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和义
|
格律诗的传承与改革2009-04-20 16:45:29欢迎热爱古体格律诗(词下同)的朋友,就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广泛发表高见、交流: |
|
|
![]() 江山评论部
|
2009-04-23 13:45:35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讨论,互动交流 |
|
|
![]() 高和义
|
2009-04-24 18:59:23
格律富有节拍音乐美,可吟可歌,这可能是它一直流传至今和受一些文人的喜爱的原因。特别是那些通俗易懂的许多唐诗在民间脍炙人口。它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阶段,已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在祖国的文学宝库里占有一定地位。至于随着时代的进展,又出现了有格律的宋词、元曲,那都是演进或创新,而产生和完善于晚唐的近体格律诗,并没有被遗弃,它一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被传承到现在。当然由于格律声韵等诸多规范,学习它是要费一番工夫的,尤其写作时,还必须在这诸多规范之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装进去,是很费斟酌的,因此一些初学者知难而退,但是当代的优秀格律诗是层出不穷的(如毛泽东诗词等),可见,它不会束缚人们的才能发挥,却在向才人挑战,看你能否攻克它。创新,是推动文学发展的动力和生机所在,创新(尤其是新的格律)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出新”也还要“推陈”,这是我国的文艺方针,也不会抛弃唐代的格律诗。所以,有志者,还是先学习掌握它,然后才有可能改造它,发展它。不堪设想,对格律诗不甚了解的人,怎么去改革发展它,也只能是放弃它。 |
|
|
![]() 高和义
|
2009-04-24 19:11:15
古典格律诗词,作为一种诗体,有着各自的规范,我们写古诗就要遵循这些规范,这主要是它的格律方面的诸多规范,初学者是贵在遵循的,否则以“创新,发展”的名义,抛弃了规范,还径自标注什么“律、绝”或词牌名,那就是不伦不类了,名不副其实。这样发展就偏离了轨道。这样不但传承不了古诗的精华,更谈不上“发展、创新”。在内容上,我也赞成木子生火朋友的观点,应该以传统的格式写当代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反应现实,据我所见,有一些人却以为古诗就应写古意,甚至连现代的词汇都须忌用,那样就无法反映现实了,只有用古调发古人之幽情,那还谈何发展。谈到发展,那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化,有遵循有进步,而不是用另一类的东西所取代(当然有超过古典格律诗词者,自然会被认可)。中国的传统格律诗,是从节拍音节创建的,只有按节拍、平仄高低长短合理排列(如诗律、词谱),才会有和谐的音乐美。否则格律的作用也就不存在了,韵,也是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写古体诗歌是为吟咏、歌唱用的,不用这样的韵律,那就需要有一种新的格律来取代它,而不是避开它,那就不是创新和发展了。…… |
|
|
![]() 高和义
|
2009-04-24 20:13:23
古风和格律诗的区别 |
|
|
![]() 高和义
|
2009-04-25 22:01:19
我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古国,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在不断地继承、发展、改革。发展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扬弃过程,尤其是对格律诗的改革,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或由几个秀才就能够完成的,这也是被我国诗词的发展证实了的事实。 |
|
|
塞上潇
|
2009-07-23 19:28:28
在这里粘贴一下版主的原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