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后花园 回复本帖
甲申之变

甲申之变 进士

  • 26

    主题

  • 140

    帖子

  • 7191

    积分

【梧桐】宁静致远

2015-03-11 21:46:45

卧龙谆谆善导,丰厚的竹简上书写着:“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上面不光是一笔诫子的教诲,也是一道永恒的至理。

宁静致远,静的是什么。明志?知心?还是致远?

静者,往往岿然不动。如在市井中高瞻远瞩,独坐庙堂思忖大地的兴替,明知山川的流动,笑看人间的风云,而自己却抛却了世俗,独守这一份心田。

可是,这静得不自然。是大修的境界,不知行,无能参悟一道禅的旨意。纭纭黔首,我们为时间的奔波导致无法宁静,这静之大雅,不太现实。

“蝉躁林欲静,鸟鸣山更幽。”这是客观的静,静不是雅的代表,也是俗的文化。日常生活中,只要一静下心,再多的忙碌过后的焦虑都会变得迎刃而解。“日出雾露余,轻松如膏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这是一处通过对景物白描以后的主观心理,从而产生了对客观自然环境的心境舒展,因为静,所以心悦。

同样的诸葛亮的隆中的诗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段诗句是从对比中反衬的静态,因为诸葛亮草堂大睡,很久才醒。不是没有吵到他,是主观和客观的条件导致他的睡眠,从而衬托了静的条件。然而,相比自己在睡梦中的运筹帷幄,刘关张的焦躁变得可不太雅观了。

但是静止,从客观的空间和时间上看,它也不能绝对。有一句话——一潭死水,就说得是这个哲学命题。

静态是一个永恒的改变,从物理学的质点的分析,就是一个参照物的对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清莲诗句才大瀑布之下的感慨,从动态中取出的静态,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

在山中,我们会饮涧泉,而不止水流;在森林,我们会斫樵而归,而不知山灵;在天空,我们会聆鸟鸣,而不能留痕。可以说,世间万物,我们的卑微照成了客观的局限性,可是静者自然,亲近自然,让心情舒雅,会看到瀑布银河,山川之流。那么如果我们置身其中,成为这里面的一个质点,其实我们的动态就是静态的本身。

所谓,宁静致远,静的动态,也许是这个道理吧。

老百

老百 进士

  • 264

    主题

  • 1539

    帖子

  • 9237

    积分

2015-03-11 23:44:10
宁静致远,文章写的精彩,书法写的更精彩,尤其那个远字,一捺伸出好远,如同一条宽阔的马路,一直通向希望的远方
甲申之变

甲申之变 进士

  • 26

    主题

  • 140

    帖子

  • 7191

    积分

2015-03-12 11:22:40
谢谢老百,最初写的时候想表现艺术张力,字体上呈现的是由近及远,是立体感的表达。
灿若舒锦

灿若舒锦 举人

  • 88

    主题

  • 1329

    帖子

  • 3686

    积分

2015-03-12 15:12:06

才华横溢的甲申,好文好字,赞赞赞。

甲申之变

甲申之变 进士

  • 26

    主题

  • 140

    帖子

  • 7191

    积分

2015-03-12 19:45:56
谢谢舒锦老师,祝生活愉快,天天开心
晚霞晓文

晚霞晓文 进士

  • 976

    主题

  • 5452

    帖子

  • 6591

    积分

2015-03-12 20:26:10
欣赏甲申美文,是首发吗,可以申报精华帖吧。
那拉格格

那拉格格 秀才

  • 173

    主题

  • 1706

    帖子

  • 1628

    积分

2015-03-12 20:53:23
好精彩!赞赞赞!点一百个赞!
甲申之变

甲申之变 进士

  • 26

    主题

  • 140

    帖子

  • 7191

    积分

2015-03-13 09:30:58
谢谢老师,帖子当天写的,是首发帖
共1页 1跳转