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婷
|
写文章时常见的混用2015-02-04 21:14:00在督察时,发现很多作者误用或不会用词语,先特汇总问题,然后给出正确使用方法
1.“.的,地,得”不分 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 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例子: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简记:名词走路需要”的“哥引
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例子: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简记:”谓“”得“食物转转动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例子:我轻轻地来 简记:”形“警伏地为掩藏
2.”那,哪“混用
那”nà 是【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样、那样)如: 他自然
吓得要死,而那和尚却道无妨。 指。如: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副词】用于反问,表示否定:哪能那么十全十美呢?这就不错!
“那”读第四声
“哪”读第三声。
例子:你的家乡在哪儿?(在不知道对方家乡在什么地方的情况下)
例子:江山文学网,那儿作品多多。(已知道具体地方)
3.词语乱用 【矗立】chùlì,高耸地立着,形容高大且神圣的,多用于建筑。重点在直,直而高地立着之意。中性词。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
【插科打诨】: 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语出】 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又妻贤。”
【正音】 诨;不能读作“hún”。
【辨形】 诨;不能写作“浑”。
【用法】可用于指戏曲、曲艺中逗趣的穿插。也泛指开玩笑逗乐。一般作主语、谓语
【例句】事情出了岔子的时候,插科打诨,轻松的把责任卸在别人头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音容笑貌】:
【释义】 音:说话的声音;容:容貌;笑起来的样子;指神态。指人的容貌和笑声。常用作怀念之词。
【语出】 唐·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奠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正音】 容;不能读作“yónɡ”
【辨形】 容;不能写作“客”。
【用法】 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
【美轮美奂】 【释义】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房屋的高大和众多 【语出】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例句】.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阴翳】: 【拼音】yīn yì 【释义】<书>①荫蔽 ② 枝叶繁茂 【例句】①柳树阴翳在河边
②桃李荫翳
4.督察中发现的错字汇总
妆点 应为 装点 侧隐 应为 恻隐 附身捡东西 应为 俯身捡东西 一副画 应为 一幅画 气囊囊 应为 气嚷嚷 按纽 应为 按钮 孽待 应为 虐待
(待完续)
希望对作者有帮助!祝作者文章锦上添花!
|
|
|
![]() 自然
|
2015-02-11 14:07:58
来过看过,梦婷社长辛苦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