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飞扬
|
【流年编按】雪飞扬二月2015-02-05 14:31:55宽恕: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感人小说!开篇即把矛盾摆在读者眼前:黄泥渡村的荞花妈精心做了苞谷饵块给同村的李翠娥送去,却给李翠娥摔了……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呢?随着作者倒叙插叙和顺序的交替运用,一个关于亲情的恩怨故事渐渐浮出了水面:原来李翠娥本是荞花妈的二女儿,只因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根深蒂固的必须生个儿子撑门面的观念,使得夫妻俩不得不把二女儿李翠娥暂时寄养在外婆家,满以为下一个一定会是个小子,谁知竟然又生了个女儿,这样,原本打算生个儿子就把李翠娥抱回家的打算就成了泡影。李翠娥只好一直待在外婆家,外婆去世了,她自然而然落到了舅父李宝才和舅母张桂华手里。由于舅母生的第二个孩子也是女儿,李翠娥在这个家就显得多余了。于是,处处遭虐待,处处像个多余的。慢慢地,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越发想逃避眼前的处境,同时更加怨恨现在被自己叫做姑妈的亲生母亲荞花妈。她赌气般嫁给黄泥渡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吴勇,在女儿还极小时,老公又因打架被刺死……这一切的一切让她挺不下去了。而她的亲生母亲荞花妈这儿,又是那么想亲近而不得,整日里念叨着愧对女儿。当李翠娥喝了农药时,荞花妈他们及时把她救了,当她还要拒绝这份亲情时,荞花妈情不自禁地给她跪下了,至此,这对母女的恩怨亲情达到了高潮。原本心里就一直想亲近亲生母亲却又怨恨他们只把自己送人的李翠娥也跪下了——这一跪怎不叫人涕泪横飞!小说就在这个高潮部分把主题——宽恕推到了高潮。小说不但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宽恕的含义,更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的一个普遍问题。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作品才能称得上好的作品,该篇小说正是能够深深引起人们共鸣的小说。上世纪七八十年,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施行。这项政策的施行与数千年来人们头脑里形成的“必须由儿子传宗接代”的观念造成了极深的矛盾。尤其是凭力量吃饭,凭人丁支撑门面的农村人,千方百计要生个儿子。那个年代丢弃女儿、把女儿送人的事时有发生。李翠娥只是千千万万个被遗弃被送人的女孩中的一个。开篇切题,巧设悬念,朴实的文风是该小说的一个魅力;细腻的心理描写,把主人公那种想又拒绝的矛盾、纠结、困惑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是该小说的又一个魅力;广阔的社会性是该小说的最大魅力。佳作,倾情推荐!【编辑:雪飞扬】 作者:山地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518478
|
|
|
![]() 雪飞扬
|
2015-02-05 15:06:55
走进文学的殿堂:这是一篇感染人的真情文字。作者从小时候就跟文字结下不解之缘写起,写了自己如何爱读书,如何因为工作生活而奔波忙碌,慢慢地疏远文字,当生活稍微稳定点的时候,读书,写作这个愿望又是多么强烈地冒出来了。于是,他买来了电脑,竟然看到了自己的挚友山丁在空间写给自己的文章感动着许多人,他为此深感文字的魅力。至此,他明白了文字是由情生的,他决定用笔写自己的心声。通过跟文友们交流学习,他的写作水平一天天进步了,因此被江山文学网的社团社长请到江山做编辑。在江山,他被江山这种纯文学氛围深深陶醉着,却又深恐怠慢了文友们而辞去了编辑之职,决定静下心来好好写作,他相信,在江山这么好的文学氛围的熏陶下,他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日益提高,并坚信文学将是他正确的选择,因为,物质的丰裕毕竟代表不了精神的充实。该文文笔清新,感情真挚,字里行间可读出作者对文学,对江山的一片挚爱之情,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雪飞扬】 作者:空悟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18493.html
|
|
|
![]() 雪飞扬
|
2015-02-05 15:49:25
豫北乡下二题:【红棉花】:这是一篇读来趣味横生又引人深思的文章:小莲本是个普普通通的、没有任何背景的女孩子。在那个凭关系、凭门路的年代,像小莲这样的女孩几乎是没有可能被村里推荐去棉站当季节工的,然而,聪明的小莲还是用送村长一个梦幻而被推荐去了。当她面临着被辞退时,她又及时跟站里的文书套近乎,并成功争取留了下来,当合同工的名额下来时,她没能逃脱站长的蹂躏。纵观小莲的所作所为,真是让人感到既气又恨,但这种情景在那样的年代却极其真实。透过可笑的表面,却能嗅到一个时代的气息;【女孩的阳台】:“我”由于跟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把工作耽误了,面对自己费尽心血写就的一沓沓稿件变成废纸心疼心急之下变得破罐子破摔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那个阳台上女孩,以及由她浇灌的几颗野生小榆树,联想到另一个夹缝里没有浇灌的小榆树照样顽强地生存,而使自己深受启发。那句“我的颓废和破罐子破摔也永远碎在女孩的阳台上了”意味声长。两篇由小见大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雪飞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