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亮故事
|
【轻舞】跨越血统的爱2015-02-10 15:53:18
义乌市小商品国际商贸城是世界各国商人聚集的地方,非洲黑人也不少,素质差的人也有,生意做赔了孩子也不要了。 兰溪市柏社乡有个黑人小孩。昨天记者驱车来到距离兰溪市区50公里外的柏社乡下陈中心小学,一进校门,就看见一个虎头虎脑的黑孩子和几个当地小孩在追逐打闹。“喏!那个就是巴比,是个中非混血儿,附近村里的人都知道他。”学校工会主席蒋文庆说。 “巴比,巴比,又有人来看你了。”听到伙伴们的嬉笑声,巴比跑到记者面前,张开嘴巴,调皮地用普通话说:“叔叔,看看我的嘴巴,是不是又掉牙齿啦?”引得围观人群一阵大笑。 “巴比现在是我们学校的开心果,但是他是个没爹疼没娘爱的孩子,全靠胡联村的一个老大娘帮忙带着。”班主任金老师摸着巴比的头,对这个孩子又怜又爱。 围绕着巴比的满是爱 巴比今年8岁,2012年9月进入下陈中心小学一(1)班读书。巴比6岁时父亲就离开中国回多哥后便没了音讯。他的母亲,用巴比的话说:“我只知道我妈妈是白的,很久没见到她了。” 没爹没娘,没国籍也没户籍,巴比能读上小学,也是因为当地教育部门特事特办。学校工会主席蒋文庆说:“我们学校能做的都做了,教育部门考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就破格让巴比读了受企业赞助的春蕾班。” 在巴比的期末成绩单上,行为习惯评价是A。在期末评语里,老师这样写道:巴比同学很可爱,聪明机灵,学习棒,零用钱不乱花。自理能力顶呱呱,卫生不注意,经常要闹肚子…… 金老师说,巴比是个乖孩子,虽然没有父母在身边,但是学校的老师、社会上的志愿者都在关心他。巴比现在身上穿的衣服,还有宿舍里盖的棉被,都是志愿者捐的。 简陋的乡村小学,在巴比看来却是他的天堂。“我在这里很开心,这里是最好玩的地方,我以后都要在这。”巴比在办公室里喝起了别人送给他的奶茶,香甜的味道让他笑得特别开心。 说起未来“奶奶”很无奈 巴比现在最亲的人是“奶奶”———胡联村村民盛美娟。奶奶说起这个孩子,就要流泪。“我看到他的大眼睛,就想笑,多可爱啊,可是想想他以后的日子,我又想哭。”因为巴比,不少人说起盛美娟都直接冠以“巴比奶奶”的称谓。 “我儿子给巴比爸爸打过工。听儿子说,巴比妈妈几乎没出现过,一直是他爸爸带着巴比。2011年10月,巴比爸爸突然说生意做亏了,要离开中国。临行就将巴比托付给我儿子照看,并说在非洲弄好工厂就回来。可是,除了头两个月还打来电话问巴比的事,此后两年就断了联系,也没寄过抚养费。” 盛美娟的儿子儿媳有一个小孩,两人都是普通的打工者,再带着巴比,经济压力很大。盛美娟说,为了巴比的事,儿媳和儿子吵了无数次,最后儿子实在没办法,先是送巴比去了义乌福利院,对方以条件不够为由拒绝。最后只好把巴比送到她这里来了。 “我很喜欢巴比,可是一想到他是个黑户,以后要读书,还要工作,不知该怎么办?”盛美娟没有固定收入,为了让巴比读书,她跑到村办的被褥厂打工。盛美娟咬牙凑了1800元,完成了巴比上学的心愿。但盛美娟说:“我58岁了,不知道还能干多久的活。巴比明年的学费我还不知道在哪里?” 盛美娟说,如果有福利院能收养巴比,帮他上户口,她愿意配合,当然巴比最好的结局还是回到他的爸爸妈妈身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