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社团为了满足诗歌爱好者的要求,旨在提高社团文友诗歌的写作水平、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邀请了著名诗人王清光先生进行题为《诗歌的写作方法》诗歌专题讲座。
讲座时间:2014年11月1日早8:30分,在山水文友群准时开始。
时间大约:一个小时。
欢迎山水文友积极参加讲座,相信大家借助这个平台会有提高。望文友保持讲座顺利进行,期间不要发大图,以免手机用户不便。谢谢合作!
山水神韵社团
2014年10月31日
主讲人简介:
主讲:王清光
笔名西玉,男,山东省,警察,《诗探索》中国天问新诗会所会员,日照作协会员,《大众》杂志原总编、《华夏诗刊》原主编、《齐鲁诗歌》副总编,《好心情原创文学》常务副主编签约作家、《笔友》特邀主编、《柳苑文学论坛》副站长、《中国大众在线》管理员、《诗歌中国》《诗酒情缘》副主编(均为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中国诗词》《诗歌月刊》《诗选刊》《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山东文学》《唐山文学》《贵州文学》《西部文学》《华东文学》《民族诗人》《诗文杂志》《诗航行》《月亮诗刊》〈东坡风〉《诗领地》《三亚文艺》《平安山东周刊》《警察》《山东公安》和《诗中国》《文学月刊》《华夏诗刊》《齐鲁诗歌》《青藤文集》《诗刊龙源》《诗歌周刊》〈中国诗歌精选〉〈全国公安机1911—2012诗歌精选〉《北京诗人》《大别山诗刊》《中国现代诗人》《关东文学》《天津诗人》《中国文学》《参花》《诗歌文艺》《西部作家》《新诗想》《天涯诗刊》《关东诗人》《2012诗探索年度诗选》《核桃源》《威宁诗刊》《悦读》《大众》《诗领地》《华东诗刊》《辽河诗词》《辽宁诗界》等报刊,荣获全国首届西柏坡杯诗歌大赛二等奖,全国扎兰氛围杯诗歌大赛三等奖等多项奖项,获2013年度《大别山诗刊》第三届十佳诗人。
《诗歌的写作方法》讲座
社长春华秋实
文友们早上好,今天,山水社团邀请了著名诗人王清光先生进行诗歌讲座,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大家珍惜。
讲座时间一个小时,希望大家期间保持讲座畅通,讲座结束后可以和老师沟通答疑释惑
那么,我们有请王清光先生开始讲课,大家给点掌声欢迎老师!
王清光
不敢说讲课,应李社长多次相邀,一直没空,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 诗歌概念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下面,我说一下好诗的标准,
1、有思想深度,能打动人,于普通的事物中开掘出不普通的意义。诗人应该是时代风涛的表达者。诗要有历史的高度、人性的深度。诗需避免平、浅、轻。
2、从平凡生活中发观诗。这种诗是真实的,也是虚幻的。它必须从生活体验中来,那怕是粗砺的、原始的,然后按情感取向重新组合,重新命名。它要从无意义找到意义,从有意义处看出无意义。
3、想象力、距离感、空间感。写诗要有新颖、奇特的感觉,由感觉而催发想象,与外物拉开审美距离,创造一个独立自足的诗意空间。诗应从似走向不似,又由不似回归本质意义上似。
4、形象性和细节。诗用意象说话,细节是意象真实的重要条件,因为细节即生活,即个人化,即独特性。没有深切的体验,就没有细节。细节有时是诗的生命的脉动和呼吸。
5、构思的智慧、巧妙、集中、凝聚。小中见大,出人意料,别出心裁,单纯而又丰饶。没有构思就没有诗,没有好的构思就没有好诗。
6、诗的语言,是抒情的、美的、有内在韵律和节奏的。而这一切在于气,在于流动。不同的词语形成不同的诗意风格,可以是朦胧的,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尖锐的、有磨擦力的。
还有两种说法,
一是,三有。
即,有句无章,有章无句,有句有章。有句无章,就是只有好的诗句,而诗歌的厚度,深度不行,
有章无句,就是只有篇幅,没有精点,
有句有章,就是即有精句,又有篇幅。
再就是“三美”。一是语丝美,诗歌要象散文一样,要有美的语丝,美的章节,来支撑,给读者以美的感受;二是建筑美,通俗的讲,就是结构美。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有一定的结构的,
五个性:其中之一,就是音乐性,但现在,不同了,大家都在写无韵诗歌,这是现代自由诗的方向。
建筑,就是诗歌的结构。
从90年代往这,诗歌的结构,在发生变化,在向短句长式发展,这就是,现代新式的结构。
打开一朵雪花便是春
也许,雪花是春天的使者,不需要用梅花支起赶春的拐棍。
风怒号着,世界万物在灵魂的边沿行走。
雪花用一路蹒跚的脚步,轻扣着春的门扉。
也许,当年三十的烟花冷落的时候,那一幅幅春联,
在初一的雪蕊上,打开了一个红腾腾的日子。
诗歌的建筑,十分重要,参加诗歌大赛,评委第一眼看的,就是诗歌的结构,
现在诗歌的结构,在向短句长句式发展,就是一行诗,你要用短语长句式
最后是意境美,这是诗歌最重要的。
左岸右岸都成了上河图。迟归的人
与谁有约?忽听水声澄澈我芳菲的颂辞。
难掩内心的声色,醉入古道:牧歌
激荡平仄,之后丢失一卷,是玫瑰开成
一首情诗。是月亮醉入一首情诗。
那些诗句涌出时光,潜在的爱,
为心颤的一刻舞动,沸腾得像一场运动,
我会不会穿心而过,如梦深入灵魂?
不屑一顾的野气和红尘,以人生的动静,
寻找福祉,草木一样充满浓郁和抒情。
短语长句式,这就是样本
意境,诗歌要用内核和内蕴说话,一首诗歌,如果读了后没有感觉,就不是一首好诗。
我们读了后。也要有余音绕梁的味道,才是好意境
下面,再说一下诗歌的一些写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四)诗句分行排列,是一种特别讲究文学形式的艺术。
诗歌是一种十分注重形式的艺术,在语言的外观上,诗歌通常是以分行排列的方式构成文本。综观近100年来的新诗创作,大致出现了下面几种诗行排列方式:“格律体”,诗句整齐,节奏一致,每节的行数也相同,如闻一多的《死水》;“参差体”,诗句与诗句间无论长短还是节奏都不相同,显得参差不齐,诗歌各节的行数也多少不等,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楼梯体”,这样的诗句排列主要是学习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写法,每节前后的诗句排成楼梯状,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回环体”,相同的语词和诗句反复出现,回环旋绕,如闻一多的《忘掉她》、戴望舒的《雨巷》等。诗句的分行排列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构成了人们判断诗歌文体的显在外形标志。
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语义含蓄多解,富于朦胧美。
诗人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呼吁出来的,而是借助诗歌意象间接地暗示出来的,因此,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象征派诗人穆木天认为:“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要有大的暗示能。诗的世界固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平常生活的深处。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深秘。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
戴望舒的好友、现代派诗人杜衡曾经指出:“一个人在梦里泄漏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漏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从这种情境,我们体味到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术语地来说,它底动机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这些诗人都强调了暗示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构成了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同时,诗歌暗示的表现策略,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诗句语义的含蓄多解,使诗歌充满了朦胧美。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歌借用了“桥”、“风景”、“楼”、“明月”、“窗子”、“梦”等多个意象来写照,究竟要传达什么诗意,诗人没有直说。所以这首诗诞生以后,围绕它的解读有多种版本,有“相对”论,有“距离”说,等等。诗歌的复义和多解不是它的缺陷,往往正是它迷人的地方。
作诗有法,但无定法。诗歌创作的过程可划分为“发现”——“构思”——“表达”三个步骤。
诗歌创作的最后阶段是表达,也就是将诗情语言化的过程。
(一)注意观察生活,敏锐捕捉瞬间感受和体验。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这是诗人何其芳在真切体验与细致观察触发了何其芳蓬勃的创作灵感。如海洋般广阔的生活不仅处《生活是多么广阔》里写下的诗句。可以说,是生活的宽广博大和诗人对生活的处有快乐和宝藏,而且处处充满了诗情和诗意。不过,这诗情诗意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才能发现,只有异常敏锐的心灵才能捕捉。诗人艾青说:“生活实践是诗人在经验世界里的扩展,诗人必须在生活实践里汲取创作的源泉,把每个日子都活动在人世间的悲、喜、苦、乐、憎、爱、忧愁与愤懑里,将全部的情感都在生活里发酵,酝酿,才能从心的最深处,流出无比芬芳与浓烈的美酒。”
文艺来自于生活,来自现实,脱离了现实,那就是无病呻吟,这次中央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我看了多次,确实好。
对于诗歌创作来说,“生活”的含义应该是广义上的,不仅包括社会实践,而且包括内心生活,二者的配合才构成了诗人的全部生活内容。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敏锐地捕捉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及时将它积淀在思维的信息库中,以备日后的诗歌构思和诗歌创作之用。藏克家《歇午工》写道:“睡着了,/铺一面大地,/盖一身太阳,/头枕着一条疏淡的树荫” ,可以说,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厚积累,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来的。
你看这样的诗歌,多么有乡土味。
(二)注重灵感的培育和意象的提炼
古今中外,人们对于创作灵感的解释是很多的。柏拉图认为灵感是附着在诗人身上的神力,苏格拉底把灵感解释为诗人天生特有的禀赋。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灵感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它是突如其来的;第二,它是不由自主的。对于诗歌创作来说,灵感的意义是非凡的,灵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如艾青所说:“灵感是诗人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调协、无比欢快的遇合;是诗人对于事物的禁闭的门的偶然的开启。”“灵感是诗的受孕。”
“灵感是诗的受孕。”,说的多形象
灵感尽管很重要,但它并不能轻易获得,只有长期积累才可以偶尔得之。所以,诗歌创作要注意灵感的培育,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锤炼诗思,集聚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只有做到了这些,诗歌灵感才会在我们的创作活动中不期而至。
可以说前辈们的诗歌,是有激情的。但与现在的深度,我感觉是不是有点落后了,但他讲的经验,任何时候不落伍
还要重视对诗歌意象的采撷与提炼。诗情表达必须借助典型的意象,而典型意象的得来必须依靠我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春夏秋冬,时序更替,天南地北,空间转换,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空间中,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各自不同,我们对于世界的感受和理解也迥然有别,优秀的诗人都善于在不同的时空里提取独特的意象,把自己对于世界与自我的独特认识与理解用语言来物化。比如诗人李金发,从1919年(当时他年仅19岁)起开始离开祖国,到法国求学长达5年,出于对异域生存的深刻理解,他择取了许多独具个性的意象来写自己的生命境遇,他以“弃妇”隐喻自己卑微的人生地位,以“寒夜”来写周围的环境,以“可死的生物”交代自己孤苦的灵魂,等等。对意象的诗化采撷和精心提炼,使李金发的诗歌达到了很高水平,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
(三)以超常化的语言构造来呈现意象
1,动词精选
对于诗意呈现来说,动态的意象比静态意象作用更大,它能使诗歌更显得情绪流溢,力度扩张,意蕴生动,充满饱满的内在张力。动态意象还能抓攫住读者的阅读视线,撩发他们丰富的审美联想与想象。一个恰切的动词会让诗歌意象变得灵动鲜活,从而使整首诗歌的艺术水准跃升到更高层次。如陈敬容的《哲人与猫》:“雨锁住了黄昏的窗,/让白日静静凋残吧”
在诗歌里,名词动词是可以通用的,
用好动词非常重要,
“锁”这个动词形象地点化了大雨的滂沱和给人的心灵造成的阴影,白日因这雨的紧“锁”而静静凋残;藏克家的《难民》:“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溶”字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夜幕慢慢降临的情形;还有“浓云把闷气写在天上。”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写”与“扣”也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
2,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诗歌作品中是相当平常的现象。诗歌中的词类活用一般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相互的词性转换,通过活用,扩大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意义空间,充分挖掘了词语的表达潜能,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表现力。
“田亩已荒芜了——/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地” ,“请停下来,停下你疲劳的奔波” ,“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 ,“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满了这么多的芬芳” ,其中“狼藉”、“奔波”、“朦胧”、“芬芳”都属于词类活用,表意效果很明显。
3,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一语双关,这也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我们知道,古诗中常用自然之“丝”来表达心理之“思”,以天气之“晴”暗示情感之“情”,以“折柳”的动作行为来喻示对朋友的依依难舍和百般挽留。
新诗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也不少,如吴晓的《给奏琴的少女》中有这样的诗句:“笼罩我的琴面的/是月光一样轻柔地洒落的/你的凝视/我的弦因幸福而绷得紧紧/一颗渴望歌唱阳光、花朵、溪流的心/在你芳香的呼吸的抚摸下/刹那间明朗地开放” ,诗句表层上写“琴”和“弦”,深层的意思是指“情”和“心弦”,恋爱中的款款深情,捧手可掬。再如卞之琳的《无题一》:“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 ,“无题”一般用于爱情诗的写作,这里的“小水”,既是自然界的细雨,也是诗人所沐浴的爱情的雨水,这里的“春潮”,既是季节的实写,更是诗人春心荡漾的描摹。
4,省略与跳跃
诗歌写作通常要做到言简意赅,讲究简约之美。诗歌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意义省略和情绪跳跃,这些意义省略和情感跳跃为读者预留了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也使诗歌的意蕴无限,经得起多次阅读与阐释
如曾卓《我遥望》:“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里,偶而抬头/遥望六十岁,象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象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从短短的八行诗将年轻到年老的几十年岁月组接在一起,中间用“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来上下贯通,那么这几十年如何过来的?经历了怎样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诗人又如何来抗御这些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呢?诗中没有交代,一笔带过,省略后所造成的意义空白,由读者自己去填充。再如顾城《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诗人的诗情是跳跃的,“鸟儿”、“少年”、“葡萄藤”与“海浪”彼此并不搭界,它们的情态从四个侧面反映了“弧线”带给人的审美思考。
5,近比与远比
朱自清在评价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时,将诗歌中的比喻分为“近取譬”和“远取譬”两种类型,即“近比”与“远比”,并认为李金发的诗歌属于后者。他说:“所谓远近不指比喻的材料而指比喻的方法;他们能在普通人以为不同的事物中间看出同来。他们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并且用最经济的方法将这关系组织成诗。”
也就是说,所谓“近比”,是指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关系极为明显,读者读后可以马上接受,如“当我的生命嫩的像花苞,/每样东西都朝着我发笑。
把“嫩的生命”比作“花苞”,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所谓“远比”,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性不明显,二者跨度很大,读者粗看起来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比喻陌生化效果强烈,给读者带来的审美刺激也更大。例如“精神世界最深的沉思象只哀愁的手。”
当然了,化学是常识+科学,诗歌是发明+创造。
“沉思”与“手”之间的差别很大,用“手”比喻“沉思”,显然属于“远比”。有时,为了诗歌表达的需要,诗人往往会把“近比”和“远比”结合起来使用,如舒婷《致橡树》:“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比喻是“远比”,第二个则是“近比”。
(四)、艺术地组合与叠加多个意象
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中,诗人常常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将采撷来的意象进行精心的组合与叠加,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诗歌组构意象时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感觉挪移
感觉挪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感”,在诗歌创作中,通感的运用也极为频繁。通感是诗人的艺术思维被调动起来后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这个时候,诗人的各种感官都沟通了,它们互相挪移、借用,把奇妙的心象描摹出来。通感也就成了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何其芳《圆月夜》:“你的声音柔美如天使雪白之手臂。”
2 .色彩错杂
诗人在组合诗歌意象时,常常将许多颜色错杂在一起,在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里呈现繁复的诗意。如何其芳的《欢乐》:“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以“红”与“白”两种颜色来比喻欢乐;穆旦的《野兽》:“在坚实的肉里那些深深的/血的沟渠,血的沟渠灌溉了/翻白的花,在青铜样的皮上!”
三种颜色交错出一个极富野性的兽类来;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呈给你黄土地下紫色的灵魂。” “黄色”的土地,“紫色”的灵魂,两种颜色非常富有艺术表现力,它们组合在一起,将贫寒土地上生存的、受尽了生活折磨和鞭打的保姆形象准确地描画出来
3,博喻与铺陈
所谓博喻,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同一个事物意象,以各不相同的喻体来喻指同一个本体,如:“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分别以“年轻的笑”、“蕴藏的爱”、“原封的酒”、“未完成的理想”、“正待燃烧的心”来比喻含苞欲放的花蕾;再如:“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用四个比喻句写出“思念”的各种意蕴。
所谓铺陈,就是对同一事物意象从不同侧面反复铺写,以达到意义强化和情绪渲染的目的,如:“网撒在河上。/网住了月光嘛?/网住了河水嘛?/还是网住了风?/呵,什么都网不住!/但网住的是一江春水的柔情,/网住了鱼虾,/网住了梦,/网住了夜来迎接黎明。”
用两个疑问句和四个陈述句来写渔网的“网住”,表达效果异常突出。
4,悖谬与突反
悖谬可以说是诗歌中独特的表达手段,所谓悖谬就是将相反或相对的语词并排在一起,使诗歌出现一种语义含混和打破常规的审美效果。如“是不情愿的情愿,不肯定的肯定” ,“这是痛苦,是幸福,要说出它/需要以冰雪来充满我的一生” ,等等。这些语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并置在一处,表面看来似乎违反了生活世界的物理逻辑,但实际上符合了心理世界的体验真实,它们的出现,使诗歌呈现出更大的艺术魅力。
所谓突反,就是诗歌首先围绕一个核心的意象,使用若干相近的意象将诗意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等到核心意象的烘托和诗意的渲染到达一定程度后,再拈出一个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意象,“卒章显意”,从而将前面的诗意全面颠覆。如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前面六句极力铺写汹涌海浪对礁石的扑打与摧折,最后两句写了礁石对待海浪摧折的泰然处之,一个勇敢面对逆境、敢于克服重重苦难的英雄形象蓦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突反的使用强化了诗歌语言的“出其不意”特征,也增强了其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一)、注意观察生活,敏锐捕捉瞬间感受和体验。(二)、注重灵感的培育和意象的提炼。《三)、以超常化的语言构造来呈现意象。总之,把握好这三点,诗歌写作的基本技巧就有了。谢谢大家。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社长春华秋实
今天的诗歌讲座太精彩了,王老师从几个层面,结合诗歌精彩篇目,解读了诗歌的写作方法,我想对诗友都有操作性指导作用,让文友们更形象地理解了诗歌,文友都会有所收获。希望这是第一次诗歌讲座,今后还要请王老师给大家漫谈诗歌,让大家共同受益,共同提高,提高诗歌的写作水平,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如何?
王清光
好的,以后有时间,我们一起交流
社长春华秋实 10:16:17
真的太好了,最后山水人给王老师热情的掌声,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
王清光
好的,再会啊各位老师。祝山水越来越好。祝春华事事好,事事顺。
社长春华秋实
再次谢谢清光,感谢你对山水社团一如既往的支持!期待你更多精彩!祝福你诗歌写作更上一层楼!
这场诗歌讲座对文友来说,都有不同的收获,对下一场诗歌讲座充满了期待。
注:以上讲课内容,有些内容节选自网络或都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