稿,正式与文友见面了。地址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longlist/sections-3344.html

对此,梧桐人十分钦佩,很想请主编谈谈他的创作经验,以便文友们取长补短。今日,在大家的赞美声中,彩石桥畔特意采访了铁鹰老师。

文章数量:250 用户名望:举人 用户积分:5215.39 人气指数:3838 收益金额:341.08

注册时间:2014-04-21 管理职称:社团编辑【梧桐文苑】 工作计量:357  荣誉记录:社团优秀编辑,江山之星 已发表的作品(社团推荐 73篇,精品推荐 91篇,绝品推荐 0篇)

江南铁鹰江山文集链接: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1664.html

彩石:江南老师,人们说,江南是烟柳依依,繁华怡然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莺歌燕舞,才子佳人层出不穷,演绎出许多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从您的笔名带“江南”二字看,想必老师是江南人氏吧?

铁鹰:你说的一点也不错,我的确是江南人氏。准确说是浙江湖州市南浔镇人。那里是我祖先居住地,也是我心灵中永远的故乡。尽管我实际在7岁已经离开江南随着父母去了北京,一直到30多岁才回到江南,定居苏州生活与工作,57岁到上海定居,可我的心还是江南的心。

彩石: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您为什么在柔美的“江南”后面要加一个“铁鹰”作后缀,您如何将缠绵悱恻与强悍凌厉这两种悬殊的气质天衣无缝地契合一的呢?对此,我一度大惑不解。

铁鹰:很多人都提出这个问题。江南铁鹰这个名字,前缀与中心词之间,有天壤之别,实在是叫人很难理解。其实这个名字是我学会上网后,唯一用得最长久的,也是第一个网名。采用这样的名字,我经过精心考虑。“江南”二字,无疑是向世人昭告,我是个江南人氏。“铁鹰”,就要复杂很多了。第一是因为我的真名中,有个鸟类,是一种很娇小可爱的鸟,燕子的燕。我的真名是非常女性化的,甚至直到现在都会被人取笑与怀疑,“晓燕”是父亲给我起的名字。我非常不满,大约24岁开始文学创作的时候,起了一个笔名叫“严鹏”。我是根据自己原名,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用最大、最威猛的鸟,取代了那只“小燕子”。以后严鹏进化成为我的常用名。鹏是不存在与现实的神鸟,其实就是鹰的神化。铁鹰就是铁鹏。第二,是关于铁,我在年轻的时候有个当空军的蓝天梦,飞机又称铁鹰。第三,我尽管是江南人,却是个性格非常强的人,也特别喜欢自己的性格,叫丹心一片,铁骨铮铮。所以常自称铁鹰。

彩石:啊,原来内涵如此丰富!人们说,从您的资料看,您已经是年过花甲的人了。听说您还有家务,还要带外孙女。但从您编辑文稿,以及写作的速度,数量,质量,分量等来看,您精力极其充沛,简直是一个生命力特别旺盛的壮年汉子!请问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您?

铁鹰:我是共和国同龄人,今年9月19日,将度过自己65周岁生日,的确是年过花甲之人。现在有个外孙女,小家伙从出世,基本是由我主要在带。真是吃喝拉撒睡,样样管。的的确确是很忙,也很充实。但是我毕生热爱文学,热爱文学创作。可以毫不夸张说,创作就是我的生命。我想等哪一天我失去了创作的能力,那么我的生命必定会同时失去。我是一个为写作而生的人,这就是支撑我的动力。

彩石:啊,为写作而生!您是把写作当做您生命的一部分了。难怪有那么大的毅力。不过作为网络社团的主编,您不仅任务繁重,而且所做的一切,可以说都是一种奉献,根本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回报。请问是什么精神在支配着您你在梧桐主编的这个位置上这么投入?

铁鹰:我是网络老人,却又是江山文学的新人,就像梧桐文苑一样,是一个新社团。自从有缘加盟江山,可以在梧桐出任主编,我也不断问过自己,自从十年前走进网络,接触不计其数的网络平台,究竟为什么会留在江山,留在梧桐?我想,应该是一种理念的认可吧?我认可了江山严肃文学的宗旨。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文学社团,要留人,就必须坦诚相待。是梧桐特有的文学气质,让我把她视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彩石:啊,热爱文学,热爱梧桐,热爱这里和谐友好的气氛。我想问问,您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的?

铁鹰:我是在宁夏建设兵团十三师当知青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文学梦。那时候我还是个大孩子,大概二十出头吧。真正开始文学创作,是我开始长篇小说《火红青春》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我深切感受了上山下乡给我们这一代带来烙痕,也对那时尚未结束的十年动乱有很多体会,很想把自己的心声,用文字表现出来。

彩石:啊,您的文学梦由来已久。请问您最喜欢的作者是谁,最喜欢的作品有哪些,那些作者影响了您的写作?

铁鹰:我最喜欢的作者是曹雪芹,最喜欢的作品是《红楼梦》。但是对我文字曾经影响最大的是鲁迅,鲁迅的杂文对我文字风格形成,带来过极大影响。

彩石:原来师从大师,并从名人、名著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您能给我这个刚入门的学生介绍一下,写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比如:如何把文章写得能够打动读者?

铁鹰:曾经写过一些这方面的体会,要让自己的文字被别人认可,要让自己的观点可以通过文字来清晰又准确的传递,就需要在文字的这样几个方面下功夫:

1、用心去凝练自己的文字,所谓“用心”,其骨子里就是用情。打个不太妥当的比方,就像“谈恋爱”。只有用心谈的恋爱才会有结果。尽管用了心不一定有好结果,可不用心,是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用心凝练出来的文字,其中表述的内容和观点,可能并不一定被别人所接受,却一定可以被人认可你的文字。

2、认真的观察生活,记载和剖析生活现象,并力求站在高于生活的立足点上去还原生活的真实。

要使自己的文字有感染力,光有心是不够的,而且远远不够。你还要带着自己那真诚的心,去认真的观察生活,用心去记载和剖析生活中各钟现象。在用文字去表述的时候,才有可能高瞻远瞩的站上制高点,在高于生活的角度去还原生活的真实。

举一个例子。摄影都是应该真实的反映生活的,但是,即便是同一个镜头,你使用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光线亮度与角度,选择不同的距离与曝光速度,就可能获得完全不同的最后效果。这些不同的效果照片,在观赏者的感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体会,甚至可以截然相反。拍摄者却会说,每张照片我都是真实的还原了生活。

既然都是真实还原生活,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感觉?这究竟是观赏的问题,还是拍摄的问题?应该说主要是拍摄问题。或者说是摄影者对生活的感悟问题。你的眼睛里,生活充满阳光,就一定会努力选择可以展示阳光一面的角度去完成自己的摄影。

文字同样如此。作者看生活是灿烂的,他的作品就会充满阳光。作者看生活到处都是阴暗,他的作品必然是一种灰色的基调。这一点是无法掩饰的。

作者的心态随时都可能在文字里流露。所以,我认为应该站在高于生活的角度,去还原生活。这样,你的作品才会对读者产生正面的激励。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主旋律,当然,并不主张一味歌功颂德的唱赞歌。对一些社会的阴暗面,也应该无情的给予抨击。只是应该分清楚,你看见的阴暗面是不是社会的主流?

彩石:啊,多读,多学,多观察,多思考,是写作的基本功。您的长篇《玲珑玉女》已经完稿,我基本上是全看完了。结构精巧,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主题深刻,手法非常娴熟,叫人钦佩不已。我学习小说的写作不久,好多手法、技巧、结构等不懂,您能给我一些提示吗?

铁鹰:长篇小说《玲珑玉女》,是这几年在网络发表的长篇作品中第一部完稿,前后已经有4年时间了,终于在江山完稿了。就我个人体会,一部小说,无论是长篇还是中短篇,要成功,第一要素还是成功刻画人物和成功设计情节。我曾经写过关于小说的创作体会无论是短篇,还是中长篇小说,就小说三要素而言,第一重要还是人物。人物的刻画是小说是否成功的最重要一环。一部小说,是否看可以获得成功?就看其中人物刻画是否成功。成功的小说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所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是立体的,有生命的。就读者看的角度而言,“他”可以与你对话,交谈,甚至做到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你可以与“他”,同呼吸、共命运,为“他”喜,为“他”忧,为“他”恨,为“他”仇。那么,从作者创作角度呢?当你成功刻画出来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以后,“他”甚至可以引导你去继续丰满自己的形象,引导你一步的情节发展。“他”甚至不再按照你的想法去做,相反,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让这个具有灵魂的人物,来主导你的作品。

关于小说人物创作的许多理论中,都会提到要塑造典型形象、典型人物。这个人物不是任何人,包括不是你塑造人物所使用的所谓人物原型。“他”只能是唯一的那一个。这里强调的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而且是不可替代,不会混淆的个性。比如我们读水浒的时候,谁也不会把李逵和鲁智深混淆。为什么,就因为他们尽管都有诗歌莽汉子的共性,却更多是自己各自不同的鲜明个性。

彩石:嗯,知道了。不过,我也有生活,也有故事,很多都是真实,感人的故事,可是每次下笔写出的故事,塑造的人物,总是因为缺少艺术性,而没办法让人满意,以至于我对自己的作品每一篇都不满意。可能我的那几篇习作您也看过,能给我一些指点吗?

铁鹰:那么,我们在写小说,塑造人物的时候,一般会从哪些方面来创作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呢?主要是以下几点: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刻画。在中国小说,主要是前三个方面,而外国的优秀小说,则非常注重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有些甚至可以通篇没有一句对话和动作描写,仅靠心理活动刻画,让人物照样栩栩如生。

人,是一种有思维的动物。在我们真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除去可以让我们看到,听见的形态、动作和语言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并不会表现出来,而是潜藏在每个人的心里。然而这恰恰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具有个性的内容。人的思维活动,感情活动,全部在心里,而不是在表面。在生活中,我们的确可以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以及对外在事物的态度,追求的方式等等,来揣度对方的心理世界。然而这也毕竟是非常肤浅的,所有才有这么一句话:“人心难测海水难量”。这恰恰反映出复杂的人类心理活动,是很难从表面看得出来的。

小说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高度概括、凝练后创作出来的虚拟人物,却又是可以反映生活真实的人物。要小说人物栩栩如生的立体起来,活起来,当然也就需要你的人物是有思想的。于是在小说在怎样去刻画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坦白地说,就为个人而言,虽然懂得人物心理活动刻画的重要性,却在实际创作中并不成功。这一来是因为自己的才能,更加重要还是因为我国的一种国情。纵观中国小说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很重要一个特点,我国的小说是以情节,或者叫故事性见长的。这是一种国情,是中国读者的特点。中国人更加喜欢看故事性很强,故事情节曲折,那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小说,而不会去关注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记得自己年轻时,读小说就常常会跳掉那些大幅的心理活动描述,只看故事情节。一直到自己成熟了,长大了,有了专业的学习和了解,才慢慢懂得去欣赏外国文学中,大幅心理活动描写,学会了通过这样的文字看到小说人物活生生的灵魂。

直到今天,我们的小说界,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流派,各种类型的小说层出不穷,却还是很少有擅长心理活动的好作品出现。随着时代快节奏感的需求,对小说中心理活动反而更加忽视起来。我想着也应该是中国现代小说,很难出现可以流芳百世的优秀作品,以及很难在世界文坛有很高地位的原因之一吧?现代的年轻人变得越发浮躁起来,至重视生活的表面,而缺少了深邃的思想。我们的文学史肩有一种思想导向作用的,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如果我们可以用一种更趋向思想深度,更深刻去刻画小说人物的灵魂的创作模式,影响一代作者,再通过他们的作品,去影响一代人。我们的世界会不会变得不这么浮躁,而更具有内涵一些?

我们有很多初学者,往往会将真实生活中一些内容如实搬上小说。其实,那是一种认知的错误。小说不是生活,虚构才是小说的本质。无论写书,还是读书,都不应该沦陷到错把虚构当成真实。

一个高明的作者可以把分明是虚构的情节,描述成十分逼真,真到你完全相信就是真实的东西。其实,这恰恰是小说可以引人入胜的理由。我们夸赞某个作品好,常常用的就是逼真这个词。逼真,就不是真的。只是逼近,非常像。可再怎么像,还是虚构的。

那么又为什么会逼真?

这就要求作者在构思、策划、设计事件情节的时候,学会善于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律,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当然一定会有人指出,现在出现的诸如玄幻、穿越、修真、重生、科幻等等小说,在现实生活是完全不存在的,有怎么会符合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小说并不是今天才有此类作品,我国古典小说就有《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搜神记》等等。可见这种神怪小说,早就诞生了,今天这些玄幻、穿越、修真、重生、科幻,只是神怪小说的发展。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小说,就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因为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神怪,当然还有武侠类作品的各种不可思议的武功,也都属于此类。

所谓误区,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些看上去的神怪和超乎寻常的功夫,还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只是被加上了一件神鬼的外衣,赋予了他人类想象中具有的能力。就像一个梦,你在梦中具备了超人的能力。我们只要仔细去研究这些神怪,就看得出来骨子里它们其实具有的还是人的本质。我们说的要符合的是人类一种客观思维,你的作品尽管可以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前提是符合一定的思维逻辑,并不能违背客观逻辑。

我们可以举个极端化的例子,《西游记》中有一段女儿国的情节,其中写到猪八戒等人误喝了子母河的水,结果在肚子里坐下了胎。大家可以看成非常荒诞无稽的一个可笑情节。想过没有,其实包含了古人一个想象,人类是否可以无性生育?男人是否可以怀胎?那么,今天的科技,已经回答了这个在小说中荒诞无稽的情节:克隆技术就是无性生育,男人同样可以十月怀胎。可见很多时候,那些看似荒诞不符合客观的东西,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验证的。

在小说的情节创作中,重要的不是真实性,而是逻辑性。就是你设计的情节,从事件起因到事件展开,最后发展到高潮并结束的完整过程,应该符合严密的逻辑性。是这个逻辑性要符合客观规律。

常常会听到观众批评某一部影视作品不符合逻辑、太假。明明本来就知道是假的,是虚构出来的,怎么会有指责太假?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不然,观众知道是演戏,演戏当然就是假的。可你演的谁,演的什么背景下?那么你应该符合你演的那个人的生活,你不能让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人,说出21世纪人的语言来。也不能让一个21世纪的人,穿着18世纪的衣服。除非你是穿越,就是穿越也是要将其中的客观性和逻辑性的。

虚构是不等于可以胡编乱造的,这就是底线。

一部小说的情节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对于中国读者,因为中国人注重的是情节,也就是可看性。你的情节必须引人入胜,读者才会买单,就这么简单。

所以对于一个作者,除去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再就是情节设计了。在这个问题上个人谈不上是成功的经验,只能有些体会和想法而已。

情节设计的几点体会:

在情节设计中,第一要紧的是,设计一个扣人心弦的事件开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造成扣人心弦的可能。比如前面举过的短篇小说,就不可能造成这样的开场。即便如此,开场也要精心设计。我们回忆一下,那个短篇的开场:拥挤不堪的上海地铁早高峰,打开车门后一老一少的抢行、抢座。这就是开场。这个开场一般会造成的悬念已经垫铺好了,在经过千辛万苦得到的座位自然是很宝贵的,那么面对其他需要的人视若无睹,也就可以理解。因为符合正常逻辑,这叫情理之中。然而作者要设计的恰恰应该是意料之外。于是,情节开始发展。更多的人上车,出现了需要让座的抱孩子的老妇人和年轻母亲。年轻人真是视若无睹,老人主动起身让座。这是第一个意料之外。在接下来,在老人这个举动的感召下,在外地人的声声赞美中,刚刚不顾一切抢行抢座的女孩子起身让座了。这是第二个意料之外,这个比第一个更加重要,因为这里才是主题需要,伟大是可以传承的。还有第三个高潮的意料之外,女孩子的一声“谢谢”。她有没有理由说声“谢谢”?有没有必要说这声“谢谢”?当然有,只要你明白了她是谢的什么,就理解了。

前面还有一个例子,是长篇小说《玲珑玉女》的情节开场,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这里不再详细分析了。这要开场就是为了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

情节创作的第二个要素,是制造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一个未知的可能性。在小品和相声,以及一些说唱类艺术形式中称之为“包袱”。这是文学艺术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做包袱,或者说制造悬念,是有效形成文艺作品看点的重要手段。要做好包袱,是需要功力的。你的包袱没有做好,别人不打开,就会猜出里面是什么东西。你觉得他们还会有兴趣打开这个包袱吗?同样,你制造出来的所谓悬念,完全没有让读者去猜想的空间,那么,他一定不会把这本书读完。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悬念,才会让读者对结果产生强烈的欲望?起码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个,结果是多样可能的。

也就是悬念后的发展,不是唯一模式,它很可能存在三种,甚至三种以上的结果。

这些可能性才是读者想去了解的悬念。好奇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中国人最为突出的一种特点。这就是中国人喜欢看小说注重情节的根本所在。

第二个,结果要有新意,不要设计那种读者最容易想到,最常见的模式。

要记住,你每一次揭示前一个悬念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后面新悬念的产生。所有你的结果应该充满新意,完全不在读者常规逻辑思维考虑的可能性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差别。前一种,很显然就是有悖常理的,而且读者一看就知道你会怎么编。这样的悬念,与其有,不如没有。只有后一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也就是完全符合逻辑,恰恰你想不到,完全出乎读者的意料。读完后,读者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样!我怎么没有想到?”这就是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个,悬念可以充满奇特和新意,但是一定有严密逻辑性。

不能有悖人伦常理的想当然编造,也就是存在发生的可能性。符合生活发展的规律。包括那些鬼怪、穿越、玄幻类作品,也有一种自身需要遵守的规律。

上面说的是对悬念结果的设计,其实不仅是结果需要精心设计,就是悬念制造一开始,就需要作者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就好比一块包袱布,你要考虑用一块什么颜色、什么花型、什么款式的包袱布,是素雅型,还是华丽型?包袱布造成的直接视觉冲击效果,已经开始影响观众和读者,对包袱里面东西的兴趣程度。在打一个比方,好比一桌子菜,色香味俱全,才会勾起人的食欲。一看就倒胃口的饭菜,谁会去吃?

当然这块包袱布设计什么样子,什么花型、什么颜色,是要和你给什么人阅读有直接关系的。也就是你为自己的作品设计什么受众面?给什么人看的东西,你设计什么样的悬念。千万不能指望自己的作品,上到七八十的老头老婆,下到七八岁的童子,是人都爱看。也别认为自己的东西好到走卒贩夫和达官贵人,时尚女郎与书生夫子可以都接受。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作品,就是世界名著也做不到。鲁迅有句著名的话“贾府里的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同样可以用到这里。不同的受众对象,只会接受不同的作品。所以你的作品需要确定针对性。这层包袱布好看不好看,是这一类人说了算。比如,你整一个大红大花的玩意儿,你应该准备给喜欢二人转的东北人看,要是你指望这样的东西,江南水乡的南方人也会喜欢,那就是痴人说梦。再比如,你的小说带有明显的章回小说,半文半白的书生学究气,应该考虑自己的受众对象是中老年,不是那些喜欢快节奏,跳迪斯科的朋友。悬念这层包袱布就这么个特点。你必须制造出,你希望接受的受众面,最会产生强烈了解欲望的悬念来。只有这样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彩石:今天的采访,简直就是耳提面命,近距离在聆听您讲课。我还想问,您是那么忙,写作还那么快。人们说,用键盘是年轻人的强项,您在写作速度上有什么绝招吗?

铁鹰:关于写作速度,可能和个人性格和做事习惯有关系吧?我自幼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小说,为了不影响学习,就只能加快阅读的速度,久而久之养成了看书“一目十行”的习惯。以后自己开始写作,我就也养成出笔快的习惯。当然创作不是抄书,要创作速度快,还是需要两个必须条件:一个是构思敏捷,没有快速思维不可能快速创作。另外一点就是专心,创作的时候可以心无旁骛,不受任何干扰。

彩石:您是大忙人,不好意思多打扰您。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想请您给习作者说说你的创作经验,并给几点提示好吗?

铁鹰:对于一个文学新手,我给大家的忠告并不多,因为文学之路没有捷径。无论什么人的成功经验,都不会属于你。属于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成功后的体会。文学创作是非常艰难的一条路,你只有做好了全部准备,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在走这条路时的孤独和寂寞。我想只有当你发现自己已经不惧怕孤独和寂寞以后,你应该离成功不远了。

彩石:谢谢铁鹰老师的教诲。俗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话一点不假。您前面的那些讲解,既实在,又实用。完完全全是老师您经验的概括。今后我们要好好滴学习。

最后,祝铁鹰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期待您更多精彩!

江南铁鹰的宝贝外孙女)

江南铁鹰

江南铁鹰 探花

  • 65

    主题

  • 386

    帖子

  • 13429

    积分

2014-08-13 00:16:53

“铁鹰老前辈是个性情中人,也是江山的骄傲。

一问一答之间,满满透着 铁鹰老前辈 悠悠岁月几十年的智慧人生。。。

纷乱和浮躁的社会,能和智者促膝长谈,获得一些智慧的灵性,则是人生路上弥足珍贵的记忆。。

祝福铁鹰老前辈安康长寿,小孙女健康开心!

苦人  【春花秋月社团】”

谢谢你我苦故我在平原

江南铁鹰

江南铁鹰 探花

  • 65

    主题

  • 386

    帖子

  • 13429

    积分

2014-08-13 00:18:48

“其实我也一直在奇怪江南铁鹰这个ID的来来历,今天听铁鹰老师解释,觉得挺有意思。

不过老师的认真与执著确实无愧于江南铁鹰这个称号。感谢老师传授了这么多有关写作的心得,受益非浅。问好:)

————版务部

谢谢你依是幽兰版务

江南铁鹰

江南铁鹰 探花

  • 65

    主题

  • 386

    帖子

  • 13429

    积分

2014-08-13 00:20:29

“彩石桥畔又是一个技高一筹的人才,制作帖子的图片让我羡慕。访述铁鹰老师更是让人看了一遍还想看,真实,生动,感人让人觉得有可模仿之处,有借鉴之处。

 铁鹰老师是梧桐文苑一位德艺双馨的主编、江山之星、江山签约作者、优秀编辑他虽然已不年轻,但追求和理想使他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不减当年。他奋发.努力.刻苦,专心文学写作,著作颇丰,硕果累累。真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好好的向他学习。为江山为绿野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你心契相约朋友

非斐

非斐 举人

  • 138

    主题

  • 695

    帖子

  • 5171

    积分

2014-08-13 15:48:45

【新诗部落】从晓燕到铁鹰,主人公走过多少路。一个年逾花甲的“壮年”,含饴弄孙的年

纪,仍放不下文字。坚信最真的文字,对文学创作有自己比较深的感悟和经验,博览群

书,煮字为文。祝福!

许仙

许仙 布衣

  • 1

    主题

  • 23

    帖子

  • 480

    积分

2014-09-14 20:22:21
采访精典,精到,精致,受益了......
醉剑琴心

醉剑琴心 秀才

  • 3

    主题

  • 45

    帖子

  • 2547

    积分

2014-09-14 22:55:38

铁鹰是江山的骄傲!梧桐的骄傲!恭喜铁鹰!学习铁鹰!弘扬中华文化!

冯耀廷

冯耀廷 进士

  • 6

    主题

  • 318

    帖子

  • 11295

    积分

2014-09-15 05:43:25

访

阳媚

阳媚 探花

  • 95

    主题

  • 2873

    帖子

  • 13212

    积分

2014-09-15 08:23:16
祝贺老师!!!向老师学习,老师是江山的骄傲!!!
冯耀廷

冯耀廷 进士

  • 6

    主题

  • 318

    帖子

  • 11295

    积分

2014-09-15 08:32:28
晚风吹拂

晚风吹拂 童生

  • 0

    主题

  • 5

    帖子

  • 991

    积分

2014-09-15 08:58:44
江南铁鹰老师了不起,向你学习!
断肠崖居士

断肠崖居士 榜眼

  • 66

    主题

  • 3246

    帖子

  • 43723

    积分

2014-09-15 09:30:54
彩石桥畔是一个文友的名字,铁鹰是另一位文友的名字——彩石桥畔访铁鹰,这么响亮的名字把我吸引来了,又认识两位才子、才女人物!这叫开门见喜吧!学习了!
家有福娃

家有福娃 秀才

  • 0

    主题

  • 41

    帖子

  • 1159

    积分

2014-09-15 11:52:06
感谢这篇很有意义的采访。佩服铁鹰老师的创作精神和态度,感谢铁鹰老师真诚地为众多文友指点迷津,让我获益匪浅!最后祝福铁鹰老师生日快乐!健康长寿!创作丰收!
夜雨寄白

夜雨寄白 秀才

  • 13

    主题

  • 379

    帖子

  • 1790

    积分

2014-09-15 14:29:57
德才兼备,欣赏!
共4页 234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