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09-27 21:28:16
182这是一组反映小人物生活的散文。弟弟退伍回家后,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做了室外粉刷匠,每天吊在46层楼的高度俯视人生,成了一名蜘蛛人。尽管这工作辛苦而危险,仍然遭遇了很多不平等的对待,最后因无证被人举报,粉刷匠也做不成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重点写了弟弟对人生的态度,他没有因为自己工作的恶劣而怨天尤人,而是对这一工作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可正因为如此,反而更是令人倍感辛酸。为了重病的父亲,六七岁的男孩走上了乞讨之路,靠人们廉价的同情心维持生活。当乞讨成为一种职业,这样的生活何其无奈。文章反复提到了乞讨的道具,乞讨的技巧,以人们的冷漠反衬了男孩的悲剧。山里人到了山外,渴望用大嗓门来展示自己,可是城市不欢迎大嗓门,在城市,大嗓门的山里人遭到了排挤和拒绝,面对冷漠的山外人,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改变自己。作者将他们称之为喇叭花,这种沉默而卑贱的花,暗示了山里人生活的无助和无奈。文章语言朴实优美,感觉真挚自然,字里行间弥散着浓浓的生活的味道。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593474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09-28 10:49:16

183

【编者按】范跑跑和谭千秋,一个在地震来临时率先逃跑,置学生生死于不顾,他的行为招来千夫所指;一个将学生护在身下,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学生的活命机会,他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崇敬和怀念。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范跑跑与谭千秋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结合世界各国对范跑跑之类人行径的遣责,结合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坚决不做“范跑跑”,要做就做“谭千秋”!同时,也对老师的行为提出了呼吁:我们需要有爱心的好老师,老师应该无愧于自己“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文章语言简明犀利,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对世人有很好的警示和教育意义。欣赏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593614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09-30 16:30:28
184【编者按】读这篇散文,想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梦,是人睡眠过程中的衍生物。世人对梦的解说,不外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梦是大脑皮层紧张所致”之类,很少有人对这抽象的梦境进行专门的研究解读。但在作者的笔下,简单的做梦却融进了几分荒诞,几分压抑,还有几分不真实。现实生活中的紧张焦虑不自信,都在似梦非梦的境界中表现了出来。儿时的梦游,看似惊心尚有几分轻松。后来的失眠、白日梦,让人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与外界不能相融的痛苦。将闹铃定为警笛,在警笛声声中一激灵跃起,这就有几分沉重了。而最后关于自己动不了,辩不清是梦是醒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残酷,职场激烈的竞争给人带来的压抑和痛苦。文章语言自然素朴,隐含一种冷峻的幽默,内容侧重批露人物内心世界,写出了在压力日渐沉重的现代生活中,普通人的自然心态,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富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594351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09-30 19:04:09
185【瞬间】激烈的比赛,年幻不小的密斯李,成为跑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意外的一跤,乌发脱落的光头,在这一瞬间,人老不服老的密斯李的形象格外高大。她顶着光头完成比赛的行为告诉我们何为永不言弃。【石佛】佛本庇护众生,可学校立佛,未免显得不伦不类。两成年人关于立石佛保佑的议论暗示了偷工减料的大楼会坍塌的命运。这则绝句小说讽刺了当今的豆腐渣工程,告诉我们,所谓有神佛保佑是靠不住的,要想不出事故,就在扎扎实实狠抓质量关。【偶像】老师关注学生,本是人人赞美的佳话,可是,当冷峻的男老师别有用心的时候,他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也轰然倒塌。偶像一词一语双关,暗示为人师者应该注意师道尊严,无愧老师的称号,而不应以权谋私,行龌龊之事让人鄙视。三则绝句小说,语句精美,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594413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09-30 20:25:53
186大足石刻是以佛教题材为主的摩崖石刻,其始于唐末宋初时期,在佛教艺术和雕刻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这篇散文,主要介绍了洞窟的石雕艺术,也由此阐了对生活的思考和见解。在作者如花妙笔的描绘之下,我们被引入 一个个恢弘的道场,感受到无比庄严的圣洁气息。追随着作者的笔墨,毗卢遮那佛、孔雀明王像、普贤菩萨、文珠菩萨、三清像以及舍利塔林等建筑五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的生平故事,他们讲经布道的情景也在我们眼前清晰起来。除了佛道文化,作者还介绍了古人高超的雕刻艺术,那三尊顶天立地于崖壁的巨佛,工匠产凭借角度的变幻,让所有人感受到三圣俯察众生的慈悲,那轻薄而富有动感的袈裟,竟然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另外,作者还由佛道的故事联想到了现实社会,对人生的真谛和做人的法则提出了自己的思索和感悟,给人以指引和启迪。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594446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0-08 12:57:22
187

作者回忆了自己的阅读之路,重点抒写了博尔赫斯、卡尔维诺、萨特等著名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对自己思想的影响。博尔赫斯的小说紧张惊险、扣人心弦,作者结合他的《刀疤》和自己酷热天品读其小说的经历,解说了其小说的内涵及其对后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卡尔维诺的小说作者从其作品《寒冬夜行人》手手分析,各种手法杂糅内容环环相扣的小说,使人在感受其紧张刺激的同时感觉到小说的独特魅力。萨特是个哲学家,他的创作可以称之为一场场的战斗,作者重点评析了他的《词语》,从中探究其创作特色及思想动态。这篇文章,作者以“树”为喻,生动地展示了自己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语言沉静深郁,富有感染力。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96658.html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0-08 18:21:18

188http://www.vsread.com/article-596701.html

【编者按】读这篇小说,读出了浓浓的惆怅。人活世上,有各种不同的生存需求。许多人追求名利财富,追求享受的人生,也有许多人寻求的是内心充实心灵的满足。小说关注的就是这方面的话题。在寺院修行的美颜居士创办了“灰姑娘基金”,以圆贫穷女孩子的灰姑娘之梦。病入膏盲的老人来寺院抄写经书,以便在最后的时刻得到内心的宁静,寻求精神的解脱。灰姑娘之夜,若卿客串了一把王子成为舞会的灵魂,但他同时对同在舞池的美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美卿,却与若父在交谈中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觉,得到了心灵的愉快。小说的情节在美颜、若卿和若卿父亲三个人之间展开。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在人物的对话中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小说中的美颜,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她的生活充满了不幸,虽然十年的修行使她心如止水,对什么都看得开,但她却逃不脱心灵的寂寞。若父,是一个做了很多坏事对家人缺乏关爱的人,但他沧桑的经历,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见解却征服了美颜。如果说,若父与美颜的交集是出于对生活的忏悔,那么美颜的收获却是唤醒了一颗沉寂的心,找到了生活的感觉。相比于若父的沧桑,若卿的表白显得苍白而无力、空有一腔热情。他的一个厢情愿打动不了美卿那颗曾经被冰封的心,被拒绝是显而易见的。小说人物塑造非常鲜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美颜这个人物,小说写出了她的矛盾,也写出了她独特的思想,她最终拒绝了若卿,但却无法放下对若父的牵挂而带走了若曦。小说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在曲折的情节中彰显小说的主题。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0-09 11:58:37

189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597013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注散文发展动态的散文。散文是一种形式非常自由、选材范围非常广泛的文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散文越来越苍白而无力,缺乏生命力,其原因何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先秦诸子散文的厚重、大气磅礴与现代散文的纤细、单薄进行了比较,从写作目的、文体原因、人们看问题的角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究,解读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发出了要开拓散文视野,砸碎散文束缚,还其生命力的呼吁。文章语言简约而犀利,观点鲜明而有针对性,读之令人深思,给人启迪。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0-19 13:55:54
190我不曾有故乡。开头一句设下悬念,引人遐想。接下来,作者宕开一笔,从人们心灵归属的角度,述说了乡村日渐被冷落,乡情日益被疏离的现实。城乡的差别,贫富的差距,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土,走向城市,那曾经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田园牧场,稻花乡里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作者以一个城里人的视角,抒写了自己的心里感受,发出了沉甸甸的“城里人有地理意义上的出生地和户籍,但似乎没有心灵上的原乡”的感慨。其实不唯城里人,如果乡村继续贫穷,即便是农村人,又有多少能安守故土?寻找故乡,也就是寻求心灵的归依。文章最后,借习总书记对农村的希冀,发出了感恩大地,回归故土的呼吁。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赤子之心,读之给人启发,令人感动。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00343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0-20 08:22:20
191

晾甲埠,以古时将士晾甲而名,因人群聚居而成村。这里,有着美丽的风景,更有着厚重的历史。楚将龙且在此地面湖而立,走完了自己最后的人生。今日,作者与友人行走于埠上,感受悲壮的历史,观赏生机勃勃的埠上风光。文章以湖为线索,怀吊古人,抒写今昔。其中,重点描写了在果园游玩的轻松,及在乡间行走感受田园生活的愉悦。文章语言灵动典雅,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美感,使人读之留恋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00592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0-29 18:06:13
192
【编者按】读这篇散文,一种万里长空、空旷萧索的感觉扑面而来。秋风起,落叶纷飞,万物萧疏,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容易引人伤感的季节。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有关秋风秋景的诗词赋曲,那天高地远的意境引人遐思。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秋风为引,运用意识流的手法,突显了自己的心理变化历程,伤秋悲秋的心理和每况愈下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比照,苦涩的药汤可以疗治身体的疾患,却无法消除心里的落寞。秋风穿透身体,心灵也更加活跃,沿途的点点滴滴引起自己不同的心理回应。去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的沙漠之行,巴图及家人的热情好客让人感动,牧民生活的画面也让人沉醉。这行程中的短暂停留使作者感受到家的温情和人性美好的快乐。文章语言优美,跳跃性强,行文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阅读的美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04045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0-29 19:05:18
193 

这是两篇借物喻人的散文,字里行间充斥着人生的智慧。【一棵草咬住了秋天】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草和树和花进行了对比,借一棵卑微的经秋不肯枯谢的草,写出了一个普通的生命的执着坚强,对生活的热爱。文末笔锋一转,将写作的视野投向了那些在生活的长河中几经转折,光鲜不再的老人,他们对生活的眷恋,进一步升华了作品的主题。【丁香绕】一株小小的丁香,运用自己的智慧延长花期,引来人们的注目。作者运用类比的手法,由物及人,联想到在城市中的普通人,他们是一些靠卖吃食为生的残疾人,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热情彰显着自己的价值,在这个城市中虽然卑微弱小,但却顽强地生存着。文末妻子的惊讶一语双关,赞美了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可贵的品质。两篇散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以物写人,行文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读之令人深思,给人启迪。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04115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0-29 19:05:55

193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04115

 

这是两篇借物喻人的散文,字里行间充斥着人生的智慧。【一棵草咬住了秋天】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草和树和花进行了对比,借一棵卑微的经秋不肯枯谢的草,写出了一个普通的生命的执着坚强,对生活的热爱。文末笔锋一转,将写作的视野投向了那些在生活的长河中几经转折,光鲜不再的老人,他们对生活的眷恋,进一步升华了作品的主题。【丁香绕】一株小小的丁香,运用自己的智慧延长花期,引来人们的注目。作者运用类比的手法,由物及人,联想到在城市中的普通人,他们是一些靠卖吃食为生的残疾人,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热情彰显着自己的价值,在这个城市中虽然卑微弱小,但却顽强地生存着。文末妻子的惊讶一语双关,赞美了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可贵的品质。两篇散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以物写人,行文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读之令人深思,给人启迪。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0-30 10:33:04
195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了西部散文家李新立,也让我们了解了李新立在当代文坛的作用。在网络阅读逐渐取代纸媒阅读的今天,文学写作之风空前昌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渗入了浮躁媚俗之气。而坚持素朴固守文学本真的李新立,无疑为良莠不齐的文坛注入了新生和活力。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针对当代散文写作的现状,突出了李新立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思想。并重点解读了他的散文集《低处的声音》,结合具体作品,从写作方式和散文品质两个方面,揭示了李新立的作品的特点,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对读者有很深的启迪意义,他写作态度的严谨,叙述的本真,都使他的作品富有生命力。作者的这篇文章,在介绍散文家李新立的同时,向写作者发出了呼吁,呼吁更多本真的作品,让文学真正发挥它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04336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0-31 17:40:17
196这是一篇描写军营生活的小说。小说选取了老兵退役前夕这个特殊时段为背景,写了驻扎在环境恶劣的九里山的防化营和对抗营这两营战士的对抗。这是士兵的对抗,更是两个营级教导员吕仁高和马建军的交锋。小说的布局构思极为精巧,开篇即以对抗营教导员吕仁高的一篇近乎咬牙切齿的关于报仇的心理独白设下了悬念,吊足了读者胃口,令人不禁深思:这是什么仇?有着怎样的仇恨?随着小说情节的层层展开,真相逐渐露出水面,原来是在平时的文娱比赛中,防化营老是压着对抗营,兵们之间的较量就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展开,长期的吃败仗令兵们窝着一肚子火,也让教导员吕仁高感到没面子。他打算在将军来阅兵时在拉歌上一雪前耻,却又心里没底没有丝毫把握,这时,来军营探亲的妻子李萍给他提了一个以柔克刚的建议,终于在最后的拉歌大赛上,以一曲《对抗兵之歌》赢得了拉歌的胜利,使老兵们在退役前夕扬眉吐气。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极为鲜明,大段心理描写,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尤为突出的是语言简洁利落,如战鼓擂起,如骏马奔驰,一腔军营男儿的豪气扑面而来,读之令人血脉贲张。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04843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1-02 16:34:36

196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05474

母亲小时候,正赶上兵荒马乱的时代,但姥爷家开馍馍坊,日子过得也还滋润。长大嫁人后又遇上那个动乱的年月,不但饭吃不饱,还因为父亲说了几句实话成了反革命,不得不背井离乡,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实在谈不上幸福,但坚强的母亲并没有因此被生活压倒,她以一个女人的韧性,顽强地在生活的夹缝中生存。文章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自然,字里行间一个柔弱但又坚强,任劳任怨而又不为命运屈服的母亲形象呼之欲出。母亲的少女时代是安逸而温馨的,家里开馒头坊做馒头的种种经历,包括吃堂兄的下眼食的事,在现在回忆起来都有一种别样的温情。那个凭票供应粮食的年代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我小时候去食堂买馒头的事在那艰苦的岁月中成了令人怀念的一笔。父亲被劳教后的生活是苦难的,母亲一方面要照顾狱中的父亲,尽量替他准备些吃食,另一方面,孤儿寡母的日子也靠她一人打理,母亲的韧性在这一时期充分体现出来,她口挪肚省,为一家的生活奔忙,努力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篇散文,以回忆母亲的一生经历为线索,描写的时间跨度很长,内容涉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但条理清晰,杂而不乱,读后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1-05 14:55:20
198这是一篇反映职场生活的小说,也是一篇描写人性的小说,小说开篇就设下了悬念:我们宣传科的科长彭长志同志是一个特殊的人。他特殊在哪儿呢,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随着小说情节的层层展开,老彭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职场中,他是一个不算重要但也不能忽视的人物,为了能升职,他每天谨小慎微,活得很累很累。他喜欢写诗,朗诵诗歌更是声情并茂,但他却不敢让人知道,怕影响自己的前途。但最后,老彭升职的机会还是被人取代了,上级领导的一句话,他的升职梦成了泡影。在一次陪局长喝酒的酒宴上,在看到那影响他升职的上级领导时,他的怒气终于忍不住了,于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诗将矛盾引发,而接下来一首暗藏骂局长之意的藏头诗彻底断送了他升迁的希望。但此时,老彭反而看开了,他不再畏首畏脚,不再蟾前顾后,他喜欢的抒情诗朗诵成了厂里的一道风景。老彭活出了自己的特色,并因此成了名人。小说的生活气息极为浓厚,读这篇小说,感觉就像在读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这样为了生活的好一点而忍辱负重的人很多,这样以权谋私的事也很多,但像老彭这样好恶分明,看开世事,活出自己的精彩的事却不多见。这篇小说,在平淡中别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的结尾,故意写藏头诗嫁祸老彭从而使自己坐上宣传科长之位的刘进成了人们的笑话,也反映了人们朴素的是非观。而刘进是否会如人们所愿,在年底晚会上朗诵更将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富有意韵,令人回味。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06574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1-06 10:13:38
199西域,是一处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这里有迷人的塞外风光,有美丽的域外风情,也有沧桑古朴的历史文化。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写出了沿途的见闻及自己的所思所想,由业已有些衰败的玉门关入笔,写到洋海人的墓葬群。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西域浩渺沧桑跨跃时空的历史,看到西域风起沙飞静谧而苍茫的风光,其中,洋海人的墓群,更让我们感受到西域史前的文化和当代文明的完美契合。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富有特色,一字一句中,无边的寂寥空旷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http://www.vsread.com/article-606818.html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1-14 19:28:47
200读完这篇文章,心情有几分沉重。诚如作者所言,人总是忙碌的,总是觉得手不够用,恨不能多生几只手,以减轻自己的忙碌。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活着是给别人看的,是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口里。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能让人高看一眼,本来不需要太忙碌的我们也走上了忙碌之路,似乎,只有忙碌,才能诠释人生全部的意义。总想多长几只手,这是一种多么现实的愿望。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入笔,写外婆,写自己,写外公,写舅舅,写母亲,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那么的忙碌,为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恨不能多生出几只手来相帮。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忙碌也是无休止的。手的作用是如此的大,甚至母亲的堂妹美娘,为了能多出一双手,在撞破那个喜欢寻花问柳的丈夫与别的女人的好事反遭殴打时,选择了隐忍。文章描写真实而细腻,生活气息浓厚。作者敏锐地抓住了人性中的弱点,拷问人性,拷问生活,极富哲理性,读后引人深思,令人回味。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09887
素心如玉

素心如玉 举人

  • 37

    主题

  • 1920

    帖子

  • 4138

    积分

2015-11-16 12:58:03
201马头崮是山名,也是村名。这本是一个位于山顶上的小村子,村里却出了一个程瀚林,高中进士,钦点翰林院伺讲学士。马头崮也因此而声名显扬,成了一处自然风光和人文内涵兼有的所在。文章详细地介绍了程瀚林富有传奇性的一生,又介绍了一个叫何传利的人在此创业的经历。程瀚林因大水在尼庵中落脚,机缘巧合参加科举,连考连捷,官居翰林。何传利是一个大山里走出去的农民,但是他眼光独到,又有魄力,在北京做了多年国际投资项目,事业有成。他看中了马头崮这块风水宝地,在此搞起了旅游开发事业。地道的乡土特色和风味美食,使各地游客留恋,马头崮因而为人们熟知。文章语言精炼朴素,条理清晰,内容富有乡土特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610425
共12页 89101112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